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04516
1707304517
我们从不犹豫。
1707304518
1707304519
我们的封印是长矛;我们的战袍,
1707304520
1707304521
盔甲沾着露珠;我们的绸布
1707304522
1707304523
以马鬃制成。那些更为柔软的
1707304524
1707304525
更能卖得价钱的,
1707304526
1707304527
我们早已脱手。
1707304528
1707304529
没有国界,甚至没有名字,
1707304530
1707304531
我们不在乎统治,只在乎迁徙。凡是
1707304532
1707304533
能砍、能割,凡是
1707304534
1707304535
能刺、能剖,
1707304536
1707304537
凡是能在刀尖下毁灭的,
1707304538
1707304539
我们都不放过。[30]
1707304540
1707304541
在一首载于第五类石碑的诗中,谢阁兰探索另一主题。这种“中央之碑”,面朝下,将讯息吐进压在下方的土壤中。这首诗来自其他四个区域之外或之内,并受这四个因不同面向而有不同情绪领域石碑之影响。在诗中,谢阁兰以逐层建构的方式,呈现中国的中心城市。每一层都叠在另一层之上,类似克洛岱尔在1896年的散文诗中呈现的上海。谢阁兰称此诗为《紫禁城》(Forbidden Purple City):
1707304542
1707304543
建于京城北京的城中之城,
1707304544
1707304545
气候若非极热,就是
1707304546
1707304547
比冷的极点还冷。
1707304548
1707304549
四周是商人的店铺和向所有人开放的客栈,
1707304550
1707304551
那里有过客的床铺、牲口的
1707304552
1707304553
食粮和粪便。
1707304554
1707304555
里面是征服者那高傲的围墙,
1707304556
1707304557
它有为我那些出色的卫兵而设的坚定的
1707304558
1707304559
壁垒、角堡和角楼。
1707304560
1707304561
中间是这道红墙,
1707304562
1707304563
它给少数人留出了一块完美友谊的方形土地。
1707304564
1707304565
正中、地下和高空,
[
上一页 ]
[ :1.70730451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