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39542e+09
1707239542
1707239543 汉四年,韩信全部降服和平定了齐国,并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伪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面又和楚国接壤,如不设置一个代理国王来镇抚他们,其势不可安定。韩信希望做代理国王以便利国家。”当时,楚军正把汉王围困在荥阳,韩信的使者到达以后,呈上信件,汉王打开一看,勃然大怒,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时刻都盼望你来帮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暗地踩了一下汉王的脚,凑近汉王的耳边低声说:“汉军正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因此而立他为王,好好地对待他,使他自守一方。不这样做就会发生变乱。”汉王听了之后也明白过来,因而又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应当立为真王,为什么要做代理国王呢?”于是派张良前往立韩信为齐王,并且征调了他的部队来攻打楚军。
1707239544
1707239545 楚军失去了龙且,项王有些恐慌,于是就派盱眙人武涉去游说齐王韩信说:“天下人受秦王朝的苦已经好久了,大家相约并力击秦。秦王朝被推翻以后,根据功劳的大小划分土地,分立为王,使士兵得到了休息。现在汉王又兴兵东征,侵占别人的封地,攻破三秦之后,又率兵出关,收集了其他诸侯的军队向东攻打楚军,他的意图是不吞并天下不肯罢休,他如此不知满足真是太过分了。况且汉王此人也不一定可信,他的性命曾多次掌握在项王手中,项王可怜他而使他活了下来,然而他一脱险境就背弃盟约,反过来又攻击项王,他不可亲近、不可信赖到如此地步。现在您自认为和汉王交情深厚,为他尽力作战,但终究会被他抓起来的。您所以能够保存性命到今天,是因为项王还存在的缘故。现在二王争夺天下的胜负,关键就在于您。您右靠汉王,汉王就胜利,您左靠项王,项王就胜利。如果项王今日被消灭了,那么其次就轮到您了。您和项王有旧交,为什么不叛背汉朝而和楚国联合,三分天下而自立为王呢?现在您若放弃了这个时机,而一定要帮助汉王来攻打楚王,作为一个聪明的人能像这样吗?”韩信辞谢说:“我过去侍奉项王,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是个执戟的卫士,进言他不听,计策他不用,所以才背楚归汉。汉王授予我上将军的印信,给了我数万军队,脱下他的衣服给我穿,拿他的饭菜给我吃,听我的进言,用我的计策,所以我才能到了这个地位。人家对我十分亲信,我背叛了他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即使死了也不能改变我的主意。请为我韩信向项王辞谢。”
1707239546
1707239547 武涉走了之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决定天下局势的关键在于韩信,打算用妙计来感动他,于是就用相人之术来游说韩信说:“我曾学过相人之术。”韩信说:“先生的相术怎么样呢?”蒯通回答说:“人的贵贱在于骨相,忧愁和喜悦在面色,事业的成败在于决断能力,用这三方面的情况加以参酌,万无一失。”韩信说:“好!请先生相一相我看怎么样?”蒯通回答说:“希望(请身边的人退下,)稍给一点空隙(和您单独谈谈)。”韩信说:“左右的人都走开了。”蒯通说:“相您的面,地位不过诸侯,而且还危险不安。相您的背,却贵不可言。”韩信说:“为什么这样说呢?”蒯通说:“天下最初起兵抗秦时,英雄豪杰们自立为王,一声呼唤天下的勇士们像云兴雾涌、鱼鳞一般汇集在一起,快得像火花迸发、大风疾起。在这个时候,人们的忧虑是怎样灭掉秦国罢了。现在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的百姓惨遭杀戮,父子老小暴尸荒野,不可胜数。楚国人从彭城起兵,转战四方,追击败兵,直到荥阳,乘胜席卷广大地区,威震天下。然而部队被困在京、索之间,被阻于成皋以西的山地不能前进,这样已经三年了。汉王率领着数十万的军队,占据了巩、雒之地,依靠着山河的险要地形,虽然一天打好几仗,却得不到尺寸土地,挫败奔逃,难以自救。在荥阳打了败仗,在成皋被射伤,于是逃到了宛、叶之间,这就是所讲的智勇双全的人也有窘困之日。