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31929
1707231930
晋文公四年,楚成王与诸侯围攻宋国,宋国大夫公孙固前来晋国告急。先轸说:“报答施舍、奠定霸业,就在今朝了。”狐偃说:“楚国新近得到曹国归附,又初次和卫国通婚,倘若攻伐曹国、卫国,楚国必定救援它们,宋国之围也就可以解除了。”于是晋国建立三军。赵衰推举郤縠统领中军,郤臻辅佐他;让狐偃统领上军,狐毛辅佐他;任命赵衰为卿;栾枝统领下军,先轸辅佐他;荀林父驾驭公车,魏犨为车右,出兵讨伐。冬天十二月,晋军抢先沿黄河下太行山之东,同时把原邑封给赵衰。
1707231931
1707231932
五年春天,晋文公准备攻伐曹国,向卫国借路,卫人不答应。晋军绕道从黄河南段渡水,入侵曹国,攻伐卫国。正月,攻取五鹿。二月,晋侯、齐侯在敛盂订立盟约。卫侯请求与晋国结盟,晋人不答应。卫侯打算与楚国结盟,国人不愿意,所以驱逐他们的国君来取悦晋国。卫侯居住在襄牛,公子买奉鲁君之命戍守卫国都城。楚军来救援卫国,没有结果。晋侯领兵围攻曹国。三月丙午这一天,晋军攻入曹国都城,斥责曹共公不采用釐负羁谏言,反而重用美女,美女乘坐轩车的竟有三百人之多。晋文公下令军中,不准进入僖负羁家族住房,以此报答当年的恩德。楚军围攻宋国,宋国再次向晋国告急。晋文公要救宋就必须进攻楚军,但因楚成王曾经对自己有过恩德,便不打算攻伐楚军;想撒手不管宋国,可宋襄公又曾经对自己有恩德:晋文公对此感到十分为难。先轸说:“拘捕曹伯,把曹国、卫国的地分给宋国,楚国便会着急曹国、卫国的处境,造成那样的形势,自然可以消除宋国的危难。”于是晋文公听从他的计谋行动,而后楚成王也就退兵回国。
1707231933
1707231934
楚国将军子玉说:“君王对待晋君极为宽厚,如今他明知楚国为曹国、卫国着急而故意攻伐他们,这是轻蔑君王。”楚成王说:“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窘困的日子经历过很久了,结果得以返回晋国,艰难险阻全都知晓,善于使用他的百姓,这是上天保佑的结果,不可以阻挡。”子玉请战说:“我不敢保证此行必定成功,但愿以此封住那说三道四的嘴。”楚成王很生气,便少给他兵。于是子玉派遣宛春告诉晋侯说:“请您恢复卫侯君位和归还曹国土地,臣下就撤除对宋国的包围。”咎犯说:“子玉太无礼了,当国君的只能取得一件,而做臣子的却要取得两件,不能答应。”先轸说:“安定他人叫作礼。楚人一句话而安定三个国家,而您一句话要灭亡三个国家,那我们就失礼了。不答应楚国,这便是抛弃宋国啊。不如私下答应曹国、卫国的要求来引诱二国,拘捕宛春来激怒楚国,等战事发生再作打算。”晋侯就在卫国拘捕宛春,而且私下答应曹、卫复国。曹国、卫国向楚国宣布绝交。楚将得臣非常恼怒,攻击晋军,晋军后退。军吏问:“为什么后退?”晋文公说:“从前我在楚国时,曾向楚成王立约,(倘若交战相遇,)晋军后退九十里,难道可以背弃吗?”楚军准备离去,得臣不肯。四月戊辰这天,宋公、齐将、秦将与晋侯扎营在城濮。己巳这天,同楚军交战,楚军大败,得臣收拾残兵离去。甲午这天,晋军返回到衡雍,在践土为周天子建筑王宫。
1707231935
1707231936
起初,郑国帮助楚军,楚军溃败,郑君很害怕,派使者向晋侯请求结盟。晋侯与郑伯订立盟约。
1707231937
1707231938
