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67132e+09
1707267132 九月丙午,发布诏令说:“尊崇老年人,看重旧臣,先代的圣王以此为后人留下了榜样;送回官印,解下绶带,去职退休,于是朝臣能有一个好结局。放置芹藻祭祀先师合奏众乐的礼仪,设立东胶西序一类学校的制度,奉养老人的道理,前代的遗文里都可以看到。朕恭敬地接受帝位,效法先代旧事,尊敬、侍奉老人,向他们求教,这样做也十分符合自己内心深处的意愿。但情况有今古的不同,时代进入风俗浮薄的末世,却出仕就职,或许违背原则。至于像筋力将尽,暮年逼近,而仍居官位,徒然极尽起早的辛劳,不明白夜行的过错,他们中有的人心中惊恐,知止知足,行为堪激励后辈,主动辞去官职,归死乡里,能以礼相让,精神本来可嘉。内外文武官吏凡年老退休、上表辞官的,入朝参见天子之时,位次应在本品现任官之上。”丁未,对随侍左右的臣子说:“妇女被幽闭于深宫,那情况实在可怜。隋朝末年,选女入宫,没有停止的时候,至于建在各地的离宫别馆,不是天子临幸游息之处,也多集聚宫女,全耗尽了人民的财力,这是我所不取的。而且宫女除洒水扫地之外,还能用在什么地方?现在准备遣返宫女,听任她们寻求配偶。不但因为吝惜费用,也使这些人能够各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于是派尚书左丞戴胄、给事中杜正伦等在妃嫔居住的掖庭宫西门选择宫女,遣返她们。
1707267133
1707267134 冬十月庚辰,御史大夫、安吉郡公杜淹去世。戊子,杀瀛州刺史卢祖尚。
1707267135
1707267136 十一月辛酉,在圆丘祭天。
1707267137
1707267138 十二月壬午,黄门侍郎王珪任侍中。
1707267139
1707267140 三年春正月辛亥,契丹首领来朝见天子。戊午,在太庙祭祀。癸亥,天子亲耕籍田。辛未,司空、魏国公裴寂因事获罪被免职。
1707267141
1707267142 二月戊寅,中书令、邢国公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兵部尚书、检校侍中、蔡国公杜如晦任尚书右仆射,刑部尚书、检校中书令、永康县公李靖任兵部尚书,右丞魏徵任守秘书监,参与朝政。
1707267143
1707267144 夏四月辛巳,太上皇迁居大安宫。甲午,太宗开始在太极殿处理政务。
1707267145
1707267146 五月,周王元方逝世。
1707267147
1707267148 六月戊寅,由于天旱,亲自讯察、记录囚徒的罪状。派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在名山大川祈雨,派中书舍人杜正伦等到关内各州安抚、慰问。又下令文武官吏各上密封的奏章,毫无保留地谈出自己对政治得失的看法。己卯,大风吹折树木。
1707267149
1707267150 秋八月己巳初一,日食。薛延陀派使者入朝拜见天子,进献方物。
1707267151
1707267152 九月癸丑,各州设立培养医师的学校。
1707267153
1707267154 冬十一月丙午,西突厥、高昌派使者入朝拜见天子,进献方物。庚申,任命并州都督李世眅为通汉道行军总管,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领兵攻打突厥。
1707267155
1707267156 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汁投奔中国。癸未,杜如晦因病辞官,皇上答应。癸丑,下令在自树立义旗以来交战的地方,为那些丧生于战阵的义士勇夫各立一座寺庙,命令虞世南、李伯药、褚亮、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朱子奢等为他们撰写碑铭,以记载他们的功业。
1707267157
1707267158 这一年,户部报告:中国人自塞外归来和突厥人前后归附中国以及开辟四境异族地区而建立的州县所增加的人口,合计共有男女一百二十多万。
1707267159
1707267160
1707267161
1707267162
1707267163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2925]
1707267164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旧唐书卷三本纪第三
1707267165
1707267166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2926]
1707267167 太宗下
1707267168
1707267169 四年春正月乙亥,定襄道行军总管李靖大破突厥,获隋皇后萧氏及炀帝之孙正道,送至京师。癸巳,武德殿北院火。
1707267170
1707267171 二月己亥,幸温汤。甲辰,李靖又破突厥于阴山,颉利可汗轻骑远遁。丙午,至自温汤。甲寅,大赦,赐酺五日。民部尚书戴胄以本官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太常卿萧瑀为御史大夫,与宰臣参议朝政。御史大夫、西河郡公温彦博为中书令。
1707267172
1707267173 三月庚辰,大同道行军副总管张宝相生擒颉利可汗,献于京师。甲申,尚书右仆射、蔡国公杜如晦薨。甲午,以俘颉利告于太庙。
1707267174
1707267175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1707267176
1707267177 秋七月甲子朔,日有蚀之。上谓房玄龄、萧瑀曰:“隋文何等主?”对曰:“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之论事。宿卫之人,传餐而食。虽非性体仁明,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此人性至察而心不明。夫心暗则照有不通,至察则多疑于物。自以欺孤寡得之,谓群下不可信任,事皆自决,虽劳神苦形,未能尽合于理。朝臣既知上意,亦复不敢直言,宰相已下,承受而已。朕意不然。以天下之广,岂可独断一人之虑?朕方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庶几于理也。”因令有司:“诏敕不便于时,即宜执奏,不得顺旨施行。”
1707267178
1707267179 八月丙午,诏三品已上服紫,五品已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禄,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色。甲寅,兵部尚书、代国公李靖为尚书右仆射。
1707267180
1707267181 九月庚午,令收瘗长城之南骸骨,仍令致祭。壬午,令自古明王圣帝、贤臣烈士坟墓无得刍牧,春秋致祭。
[ 上一页 ]  [ :1.7072671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