将士的锐气在险要处受到挫伤,供应粮食的内府空无一粒,老百姓也精疲力竭,怨声载道,动荡不安,无所依存。据我估计,这种情况除非天下的圣贤,别人是平息不了天下的祸乱的。如今两主的命运都掌握在您的手中。您为汉王出力汉王就胜,如帮助楚王楚王就胜。我愿意披肝沥胆,以效愚计,恐怕您不能采纳。如果真能听从我的计策,不如对双方都不损害而使他们共存下来,您和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在这种形势下谁也不敢先动。凭着您的贤才圣德,又拥有众多的部队,占有强大的齐国,燕、赵的归从,出兵于刘邦、项羽的空虚之地而牵制住他们的后方,顺应老百姓的愿望,向西(阻止刘、项之争,)为百姓请命,那么天下就会闻风响应,谁敢不听!然后分割大国,削弱强国,(重新)封立诸侯,待各诸侯分土立国之后,天下就会归服听命而感恩于齐国。占据齐国的故地,拥有胶、泗一带的地域,再用德惠来安抚诸侯,拱手谦让,那么天下的君王就会相继来朝拜齐国。我听说天赐给的你不取,反会受到祸咎;时机来了你不去实行,反会受到灾殃。希望您深思熟虑。”
1707239548
1707239549 韩信说:“汉王待我十分恩厚,把他的车子给我坐,把他的衣服给我穿,把他的饭食给我吃。我听说,乘别人车子的人要为主人分担患难,穿别人衣服的人要为主人分担忧愁,吃别人饭的人要为主人的事业效死,我怎么能够唯利是图而违背正义呢?”蒯通说:“您自以为对汉王很好,想建立流传万世的功业,我却认为是错误的。当初常山王、成安君还是百姓的时候,互相结为生死之交,后来因为张黡、陈泽的事情发生争执,两人结下怨仇。常山王背叛了项王,提着项婴的头逃跑而投降了汉王。汉王借了他的军队引兵东进,在泜水的南面杀死了成安君,使他头脚分家,终于被天下人所耻笑。这两个人的交情,可以说是天下最好的了,然而最终弄得彼此都想把对方抓获,这是为什么呢?祸患就产生在贪得无厌,而人心又变幻莫测。现在您打算以忠信与汉王交往,(但你们的交情)一定不会比常山王、成安君二人更巩固,(而你们之间的)事情却要比张黡、陈泽的事情更大。所以我认为您过分相信汉王不会危害自己也是错误的。大夫种、范蠡保存了即将灭亡的越国,使越王句践称霸于诸侯,结果功成名立以后,一个被杀,另一个不得已而逃亡。这就是野兽打尽了猎狗也就烹杀了。以交情友谊而言,您与汉王则不如张耳和成安君;以忠信而言,您与汉王则超不过大夫种、范蠡与句践。从这两类人的例子,足以使您看清楚了。希望您深思熟虑这个问题。况且我还听说,勇敢和谋略震动君主的人生命就有危险,而功劳超过天下人的人也就无法封赏了。请让我说一说您的功劳和谋略吧:您渡过西河俘虏了魏王,活捉了夏说,率兵攻下了井陉,杀死了成安君,夺取了赵国,迫降了燕国,平定了齐国,南面摧垮了楚国二十万大军,东面杀死了龙且,向西给刘邦报捷,这就是说你的功劳举世无双,而谋略空前绝后。现在您拥有震动君主的威势,持有无法封赏的功劳,归楚,楚人不敢相信,归汉,汉人感到震恐,您持有这样大的功劳打算往哪里归宿呢?从情势上看,您居于臣子的地位而拥有震动君主的威势,名高天下,我为您感到危险。”韩信辞谢说:“先生请不要说了,我将考虑你的意见。”
1707239550
1707239551 过了几天以后,蒯通又劝韩信说:“能够听取意见是事情成功的征兆,能反复考虑是事情成功的关键,听了错误的意见和打错了主意而能长久安全的是少有的。听取别人意见如果错听的不超过一两次,那么别人就不可能用花言巧语来迷惑了他,考虑问题如不会本末倒置,那么别人就不可能用闲言碎语来扰乱了他。安心于做奴仆杂役的人就会失去争取君权的机会,留恋于微薄俸禄的人就得不到公卿宰相的席位。所以聪明的人遇事当机立断,如果迟疑不决就会坏了事情,对鸡毛蒜皮的小事精打细算就会忘记了天下大事。聪明智慧足以知道事情的利害,但决定了又不敢去做,这是一切事情失败的祸根。所以说‘猛虎犹豫不决,反不如黄蜂、蝎子的毒刺厉害;骏马徘徊不前,反不如劣马稳步前进;孟贲般的勇士狐疑不决,反不如庸夫一定要到达目的的决心;虽然有舜、禹那样的智慧,如闭口不言,反不如聋哑人用手势比画’。这些话的可贵之处就是要付诸行动。功业难成而容易失败,时机难得而容易错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希望您反复考虑考虑。”韩信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又自认为功劳多,汉王不会夺去自己的齐国,于是又谢辞了蒯通。蒯通的劝说未被采纳,后来就假装疯子做巫师去了。
1707239552
