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82005e+09
1707282005 我看到土地有盛有衰,物产有盈有虚,而征收商税,通常都有定额。物产充盈之时,贪官污吏得以乘机侵吞欺诈,物产歉缺时,善良百姓则苦于补贴缴纳。夏税应为一种,然而种茶椒则要征粮,产果丝则要征税。既征税于物品所产之地,又税于物品所过之关津,何必掠夺百姓之利达到如此繁重的程度。况且大多数是贫穷之家,其结果不免出现土地荒芜的灾祸。今日的土地,没有前日所生产的物品,而今日的征敛,却有前日的税粮。造成或变卖田产以供税,产去而税存;或赔办倒贴以服役,役重而民苦。土田有肥沃贫瘠之区别,征税则无多征少征之区别,肥沃之田税反而轻,贫瘠之田税反而重。要想拯救百姓困苦而革除弊端,不如推行授田、均田之法,推行常平仓、义仓办法。逐渐积累,这样就可达到九年食粮不缺。
1707282006
1707282007 我听说孔子说道:“王公设置险要,以守卫其国。”近年来习惯平静安宁,拆掉名城,销毁军器,禁止论兵习武,以为天下已经太平。一旦出现不可预测的祸患,一座座城池将闻风而垮。时至今日应敕令官府整顿修葺,给其宽裕的时间,由地方乡官胥吏来守卫,定额设置弓箭手,兼带教习民兵。开设武举以征收天下英雄豪杰,广设地方学校以招延天下有用之才。古时设有很多书院学田,供应学生有庄,捐献田地有族,这些做法都应当兴复并推广开来。
1707282008
1707282009 惩治罪犯不牵连其子嗣。连坐之罪起始于秦代法律,孥戮之条起源于伪书之中。如今有功者其妻子未必能够得到荣耀,有罪者其妻子则被里胥陷害加罪。况且律令以人伦纲常为重,然而却有发配妇女的条例,听任这样不合乎道德规范的事情,怎么做到名节义理呢?这是风化好坏的缘由。
1707282010
1707282011 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尚书、侍郎原为内廷之官,而今则以其名用作六部长官的称呼;郎中、员外,原为内廷之职,而今则以其名用作六部属官的称呼。御史词臣,以其职责显要居宫廷台阁机构;郡守县令,不应实行回避之制,不准在其乡里任职。同敬同恭,彼此间以礼相待。而今的内外各级官署,对属官施以杖刑,甚至超过奴隶。致使一些软弱怯懦之徒,荡然没有廉耻之心,进退奔走,肌肤不保,这实在不是助长孝行、激励节义之举。我认为,自今以后如不是犯有罪恶押解官府者,笞杖之刑不要使用,在催收田赋、督察风纪时,小有过错,用蒲草做的鞭子予以责罚,这就足以显示惩处之意了。
1707282012
1707282013 我只知殚心竭力以尽忠心,仓促进言陈说,语无伦次,请陛下审察。
1707282014
1707282015 书上奏后,太祖称赞了解缙的才华。接着,解缙又呈献了《太平十策》,内容多不载录。
1707282016
1707282017 解缙曾到兵部索要差役,语言轻侮。尚书沈缙报告了太祖。太祖道:“缙以闲散而放纵呀。”命令将他改为御史。韩国公李善长因犯罪被处死,解缙代替郎中王国用写奏章表白善长之冤。又替同官夏长文撰写奏章,弹劾都御史袁泰。袁泰内心十分怨恨。当时规定,亲近大臣的父亲可以觐见皇帝。解缙的父亲解开来见太祖,太祖告诉他:“大器晚成,如果把你儿子带回去,使他进一步学习,十年以后,再来重用不晚。”
1707282018
1707282019
1707282020 归乡八年,太祖驾崩,解缙来到京师。官府弹劾他违抗圣旨,而且母亲亡故尚未安葬,其父也已经九十高龄,不应当舍弃他们而来。贬谪为河州卫胥吏。此时礼部侍郎董伦正得到惠帝的信任,缙因此寄书给董伦说:“我通常容易狂妄愚蠢,无所忌讳,几次向朝廷上书,谈到分封之事关系重大,万一有差,必会出现厉长、吴濞之类的祸患。哈术前来归附,受太祖之命照顾问候,说应对他们招待有礼。如稍微不合其意,其党徒必会反叛。此类事情并非一体,都能预料得中。又曾为王国用撰写谏章,谈韩国公之事,被詹徽所憎恨,想施以重法治罪。承蒙太祖圣恩,申明抚慰谕旨,赐给重金,令我钻研十年学问,再来朝授以官职。《元史》中的错误,奉命予以修改。及至汇成《宋书》、删定《礼经》,凡例都已留在宫禁之中。探亲暇余之间,闭门纂述,已渐有眉目,如今已有八年。忽然得到太祖去世的讣告,悲痛欲绝。母丧在殡,尚未有闲暇予以安葬,家有九十岁的老父,倚门盼望思念,这些都无暇去眷恋,只希望能一拜皇陵,泪洒九土。哪里想到遭连累去官,蒙受恩赐而远行。扬、粤地区之人,不耐寒暑,而且有很多疾病,来回奔波,在行伍中充当吏卒,实在不堪忍受其苦。昼夜痛哭,经常担心遭到不测,辜负平生的心愿,抱万古之哀痛。因而将此情况告知朋友,希望能回京师,得望天子容颜。或者南还故乡,父子相见,此即本人再生之日。”于是,董伦向朝廷推荐解缙,召回任为翰林待诏。
