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15529
帝国和教权之争
1707315530
1707315531
起初,皇帝(当时是亨利四世)同情克吕尼改革者。但红衣主教认为教权的含义是,不与皇帝商议,即可选举教皇。这种阐释引发了纷争。1073年,农民出身的修士希尔德布兰德当选为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纷争急剧升级。格列高利七世要求,德意志主教也必须跟他一样由选举产生,世俗力量不得干预。
1707315532
1707315533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改革让皇帝亨利四世看到,政权的最坚强后盾陷于瓦解。两人互相指责。1076年,格列高利七世将亨利四世逐出教会,与意大利南部的诺曼雇佣兵,以及憎恨皇室干涉的意大利北部市镇达成同盟。格列高利七世本人还结交德意志贵族,这些贵族害怕罗马皇帝一手遮天损害自身利益。
1707315534
1707315535
1077年,被教皇四处树敌、权势大减的亨利四世不得不来到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对格列高利七世言听计从。但他的德意志对手仍不罢休,选出另一位“国王”取而代之。亨利四世奋起反击,却于1080年被再次逐出教会。此后,他动身前往罗马,把格列高利七世囚禁在圣天使城堡。教皇的诺曼盟友出手相救,同时将罗马城洗劫一空。教皇心惊胆战,不敢再回罗马,最后身死异乡。不仅未与皇帝分出胜负,反成了罗马的流放者。
1707315536
1707315537
1707315538
1707315539
1707315540
市镇和乡村教堂 有效的地方防御为欧洲农业财富的快速增长创造了条件。基督徒的虔诚和地方荣耀在恢宏壮观的教堂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从这两张图片可见一斑。上图的米兰圣安博大教堂是早期罗马式建筑的代表,于公元900>年左右完工。米兰市民曾经聚在这里参加主日崇拜。米兰建有城墙,所以这座教堂没有另建防御工事。但下图修道院建在开阔乡野,无防可依,因此必须在充当崇拜场所之余,建造防御设施,保护修士不受恶意攻击。1100年初,法国南部的修道院就出现了这种要塞式设计。
1707315541
1707315542
1122年,教权和皇权达成妥协。该协议规定,如果主教是经教区神职人员正当选举,并获得基督徒认可,皇帝可安排举行专门仪式,划拨土地,并授予主教职权。
1707315543
1707315544
但实践证明,这一计划行不通。教权和皇权再起争执。阿尔卑斯山以北地区完全脱离皇权独立。德意志四分五裂,公国和城邦割据而治,部分受主教和修道院院长控制。虽然在1254年前,名义上仍有皇帝这一称号,但到1197年后,德意志皇帝已经丧失实权。
1707315545
1707315546
法国和英格兰的教会改革
1707315547
1707315548
法国和英格兰的教会改革没有产生如此破坏性的影响。法国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剥夺大封建领主对主教和修道院院长的任命权。这些领主通常不服从法国国王,因此国王乐见其成,而教皇也乐见皇室相助,推进改革。
1707315549
1707315550
英格兰情况有所不同。1066年,诺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借5000多名骑士之力,不顾众人质疑,自立为王。坐上王位后,他将英格兰土地分给亲信。继任者也和他一样,对英格兰王国严加控制。因此,从1066年起,英格兰的统一程度远高于法国和德国。
1707315551
1707315552
在诺曼王朝初期,英格兰贵族被皇权稳稳控制。这意味着,坎特伯雷大主教虽然控制了教会任命权,但不会对皇权造成丝毫威胁。在诺曼国王眼中,只要主教能在重大事宜上与自己商议,就能接受教会内部的激烈改革。
1707315553
1707315554
改革的力度和教权的巩固都直接受市镇发展的影响。市民在教会中担任不同职务。有能力的人能一路升到教会高层,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的人生经历就是明证。因此,出身低微的人急于通过教会实现人生抱负。
1707315555
1707315556