1707239553 汉王被围困在固陵时,采纳了张良的计策,招约齐王韩信,韩信率兵在垓下与汉王会师。项羽被打败以后,高祖乘齐王不备时夺去了他的军队。汉五年正月,改封齐王韩信为楚王,定都下邳。
1707239554
1707239555 韩信到了自己的封国,召见了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洗绵絮的大娘,赏赐给她千金。找到了下乡南昌亭长,赏赐给他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了曾侮辱过自己,让他从胯下爬过去的那个人,任他为楚中尉。并告诉他的将相们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但杀了他没有什么道理,所以就忍让了他,才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就。”
1707239556
1707239557 项王的逃亡将领钟离眜家住在伊庐,一向和韩信相好。项王死后,他就投奔了韩信。汉王怨恨钟离眜。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让楚国捕拿钟离眜。韩信刚到楚国时,巡视了所属的县邑,出出进进都要布置好士兵保卫。汉六年,有人上书告楚王韩信谋反。高帝采纳了陈平的计策,说天子将外出巡狩会见诸侯,南方有个云梦,派使者通知各诸侯到陈地朝会,告诉他们说:“我将巡狩云梦。”其实是打算袭击韩信,韩信一点儿也不知道。高祖将要到达楚地时,韩信打算起兵造反,但又忖度自己是无罪的,想去朝见高祖,但又怕被抓起来。有人劝韩信说:“杀了钟离眜去朝见高祖,高祖一定很高兴,也就没有什么祸患了。”韩信去见钟离眜,商量此事。钟离眜说:“汉王之所以不敢来攻取楚国,是因为我钟离眜在您这里。如果想抓起我来去讨好汉王,我今天死去,您随即也就灭亡了。”于是骂韩信说:“你不是个忠厚的长者。”终于自杀了。韩信拿着钟离眜的头去陈地朝见高祖。高祖命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后面的车子上。韩信说:“果然像有人说的那样,‘狡黠的兔子死了,抓兔子的猎狗也就烹杀了;高飞的鸟射完了,弓箭也就收藏起来了;敌国被攻破了,谋臣也就被杀死了’。现在天下已经平定了,我也当然该烹杀了。”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于是给韩信带上刑具。到了雒阳,高祖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1707239558
1707239559 韩信知道汉王害怕而且嫉妒自己的才能,经常称病不去朝见和随从出行。韩信由此日夜怨恨,在家里闷闷不乐,感到和绛侯周勃、颍阴侯灌婴处于同等地位而羞耻。韩信曾去拜访将军樊哙,樊哙用跪拜的礼节恭迎恭送,说话时也自称为臣,说:“大王竟肯光临寒舍(真是臣下的光荣)。”韩信出门后笑着说:“我这一辈子竟同樊哙等人处在同等地位。”高祖经常和韩信谈论诸将的才能高下,(韩信对他们的评论)各有不同。高祖问韩信说:“像我这样能够率领多少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率领十万。”高祖说:“对于你来讲怎么样呢?”韩信回答说:“我多多益善。”高祖笑着说:“既然多多益善,那为什么还会被我抓住呢?”韩信说:“陛下不善于率兵而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韩信所以被陛下抓获的缘故。况且陛下的权力是天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
1707239560
1707239561 陈豨被封为巨鹿郡守,向淮阴侯去辞行。淮阴侯拉着他的手避开了左右随从人员和他在庭院里散步,淮阴侯仰天叹曰:“你可以和我谈谈吗?我有些话想和你谈谈。”陈豨说:“将军只管吩咐。”淮阴侯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天下精兵聚集之处,而你是陛下亲信得宠的臣子。如果有人说你反叛,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再有人去告你,陛下就会产生怀疑;第三次有人去告你,陛下一定会发怒而且会亲自率兵来讨伐你。我为你从这里起兵响应,就可以夺得天下。”陈豨一向知道韩信的才能,也相信他的计谋,说:“一定听从你的指教。”汉十年,陈豨果然起兵反叛。高祖亲自带兵前往讨伐,韩信称病没有随从出征。