1707282021
1707282022 成祖入主京师,擢升解缙为侍读,命令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等一并入值文渊阁,参与决断军国大计。内阁参与军国大计自此为始。
1707282023
1707282024 不久晋升侍读学士,奉成祖之命负责编纂《太祖实录》和《列女传》。书成之后,赏赐银钱予以奖励。永乐二年,确定了皇太子,提升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之职。成祖曾召见解缙等人道:“你们七人早晚在我身边辅政,我嘉奖你们的勤恳谨慎,时常言于宫中。按一般情理,初时谨慎容易做到,保持始终如一却很难,愿我们共勉吧。”接着给七人均定为五品之官,并命各人妻子在柔仪殿朝见皇后,皇后对她们予以慰劳赏赐。以后到了立春之日,又赏赐解缙等人金绮衣,与尚书相等。解缙等人入宫拜谢,成祖道:“内阁是表达朕意的机构,事关国家机密,况且你们早晚服侍我的身边,作用不在尚书之下。”一天,成祖来到奉天门,告谕六科言官,可直言奏事。因而对解缙等人道:“王珪、魏徵之风,世间并不多有。如能使进言者无所畏惧,听言者无所抵触,天下将有什么祸患不能治理呢?我愿与你们共同勉励。”这年秋天,胡俨从内阁调出,担任国子监祭酒,解缙等人照常从容献计献策,成祖也曾虚心听取意见。
1707282025
1707282026 解缙很年轻即参与朝政,才能很高,处事直率,表里通达。引荐选拔文人,只要有一方面的长处就赞不绝口。然而好褒贬人物,无所顾忌,朝廷大臣许多都妒忌他的受宠。以后又因为议定太子之事,为汉王高煦所忌恨,遂导致解缙的失败。当初,太子之位尚未确定,淇国公丘福说汉王有功劳,应当立为太子。成祖暗地征询解缙意见,缙回答:“皇长子仁孝,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成祖不答话。解缙又顿首言道:“好圣孙。”这是指宣宗。成祖听罢点头,太子随后即确定。高煦由于此事对解缙怀恨在心。适逢大举出兵征讨安南,解缙谏阻,成祖不听。最终安南被平定,在那里设置郡县。而太子确立之后,却时常不合成祖心意。高煦愈加受到宠幸,所用礼仪超过了太子。解缙又进谏道:“这是开启争端,不能这样做。”成祖十分生气,说解缙在离间其骨肉之情,恩宠礼遇逐渐减少。永乐四年赐给黄淮等五人二品官沙罗衣,却没有赐予解缙。过了很长时间,丘福等人建议渐渐传到外廷,高煦遂诬陷解缙,说他泄露了内廷谈话。第二年,解缙以廷试中判卷不公的罪名,谪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即将动身时,礼部郎中李至刚报告说解缙怨气很大,因而改谪到交阯,命令他督押粮饷于化州。
1707282027
1707282028 永乐八年,解缙入京师奏报事情,恰逢此时成祖率军北征蒙古,不在京师,他谒见了皇太子之后返国。汉王报告解缙乘皇帝外出之际,私自赴京觐见太子,觐见之后直接就走,没有人臣礼节。成祖听后十分震怒。这一时期解缙正和检讨王翺一道经由广东游览山川,向朝廷上疏,建议开凿赣江以沟通南北。奏疏上报之后,成祖下令逮捕解缙入狱,严刑拷打。供词牵连大理寺丞汤宗,宗人府经历高得旸,中允李贯,赞善王汝玉,编修朱纮,检讨蒋骥、潘畿、萧引高以及李至刚等人,这些人都被捕入狱。王汝玉、李贯、朱纮、萧引高、高得旸等都病死狱中。永乐十二年,锦衣卫帅纪纲向成祖呈上囚犯名单,成祖见到解缙姓名时,言道:“解缙仍然活着呀!”纪纲因而将解缙用酒灌醉,埋在积雪之中,立即死亡。时年四十七岁。登记并没收其家产,妻子及宗族被发配辽东。
1707282029
