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16725e+09
1707216725 [4].诘旦:清晨。
1707216726
1707216727 [5].算:计算。
1707216728
1707216729 [6].继:随后。
1707216730
1707216731 [7].逸:逃跑。
1707216732
1707216733 [8].造:至。
1707216734
1707216735 [9].有顷:不久。
1707216736
1707216737 [10].毕:全。
1707216738
1707216739 [11].掠:快速经过。
1707216740
1707216741 [12].手:亲手。
1707216742
1707216743 [13].掎:牵制。
1707216744
1707216745 [14].少:稍微。
1707216746
1707216747 [15].安堵:安居。
1707216748
1707216749
1707216750
1707216751
1707216752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773]
1707216753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融合中的民族性,小国的历史成就
1707216754
1707216755 〔导言〕公元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乘唐末中原混乱之际,统一契丹各部落,建立起强大的契丹帝国,后改国号为辽,历经太祖、太宗、世宗、穆宗、景宗、圣宗、兴宗、道宗、天祚帝九位君主,直至1125年为金帝国所灭,共计二百一十年。
1707216756
1707216757 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乘大宋西境不稳之际,统一西北各地,建立起西夏帝国,历经景宗、毅宗、惠宗、崇宗、仁宗、桓宗、襄宗、神宗、献宗、末帝十位君主,直至1227年为蒙古帝国所灭,共计一百九十年。
1707216758
1707216759 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统治者建立起的政权,无论是版图疆域,还是存在时间上,都如那昙花一现,终究敌不过中原汉族政权的强大向心力,然而辽帝国和西夏帝国却能长期与中原的大宋帝国并驾齐驱,呈现三足鼎立之势,甚至在军事角度上压制着大宋帝国,这不得不让我们对这段历史产生探究之心。历史学者一方面从大宋帝国角度出发,探寻大宋军力弱势的根源,另一方面从辽帝国和西夏帝国入手,探寻它们能长久而又强盛之奥义。
1707216760
1707216761 无论辽帝国和西夏帝国在顶层设计上,还是对于中原文化的态度上,皆能看出异曲同工之妙,一方面它们都能吸收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的精华,另一方面又保留着“原生态”的,带有民族意识的制度设计,两者相得益彰,共保皇权根基牢固。而对于中原文化,一方面尊崇并同化之,另一方面也保留并发扬本族群的传统因子,使得自身族群并没有如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拓跋部落那样被同化殆尽。
1707216762
1707216763
1707216764
1707216765
1707216766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1707180774]
1707216767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夏国列传
1707216768
1707216769 〔选文〕
1707216770
1707216771 曩霄本名元昊,小字嵬理,国语谓惜为“嵬”,富贵为“理”。母曰惠慈敦爱皇后卫慕氏。性雄毅,多大略[1],善绘画,能创制物始。圆面高准[2],身长五尺余。少时好衣长袖绯[3]衣,冠黑冠,佩弓矢,从卫步卒张青盖。出乘马,以二旗引,百余骑自从。晓浮图学,通蕃汉文字,案上置法律,常携《野战歌》、《太乙金鉴诀》。弱冠,独引兵袭破回鹘夜洛隔可汗王,夺甘州,遂立为皇太子。数谏其父毋臣宋,父辄戒之曰:“吾久用兵,疲矣。吾族三十年衣锦绮,此宋恩也,不可负。”元昊曰:“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英雄之生,当王霸耳,何锦绮为?”德明卒,即授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军节度、夏银绥宥静等州观察处置押蕃落使、西平王,以工部郎中杨告为旌节官告使,礼宾副使朱允中副之。
1707216772
1707216773 既袭封,明号令,以兵法勒[4]诸部。始衣[5]白窄衫,毡冠红里,冠顶后垂红结绶,自号嵬名吾祖。凡六日、九日则见官属。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自中书令、宰相、枢使、大夫、侍中、太尉已下,皆分命蕃汉人为之。文资则幞头、靴笏、紫衣、绯衣;武职则冠金帖起云镂冠、银帖间金缕冠、黑漆冠,衣紫旋襕,金涂银束带,垂蹀躞,佩解结锥、短刀、弓矢韣,马乘鲵皮鞍,垂红缨,打跨钹拂。便服则紫皂地绣盘球子花旋襕,束带。民庶青绿,以别贵贱。每举兵,必率部长与猎,有获,则下马环坐饮,割鲜而食,各问所见,择取其长。
1707216774
[ 上一页 ]  [ :1.7072167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