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20712
1707220713
[10].甫:才。
1707220714
1707220715
[11].坐:获罪。
1707220716
1707220717
[12].著:显著。
1707220718
1707220719
[13].拒:抵抗。
1707220720
1707220721
[14].新:刚。
1707220722
1707220723
[15].除:拜官受职。
1707220724
1707220725
[16].磔:古代的一种酷刑,即分尸。
1707220726
1707220727
[17].经:上吊。
1707220728
1707220729
[18].盍:何不。
1707220730
1707220731
[19].直:当值。
1707220732
1707220733
[20].爨:烧火做饭。
1707220734
1707220735
[21].尝:曾经。
1707220736
1707220737
[22].济:成功。
1707220738
1707220739
[23].桑梓:故乡的代称。
1707220740
1707220741
[24].略:掠夺。
1707220742
1707220743
[25].庶几:也许可以。
1707220744
1707220745
[26].阴:暗中。
1707220746
1707220747
[27].辇:以车运送。
1707220748
1707220749
[28].陴:城上女墙。
1707220750
1707220751
[29].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
1707220752
1707220753
[30].趣:催促。
1707220754
1707220755
1707220756
1707220757
1707220759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无力挽狂澜于既倒
1707220760
1707220761
〔导言〕明朝末期,上至朝廷下至边疆,一片狼藉。朝中有阉党与东林党之争,中原农民起义军揭竿而起,辽东地区与后金战事不断。明末的几位皇帝称职的或许只有崇祯,在他之前的明神宗几十年不理朝政,明光宗在位时间仅有一月,明熹宗沉迷于木工,等到崇祯即位之时,明廷败亡的迹象实已初露端倪,崇祯皇帝固有救国家于危难之志,然而面对如此的内忧外患,恐怕也是难以力挽狂澜了。虽然无人可以轻易改变历史前行的轨迹,但总有一批特立独行者选择坚持,即使注定孤独仍矢志不移,袁崇焕和杨嗣昌就具有这种令人敬仰的品质。
[
上一页 ]
[ :1.7072207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