五月丁未这天,晋国向周襄王进献俘获楚军的战利品:由四匹被甲战马拉的车一百辆,步兵一千人。天子委派王子虎策命晋侯为诸侯之长,赏赐大辂一辆,红色的弓一把、红色的箭一百枝,黑色的弓十把、黑色的箭一千枝,用黑黍加郁金香草酿制的酒一卣,柄为圭状的玉勺一把,虎贲三百人。晋侯辞谢三次,然后稽首接受。周廷史官作《晋文侯命》:“周王这样说:叔父崇尚仁义,和合诸侯。光辉的文王、武王,能够恪守美好的品德,光照天界,流芳人间,于是上帝将他的使命赋予文王、武王。叔父应当顾念关注我身,辅佐我长久地安居天子之位。”从这时起,晋文公在诸侯中称伯。癸亥这天,王子虎在践土的王宫大庭与诸侯缔结盟约。
1707231939
1707231940
晋军焚烧楚人军营,大火数日不止,晋文公却在叹息。左右侍臣说:“战胜楚军而国君还在忧愁,为什么?”晋文公说:“我听说能够取得胜利而心安理得的只有圣人,因此担心。况且子玉还在,难道可以高兴吗!”子玉战败回国,楚成王恼恨他不听自己的话,贪恋与晋人作战,便斥责子玉,子玉自杀。晋文公闻讯说:“我在外面攻击子玉,楚王在国内诛杀子玉,真是内外相互呼应。”于是才高兴。
1707231941
1707231942
六月,晋人再次送卫侯进入国都。壬午这天,晋侯渡过黄河北上回国。颁行赏赐,狐偃为头功。有的人说:“城濮战事,是靠先轸的谋略。”文公说:“城濮之役,狐偃劝说我不要失信。先轸说‘军事以胜为右’,我采用他的谋略而获胜。然而这只是适用一时的权宜之言,可狐偃之言说的却是千秋万代的功业,怎么能将一时的利害凌驾于千秋万代的功业之上呢?因此把狐偃之功排在最前面。”
1707231943
1707231944
冬天,晋侯在温邑会合诸侯,打算率领诸侯朝见周王。因力量不够,恐怕诸侯中有背叛的,就派人叫周襄王到河阳打猎。壬申这天,晋文公便率领诸侯在践土朝见周王。孔子读史书记载看到晋文公这一段,说:“诸侯不能召见周王。”“王狩河阳”这句话,是《春秋》避讳晋文公召见周襄王的笔法。
1707231945
1707231946
丁丑这天,诸侯军队围攻许国。
1707231947
1707231948
曹伯臣子中有人来劝说晋侯道:“齐桓公会合诸侯而封立异姓之国,如今国君会合诸侯反而灭亡同姓之国。曹国,是叔振铎的后代;晋国,是唐叔的后代。会合诸侯而灭亡兄弟之国,不合礼法。”晋侯理解劝谏之意,便恢复了曹伯的君位。
1707231949
1707231950
在这一年晋国开始建立三支步兵部队。荀林父率领中行,先蔑率领右行,先蔑率领左行。
1707231951
1707231952
七年,晋文公、秦缪公共同领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在晋文公流亡过访时不以礼相待,以及城濮之役时郑国帮助楚国。围攻郑国,想要抓获叔瞻。叔瞻听说此讯,就自杀了。郑人拿着叔瞻的尸体来报告晋国,晋文公说:“一定要抓到郑君才甘心。”郑文公害怕,就暗中派遣使者对秦缪公说:“灭亡郑国加强晋国,对晋国来说是得着好处了,但对秦国来说却不算有利。国君为什么不解除郑国之围,因此取信郑国使之成为秦国东行道上的友邦?”秦伯理解其意,便撤走军队。晋君也撤了军队。
1707231953
1707231954
九年冬天,晋文公去世,儿子襄公欢即位。这一年郑伯也去世。
1707231955
1707231956
郑国人有向秦国出卖自己国家的,秦缪公(得到情报后)发兵前往偷袭郑国。十二月,秦国军队经过我晋国都城郊外。晋襄公元年春天,秦国军队经过成周,没有礼仪法度,王孙满讥诮秦军。秦军到达滑国,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成周去做生意,正好相遇,弦高(随机应变)将十二头牛慰劳秦军。秦军感到惊诧而回师,灭了滑国而离去。
1707231957
