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60711
天监元年,梁武帝接受齐和帝禅位做天子,在南郊举行柴燎祭天仪式,范云以侍中身份陪乘。祭礼完毕,高祖坐上御辇,对范云说:“我今天的心情,正是所谓战战兢兢如同用糟烂的缰绳驾驭六马一样。”范云说:“我也深愿陛下一天比一天更加谨慎。”武帝认为范云所说很好。当天,晋升范云做散骑常侍、吏部尚书;由于辅佐武帝即皇帝位有功封霄城县侯,食邑一千户。范云凭旧日与武帝的关系受到提拔,超过常人升任为佐命大臣,他竭尽忠诚辅助皇帝,凡是该做的无不尽力去做。武帝也拿诚心待他信任他,范云奏请的事大多得到准许。范云曾经陪侍御宴,武帝对临川王萧宏、鄱阳王萧恢说:“我和范尚书从少年时起便友好亲善,对他怀有兄弟般的情意;如今我成了皇帝,这种朋友的礼节变成了君臣关系,你们应当代替我称他为兄。”二王离席施礼,和范云同乘一辆车回到尚书省,当时人们都为范云感到荣耀。这一年,皇帝立太子,范云以原官身份兼任太子中庶子,不久升做尚书右仆射,还兼任吏部尚书。过不久,因为范云违背诏令意旨用人而得罪,免除吏部尚书职务,仍然保留仆射职务。
1707260712
1707260713
范云性格诚厚亲和,对待寡嫂尽心有礼,家里的事一定要事先问过嫂嫂然后才办。他喜好气节崇尚不同寻常的作为,专意帮助别人的急难。少年时和领军长史王畡友好,后来王畡死在官署里,穷得没有自己的住宅,范云便把死者运回到家来,亲自办理含殓殡葬的事。侍奉竟陵王萧子良时受到的恩惠礼遇都很隆重,但是范云每次进言批评或鼓励,从来没有曲意奉承。萧子良曾经启奏齐武帝建议派范云出任郡守的事。武帝说:“范云是个平庸的人,听说他经常卖弄权势,我现在不再依法深究,从宽让他到远方去任职。”萧子良说:“不是这样。范云对我规劝教诲,写的谏书全在,让我取来呈上。”拿来之后,有百多张纸,言辞都很重要而且是直言不讳。齐武帝赞叹,便对萧子良说:“想不到范云竟是这样的人。正好让他辅助你,怎么可以让他出去做郡守。”齐文惠太子曾经出宫到东田观看农夫收割庄稼,回头对众宾客说:“收割也是很好看的。”众人都唯唯称是,只有范云说:“一年三季的劳动,实在是长期勤苦的事。我只愿殿下了解稼穑的艰难,不要贪图一朝一夕的宴乐安逸。”出来之后,侍中萧缅先前同范云并不相识,临上车的时候握着范云的手说:“想不到在今天又听到了忠直之言。”当范云官居吏部的时候,责任职守极其重要,书信文件堆满公案,宾客满门,范云应接对答自如,毫无拖沓阻滞,官属们的文稿,发现并指出不当之处快速如神,当时人全都佩服他聪明博学。性格极其坦率正直,不重视威仪权势,凡是认为对的或不对的,都在言行中表现出来,有的士大夫就因此对他不满。起初,范云做郡守人们都称颂他的廉洁,等到在朝中做高官时,很重视与人相互馈赠,但是家里没有积蓄,得到的钱财随时都分送给亲朋故友。
1707260714
1707260715
天监二年,逝世,当时五十三岁。梁武帝为他流泪,当天亲临吊唁。颁诏书说:“追念往日令人产生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们所重视的感情;更何况他的声名威望还在,又是个深受朝廷委以重任的大臣呢!已故散骑常侍、尚书右仆射、霄城侯范云,器度风范忠贞正直,为国家大事深思远谋,早年便立有大志,平常行事负有盛名。自从任官以来,清明的政绩一贯显著。在朝中经理国政,实在是公辅之臣。他勤心辅政,大义记在我心上,虽然他操劳的不是军务,但他却是长久和我共同议论谋划大政的文臣。正当任重道远驰骋才力,长久辅政理事的时候,忽然丧命殒逝,使人满怀悲痛。应当加赐官位秩禄,用来作为美好的典范。可以追赠做侍中、卫将军,仆射、侯爵不变。并且赏赐鼓吹乐队一部。”礼部官员请加谥号为宣,皇帝下令改称文。有文集三十卷。他儿子范孝才继承爵位,官做到太子中舍人。
1707260716
1707260717
1707260718
1707260719
1707260721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梁书卷三十五列传第二十九
1707260722
1707260724
