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21632
1707221633
[15].道:谈论。
1707221634
1707221635
[16].里:乡里。
1707221636
1707221637
[17].规:规劝。
1707221638
1707221639
[18].浃岁:一年。
1707221640
1707221641
[19].连:牵连。
1707221642
1707221643
[20].聘:聘请。
1707221644
1707221645
[21].堪:忍受。
1707221646
1707221647
[22].般:游乐。
1707221648
1707221649
[23].尚:喜好。
1707221650
1707221651
[24].伤:中伤。
1707221652
1707221653
[25].指目:指责。
1707221654
1707221655
[26].诸生:学生。
1707221656
1707221657
[27].已:完成。
1707221658
1707221659
[28].益:更加。
1707221660
1707221661
1707221662
1707221663
1707221665
二十四史鉴赏辞典 附录1 学做“史家”:成一家之言——今天我们如何鉴赏二十四史
1707221666
1707221667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
1707221668
1707221669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孔子)
1707221670
1707221671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1707221672
1707221673
读史当观大伦理、大机会、大治乱得失。(朱熹)
1707221674
1707221675
国亡史作。(元好问)
1707221676
1707221677
行己有耻。(顾炎武)
1707221678
1707221679
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龚自珍)
1707221680
1707221681
就如太史公所说的,读史是为了“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要拿书中的道理和自己的生命历程不断相互印证,不断思索如何将前人的智慧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最后将书上的道理与自己的生命融合为一,让古人的智慧为己所用。(吕世浩)
[
上一页 ]
[ :1.7072216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