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37353
义渠君朝于魏。犀首闻张仪复相秦,害之。犀首乃谓义渠君曰:“道远不得复过,请谒事情。”曰:“中国无事,秦得烧掇焚杅君之国;有事,秦将轻使重币事君之国。”其后五国伐秦。会陈轸谓秦王曰:“义渠君者,蛮夷之贤君也,不如赂之以抚其志。”秦王曰:“善。”乃以文绣千纯,妇女百人遗义渠君。义渠君致群臣而谋曰:“此公孙衍所谓邪?”乃起兵袭秦,大败秦人李伯之下。
1707237354
1707237355
张仪已卒之后,犀首入相秦。尝佩五国之相印,为约长。
1707237356
1707237357
太史公曰:三晋多权变之士,夫言从衡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夫张仪之行事甚于苏秦,然世恶苏秦者,以其先死,而仪振暴其短以扶其说,成其衡道。要之,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
1707237358
1707237359
译文:
1707237360
1707237361
张仪是魏国人,最初曾与苏秦一道跟从鬼谷先生学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所学比不上张仪。
1707237362
1707237363
张仪在学业完成以后,便去游说诸侯。一次,他在楚相那里赴宴饮酒,席散后,楚相发现自己身上佩带的玉璧不见了,相府的幕客们都认为是张仪所为,说:“张仪这人,既贫穷又没有品德,偷相国玉璧的,一定是他!”于是众人捉住张仪,打了他几百竹板。张仪还是不承认,大家只好把他释放还家,妻子叹气说:“唉,你如果不去读书游说,又怎会遭到这般侮辱呢?”张仪对妻子说:“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禁不住笑着回答:“舌头当然还在啰。”张仪说:“这就够了。”
1707237364
1707237365
当时,苏秦已经说服赵王答应加入合纵盟约,与同盟各国结好相亲,但他又担心各国诸侯在秦的进攻下背弃盟约,从而招致盟约的破坏。他考虑再三,找不到一个能派往秦国为他工作的合适人选,于是他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你以前就与苏秦相好,现在他已经当权,你何不到他那里去,以谋求展现你的志愿?”于是,张仪前往赵国,递上名帖请求拜见苏秦。苏秦却先已告诫手下人不替张仪禀报,又设法稳住他好几天,然后才接见他,叫他坐在堂下,赏给他的是仆人、侍女所吃的饭食,并一再奚落张仪说:“像你那么有才能的人,竟自己弄得穷愁潦倒到这种地步。我哪是不能够荐举你而使你富贵呢,只是因为你不值得收留啊!”苏秦就此推辞了张仪。张仪这次来见苏秦,本以为是旧交,可以得到好处,谁知反而受到侮辱,气愤之下,想到各国诸侯都没有可以侍奉的,唯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到了秦国。
1707237366
1707237367
苏秦在张仪离去后,告诉自己的门客说:“张仪是天下贤士,我恐怕是比不上他的。现在我侥倖而先受到重用,但要说能够掌握秦国大权的人,那只有张仪才行了。而他目下贫穷,没有进用的机会。我怕他满足于小利而不再求进取,所以叫他来当面侮辱他,以此来激发他的意志。请你为我暗中帮助他吧。”苏秦将自己的打算禀告赵王以后,拨出钱财车马,派人一路上暗暗跟随张仪,与张仪宿于同一个旅舍,逐渐接近了他,供给他车马钱财,凡张仪有所需用,都取出来供给他,但并不告诉他实情。张仪因此而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
1707237368
1707237369
苏秦的门客至此便向张仪告辞,张仪说:“我靠你的帮助才得此显赫,正准备报答你的恩德,为什么你却要离开我呢?”门客回答说:“我并不了解你,了解你的正是苏先生啊!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而破坏他的合纵盟约,认为非你不能掌握秦国大权,所以故意激怒你,然后派我暗中供给你的用费,这都是苏先生的安排。现在你已经得到重用,请让我回赵国回复苏先生。”张仪说:“唉!这些计谋都是我研习过的,而我竟未能发现,我比不上苏先生是明白无疑的了!再加我新被任用,怎么可能打赵国的主意呢?请你为我答谢苏先生,只要在苏先生当权之时,我怎敢打赵国的主意呢?况且苏先生当政,我张仪哪有这个能力呢!”张仪在做了秦的相国后,写文书警告楚相说:“过去我跟随你饮酒,并未盗你的玉璧,可你却责打了我。你好好守住你的国家吧,我回头将要盗取你的城池!”
