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36268
1707236269
阖庐四年,吴国又进攻楚国,占领了六与灊两地。五年,吴国进攻越国,又打败了越国。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军进攻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把楚军打得大败,攻占了楚国的居巢。
1707236270
1707236271
阖庐九年,吴王阖庐对伍子胥、孙武说:“先前你们说过不能去攻打郢都,现在能行了吗?”两人答道:“楚国的将军囊瓦很贪婪,(由于向唐侯和蔡侯勒索财物,)唐国和蔡国都很恨他。大王一定要大举进攻楚国,必须先取得唐国和蔡国的支持。”阖庐听了他们的话,动员了全部军队,联合了唐、蔡两国,进攻楚国。吴军与楚军在汉水两岸沿江对阵。吴王的弟弟夫概带兵要求参加战斗,吴王不同意,夫概便率领他手下的五千兵士向楚将子常发动进攻。子常战败而逃,跑到郑国去了。于是,吴国的大军乘胜前进,一连打了五仗,兵临郢都。己卯这一天,楚昭王逃离郢都。第二天庚辰,吴王进入郢都。
1707236272
1707236273
昭王逃离郢都后,来到云梦,不料受到强盗的袭击,昭王又逃到郧。郧公的弟弟怀说道:“是楚平王杀了我们的父亲,我们把他的儿子杀了,这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郧公担心他的弟弟杀昭王,就与昭王一道逃到随。吴国的军队包围了随,对随人说:“周朝的子孙封国在汉水流域的,全都被楚国灭掉了。(楚国也是你们的敌人。)”随人准备杀掉昭王,王子綦把昭王藏匿起来,自己冒充昭王来承当灾难。但随人占卜的结果却说把昭王交给吴国不吉利,便借故推托,而没有把昭王交给吴国。
1707236274
1707236275
当初,伍员与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员从楚国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申包胥说:“我必定能使楚国存在下去。”等到吴国大军入郢,伍子胥到处搜寻昭王,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住手。申包胥这时也逃出郢都,躲在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未免也太过分了吧!我听说,虽然人多势众,一时或许能胜过天理,但天理最终还是要获胜的。你从前是平王的臣子,曾经面朝北亲自侍奉过他,现在竟然鞭打死人,这岂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致歉吧,就说我因为年事已高,而报仇心切,就像眼看要日落西山,却仍路途遥遥,所以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于是,申包胥就跑到秦国去告急,请求秦国发兵救楚。秦国不肯出兵。申包胥站在秦国的宫廷中日夜不停地痛哭,哭了七天七夜,哭声始终没有中断。秦哀公很受感动,说:“楚王虽然无道,但是有这样的臣子,怎么能不保全楚国呢!”他就派遣了五百辆兵车援救楚国,抗击吴国。六月,在稷打败了吴军。这时,由于吴王阖庐到处搜寻楚昭王,在楚国停留已经很久,阖庐的弟弟夫概乘机偷偷回到吴国,自立为王。阖庐听到这个消息,便丢下楚国赶回国内,攻打他的弟弟夫概。夫概兵败逃走,就投奔了楚国。楚昭王看到吴国发生内乱,又重返郢都。他将夫概封在堂谿,夫概就叫作堂谿氏。楚国继续与吴国作战,打败了吴军,吴王便撤军回到国内。
1707236276
1707236277
两年以后,吴王阖庐派太子夫差率军进攻楚国,占领了番。楚国害怕吴军又要大举入侵,就迁离了郢都,迁都到鄀。这时期,吴国由于有伍子胥、孙武出谋划策,西面打败了强大的楚国,北面威震齐、晋等国,南面降伏了越人,最为强盛。
1707236278
1707236279
此后四年,孔子担任了鲁国的宰相。
1707236280
1707236281
五年以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句践迎战吴军,在姑苏打败了吴军,阖庐的脚趾负了伤,吴军只得退却。阖庐的创伤恶化,病情严重,临死之前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句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庐就去世了。夫差即位为王,便任用伯嚭为太宰,加紧操练兵士。两年后,吴国进攻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句践带领余部五千人退往会稽山屯驻,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请求讲和,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去当奴仆。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劝谏道:“越王句践为人吃苦耐劳,现在大王不消灭他,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宽恕了越国,与它讲了和。
