1707212799
1707212800
[21].依:依靠。
1707212801
1707212802
[22].微:卑贱。
1707212803
1707212804
[23].恕:以仁爱之心待人。
1707212805
1707212806
[24].季年:晚年。
1707212807
1707212808
[25].素:向来。
1707212809
1707212810
[26].事:侍奉。
1707212811
1707212812
[27].甫:才。
1707212813
1707212814
[28].刺:名帖。
1707212815
1707212816
[29].怠:怠慢。
1707212817
1707212818
[30].典:掌管。
1707212819
1707212820
[31].寻:不久。
1707212821
1707212822
[32].迨:等到。
1707212823
1707212824
[33].署:任用。
1707212825
1707212826
[34].比:比照。
1707212827
1707212828
1707212829
1707212830
1707212832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王审知列传
1707212833
1707212834
〔选文〕
1707212835
1707212836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阙[1],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若之,闻潮为[2]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3]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4]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5]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1707212837
1707212838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6]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7],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8]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邪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9],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1707212839
1707212840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10]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11]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12]然。同光元年,审知卒,子延翰嗣[13],为弟延钧所杀。
1707212841
1707212842
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
1707212843
1707212844
〔赏析〕作为十国之一的闽国,享国不长,作为一个政权的实际影响力也仅局限于今天的福建一省之地,因此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并未以过多笔墨对闽国的开创者王审知进行详尽的记载。然而,从王审知对于南方特别是福建历史发展的作用来看,他无疑是一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人物。王审知本人的经历,也恰恰是此时北方移民南迁进而促成南方发展这一历史事实的缩影。
1707212845
1707212846
王审知,字信通,河南光州固始人。他出身农家,唐末黄巢起义爆发之后,各地纷纷响应,王审知家乡就有一支由王绪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攻陷了固始县,王审知与其兄王潮都加入了起义军。之后他们又跟随王绪的军队辗转来到福建,王绪其人生性多疑,经常无端残杀有能力的部下,造成手下人人自危的不利局面。在王潮兄弟的领导下大家最终杀掉王绪,王潮被拥戴为统帅。
1707212847
1707212848
除掉了王绪后,这支部队的处境依旧十分凶险,毕竟他们从河南来到福建,身处异乡而根基不稳。为了能在当地立足,王潮一改先前王绪靠剽掠维持生存的做法,对军队进行了整肃,使得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这让饱受泉州刺史廖彦若暴政之苦的泉州人民看到了希望。在他们的支持下,王潮打败了廖彦若,又剿灭了薛蕴,在泉州站稳了脚跟。福建观察使陈岩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上疏朝廷任命王潮为泉州刺史。
[
上一页 ]
[ :1.7072127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