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33245e+09
1707233245
1707233246 这时肥义侍王左右,王说:“简子、襄子的功业,衡量匈奴西翟的轻重。(按:本文此处有误。据《赵策》,“简襄主之烈,计胡翟之利”,是肥义侍坐时所说;“为人臣者”以下,始为王言。)为人臣者,受宠则应保持孝、悌、长、幼、顺、明的操守,显达则应从事造福民众增加君王威信的工作。这两件事是人臣的本分。现在我要继承襄主的步伐,开拓疆土于匈奴西翟之乡,恐怕辛苦一辈子也不见得成功。为了削弱敌人,事半而功倍,可以节省老百姓的劳役,达到光大列祖列宗的勋业。凡有超人作为的人,必定遭到落后势力的反对。有独到见解的思维,就要承担傲慢无知的老百姓的埋怨。我打算改衣匈奴之服,训练老百姓骑射的功夫,肯定要遭受社会舆论的非议,咋办?”肥义说:“我听人们说:犹疑不决,办不了大事。行止无常,不会有好声名。王既然决定不顾落后势力的反对,就不要管天下人的议论了。须知有崇高德行的人,不迁就世俗的成见,创建宏伟事业的人,不一定凡事皆就商于民众。从前,舜与有苗同舞。禹光着身子来到裸国,哪里是为了涵养身心而乐其所欲,而是为了弘扬圣德以取得成功哟!愚人对如何走上成功之路,心中无数;智者对未来的发展,则了如指掌。大王还有什么顾虑呀!”赵王说:“我对胡服的信念,并不动摇,我怕的是天下人笑我。狂人之所喜乐,聪明人认为可悲。愚人所讪笑的事,明哲之士看得很清楚。世人会拥护我的。胡服取得的成功,不可限量啊!即使世间的人都跑来笑我,胡地中山是会为我所有的。”于是武灵王改穿胡服。
1707233247
1707233248 武灵王派王緤告诉公子成说:“寡人已经穿上胡服,即将上朝会见群臣,想请叔父也换上胡服。在家中应听命于长上,在朝中则听命于君王,此古今通行的准则。子女不该反对父母,臣子不该违背君王,这是先王定下的规矩。今寡人公布易服的条令,而叔父不肯易服,我担心要引起天下人议论。治理国家有常规,而利民是根本。参议政事有原则,贯彻执行最重要。彰明盛德先要在基层作宣传,而推行政令则首先要取得上层社会的拥护。今改衣胡服的宗旨,并非为了涵养身心而乐其所欲。凡事皆有既定的目标,而后才能有的放矢,事成功立,然后趋于完善。今寡人唯恐叔父违背从政的常规,所以帮助叔父达成共识。同时寡人听说:凡有利于国家的行为都是正义的。得到贵戚拥护的事,名声不会受损,希望凭借叔父的声望,促进胡服改革政令的成功。特派王緤求见叔父,请改衣胡服。”公子成再拜叩首说:“臣已听说大王改穿胡服的事了。臣不才,卧病在家,未能前来进谒。大王既如此垂问,请恕我直言回答,以表达个人的愚昧和忠诚。臣听说中国这个国家,是聪明才智者汇聚之区,万方财货集中之所在,圣哲贤人在这里弘扬教化,仁义道德在这里贯彻施行,《诗》、《书》、《礼》、《乐》在这里普遍应用,精巧技能在这里得到尝试,远方之人来此观光学习,蛮夷之邦莫不仰慕中国的义行。今天王竟然不惜抛弃这许多宝贵的东西,而仿效远方的服饰,改变圣贤的教导,抛弃古贤的成规,违背民心,使有识之士彷徨不知所措,其后果必将使中国人遭受苦难。臣愿大王好好考虑。”使者将公子成的一番话回报。王说:“我早听说叔父有病,过些时我自己去看望他。”