1707237370
1707237371
苴国和蜀国相互攻打,两国都向秦国告急救援。秦惠王打算派兵攻蜀,又考虑到蜀道险要、狭窄,难以通行,韩国会借机入侵;想先打韩,后攻蜀吧,又担心不能取胜;想先打蜀吧,又担心韩国乘机偷袭。惠王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司马错与张仪在秦惠王面前展开了争论,司马错主张攻蜀,张仪说不如攻韩。秦惠王说:“请让我听一听你们各自的理由。”
1707237372
1707237373
张仪说:“亲近魏国,结好楚国,派兵前往三川,阻断什谷的入口,扼守屯留的路径,让魏兵卡断去韩国南阳的道路,让楚兵直逼南郑,我们则攻打新城、宜阳,从而兵临二周的郊外,声讨周君的罪过,侵占楚、魏的地盘。周君自知局势无法挽救,必然会献出九鼎宝器。据有了九鼎宝器,掌握着天下的地图和户籍,劫持着天子向天下发号施令,天下诸侯谁敢不听?这正是称王天下的事业啊!而目下的蜀国,不过是西部偏远的国家,戎狄的同类,损军劳民,达不到名显天下的目的;取得了他们的地盘,收不到什么实际利益。我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争名的要到朝廷,争利的应去市集。现今的三川、周室就正是天下的朝廷和市集啊,大王您不去争夺,反倒去争夺戎狄那样的落后地区,这距离称王的事业太遥远了!”
1707237374
1707237375
司马错说:“不是这样。我听说过:想要使国家富强的人,必须扩充他的国土,想要军队强大的人,必须使百姓富裕;想要称王,必须推行他的德政。这三个条件具备,王业也就随着来了。目前大王您的国土狭小,百姓贫穷,所以我希望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蜀,是西方偏远的国家,也是戎狄的领袖,国君昏暗,局势混乱。以秦国的军队去攻蜀,就好比用豺狼去驱赶着群羊一样。夺得蜀的土地,可以扩展疆土,取得蜀的财富,可使百姓富裕和军备充足,不用损伤多少人而蜀国就已经臣服了。我们灭掉了一个蜀国,但天下的人并不认为我们暴虐;占有西方的资源,天下的人并不认为我们贪婪。这样不仅一举名利双收,而且还可获得禁暴止乱的美名。现在若是攻打韩国,劫持周天子,名誉不好,而且不一定能得到实利,还会落个不义的名声,攻打天下人都不愿意攻打的国家,这是危险的。请大王允许我陈述原因:周是天下的宗室,齐是韩的盟国。周王室料到将要失去九鼎,韩国料到将要失去三川,两国势必要协力齐心,依赖齐、赵两国,并求得楚、魏的谅解,周把鼎给予楚国,韩将土地割与魏国,对此大王您是不可能禁止的。这就是我所说的危险所在啊。还不如攻打蜀国更为稳妥。”
1707237376
1707237377
秦惠王对司马错说:“好,我就听你的意见吧。”终于起兵攻蜀。这年十月,拿下蜀国。平定蜀国后,把蜀王的王位谪贬,改称为“侯”,并派陈庄担任蜀的相国。蜀归秦以后,秦因此更加强大富裕,对各国诸侯也看不起了。
1707237378
1707237379
秦惠王十年,惠王派公子华与张仪率兵围困魏国的蒲阳,守军投降。张仪提出秦把蒲阳交还魏国,并派公子繇到魏国做人质。张仪劝告魏王说:“秦王对待魏国非常仁厚,魏国总不能够没有表示。”于是,魏国把上郡、少梁给了秦国作为对惠王的答谢。惠王便任张仪为相国,并将少梁改为夏阳。
1707237380
1707237381
张仪做秦的相国四年后,拥戴惠王称王。又过了一年,张仪为将,领兵攻取了陕县,同时在上郡筑塞。
1707237382
1707237383
这之后两年,张仪被派到啮桑与齐、楚的相国盟会。从东边回国后,张仪被免掉秦相职位,为了秦国的利益去魏国当了相国,想让魏国先归附秦国,然后让其他各国仿效魏国的做法;但魏王不听张仪的意见。秦王愤怒之下,派兵攻取了魏国的曲沃、平周两城,同时暗中给张仪比过去更为丰厚的待遇。张仪感到惭愧,觉得没有什么作为回报。张仪在魏居留了四年后,魏襄王去世,魏哀王即位。张仪又劝哀王归秦,哀王还是不听。于是张仪暗中指使秦国攻魏。魏起兵与秦作战,被秦打败。
1707237384
1707237385
第二年,齐兵又至,在观津战败了魏兵。秦军又准备攻打魏国,首先战败了韩申差率领的军队,斩首八万,使各国诸侯为之震惊害怕。于是,张仪又游说魏王道:“魏国的土地纵横不满一千里,士兵不到三十万。地势四面平坦,与各国四通八达,没有高山大河的阻隔。从新郑到大梁不过二百多里路,不论战车或者步兵,都不用花多大力气就能到达。魏国南与楚国交界,西与韩国接连,北与赵国靠近,东与齐国连界,军队戍守四方,守卫边境的兵士当在十万以上。魏国的地势,自来就是战场。如果南边与楚交好而不东与齐国交好,那齐国就会从东面进攻;和东方齐国友好而不和赵国亲善,那赵兵就会从北面进攻;与韩国不和,那韩兵就会攻魏的西面;与楚国不亲,那楚兵就会侵犯魏的南面。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四分五裂的道路啊。