1707231958
晋卿先轸说:“秦伯不采用蹇叔的规劝,违背众人之心,这样的军队可以打击。”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对先君的恩惠,反而打击它,不可以。”先轸说:“秦国欺侮我国君丧父初孤,攻伐我同姓之国,还有什么恩德可以报答?”就出兵攻击秦军。晋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出征)。四月,在殽山打败秦军,俘虏秦军三位将领孟明视、西乞秫、白乙丙而回国。于是,晋襄公穿着黑色丧服安葬晋文公。晋文公夫人是秦国之女,对襄公说:“秦君想得到他的三位将军而杀死他们。”襄公应许,遣返三人。先轸得知此事,对襄公说:“祸患就要发生了。”先轸就即刻追赶三位秦将。秦将正渡黄河,已经在船上,叩头告辞,先轸结果没能追回。
1707231959
1707231960
此后三年,秦君果然派孟明领兵攻伐晋国,来报殽山战败的仇,取得晋国的汪邑而返回。晋襄公四年,秦缪公大举进兵攻伐我晋国,东渡黄河,取得王官,在殽山为当年阵亡的将士筑起土台以志纪念而离去。晋人恐惧,不敢出击,便据城固守。晋襄公五年,晋军攻伐秦国,取得新城,以报王官之战的仇。
1707231961
1707231962
晋襄公六年,赵衰成子、乐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相继去世。赵盾替代赵衰执掌国政。
1707231963
1707231964
七年八月,晋襄公去世。当时太子夷皋年纪还小。晋人因为国家多难的缘故,希望立一个年纪大些的国君。赵盾说:“立襄公弟弟雍为君。他爱好行善而又年长,先君喜欢他;并且与秦国亲近,秦国是晋国的旧日友邦啊。置立善良就稳固,侍奉年长就和顺,拥护先君所爱就合孝道,结交旧日友邦就会安定。”贾季说:“不如立他的弟弟乐。辰嬴受到两位国君宠幸,立她的儿子为国君,百姓必定服从。”赵盾说:“辰嬴卑贱,位次排在九人之下,她的儿子有什么威望!况且辰嬴被两位国君宠幸,这是淫乱。作为先君的儿子,不能求得大国入居而外出住在小国,这是鄙陋。母亲淫乱而儿子鄙陋,便没有威严;陈国弱小而遥远,就无法为援:这将怎么可以呢!”赵盾派士会前往秦国迎接公子雍。贾季也派人到陈国去召公子乐。赵盾罢免贾季,因为他杀害了阳处父。十月,安葬晋襄公。贾季出奔到翟。这一年,秦缪公也去世了。
1707231965
1707231966
晋灵公元年四月,秦康公说:“从前晋文公进入国都没有护卫,所以有吕省、郤芮的发难。”就多给公子雍卫士。太子母亲缪嬴日夜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泣,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后嗣又有什么罪?舍弃嫡子而到外面寻找国君,将把这孩子置于何地?”出了朝廷,便抱着太子赶到赵盾的住所,叩头说:“先君当初手捧这孩子托付给您,说:‘这个孩子将来成材,我就敬受您的恩惠;不成材的话,我就死也怨您。’如今国君去世,话还在耳边,却要背弃他,您看怎么办?”赵盾与众大夫都忧虑缪嬴的纠缠,而且害怕被杀,于是背弃所迎的公子雍而立太子夷皋为国君,这就是晋灵公。晋国发兵阻止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卫队。赵盾任主将,领兵前往攻击秦军,在令狐打败秦军。先蔑、随会流亡投奔秦国。秋天,齐君、宋君、卫君、郑君、曹君、许君都来会赵盾,在扈地缔结盟约,因为晋灵公开始立为国君的缘故。