1707236282
1707236283
此后五年,吴王听说齐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位,新立的国君地位虚弱,便出动军队,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句践现在吃饭只吃一个菜,生活朴素,关心百姓,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正是想着将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呀!此人不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对于吴国来说,越国的存在就好像人的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反倒去致力攻打齐国,不是全搞错啦!”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进攻齐国,在艾陵大败齐军,威名大震,使得邹、鲁等国的国君大为慑服,然后班师回国。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出谋划策了。
1707236284
1707236285
此后四年,吴王准备北伐齐国,越王句践采用了子贡的计谋,率领他的军队协助吴国作战,又给太宰嚭进献了贵重的宝物。太宰嚭既然屡次接受越国的贿赂,便越来越信任和喜欢越国,一天到晚在吴王面前替越国说好话。吴王十分信任伯嚭,采纳他的计谋。伍子胥劝谏道:“越国是吴国的心腹之患,现在却偏偏相信他们的虚伪的谎言和骗人的行为,又贪图伐齐的功利。然而,吴国即使能够攻占齐国,也好像得到了一块石田,(既不能耕,又不能种,)毫无用处,毫无意义。况且《盘庚之诰》说过:‘有叛逆不顺从的,就把他们全部彻底地消灭掉,让他们断子绝孙,决不许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种下祸根。’这正是商朝能够兴盛起来的原因。希望大王能放下齐国而先攻打越国;如果不这样去做,以后将会悔恨的,那就来不及了。”但吴王仍然不听,派伍子胥出使齐国。伍子胥临行之前,对他的儿子说:“我屡次劝谏我们的大王,但大王不肯听从我的意见,我们很快就要看到吴国的灭亡了。你和吴国一起灭亡,那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于是,便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牧,自己回到吴国交差。
1707236286
1707236287
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因而毁谤子胥说:“伍子胥为人生硬凶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前次大王准备伐齐的时候,伍子胥就认为不能伐,但大王终于出兵向齐国发动了进攻,结果大获成功。伍子胥对自己的计谋未被采纳感到羞辱,反而因此怨恨大王。现在大王准备再次伐齐,伍子胥刚愎自用,强词夺理地进行拦阻,不惜诋毁和诽谤大王,一意孤行,他只不过是在幸灾乐祸地希望以吴国的失败来证实自己的计谋的高明。如今大王亲自率领大军,出动国内全部军队去伐齐,而伍子胥由于谏议未被采用,便不再来上朝,他假装生病而不跟大王一道北上,大王不可不防备呀!这个时候他要惹祸闹事可太容易了。况且我派人暗中注意着伍子胥,他出使齐国的时候,已经把他的儿子托付给了齐国的鲍氏了。伍子胥身为臣子,在国内不得意,便到国外去投靠诸侯,他自以为是先王的谋臣,如今不被重用,就常常心怀不满地怨恨大王。希望大王及早采取措施。”吴王说:“你不说这些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拿它去死!”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啊!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是我曾经使你的父亲成为称雄诸侯的霸主;当你还没有被立为太子的时候,各公子争抢着要当太子,又是我用生命在先王面前为你争取,差一点就不能把你立为太子。你做了国王之后,要把吴国分一部分给我,我倒也并不指望着那样。然而,你今天竟然听信奸臣的恶语中伤要杀害你的长辈。”伍子胥便告诉他的舍人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吴国的灭亡。”说罢便自刭而死。吴王听说了伍子胥的话后,大为愤怒,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用皮革做的袋子里,让它在长江中漂浮。吴国的百姓敬重伍子胥,为他在长江边上建立了祠堂,这个地方因此就叫作胥山。
