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13555e+09
1707213555
1707213556 宋真宗之所以会厌战求和,当时严峻的形势固然是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宋军在高梁河、岐沟关等战役中惨败所造成的阴影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同时,宋初立国后四川局势及农民起义的不断发生,加上不得不顾及西夏等其他边境国家的滋扰,以上所述都是左右真宗决策的重要原因。澶渊之盟签订后,宋朝士大夫王旦、富弼等人也都认识到:“国家纳契丹和好已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赐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续资治通鉴长编》),年年岁币,却比支付战争费用要合算得多,所以真宗此举也是有其合理因素的。
1707213557
1707213558 澶渊之盟在保证宋辽两国和平交往的同时,也滋长了宋朝妥协苟安的情绪。四十年后,即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富弼在上疏皇帝的《河北守御十二条》中说:“而所可痛者,当国大臣,论和之后,武备皆废。以边臣用心者,谓之引惹生事;以搢绅虑患者,谓之迁阔背时。大率忌人谈兵,幸时无事,谓敌不敢背约,谓边不必预防,谓世常安,谓兵永息,恬然自处,都不为忧”(《续资治通鉴长编》),这一段话完全可以被视作当时士大夫精神状态的实录。终宋一代,宋室与边境的辽、西夏、金等国签订盟约不断,靖康之难、绍兴议和以至南宋最后的灭亡,都与这种苟安妥协的情绪有关。
1707213559
1707213560 (周美玲)
1707213561
1707213562 〔注释〕
1707213563
1707213564 [1].辟:征召。
1707213565
1707213566 [2].辄:擅自。
1707213567
1707213568 [3].揭:公布。
1707213569
1707213570 [4].会:适逢。
1707213571
1707213572 [5].益:更加。
1707213573
1707213574 [6].相:使为宰相。
1707213575
1707213576 [7].患:担忧。
1707213577
1707213578 [8].小:稍微。
1707213579
1707213580 [9].狃:习以为常而不加重视。
1707213581
1707213582 [10].简:选择。
1707213583
1707213584 [11].备:防御。
1707213585
1707213586 [12].难:认为难。
1707213587
1707213588 [13].阳:通“佯”,假装。
1707213589
1707213590 [14].画:谋划。
1707213591
1707213592 [15].老:使疲惫。
1707213593
1707213594 [16].劳佚:同“劳逸”。
1707213595
1707213596 [17].觇:窥视。
1707213597
1707213598 [18].趣:赶快。
1707213599
1707213600 [19].薄:迫近。
1707213601
1707213602 [20].徐:慢慢地。
1707213603
1707213604 [21].羁縻:笼络使不生异心。
[ 上一页 ]  [ :1.70721355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