1707231967
1707231968
晋灵公四年,晋军攻伐秦国,取得少梁。秦军也取得晋国的郩。六年,秦康公攻伐晋国,取得羁马。晋侯发怒,派遣赵盾、赵穿、郤缺领兵攻击秦国,在河曲展开激战,赵穿最有功劳。七年,晋国执政的六卿担心随会在秦国,常有造成晋祸乱的危险,就命令大夫魏寿余假装反叛晋国投降秦国。秦康公派随会到魏邑接受投降,魏寿余乘机拘捕随会而返归晋国国都。
1707231969
1707231970
晋灵公八年,周顷王驾崩,由于王室公卿争权,所以没有向诸侯各国报丧。晋君派遣赵盾率领八百辆战车平定周朝王室内乱而扶立周匡王继位。这一年,楚庄王开始即国君之位。十二年,齐人杀死他们的国君齐懿公。
1707231971
1707231972
十四年,晋灵公长大成人,十分奢侈,横征暴敛来绘饰宫墙。他常从高台上用弹弓弹人,观看行人躲避弹丸(以此取乐)。厨子炖烧熊掌不烂,灵公发怒,杀死厨子,让妇人们抬着厨子的尸体出宫扔掉,经过朝会大厅。赵盾、随会以前曾多次进谏,灵公不听;这次因为又在朝廷上见到死人手,两人前往劝谏。随会先去进谏,又不听。灵公讨厌再有人进谏,派遣鉏麑去刺杀赵盾。赵盾寝门敞开,起居极有法度,鉏麑(眼见此情)便退出来,叹息说:“杀死忠臣,背弃君命,罪过是一样的。”就用头撞树而死。
1707231973
1707231974
当初,赵盾曾经在首山打猎,有一次看到桑树下有个饿汉。那个饿汉,就是亓眯明。赵盾给他食物吃,他只吃了一半。问其中缘故,回答说:“我在外为人臣仆三年,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想把食物留给母亲吃。”赵盾认为他有孝亲的大义,就添加饭和肉给他。亓眯明不久当上晋灵公的厨子,赵盾没有再知道他后来的情况。九月,晋灵公请赵盾喝酒,埋伏下身穿盔甲的武士准备攻杀赵盾。灵公的厨子亓眯明知道这情形,恐怕赵盾喝醉不能起身,就进去说:“君主设宴赏赐臣子,酒过三巡便可作罢。”想借此让赵盾离开,使他先走脱,免遭杀身之祸。赵盾已经离席,但晋灵公事先埋伏的武士还没集中,就先放出名叫敖的咬人猛犬。亓眯明替赵盾徒手击杀猛犬。赵盾说:“弃除人用狗,即使狗再凶猛,又有什么用。”然而赵盾不知道亓眯明在暗中回报自己的恩德。旋即晋灵公唆使埋伏的武士出来追赶赵盾,亓眯明反过来攻击灵公埋伏的武士,埋伏的武士不能前进,结果让赵盾脱身。赵盾问亓眯明救自己的原因,亓眯明说:“我就是当年桑树下的饿汉。”再问他名字,不肯告诉。亓眯明也就此逃亡离去。
1707231975
1707231976
赵盾于是逃奔,还没来得及出晋国国境。乙丑这天,赵盾的兄弟将军赵穿在桃园袭击杀死晋灵公,同时迎回赵盾。赵盾素为权贵,又得人和;晋灵公年轻,又十分奢侈,百姓不亲附,所以被杀很容易。赵盾官复原位。晋国太史董狐记录道“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上宣示。赵盾说:“杀国君的人是赵穿,我可没有罪。”太史说:“你身为众卿之长,而且逃亡没有跑出国境,返归不讨伐国都暴乱,(杀国君的人)不是你还能是谁?”孔子听说这件事,说:“董狐,是古代所说的优良史官,据史法直书没有隐讳。宣子,是好大夫,因为史法而蒙受恶名。可惜啊,只要他一出国界就可以免遭杀君的罪名。”
1707231977
1707231978
赵盾派赵穿从成周迎回晋襄公的弟弟黑臀,立他为国君,这就是晋成公。
[
上一页 ]
[ :1.7072319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