1707233249
1707233250 武灵王来到公子成家,亲自向叔父请安,并说:“服饰是为了使用方便;礼制是为了办事顺利。圣人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从具体出发而制定礼法,所以既利于民,国家亦深受其益。至于剪短头发,在肌肤上雕刺花纹,涂饰两臂,衣襟左掩,那是瓯越地区的民俗。染黑牙齿,额上雕花,鱼皮作冠,长针缝衣,那是大吴地区的民俗。礼法服饰虽有所不同,其目的在于方便都是一致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用舍变幻,不同性质的事物,在礼法就应该区别对待。因此,圣人认为只要于国家有利,方法就不一定雷同;只要于事方便,礼法就不必拘于一格。儒家同一师承,而礼法有所不同;中国风俗相同,而教化却有差异。何况穷山荒谷,只好方便行事了。所以事物的变化,智者不能强求一致。边远地区与内地的服饰,虽圣贤也不强求一律。穷乡僻壤,风俗多奇异。只见一隅的陋儒之学多诡辩。不明真相就不要胡乱猜疑。和自己的想法不一样,也不妄加非议,才是公正的态度,以求达到尽善尽美。今叔父讲的是一般的风俗问题,而我所主张的是如何改革风俗的问题。我国东有黄河和薄洛之水,与齐、中山共享其利,却缺少舟楫的利用。自常山以至代、上党以东,有燕和东胡的国境,而西与楼烦、秦、韩接壤,现在却没有武力防御。寡人如果缺少舟楫的设施,濒水而居的老百姓,将何以守卫黄河和薄洛之水。今变服骑射,是为了保卫赵国与燕、三胡、秦、韩边境的安全。当初简主不在晋阳和上党设防,而襄主兼并戎国、掠取代国以防御诸胡的入侵,这是愚人、智者都明白的事理。早些时候,中山仗恃齐国的强兵,侵占我土地,捆绑我人民,引水倒灌鄗邑。若非社稷神灵的保佑,鄗邑几乎不守。先王为此而感到羞愧,这种怨恨至今未报。今设骑射以为备,近则可以改变上党的形势,而远可以报中山的怨恨。可是叔父拘泥于中国的习俗,违背简、襄先王的遗愿,讨厌改变服饰的名义而忘记鄗城的耻辱,这不是寡人所希望的。”公子成再拜叩首说:“臣实在太愚蠢,不明白大王的意图,竟敢附和世俗之见,这是臣的罪过。今大王将继承先王简、襄的遗愿,完成先王未遂的事业,臣怎敢不服从听命呀!”再次下拜,叩头谢罪。于是赐给公子成胡服。明天,公子成穿着胡服上朝。于是开始颁布“胡服令”。
1707233251
1707233252 赵文、赵造、周袑、赵俊都劝阻赵武灵王不要改制胡服,还是老办法方便。赵王说:“先王习俗皆不相同,效法哪个古法好呢?帝王们都不因袭前人,有什么礼法可以遵循的呢?伏羲神农推行教化而不用刑罚,黄帝尧舜使用刑罚而不动声色。到了夏、商、周三王随着时代的前进制定法规,因事物的变化规范礼制,规章制度,都从实际出发,衣服器械,各自为了使用方便。所以礼制不必千篇一律,只要便于国家,无须仿效古法。圣人的兴起,不需要因袭前代,皆能统治天下。夏、殷的衰败灭亡,不是也没有变更传统的礼制吗?可见不用古制未必是错,而因循旧礼也不见得可取。如果说,服饰奇异就意志淫荡,那么邹鲁之乡就不会有操守高尚的人啦!风俗奇特老百姓就落后,那么吴越就出不来聪明才智的人啦!何况圣人量体裁衣,礼制的标准是办事方便。进退的礼节,衣服的款式,用来管理老百姓,并非用以限制贤人的。所以管理老百姓与习俗同流,贤者与改革同在。谚语云:‘靠书本知识去驾驭马的人摸不清马的脾气。用古法处理今天的事务不理解事物的变化。’遵循旧法不可能超越世俗;泥古不化,解决不了今天的问题,你们都欠明白。”于是穿起胡服,招募勇士,训练骑射。