萧子显
1707260725
1707260726
子显字景阳,子恪第八弟也。幼聪慧,文献王异之,爱过诸子。七岁,封宁都县侯。永元末,以王子例拜给事中。天监初,降爵为子。累迁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
1707260727
1707260728
子显伟容貌,身长八尺。好学,工属文。尝著《鸿序赋》,尚书令沈约见而称曰:“可谓得明道之高致,盖《幽通》之流也。”又采众家《后汉》,考正同异,为一家之书。又启撰《齐史》,书成,表奏之,诏付秘阁。累迁太子中舍人,建康令,邵陵王友,丹阳尹丞,中书郎,守宗正卿。出为临川内史,还除黄门郎。中大通二年,迁长兼侍中。高祖雅爱子显才,又嘉其容止吐纳,每御筵侍坐,偏顾访焉。尝从容谓子显曰:“我造《通史》,此书若成,众史可废。”子显对曰:“仲尼赞《易》道,黜《八索》,述职方,除《九丘》,圣制符同,复在兹日。”时以为名对。三年,以本官领国子博士。高祖所制经义,未列学官,子显在职,表置助教一人,生十人。又启撰高祖集,并《普通北伐记》。其年迁国子祭酒,又加侍中,于学递述高祖《五经义》。五年,选吏部尚书,侍中如故。
1707260729
1707260730
子显性凝简,颇负其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但举扇一撝而已,衣冠窃恨之。然太宗素重其为人,在东宫时,每引与促宴。子显尝起更衣,太宗谓坐客曰:“尝闻异人间出,今日始知是萧尚书。”其见重如此。大同三年,出为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至郡未几,卒,时年四十九。诏曰:“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子显,神韵峻举,宗中佳器。分竹未久,奄到丧殒,恻怆于怀。可赠侍中、中书令。今便举哀。”及葬请谥,手诏“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1707260731
1707260732
子显尝为《自序》,其略云:“余为邵陵王友,忝还京师,远思前比,即楚之唐、宋,梁之严、邹。追寻平生,颇好辞藻,虽在名无成,求心已足。若乃登高目极,临水送归,风动春朝,月明秋夜,早雁初莺,开花落叶,有来斯应,每不能已也。前世贾、傅、崔、马、邯郸、缪、路之徒,并以文章显,所以屡上歌颂,自比古人。天临十六年,始预九日朝宴,稠人广坐,独受旨云:‘今云物甚美,卿得不斐然赋诗。’诗既成,又降帝旨曰:‘可谓才子。’余退谓人曰:‘一顾之恩,非望而至。遂方贾谊何如哉?未易当也。’每有制作,特寡思功,须其自来,不以力构。少来所为诗赋,则《鸿序》一作,体兼众制,文备多方,颇为好事所传,故虚声易远。”
1707260733
1707260734
子显所著《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1707260735
1707260736
译文:
1707260737
1707260738
萧子显字景阳,是萧子恪的八弟。自幼聪明敏慧,父亲文献王萧嶷认为他人才出众,爱他胜过爱别的儿子。七岁时,受封做宁都县侯。南齐永元末年,按照王子的条例授官给事中。梁武帝天监元年,爵位降为子爵。以后接连升迁为安西外兵,仁威记室参军,司徒主簿,太尉录事等官。
1707260739
1707260740
萧子显体态容貌壮美,身高八尺。好学习,善于作文章。曾经写过《鸿序赋》,尚书令沈约看到后便称赞说:“这篇赋可以说在阐明大道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同班固的《幽通赋》是一脉相承的。”萧子显又采集各家关于东汉史的著作,考辨订正同异,著为一家之书。又奏请撰写《齐史》,书成之后,奉表献上,皇帝诏命把书收藏在宫里的藏书阁中。以后接连调做太子中舍人,建康县令,邵陵王友,丹阳尹丞,中书郎,守宗正卿。出任临川内史,又召回做黄门郎。梁武帝中大通二年,调迁为长兼侍中。