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29086e+09
1707290860
1707290861 (7) 甘肃省博物馆工作队:《永昌鸳鸯池新石器时代墓地的发掘》,《考古》1974第5期。
1707290862
1707290863 (8)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考古队:《浙江余杭反山良渚墓地发掘简报》,《文物》1988年第1期。
1707290864
1707290865 (9) 刘士莪:《从西周王陵和大贵族墓谈起》,《文博》2004年第5期。
1707290866
1707290867 (10) 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或一鼎。
1707290868
1707290869 (11) 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发掘队:《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西周墓发掘简报》,《文物》1976年第4期。
1707290870
1707290871 (12)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齐故城五号东周墓及大型殉马坑的发掘》,《文物》1984年第9期。
1707290872
1707290873 (13) 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山西大同石家寨北魏司马金龙墓》,《文物》1972年第3期。
1707290874
1707290875 (14)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市东八里洼北朝壁画墓》,《文物》1989年第4期。
1707290876
1707290877 (15)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文物》1986年第3期。
1707290878
1707290879 (16) 南京市博物馆:《南京象山5、6、7号墓清理简报》,《文物》1972年第11期。
1707290880
1707290881 (17) 麦英豪:《广州市西郊发现古墓六座》,《文物参考资料》1955年第1期。
1707290882
1707290883 (18) 吐鲁番文书整理小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吐鲁番晋—唐墓葬出土文书概述》,《文物》1977年第3期。
1707290884
1707290885 (19) 广东省文管会等:《唐代张九龄墓发掘简报》,《文物》1961年第6期。
1707290886
1707290887 (20) 河南文物工作队:《河南方城盐店庄村宋墓》,《文物》1958年第11期。
1707290888
1707290889
1707290890
1707290891
1707290892 中国物质文明史 [:1707287858]
1707290893 中国物质文明史 第七章 马王堆纺织品与中国古代服饰
1707290894
1707290895 采用麻、丝、毛、棉等纤维为原料,纺绩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而成的布帛,通称为纺织品。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达的尺度之一。中国古代的丝麻纺织技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古罗马帝国就是通过“丝绸之路”上丝织品的传播,称中国为“丝之国”的。以发达的纺织技术为基础的中国古代服饰,源远流长,特色鲜明,向来为世人所瞩目。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纺织品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发达的纺织技术,而且展现了中国古代多姿多彩的服饰文化。那么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有何特点?是怎样发展的?中国古代服装文化又有哪些表现?走进本章,共同领略中国古代纺织技术的辉煌,感受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斑斓。
1707290896
1707290897
1707290898
1707290899
1707290900 中国物质文明史 [:1707287859]
1707290901 中国物质文明史 第一节 马王堆汉墓与汉代纺织品
1707290902
1707290903 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马王堆汉墓就是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1707290904
1707290905 一、马王堆汉墓
1707290906
1707290907 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马王堆汉墓的地面上,原有大小相仿的2个土堆,东西并列,底径各约40米,顶部圆平,高约16米。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两姬的“双女冢”。
1707290908
1707290909 1972年,一个偶然的原因,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了马王堆1号墓。1973—1974年初,又相继发掘了2号、3号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3颗印章。这表明该墓地的墓主,既不是楚王马殷,也不是程、唐两姬,而是长沙相利仓。1号墓发现年约50岁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1件木牍,上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说明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
[ 上一页 ]  [ :1.7072908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