1707236288
1707236289
吴王杀了伍子胥以后,便向齐国发动了进攻。齐国的鲍氏杀了他的国君悼公而立阳生做齐王。吴王打算以杀君之罪讨伐鲍氏,但没有打赢,只好撤军。此后二年,吴王召鲁国和卫国的国君到橐皋相会。第二年,又北上与各国诸侯聚会于黄池,想以盟主的身份在周室诸侯中发号令。这时,越王句践却乘机偷袭吴国,杀了吴国的太子,击败了吴军。吴王听到这个消息,便赶回国内,派遣使者送了厚礼,与越国讲了和。九年以后,越王句践终于灭掉了吴国,杀了吴王夫差,并处决了太宰嚭,认为太宰嚭不忠于他的国君,在外接受大量的贿赂,私自与越国交结,替越国办事。
1707236290
1707236291
当初与伍子胥一起逃亡的楚太子建的儿子胜,居住在吴国。吴王夫差的时候,楚惠王想把胜召回楚国。叶公劝谏道:“胜为人勇武,暗中搜罗亡命之徒,他恐怕是有自己的打算呢!”惠王不听叶公的话,还是召回了胜,安置他住在楚国的边境城邑鄢,号称白公。白公回到楚国三年,吴王夫差杀了伍子胥。
1707236292
1707236293
白公胜既已回到楚国,怨恨郑国杀害了他的父亲,便暗地里收罗那些愿意为他舍身的勇士,准备伺机报复郑国。白公回到楚国五年后,请求讨伐郑国,楚国的执政大臣令尹子西同意了。军队还没有出动,晋国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请求楚国救援。楚国派了子西去救助,与郑国订立了盟约后回到国内。白公胜气愤地说:“我的仇人不是郑国,而是子西!”白公胜自己磨着宝剑,有人问道:“你磨剑干什么呀?”胜说:“准备用来杀子西。”子西听到这话,笑笑说:“胜就像那鸟卵一样,(全靠我的羽翼才得以生存,)哪里会那样干呢?”
1707236294
1707236295
此后四年,白公胜与石乞在朝廷发动突然袭击,杀了令尹子西和司马子綦。石乞说:“不杀掉国王不行。”于是将惠王劫持到高府中。石乞的随从屈固背着惠王逃到昭夫人的宫里躲了起来。叶公听到白公作乱的消息,率领他的部属来打白公。白公的人被打败,逃到山里,白公胜自杀身死。石乞被俘虏了,追问他白公的尸体藏在哪里,如果不讲出来就把他扔进汤镬处以烹刑。石乞说:“大功告成我作卿相,不能成功我进汤镬,本来就应当如此。”终于不肯讲出白公胜的尸体到底在哪里。结果就将石乞处以烹刑。叶公又找回了惠王,重新立为国王。
1707236296
1707236297
太史公说:仇恨对于人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即使是做国王的人都不能让仇恨之心在臣子身上萌生,何况是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呢!假如当初伍子胥跟着伍奢一道死了的话,那与蝼蚁之死又有什么区别呢?但他能够放弃小意气,洗雪大耻辱,使名声流传后世。可悲啊!当子胥在长江边困顿窘迫之时,在道路上乞讨糊口之时,心中难道会在一瞬之间忘掉对郢都、对楚王的仇恨吗?不会的。所以说克制忍耐成就功名,不是抱负远大的壮士又有谁能做得到呢?白公如果不是自己去当国君的话,那么他的功业也是很可称道的呢!
1707236298
1707236299
1707236300
1707236301
1707236303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1707236304
1707236305
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师也辟,参也鲁,柴也愚,由也喭,回也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1707236306
1707236307
孔子之所严事:于周则老子;于卫,蘧伯玉;于齐,晏平仲;于楚,老莱子;于郑,子产;于鲁,孟公绰。数称臧文仲、柳下惠、铜鞮伯华、介山子然,孔子皆后之,不并世。
1707236308
1707236309
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
1707236310
1707236311
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1707236312
1707236313
孔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回也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1707236314
1707236315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707236316
1707236317
闵损,字子骞。少孔子十五岁。
[
上一页 ]
[ :1.7072362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