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14811
不过,罗马法的持久形式是在公元200年后才确定下来的。明确的罗马法典最终由查士丁尼皇帝(即查士丁尼一世,又称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时间527年—565年)下令编纂。
1707314812
1707314813
公元180年时,罗马法仍在继续发展。但罗马上层文化世界并未发生多大变化。伟大的艺术家、作家、哲学家和科学家不再涌现。礼貌规矩和文明生活的奢华在罗马帝国各行省的地主中广泛普及。在罗马世界各地,希腊模式得到修正调整,迎合了共和国后期和帝国早期的拉丁品味。但问题是,没有人再去关注希腊文化和精神。
1707314814
1707314815
1707314816
1707314817
1707314818
罗马建筑 罗马人对希腊在建筑和公共工程上取得的技术成就进行了完善,还使用拱门和穹顶,制作水泥加固建筑石材,这是希腊人从未做到过的。罗马人留下的最令人惊叹的建筑形式是四通八达的路网,以及图中这样为数众多的高架引水桥。该引水桥位于法国南部尼姆附近,因拱门设计精巧、结构稳固,水泥黏合效果佳,矗立2000多年仍完好无损。
1707314819
1707314820
雕像和庞大的公共建筑遍布罗马统治下的西班牙、高卢以及西欧其他地区(奥古斯都曾征服多瑙河以南土地,他的继承人将英国和达契亚纳入帝国版图,美索不达米亚也曾于短时间内受罗马控制)。演说家发表雄辩演讲,精心阐发观点,但主题无关宏旨,琐碎平淡。行省城镇纷纷效仿罗马,推出角斗士表演。
1707314821
1707314822
所有让雅典人和罗马帝国奠基人赖以维系、觉得生活充满意义的政治奉献精神消失殆尽。社会下层对主子的哲学艺术不感兴趣,而主子对自身、对自己沉湎怀恋的奢华生活方式也不无迷茫。人类的抱负志向从古典表达形式偏离,转而向文明发轫之初的宗教寻找出口。在下一章中,我们要看一看这种情况是怎样产生的。
1707314823
1707314824
结论
1707314825
1707314826
公元前500年至公元200年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古典文明大获成功。公元前500年,希腊人,这一居住在庞大的波斯帝国外围、不听管教的小民族竟将局面反转。亚历山大攻城略地,整个中东地区都感受到了希腊文化的冲击,就连遥远的印度和中国也对希腊成就不无兴致。在罗马征服希腊及地中海世界后,希腊思想、艺术和生活方式向西远播。
1707314827
1707314828
希腊和罗马古典文明的精髓是什么?在雅典全盛期,全体公民积极热心参与城邦政治文化生活是希腊的典型特征,令后世难以忘怀,亦难以企及。在罗马早期,公民也能参与战事政治决策,程度远比意大利多数城邦要深。古罗马人坚信,政治自由——每一公民参与政治辩论,根据一些已获得认可的法律条文做决策的权利是他们与众不同的核心所在。虽然权力实际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甚至在罗马帝国时期为一个人所把持,但自由参政的理想始终是古代古典世界的显著标志。
1707314829
1707314830
古典艺术和思想也有自己的显著特点。雕塑家的作品越来越写实,更加关注细节,连胳膊和腿上的血管都成为描绘素材。多数古典思想家注重自身推理和辩论能力,不再相信神圣启示。当然,这种理想并没有完全得到认同,尤其是在希腊世界东部。但即便推理和辩论不能让公民达成多少一致意见,人们也并未忘记理性争论之益。
1707314831
1707314832
政治自由、自然主义艺术、理性主义思想,这三个方面可能是古典文明的精髓所在。这些价值观被伟大的古典作家尊奉在书页里,生发为一支有生命的力量,激荡涌流至今。在埃斯库罗斯、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塞罗、维吉尔等人的不朽杰作中优游涵泳,英雄主义和深沉绝望,为一代又一代欧洲人和他们的海外后裔提供了典范和滋养。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很久以前发生在马拉松、萨拉米斯、扎马和亚克兴的事件,时至今日影响犹在。因为,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就是我们的过去。和世界各地的人一样,我们在自己选择铭记的过去里,既是囚徒,也是受益者。
1707314833
1707314834
1707314835
1707314836
1707314838
5000年文明启示录 第九章 文明宗教和蛮族入侵
1707314839
1707314840
1707314841
1707314842
1707314843
1707314844
1707314845
1707314846
马超龙雀 这匹神采飞扬的马从中国甘肃出土。那里既有农田,又有草原。在这尊雕塑创作的年代——公元200年左右,骑兵战事主导亚洲全境。马之类的役畜驮载着蛮族侵略者攻入中国和罗马帝国东部,印度幸免于难,但好景不长。几个世纪后,印度也饱受蛮族侵略之苦。
1707314847
1707314848
公元前100年至公元200年间,欧亚文明民族组织商队和海上贸易的效率远超以往。因此,货物、疾病和思想在整个欧亚大陆上传播交会,西至不列颠群岛,东达日本群岛,涵盖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群岛,触及东非和西非。
1707314849
1707314850
公元200年后,新疾肆虐,人口减少,欧亚大陆各民族间的经常往来和密切交流被迫中断。随后,草原蛮族攻城略地,将这一远距离和平贸易切断。
1707314851
1707314852
但在欧亚各文明迫于情势,不得不依靠本土资源实现发展之前,商人于无意间激发了传统的交融,促进了世界三大新宗教的产生:大乘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这三大宗教部分通过有组织的传教活动,得到了广泛传播,为一大部分文明开化的人类提供了持久文化模式。公元200年后,蛮族迁居达到新规模,语言和文化边界得以划定。直到今天,这一边界仍适用于欧洲大部分地区和亚洲部分区域。
1707314853
1707314854
因此,新信仰的兴起和民族的迁徙成为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间的世界历史主旋律。
1707314855
1707314856
商队路线和欧亚帝国
1707314857
1707314858
欧亚大陆远西地中海沿岸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远东中华帝国的强势统一在时间上高度重合。公元前206年,汉朝建立。公元前202年,汉尼拔兵败北非扎马,罗马主宰地中海西部。四百多年后,公元220年,汉朝覆亡。同一时期,罗马帝国遭蛮族强兵压境,几近分崩离析。这些同时期发生的事件并非毫无关联。两大帝国通过贸易建立了间接联系。此外,两国都与欧亚草原接壤。蛮族游牧人和文明近邻存在着作用和反作用关系。本章我们将首先审视欧亚商队路线沿线各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再去看看草原蛮族的征服和迁徙活动如何改变了公元前200年至公元600年间的文明历史进程。
1707314859
170731486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受塔里木盆地沙漠所障,远东与西亚相互隔绝。公元前102年,汉武帝派军开发西部,抵达中东世界前哨——费尔干纳(今乌兹别克斯坦)。因此,汉武帝的军队使中国第一次与中东文明民族建立了经常性的交流联系。而在此之前二百多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印度,中东和印度联结在一起。亚历山大的亚洲继任者塞琉古王朝与印度保持了外交贸易往来。亚历山大时代结束后不久,印度摩揭陀国王旃陀罗笈多征服恒河和印度河流域全境,缔造了孔雀王朝。因此,在中国人出现在费尔干纳、加入到旧世界文明圈时,中东文明地区已经与希腊和印度世界有经常性接触。
[
上一页 ]
[ :1.70731481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