梁武帝一向喜爱萧子显的才华,又赞赏他举止和谈吐,每当在御宴上陪席的时候,多次受到看顾和询问。梁武帝曾经从容地对萧子显说:“我想写作《通史》,这书写成之后,其他的史书都可以废弃了。”萧子显回答说:“仲尼撰书赞扬《易》道,便废除了《八索》,阐述九州职方,便闲置了《九丘》,圣上的撰著是和仲尼的著述相同,伟大的著作又将要在今天出现了。”当时人认为这是著名的对答。中大通三年,在本官外又兼任国子博士。梁武帝撰写的讲述五经经义的著作,没有列入学官,萧子显任国子博士之后,上表建议设置五经助教一人,国子生十人。又启奏编梁武帝的文集和撰著《普通北伐记》。当年转任国子祭酒,又加任侍中,在学术方面进一步阐述梁武帝的《五经义》。中大通五年,选做吏部尚书,侍中官职不变。
1707260741
1707260742
萧子显性格端庄平易,很自负有才气。当担任吏部尚书时,见到各界的宾客,不肯同他们轻易交谈,只是举起扇子一挥就算了,士大夫私下里都忌恨他。但是简文帝萧纲平素很看重他的为人,他在东宫做太子时,每每召来和他促膝宴饮。萧子显一次起身去厕所,太宗对在座的客人说:“我曾经听说杰出的人物是隔几个世代才会出现的,今天才知道这样的人物就是萧尚书。”他就是这样受到重视的。大同三年,出任仁威将军、吴兴太守,到郡中不久,便去世了,当时四十九岁。皇帝在诏书中说:“仁威将军、吴兴太守萧子显,神采风韵高超,是宗亲中的美才。受官不久,忽然去世,使人心怀悲伤。可以追赠侍中、中书令官职。今日便可举哀发丧。”当殡葬后请赐谥号,皇帝亲笔下诏说:“萧子显自负才气傲视他人,应赐谥号作骄。”
1707260743
1707260744
萧子显曾写过《自序》,它大略说的是:我曾做邵陵王友,有幸召还京师,遥想同古人相比,我的身份地位有如楚国的唐勒、宋玉,西汉梁孝王的严助、邹阳。回想自己生平,很喜爱辞藻华美的文章,虽然在这方面的名声没有成就,对自己的心愿来说已经满足。至于登高放眼远望,或临水送人归去,轻风拂动的春早,明月高悬的秋夜,早来的鸿雁初啼的黄莺,花开叶落,呈现在眼前的景物引起心中的感触,每每情不自禁要把它形之于文辞。前代的贾谊、傅毅、崔骃、马融、邯郸淳、缪袭、路粹等人,都是因文章而显名的,所以多次献上歌颂之作,正是自己要同古人相比。天监十六年,第一次得到参加九月九日在朝中宴会的时机,众人广坐,我独自受到皇帝的旨意说:‘今天风光美好,你能不一展文采写作诗篇?’诗成之后,皇帝又降下旨意称赞说:‘可以称作是才子。’我回来对人说:‘皇帝这一垂顾之恩,是出于意料而来的。如果和贾谊受到的待遇相比又怎样呢?恐怕不能和我相提并论吧!’每当作诗的时候,特别是我很少花费力气构思,要待灵感自然而然地到来,不是勉强思索而成的。从少年以来写作的诗文,只有《鸿序》一篇,在体裁上兼有多种样式,也运用了多种笔法,很受到喜爱者的传诵,因此把我的虚名也轻易地传播到远方。”
1707260745
1707260746
萧子显所撰著的有《后汉书》一百卷,《齐书》六十卷,《普通北伐记》五卷,《贵俭传》三十卷,文集二十卷。
1707260747
1707260748
1707260749
1707260750
1707260752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梁书卷三十八列传第三十二
1707260753
1707260755
朱异
1707260756
1707260757
朱异字彦和,吴郡钱唐人也。父巽,以义烈知名,官至齐江夏王参军、吴平令。
1707260758
1707260759
异年数岁,外祖顾欢抚之谓异祖昭之曰:“此儿非常器,当成卿门户。”年十余岁,好群聚蒲博,颇为乡党所患。既长,乃折节从师,遍治《五经》,尤明《礼》《易》,涉猎文史,兼通杂艺,博弈书算,皆其所长。年二十,诣都,尚书令沈约面试之,因戏异曰:“卿年少,何乃不廉?”异逡巡未达其旨。约乃曰:“天下唯有文义棋书,卿一时将去,可谓不廉也。”其年,上书言建康宜置狱司,比廷尉,敕付尚书详议,从之。
1707260760
[
上一页 ]
[ :1.7072607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