1707233253
1707233254 武灵王二十年,王巡视中山边境,到达宁葭;西行巡视胡人地区,到达榆中,林胡王献马。回来,派楼缓使秦,仇液使韩,王贲使楚,富丁使魏,赵爵使齐。代相赵固主持诸胡事务,向胡人展示军威。
1707233255
1707233256 二十一年进攻中山。赵袑为右军将,许钧为左军将,公子章为中军将。赵王任总指挥。牛翦任战车和骑兵的首领。赵希统管胡、代两地兵马。赵与率军向陉进发,在曲阳与赵希会师,攻取丹丘、华阳、鸱诸要塞。赵王统率大军攻取鄗、石邑、封龙、东垣。中山割让四邑求和,赵王许和停战。二十三年,进攻中山。二十五年,惠后去世,派周袑衣胡服为王子何师傅。二十六年,复攻中山,扩张领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
1707233257
1707233258 二十七年五月戊申日,在东宫举行传授王位的盛大朝会,立王子何为赵王。祭祀祖宗宗庙之礼完毕,新王临朝亲政。任命大夫悉为大臣,肥义为相国,共同为王师。是为惠文王。惠文王,惠后吴娃之子。武灵王自号为主父。主父为了让儿子独立主持国政,自己身着胡服率领大夫一行去西北勘察胡地。他设想从云中、九原径直南下,袭击秦国。于是自己诈称是赵国使者奉派来秦。秦昭王不知其诈。不久,他对这位使者体态伟岸,气度非凡,不是人臣的模样发生怀疑,乃派人追赶。而主父骑马飞奔,已经出关了。抓到几个落在后面的随从,加以审问,果然是主父,秦人大惊。主父所以入秦的原因,是为了亲自考察秦国的地形,顺便观察一下秦王的为人。
1707233259
1707233260 惠文王二年,主父巡行新开拓的土地,离开代国国境,西行与楼烦王在西河相遇,向楼烦王展示军威。
1707233261
1707233262 三年,灭中山,流放中山王于肤施。修建灵寿生圹,北方之国刚刚归顺,去往代国的道路畅通。主父出巡归来,论功行赏,进行大赦,接连五天赐臣民酒酺庆祝。封长子章为代国安阳君。章一向骄奢放纵,立弟为王,心有不服。主父又叫田不礼为章相。
1707233263
1707233264 李兑对肥义说:“公子章身强力壮、意志骄横,广结党羽,野心很大,一定有图谋不轨的打算。田不礼这个人,残忍好杀而又骄纵不驯。二人臭味相投,必定滋生阴谋诡计。田不礼是个出身侥幸的小人。小人有所企求,考虑问题往往草率从事,只看到有利的一面,而看不到不利的一面,同类相残,共归于尽。依我看来,祸必不久矣。先生责任重,影响大,动乱一爆发,矛盾要集中在你身上,先生将先受其祸。仁者博爱,智者防患于未然。不仁不智,何以治国。先生何不称病不上朝,把国政交给公子成。您不要成为众人埋怨的对象,也别给祸乱创造条件。”肥义说:“不可以。