这些人系统梳理和拓展教会法律。依据的原则是,洗礼、坚信礼、嫁娶、授圣职礼、弥撒、忏悔、临终涂油礼等圣事都受教会法院管辖。他们组织收取教会收入;向穷人布道、施舍饭食;让有抱负、有志向的神父学习法律和神学;建造大教堂;谱写教堂音乐并组织演奏歌咏;撰写教会历史。简而言之,他们构成了一个积极进取、敢作敢为的社会阶层,完全主导了中世纪的音乐、文学和思想文化。
1707315557
1707315558
东欧发展滞后
1707315559
1707315560
在东欧,人们没有围绕教会建立新生活,焕发新能量,也不太关注公民政府和其他世俗活动。铧式犁农业局限在日耳曼定居点之内。这意味着,与西欧相比,东欧农村生产效率低,市镇生活发展缓慢。1054年,基辅最后一位强权统治者去世,俄罗斯分裂为十几个小公国。当新一轮讲突厥语的草原游牧人从东面侵入时,俄罗斯王公既无力制敌,也没有办法让侵略者改信基督教。相反,这些新来者变成了穆斯林,切断了俄罗斯与拜占庭的便利沟通。
1707315561
1707315562
拜占庭也感到时局艰难。塞尔柱突厥人渗入小亚细亚,打赢1071年曼齐克特战役,让拜占庭边境收缩到君士坦丁堡周边。几乎与此同时,一小队诺曼底自由雇佣兵将拜占庭帝国的意大利领土纳入囊中,在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建立诺曼王国,干预教权皇权之争。1054年,君士坦丁堡主教和教皇彻底闹翻,希腊正教会和罗马天主教会自此疏远。此外,意大利商人把持了拜占庭大部分贸易份额。1024年,十字军东征骑士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局势雪上加霜。
1707315563
1707315564
在巴尔干半岛内陆地区,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在巴西尔二世原来控制的疆域上发展成为独立政权,拜占庭帝国领土所剩无几。由此,东欧和西欧关系发生惊人逆转。到1200年时,与希腊语东区相比,从前落后蛮荒的拉丁语西区变得更加富足强大,在战争贸易上更冒险求进,在艺术思想上更大胆开放。
1707315565
1707315566
文化生活
1707315567
1707315568
在欧洲黑暗时代里,拜占庭涵养的古代知识思想远比拉丁语西区更丰厚。拜占庭学者从未忘记异教希腊著作。拉丁语西区把罗马法律抛在脑后,而拜占庭仍用该法作讼案判决。在拜占庭人看来,早期的基督教文学作品分量更重。与之相比,他们自己创造的任何新东西似乎都贫乏无力。
1707315569
1707315570
但在艺术领域,拜占庭人展现了超凡卓越的创造力。查士丁尼敕建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教堂。这座教堂充分体现了建筑新原则,向世人证明,在教堂中央方形空间上构造宏伟穹顶不无可能。这种建筑风格可能取自波斯或亚美尼亚,但拜占庭将其发展成熟,日臻完美。建筑师用石头玻璃碎片拼砌马赛克,涂覆金粉,让墙壁闪现细致光泽。时至今日,多数拜占庭教堂及其他正教教堂仍将圣索菲亚教堂奉为建筑典范。没有哪种艺术形式能传承如此动人心魄的历史。
1707315571
1707315572
黑暗时代和拉丁西区的思想复兴
1707315573
1707315574
在查士丁尼的建筑师为他建造举世闻名的教堂时,拉丁西区生活困苦。人民愚昧无知。修道院星罗棋布。修士利用业余时间读书,或担任教职。爱尔兰和英格兰的知识水平较高。但在欧洲大陆,即便在意大利本土,“黑暗时代”名副其实。查理大帝宫廷里聚集了少数学者、老师,其中多数来自英格兰。他们引入了一种整齐秀丽的字母造型——“加洛林小写字体”。我们熟悉的小字体就是这种风格的直接延续。
1707315575
1707315576
加洛林帝国瓦解后,文艺步履维艰。910年,克吕尼修道院建成,教会改革伊始,并于150年后如火如荼,促成了整个西欧的学术和文学复兴。主教开办学校培养神职人员。1150年后,这些学校演变为中世纪大学。
1707315577
1707315578
南欧大学主要教授法学,部分开设医学专业。西欧大学典范——巴黎大学以神学建校。对教会来说,法学和神学至为重要。教会法律建立在以下三种文本基础上:《圣经》、神父著作和大公会议决议。后来,教皇的决定和法令也添加进去。跟伊斯兰教教法不同,基督教法律从来都不是封闭体系。基督教形势变化太快,新问题接连出现,因此教会不断颁布新法。还有一点不同是,基督教教会法律基础非常复杂,且矛盾重重,妨碍基督徒像穆斯林那样编纂具备永久形式的单一法典。
[
上一页 ]
[ :1.7073155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