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18350
1707218351
在推动儒学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不忽木在青年时与同舍生共同上疏给皇帝提出的建议。他提出要广开学校,由太学而至县学,由内舍而至外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体制,以施行以新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儒学教育。如此系统而完备的想法,固然有借鉴前人的地方,也体现出他对这一问题长期思索的结果。不忽木对传授的内容也有着重点,突出了以修齐治平为核心的新儒家的思想,这种思想顺应了南宋末年以来新儒家由异端逐渐成为正统,被大多数士大夫与社会主流舆论甚至是元朝朝廷所承认的趋势。可以说他的建议之所以能被世祖所接受,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儒学思想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的结果。
1707218352
1707218353
不忽木在政治上的成功也是十分值得注意的。一方面他自幼生长在元宫廷中,为世祖皇帝所信任,另一方面他本人也具有相当高的政治智慧。在处理行政、司法事务上刚正不阿,敢于与人针锋相对,而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他又采取迂回怀柔的政策。事实证明,这种“内紧外松”的政策是卓有成效的,既为他个人赢得了荣誉,也为国家赢得了实际的利益。
1707218354
1707218355
在元朝这样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通过对不忽木这种身为色目人却精研儒学而身居高位的人进行研究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元朝的文化,同时对于进一步把握元廷的民族与政治政策都有独特的意义。不忽木的具体事例,对于现代这个多元文化并立的时代如何为人甚至如何处事也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1707218356
1707218357
〔注释〕
1707218358
1707218359
[1].尝:曾经。
1707218360
1707218361
[2].事:侍奉。
1707218362
1707218363
[3].之:往。
1707218364
1707218365
[4].乘舆:帝王的代称。
1707218366
1707218367
[5].稍:渐渐。
1707218368
1707218369
[6].仲:排行老二。
1707218370
1707218371
[7].称:赞扬。
1707218372
1707218373
[8].次:等第。
1707218374
1707218375
[9].向:先前。
1707218376
1707218377
[10].遗:赠送。
1707218378
1707218379
[11].参:同“叁”。
1707218380
1707218381
[12].鲜:少。
1707218382
1707218383
[13].乂:安定。
1707218384
1707218385
[14].法:效法。
1707218386
1707218387
[15].因:趁机。
1707218388
1707218389
[16].不豫:婉称帝王有病。
1707218390
1707218391
[17].故事:先例。
1707218392
1707218393
[18].去:离开。
1707218394
1707218395
[19].渐:病情加剧。
1707218396
1707218397
[20].启沃:以治国之道开导帝王。
1707218398
1707218399
[21].逮:及。
[
上一页 ]
[ :1.7072183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