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59005
生有七个儿子,其中知名的有五人。玄之早年夭折。次子凝之,也善于草书、楷书,做官历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王氏家族世世代代都信奉五斗米道,凝之尤其虔诚。孙恩进攻会稽时,僚佐们建议做好抵御孙恩的防备,凝之不听从,却在静室祈祷,出来告诉部属将佐们说:“我已祈请过天师,允许派鬼兵相助,贼军自会破灭的。”既没有设防抵御,于是被孙恩所害。
1707259006
1707259007
王徽之,字子猷。生性卓荦不群,放浪不羁。担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常常是头发散乱,衣带宽弛,不管府中事务。又担任车骑将军桓冲的骑曹参军,桓冲问他:“你管理哪个部门?”他对答:“好像是管马的。”又问:“管有多少马匹?”答称:“我不知道有关马的事,从何知道马数!”又问:“马匹近来死了多少?”又答:“不知道活马的事,哪里知道死马的事!”曾随桓冲出行,忽遇天降大雨,徽之就下马挤进桓冲乘坐的车子,对他说:“公岂能一人独占一辆车!”桓冲曾对徽之说过:“你在府中的时间很久了,也该帮我料理公务了。”徽之一直不予回答,只是直视前方,用手版撑着脸颊说道:“西山潮气过来才有了些凉爽。”
1707259008
1707259009
当时吴中一士大夫家长有一片秀竹,他想去观赏,便离家乘坐轿子来到竹林边,吟诵了很长时间。主人洒扫庭院请他坐下,徽之头也不回就要走。快要出去的时候,主人就关住了门子,徽之便因此回身入座,尽欢而散。曾寄居于一座空宅内,刚住下就令人种植竹子。有人询问其中缘故,徽之只是吟诵啸咏,指着竹子说:“怎么能一日无此君呢!”曾居住于山阴,一天,夜雪初停,月色清朗,四野一片皓白,徽之一边自酌自饮,一边吟咏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起了戴逵。戴逵当时正在剡县,他便夜乘小船前往寻访,走了一夜才到,但到了戴逵家门前却不进去,又转身返回。别人询问其中缘故,徽之答称:“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自然而返。为什么一定要见安道(戴逵字)呢?”禀性极其放荡荒诞,喜好声色。曾于夜晚与弟弟王献之同读《高士传赞》,献之很赞赏井丹的高洁,徽之却说:“我看此人比不上长卿的慢世傲人。”他就是这样傲岸豁达。当时人们都钦佩他的才能而鄙视他的品行。
1707259010
1707259011
后任黄门侍郎,辞官东归后,与献之同染重症。当时有术士讲:“人命该终结的时候,如果有活人乐意替代,死者就可以活。”徽之对他说:“我的才能和地位都不如弟弟,请用我的余年替代弟弟。”术士说:“替代要死的人。是因为自己的寿命还有余,能够补足要死的人,如今你与弟弟的年数都已经到了尽头,如何替代!”时间不长,献之逝世,徽之奔丧而不哭泣,径直走上灵床坐下,拿起献之的琴就弹奏起来,时间一长,琴声变了调,于是叹道:“唉!子敬(献之字)人琴俱亡!”说罢就昏厥过去。他以前背部就有疾病,这一来疮部随即溃裂,一个多月后也逝世了。儿子名叫桢之。
1707259012
1707259013
桢之字公干,历任侍中、大司马长史。桓玄任太尉时,朝臣齐集,他问桢之:“我和你亡叔相比怎么样?”在座的人听了这话都屏息静气。桢之答道:“亡叔是一时楷模,公是千载之英。”举座朝臣这才转忧为喜。
1707259014
1707259015
王操之,字子重,历任侍中、尚书、豫章太守。
1707259016
1707259017
王献之,字子敬。年少时即享有盛名,且洒脱不羁,即使在家闲居终日,神色举止也不懈怠,才气风流为一时之最。年龄只有几岁的时候,曾观看门生赌博,见有胜负,就说道:“竞赛失利。”门生说:“这个小主人竟也能管中窥豹,偶尔看见一斑。”献之生气地说:“我的才能远的说只惭对荀奉倩,近的说只愧对刘真长。”于是拂袖而去。又曾与哥哥王徽之、王操之前往拜访谢安,二位哥哥言谈中讲了不少生活琐事,献之只是见面寒暄而已。他们走后,在座的客人请谢安评价王氏兄弟的优劣,谢安说道:“小者为佳。”客人又问为什么,谢安答道:“吉人言辞寡少,因为他说话少,所以知道。”又曾与徽之同居一室,突然失火,徽之惊慌地跑开,都顾不上穿鞋。献之则神色镇定自若,从容地喊来身边随从,将自己扶出去。有一次夜卧寝室,一伙小偷进屋来偷东西,几乎将所有东西偷光。献之最后才不紧不慢地喊道:“小偷!那条青毡是我家祖先留下的物品,可特意留下。”这伙小偷闻声惊走。
1707259018
1707259019
擅长草书和楷书,也善于绘画。七八岁学习书法时,一次羲之趁他不注意从背后夺他的毛笔,未能夺下,就感慨地说:“这个孩子日后还会有大名。”曾于墙上书写一丈见方的大字,羲之认为很有功力,当时围观者数百人。桓温还曾让他给扇子题字,不料一笔误落,他就势画成了黑色母牛,非常精妙。
1707259020
1707259021
初任官是州主簿,后迁秘书郎,又转为秘书丞,因中选得娶新安公主。曾路经吴郡,听说顾辟强有一座名园,虽以前同顾并不相识,仍乘轿径直进入。当时辟强正会集宾友,而献之游赏之后却旁若无人地要离去。辟强勃然大怒,斥责道:“你傲慢主人,不合礼节;恃贵骄士,不合道义。犯了这两种过失,就是不足挂齿的粗人。”便把他赶出园门。献之傲慢依旧,并不介意。
1707259022
1707259023