当初主父把今王托付给我时说:‘你的态度要坚定,切勿动摇自己的信念,坚守一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再拜接受主父的委托,并记录在册。现在害怕田不礼发难而忘记诺言,还有比这更大的变心吗?接受庄严的使命,一转身就不认账,还有比这更严重的负义吗?变心负义之臣,刑法所不容。谚云:‘死者复生,生者不愧。’我已有言在先,既欲实现自己的诺言,哪能考虑保全自己的身躯!须知:坚贞之臣,只有在患难中方能见忠节。忠信之臣,只有在祸乱中才能表现其德行。承你赐教,可谓忠于我矣。可是,我已有言在先,绝对不敢食言。”李兑说:“好啦!您多保重!过了今年,将再也见不到你了。”李兑挥泪而出。李兑多次去见公子成,商量如何对付田不礼。
1707233265
1707233266 又过些时,肥义对信期说:“公子与田不礼的事真令人担忧。他们对我表面上说得好听,骨子里却用心险恶。公子不能尽为子之孝,田不礼不能尽为臣之忠。人们说,朝廷里出了奸佞,是国家的祸害;宫中有了谗臣,是国君的蠹虫。此人贪婪,野心很大,内得主父的欢心,外则胡作非为。矫主父之命横行霸道,一旦攫取政权,并不为难,国家就要遭殃了。我现在非常担忧,夜里睡不着觉,白天吃不下饭。国君出入宫禁不可不加强警戒以防盗贼。从现在起,主父如果召见国君,一定立即通知我。我将用自己的身躯先作抵挡。国君的安全有了确实保证,才能应召。”信期说:“我能听到这番话,真是好极了。”
1707233267
1707233268 四年,群臣朝见,安阳君也来朝。主父令惠文王上朝听政,自己从旁观察群臣宗室礼仪的得失。主父看到长子章神情沮丧,反而北面称臣,屈居其弟之下,顿生怜惜之心。他想把代从赵分出,令章为代王。这一设想未获实现而中辍。
1707233269
1707233270 主父和惠文王游览沙丘,寝宫不在一处。公子章即与田不礼率其党徒作乱,诈称主父命令召见惠文王。肥义先王而入,被公子章杀害。高信即为王与公子章战。公子成、李兑闻讯自邯郸赶来,征召四邑之兵勤王平叛。杀了公子章和田不礼,消灭叛乱党羽而安定王室。公子成为相,号安平君,李兑为司寇。
1707233271
1707233272 公子章兵败时,逃往主父寝宫。主父开门纳之。公子成、李兑因此围攻主父寝宫。公子章战死。公子成、李兑商量说:“由于公子章的反叛,我们才围攻主父寝宫,现如撤后解围,我们全都活不了。”公子成、李兑便围攻主父寝宫。下令曰:“宫中所有人等,立即出宫,后出者格杀弗格族。”宫中人全都出来了。主父欲出不能,又没有吃的,饿得到处寻找雏雀充饥。三个多月,主父饿死在沙丘宫。主父肯定死了,才发讣告向诸侯报丧。
1707233273
1707233274 此时惠文王年少,公子成、李兑专擅国政。二人因罪惧诛才围攻主父。主父最初以长子章为太子。后来得到吴娃,受到宠爱,好几年不外出巡察,生下儿子何。于是废掉太子章,立何为太子。吴娃死,对何的怜爱之心减弱了,却滋生怜悯故太子之情,想立二子皆为王,犹豫不决,造成这个大乱子,结果父子二人皆身死,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多么可悲啊!