1707237386
1707237387
“再说各国诸侯之所以合纵结盟,是想求得国家安全、巩固君王地位、增强军队力量、发扬本国声威。现在各合纵国把天下当作一家,他们彼此结为兄弟,在洹水之滨杀白马立誓为盟,以坚定彼此的意志。然而同是父母所生的亲兄弟之间,尚且发生争夺钱财的事,那么合纵各国要想凭借虚伪的盟约来维持苏秦残损的谋划,它的不可能成功是明确无疑的了。
1707237388
1707237389
“大王您要是不依附秦,秦就会出兵攻打河外、占据卷、衍、燕、酸枣等地,胁迫卫国,夺取卫国的阳晋,于是赵国不能南下援魏;赵国不能南下,那魏也就不能向北和赵呼应;魏不能连赵,那么合纵各国的交通就会断绝;合纵各国的交通一断绝,那么大王您的国家要想没有危险是不可能的了。秦国挟持韩国转而攻梁,韩国因为害怕秦国,与秦联为一体,于是梁的灭亡就近在眼前了。这就是我为大王担心的事情啊。
1707237390
1707237391
“现在为大王着想,还是不如依附秦国。依附了秦国就必定会使楚国、韩国不敢妄动;没有了韩、楚侵扰的祸患,大王就可以高枕而卧,国家肯定没有什么可以忧虑的事情了。
1707237392
1707237393
“秦最想削弱的国家是楚国,而最能削弱楚国的是魏国。楚国虽然有民富国大的名声,但实际上却很空虚;它的军队人数虽然多,但临阵会轻易败逃,不能打硬仗。我们调集魏国的全部军队南下攻打楚国,获胜是可以肯定的。割裂楚国,有利于魏国;亏损楚国,使秦国高兴,转嫁了灾祸,安定了国家,确是一件好事啊。大王如不听取我的意见,秦出兵东向攻魏,那时魏要想投秦,也就不可能了。
1707237394
1707237395
“再说那些主张合纵的策士吧,他们大多话讲得激昂,而很少有靠得住的,只要说动了一国国君,就能够被赐封为侯,所以天下从事游说的人无不随时随地都在慷慨陈词,宣扬合纵的好处,以图打动一国的君主。君主觉得他们说得很好而受到影响,又怎么可能不被迷惑呢!
1707237396
1707237397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羽毛堆积多了能把船压沉,轻东西聚载多了能把车轴压断,众人的嘴巴可以使铁熔化,众多的坏话能把骨销毁。故此我请求大王慎重地决定国家大计,并请您让我辞职离开魏国。”
1707237398
1707237399
魏哀王于是背弃合纵盟约,通过张仪,请求与秦结好。张仪回秦后,仍然做了秦国的相国。三年后,魏又背叛秦国而重新加入合纵。秦因此出兵攻魏,夺取了魏的曲沃城。次年,魏重又归附秦国。
1707237400
1707237401
秦国准备攻打齐国,而齐与楚都参加合纵,两国关系密切,于是秦王派遣张仪前往楚国担任相职。楚怀王听说张仪来楚,安排他住在上等馆舍,并亲自接待张仪。怀王问张仪说:“您到我们这偏远鄙陋的楚国来,不知有什么见教?”张仪对怀王说:“大王如果真的能够听取我的意见,关闭边关与齐断绝来往,我愿献上商於地区六百里的地方与楚,使秦王的女儿成为大王的妻子,秦、楚两国娶妇嫁女,永远成为亲如兄弟的国家。这将北面削弱齐国,西面有利于秦国,找不到比它更好的策略了。”怀王非常高兴地采纳了张仪的意见。群臣都为此向怀王贺喜,唯有陈轸向怀王表示哀悼。怀王发怒道:“我不用派兵便得到六百里土地,大臣们都来庆贺,唯有你表示哀悼,这是什么缘故?”陈轸答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依我的看法,商於之地大王既不可能得到,齐、秦两国还会由此联合,齐、秦一联合,那楚国的灾难就肯定会降临了。”怀王问道:“有什么根据吗?”陈轸回答说:“秦国之所以看重楚国,是因为楚国背后有齐国。现在楚国关闭边界与齐国绝交,那么楚国就会孤立无援。秦国怎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而奉送它六百里商於之地呢?张仪回到秦国后,必定会背叛大王。这样,楚国北与齐绝交,西面从秦国引来灾患,那它们两国之兵必定都会犯境了。妥当地为大王考虑,不如暗中与齐修好,表面上与齐绝交,派人随同张仪到秦。如果秦给了我们土地,再与齐绝交也不晚;不给我们土地,我们与齐暗中联合再作主张。”怀王说:“希望你闭上嘴巴不要再说了,等着看我得到秦的土地吧。”于是怀王将楚国的相印授予张仪,还送了许多礼物,一面关闭边界,与齐断交,并派一员将军随同张仪前往。
1707237402
[
上一页 ]
[ :1.70723735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