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19474
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强调舍生取义,方孝孺为了回报建文帝的知遇之恩,为了实现自己的忠义,最终慨然赴死。在明成祖看来,不与自己合作的方孝孺固然极为可恶,然而充满吊诡意味的历史困境即在于君主总是希望忠义之臣越多越好,似此,则方孝孺为建文帝殉国的忠义行为又是需要加以表彰的。故而在明成祖之后,历代的统治者都对方孝孺进行了正面的评价,而且评价的调门不断提升,到明神宗时期更是出现了“有诏褒录建文忠臣,建表忠祠于南京,首徐辉祖,次孝孺云”这种现象。乾隆皇帝“褒其大节凛然,无忝纲常”,批示道:“正未可以谋事之不成而概加吹求,若成祖之滥诛泄愤,屠戮忠良,淫刑以逞其失,自无可恕耳”。方孝孺已经获得了历史的定评,毕竟忠义在人心。
1707219475
1707219476
〔注释〕
1707219477
1707219478
[1].循吏:奉职守法的官吏。
1707219479
1707219480
[2].弗:不。
1707219481
1707219482
[3].尝:曾经。
1707219483
1707219484
[4].老:使成熟。
1707219485
1707219486
[5].连:牵连。
1707219487
1707219488
[6].除:拜官受职。
1707219489
1707219490
[7].窜:放逐。
1707219491
1707219492
[8].蹑:追踪。
1707219493
1707219494
[9].报:答复。
1707219495
1707219496
[10].未几:不久。
1707219497
1707219498
[11].间:离间。
1707219499
1707219500
[12].白:报告。
1707219501
1707219502
[13].赍:携带。
1707219503
1707219504
[14].稽:迟延。
1707219505
1707219506
[15].长:擅长。
1707219507
1707219508
[16].托:委托。
1707219509
1707219510
[17].颔:点头。
1707219511
1707219512
[18].劳:安慰。
1707219513
1707219514
[19].磔: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分尸。
1707219515
1707219516
[20].尤:归咎。
1707219517
1707219518
[21].经:上吊。
1707219519
1707219520
[22].工:擅长。
1707219521
1707219522
[23].宥:宽恕。
1707219523
[
上一页 ]
[ :1.70721947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