谢安非常钦敬喜爱献之,聘请他为长史。谢安进号卫将军,仍任他为长史。太元年间,皇宫中新建成太极殿,谢安想让献之题写榜匾,成为流传万代的墨宝,但又难以启齿,就试探道:“魏代时,陵云殿的榜匾还未题字就被工匠误钉上去了,无法弄下来,就让韦仲将站在悬椅上题写榜匾。等题写完毕,韦仲将的胡须和鬓毛都花白了,仅仅剩下喘息的力气。他回家后就对晚辈们讲,以后要禁绝习字练书。”献之揣摸到了谢安的意思,严肃地说:“仲将是魏朝的大臣,岂有此事!假使果真如此,那也就从这里知道了魏代短命的原因。”于是,谢安不再勉强献之。谢安又问道:“你的书法与令尊相比怎么样?”献之答称:“本来就有不同。”谢安说:“外间议论不这样看。”答称:“别人哪里知道!”不久授官建威将军、吴兴太守,后又征召回朝任中书令。
1707259024
1707259025
到谢安逝世后,朝中对他的追赠礼仪有分歧意见,只有献之、徐邈一同辨明谢安的忠诚和功勋。献之为此上疏道:“已故太傅大臣谢安,少年时就名震玄学领域,受到普遍赞誉。年轻时隐居,节操与箕子、商山四皓相同。应运入仕做官,谋划国事公允而周到。及至提师出征,强寇得以消灭。建立辉煌功勋之后又退位谦让。而且尽心奉侍先帝,关心厚爱百姓。陛下即位,年纪正轻,他尽心竭智给予辅佐。考察他隐居和出仕的生平,建树接连不断,真正是大晋的良辅,德义超过以往大臣。希望陛下关注这位世人宗仰的大臣,明于省察。”于是,孝武帝提高了谢安赠礼的待遇。
1707259026
1707259027
不久,献之患病,家人帮他上报奏章,按照当时习惯,叙述家法时应陈述自己所犯的过失。就问他有何过失,他回答说:“不记得别的事了,只想起来与郗家离婚的事。”献之的前妻是郗昙的女儿。说罢不一会儿,便逝世于衙署。安僖皇后被册立时,因献之是皇后的父亲,又被追赠为侍中、特进、光禄大夫、太宰,追谥为“宪”。没有子嗣,以哥哥的儿子静之过继为嗣,官至义兴太守。当时舆论认为羲之的草书、楷书,在江左朝廷中无人可比,献之书法的骨力远远不及其父,但颇有媚趣。桓玄特别喜欢他们父子的书法,各装于一帙,放在身边以供玩赏。当初,与羲之同游的人还有许迈。
1707259028
1707259029
1707259030
1707259031
1707259033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六十二
1707259034
1707259036
顾恺之
1707259037
1707259038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父悦之,尚书左丞。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1707259039
1707259040
桓温引为大司马参军,甚见亲昵。温薨后,恺之拜温墓,赋诗云:“山崩溟海竭,鱼鸟将何依!”或问之曰:“卿凭重桓公乃尔,哭状其可见乎?”答曰:“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
1707259041
1707259042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后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稳,布帆无恙。”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桓玄时与恺之同在仲堪坐,共作了语。恺之先曰:“火烧平原无遗燎。”玄曰:“白布缠根树旒旐。”仲堪曰:“投鱼深泉放飞鸟。”复作危语。玄曰:“矛头淅米剑头炊。”仲堪曰:“百岁老翁攀枯枝。”有一参军云:“盲人骑瞎马临深池。”仲堪眇目,惊曰:“此太逼人!”因罢。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1707259043
1707259044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精。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恺之每重嵇康四言诗,因为之图,恒云:“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恺之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而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1707259045
1707259046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1707259047
1707259048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矇记》行于世。
1707259049
1707259050
译文:
1707259051
1707259052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郡无锡人。其父顾悦之,官至尚书左丞。顾恺之学问富赡而且很有才气,他曾写过一篇《筝赋》,写完之后,对别人说:“我这篇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不能鉴赏的人一定会说我是学于嵇康,不相看重;能读出其中妙趣的,便会认为此赋比嵇康之赋更为高深奇瑰而更值得珍爱。”
1707259053
1707259054
桓温征召他担任大司马参军,对他十分友爱亲热。桓温死后,顾恺之去祭拜他的坟墓,当即赋诗说:“山崩海枯竭,鱼鸟将何依!”有人问他说:“你如此倚重桓公,可以看看你的哭状吗?”顾恺之回答说:“声如惊雷而破山,泪如大河而入海。”
[
上一页 ]
[ :1.7072590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