韩信偷偷派人到陈豨的住处说:“你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你。”于是韩信就和家臣谋划,乘黑夜假传诏书,准备赦免在官府服劳役的罪人和奴隶,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太子。部署已定,等待陈豨的消息。他的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关了起来,打算把他杀掉。那个门客的弟弟上书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吕后打算召韩信来,又怕他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就和萧相国合谋,派一个人假装从高祖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列侯群臣都要来庆贺。萧相国欺骗韩信说:“虽然你有病,但还是要勉强去庆贺一下。”韩信进了宫,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在长乐宫钟室里杀了他。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策,竟被妇人小子所欺骗,这岂不是天意吗?”于是诛灭了韩信三族。
1707239562
1707239563 高祖从平定陈豨的战场回来以后,看到韩信已经死了,他又是高兴又是怜惜,问说:“韩信死时说了些什么?”吕后说:“韩信说他后悔没采纳蒯通的计策。”高祖说:“此人是齐国的辩士。”于是下诏齐国缉拿蒯通。蒯通抓来了,高祖问说:“是你教唆淮阴侯反叛的吗?”蒯通回答说:“是的,我的确教他反叛,小子没用我的计策,所以才自取灭亡,落得如此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么能杀了他呢?”高祖很生气地说:“烹杀了他。”蒯通说:“哎呀!烹杀我可是冤枉啊。”高祖说:“你教韩信反叛,有什么冤枉的?”蒯通回答说:“秦王朝法度废弛、政权瓦解时,山东六国大乱,各诸侯国纷纷自立,英雄豪杰们像乌鸦一样纷纷聚集。秦王朝失去了统治大权以后,天下的人都来追逐他的帝位,但只有才能高、行动快的人才能抢先得到。盗蹠的狗对着尧狂叫,并非尧不仁,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那个时候,我只知道韩信,并不知道陛下。况且天下养精蓄锐想要做陛下所做的事业的人很多,只是他们力所不及罢了。难道你可以把他们全部烹杀了吗?”高帝曰:“饶了他。”于是赦免了蒯通的罪过。
1707239564
1707239565 太史公说:我到淮阴时,淮阴人对我说,韩信还是老百姓时,他的志向就和别人不一样。他的母亲死后,穷得无法埋葬,然而仍到各处访求高敞的坟地,让他母亲坟地的旁边还可以安置下万户人家。我看过他母亲的坟地,确实是这样。假如韩信学一些道家的谦让之道,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不以自己的才能骄傲,那他对汉王朝的功劳就差不多可以和周公、召公、太公这些人相比,就可以子孙后代祭祀不绝。但他没有向这方面努力,而且天下大局已定,还要谋反叛乱,诛灭他的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
1707239566
1707239567
1707239568
1707239569
1707239570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2472]
1707239571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汉书
1707239572
1707239573 史记
1707239574
1707239575 汉书
1707239576
1707239577 后汉书
1707239578
1707239579 三国志
1707239580
1707239581 晋书
1707239582
1707239583 宋书
1707239584
1707239585 南齐书
1707239586
1707239587 梁书
1707239588
1707239589 陈书
1707239590
1707239591 魏书
[ 上一页 ]  [ :1.7072395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