1707233275
1707233276 五年,以鄚、易二州与燕。八年。筑城南行唐。九年,赵梁为将与齐联合攻韩,前锋到达鲁关,旋即撤退。十年,秦昭王自立为西帝。十一年,董叔率军与魏氏伐宋,取得魏国的河阳。秦攻取赵国的梗阳。十二年,赵梁率军攻齐。十三年,韩徐为将,攻齐。公主去世。十四年,国相乐毅统率赵、秦、韩、魏、燕五国联军攻齐,占领灵丘。惠文王与秦昭王在中阳会见。十五年,燕昭王来赵会见惠文王。赵与韩、魏、秦联合进攻齐国。齐王败走,燕孤军深入齐境,攻占临菑。
1707233277
1707233278 十六年,秦多次联赵攻齐,齐人深以为患。苏厉为齐国给赵王上书说:
1707233279
1707233280 臣听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要是他道德懿行尚未遍布于海内,教训恩泽尚未普及全民,对鬼神的四时祭飨还不很经常。然而甘露时降,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瘟疫绝迹。众人感戴贤主,而贤主并不以此为满足。
1707233281
1707233282 今足下的懿行功德,对秦国来说,并非经常得到重视。而对齐国的积怨深仇,亦并非不共戴天。可是秦、赵结盟,迫使韩国出兵。秦果真爱赵国吗?秦果真憎恨齐国吗?如此严正的问题,贤主应该慎重考虑。秦国并非爱赵而憎齐,不过是想灭亡韩国,吞并二周,把齐国当钓饵,等着天下诸侯上钩。唯恐事不成,出兵裹胁魏、赵。又恐天下畏惧秦国,就以人质来取信。害怕诸侯起而攻秦,则要求韩国出兵,壮自己的声威。名义上施恩德于邻邦,实际上危害国力空虚的韩国。臣以为秦国的谋略必定如此。天下事有形势异而所患则同的情况。楚长期苦于征伐,无力他顾,而中山遂亡于赵。今齐亦久苦于征战,必定会导致韩国的灭亡。打败齐国,王与六国共分其利。而灭韩,则秦独吞其果。然后秦国吞并二周,将祭器运往西方,所有的胜利果实,都被秦一家独占。为了助秦攻战,赵国赋田计税,耗费巨大财力,请问大王得到哪些好处?比一比,能有秦国那么多吗?
1707233283
1707233284 游说之士的计谋说:“韩亡三川、魏亡安邑,不崇朝就要祸延赵国。”燕国要是占有齐国北部疆土,燕的南界至赵国沙丘、巨鹿的路程,缩短了三百里。韩属上党距邯郸只有百来里。要是燕、秦觊觎赵国的河山,抄近路三百里就能到达。秦之上郡接近赵国的挺关,到榆中也就是千五百里。秦以三郡之众进攻赵国的上党,那么,羊肠以西、句注以南的地区,就不为大王所有了。秦国越过句注,断绝常山的对外交通而固守之,只有三百里的路程就和燕国联成一气了。从此西北的代马胡犬不能东入赵,而昆山之玉也无法输出,这三件宝也不为大王所有了。大王长期攻伐齐国,纵容强秦攻打韩国,祸患必定会到这种地步,愿大王好好想一想。
1707233285
1707233286 何况齐国所以被征讨,是由于齐国亲近大王啊!当年诸侯相属出兵以图赵,燕、秦结成联盟,兵临赵境也为期不远啦。五国图谋瓜分大王的土地,而齐独退出五国同盟,为了大王的危难处境做出了牺牲,引兵西向,制服强秦。秦王废去西帝的称号而求和解。将高平、根柔归还给魏,巠分、先俞归还给赵。齐国侍奉大王,应该是最好不过的了,谁想到今天反而受到惩罚。臣怕天下诸侯,今后想亲近侍奉大王,不敢自以为是了。希望大王慎重加以考虑。
1707233287
1707233288 大王不参与诸侯攻齐,举世必定认为大王的行动是正义的。齐得以保全社稷,会加倍输诚侍奉大王,天下诸侯必定都尊重大王。秦王如讲道义,大王率领天下与秦和好。秦王如肆暴虐,大王率领天下共同制裁之。如此,举世的声名威望,都集中于大王一人之身了。
1707233289
1707233290 于是,赵乃罢兵,谢绝秦国,不攻打齐国。赵王与燕王相会。廉颇为将,进攻齐国的昔阳,夺取了昔阳。
1707233291
1707233292 十七年,乐毅率领赵军攻占魏伯阳。秦埋怨赵不与秦结盟进攻齐国,兴兵伐赵,攻占赵二城。十八年,秦攻下我石城。王再次来到卫东阳地区,溃决黄河水,进攻魏国。洪涝成灾,漳河水泛滥。魏冉来任赵相。十九年,秦袭取我二城。赵答应归还伯阳给魏。赵奢为将,进攻齐麦丘。
1707233293
1707233294 二十年,廉颇为将,进攻齐国。赵王与秦昭王会于西河外。
[ 上一页 ]  [ :1.7072332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