1707282030 当解缙任职翰林时,宦官张兴曾恃宠在左顺门外鞭笞人,解缙上前斥责,张兴收敛气焰退下。成祖曾书写大臣姓名,命解缙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缺点。解缙言道:“蹇义沉着稳重,胸中却无主见;夏原吉有德才度量,却不疏远小人;刘鯭很有才干,却不注重义礼;郑赐虽称得上君子,却很缺乏才能;李至刚虚妄而趋炎附势,虽有才干却品行不正;黄福秉性坦诚,公正直率,确能保持操守;陈瑛严苛用法,尚能保持廉正;宋礼刚直苛刻,人们责怪其不善体恤;陈洽通达机敏,却不失正直守法;方宾虽有善写文书簿册之才,亦有牙行商贾之心。”成祖将这段评价交给太子,太子因此向解缙问及尹昌隆、王汝玉二人。解缙对答:“昌隆虽为君子却气量不大,汝玉文才难得,可惜有商贾之心。”以后仁宗即位,拿出解缙的评述给杨士奇,言道:“人们说解缙狂傲,观读他的议论,都很有见地,不算狂啊。”下诏召回他的妻子、儿女和亲属。
1707282031
1707282032 解缙早年与胡广在筵宴上共同侍奉成祖。成祖道:“你们二人生为同乡,长大为同学,仕途又为同官。解缙有儿子,胡广可将女儿做其妻子。”胡广顿首回答:“我妻子尚在妊娠期,未卜算是男是女。”成祖笑道:“肯定是女儿。”以后果然生下一女,遂约定婚姻。解缙败亡,其子祯亮发配到辽东,胡广想提出解除婚约。但女儿截耳发誓说:“薄命婚姻,由皇上主持而定,父亲亦当面承诺,即使死也不改变。”等到遇赦免回来,最终嫁给了祯亮。
1707282033
1707282034 正统元年八月,皇帝下诏归还所没收的家产。成化元年恢复了解缙官职,并追赠为朝议大夫。当初解缙因议论汉王及安南事而导致祸患,以后高煦因反叛而被诛杀,安南几次造反,设置官府不久,复舍弃掉。这些都应验了解缙所言。
1707282035
1707282036 解缙的兄长解纶,洪武时期官至御史,性情刚直。后改为应天府教授。其子祯期,以善书法而闻名。
1707282037
1707282038
1707282039
1707282040
1707282041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3249]
1707282042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明史卷一百四十八列传第三十六
1707282043
1707282044 二十四史(文白对照精华版) [:1707223250]
1707282045 杨士奇
1707282046
1707282047 杨士奇,名寓,以字行,泰和人。早孤,随母适罗氏,已而复宗。贫甚。力学,授徒自给。多游湖、湘间,馆江夏最久。建文初,集诸儒修《太祖实录》,士奇已用荐征授教授当行,王叔英复以史才荐。遂召入翰林,弃编纂官。寻命吏部考第史馆诸儒。尚书张紞得士奇策,曰:“此非经生言也。”奏第一。授吴王府审理副,仍供馆职。成祖即位,改编修。已,简入内阁,典机务,数月进侍讲。
1707282048
1707282049 永乐二年选宫僚,以士奇为左中允。五年进左谕德。士奇奉职甚谨,私居不言公事,虽至亲厚不得闻。在帝前,举止恭慎,善应对,言事辄中。人有小过,尝为揜覆之。广东布政使徐奇载岭南土物馈廷臣,或得其目籍以进。帝阅无士奇名,召问。对曰:“奇赴广时,群臣作诗文赠行,臣适病弗预,以故独不及。今受否未可知,且物微,当无他意。”帝遽命燬籍。
1707282050
1707282051 六年,帝北巡,命与蹇义、黄淮留辅太子。太子喜文辞,赞善王汝玉以诗法进。士奇曰:“殿下当留意《六经》,暇则观两汉诏令。诗小技,不足为也。”太子称善。
1707282052
1707282053 初,帝起兵时,汉王数力战有功。帝许以事成立为太子。既而不得立,怨望。帝又怜赵王年少,宠异之。由是两王合而间太子,帝颇心动。九年还南京,召士奇问监国状。士奇以孝敬对,且曰:“殿下天资高,即有过必知,知必改,存心爱人,决不负陛下托。”帝悦。十一年正旦,日食。礼部尚书吕震请勿罢朝贺。侍郎仪智持不可。士奇亦引宋仁宗事力言之。遂罢贺。明年,帝北征。士奇仍辅太子居守。汉王谮太子益急。帝还,以迎驾缓,尽征东宫官黄淮等下狱。士奇后至,宥之。召问太子事。士奇顿首言:“太子孝敬如初。凡所稽迟,皆臣等罪。”帝意解。行在诸臣交章劾士奇不当独宥,遂下锦衣卫狱,寻释之。
1707282054
[ 上一页 ]  [ :1.7072820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