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15879e+09
1707315879 结论
1707315880
1707315881 元朝帝国的异军突起以及随后的崩溃瓦解对亚洲民族的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原因是,蒙古人最初信奉异教,征服其他民族后,接受了新的文化和宗教传统。随着元朝帝国条件的改善,各民族展开了一定的交流融合,但都局限在不太重要的领域。比如,波斯细密画里出现了中国主题,却为何没有结出交流硕果?原因不难找到。在蒙古人到来之前,每一个亚洲大文明——中国、穆斯林和印度都各自发展出了高超精致的传统和技艺。所以,即便有新生事物出现,也都处于次要地位。
1707315882
1707315883 这种故意拒绝吸纳新技术、新思想的观念根深蒂固。当人们感觉所有重要问题都已解决时,就会强烈反对引入新思想、新方法。异国他乡的新奇东西常常会引起麻烦,不值得引入。因此,虽然忽必烈统一了亚洲北部,但留下的痕迹并不多。在蒙古印记最鲜明的元朝,明朝君主采用系统举措,清理外来的东西。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基本上也是这种态度。他们更倾向于深化发展蒙古征服以前自己文明内部出现的趋势潮流。
1707315884
1707315885 日本在挫败元朝军队后,摆脱了中国文化的羁绊。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西欧人面临相似境遇。不用同蒙古军短兵相接的他们抓住一切机会,殚精竭虑向周边地区求教,向遥远的中国学习。因此,欧洲人比别的民族更有能力抓住新机遇,为1200年至1500年间的全球扩张打下了根基。而那时,美洲之外的文明世界正遭受、抗击蒙古入侵。
1707315886
1707315887 在下一章中,我们将去回顾在那些岁月里西欧发生的变化。
1707315888
1707315889
1707315890
1707315891
1707315892 5000年文明启示录 [:1707312470]
1707315893 5000年文明启示录 第十三章 西欧
1707315894
1707315895
1707315896
1707315897
1707315898
1707315899
1707315900
1707315901 哥特艺术和商人财富 图中这座商住两用的哥特式宫殿建于1430年左右,建造者是一位威尼斯商人。在中世纪的欧洲城市里,商人对财富无休止的追逐与其他市民对真理和神圣无穷尽的求索共存,令人心神不安。
1707315902
1707315903 1200年至1500年间,西欧经历了这样一段时期,即构成西方遗产的多元要素似乎凝结为一个综合体,呈现出平衡紧凑的模式。后来,新思想、新技术出现,打破了原有平衡,引起人们对该综合体各方面的质疑。
1707315904
1707315905 在初兴阶段中,教会是拉丁基督教世界的中心。教会神职人员控制着多数艺术形式、几乎所有的知识,以及日常生活的许多方面。世俗统治者、地主、手工艺同业工会和村庄各自发挥作用,但为中世纪文明打上特殊印记的一直都是教会。
1707315906
1707315907 因此,上述“中世纪综合体”的瓦解意味着教会权力的弱化。比如,在1303年阿纳尼事件中,皇权显然高于教权。在理论层面上,已经有人对神职人员的俗世管理权提出质疑。还有人重新学习古代异教著作,冲击了教会地位。艺术也不再单单为教会服务。
1707315908
1707315909 当然,在欧洲的风云变幻中,不单单是教会受到影响。欧洲各国组建步兵,严明军纪,加筑市镇防御工事,骑士制度受到冲击。就连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保障——手工艺同业公会和采邑制也发生根本变化。起因是,在欧洲最发达地区的乡村,半耕半工的佃农阶层人数增加。
1707315910
1707315911 所有疑惑都可在1500年这一年得到清晰解答。虽然,在1500年过后很长时间,西欧才进入繁荣稳定新模式,但这一年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年份。从这一年开始,欧洲故事发生转折,并不断演变。这一转折点就是,欧洲船长开辟出地球各大洋经常性通航路径,世界历史新纪元由此开启。
1707315912
1707315913 中世纪综合体
1707315914
1707315915 1200年至1275年间,中世纪教会让整个西欧文明变成非同寻常的焦点。基督徒和异教徒、罗马和蛮族遗产汇合一处。虽然这些年,社会各阶层经常发生争执,但市镇居民、神职人员、大地主和普通农民将各自能量有效聚合在一起,这种情况可谓空前绝后。历史学家常将这一时期称为“中世纪盛期”。除了这一名称外,这一时期还因各种迥然不同的元素能够和谐共存,而得名“中世纪综合体”。
1707315916
1707315917 到1200年时,欧洲黑暗时代的贫穷无知、地方自给自足已经成为过往。市镇兴起,贸易往来改善了通信条件,十字军东征和圣地朝圣活动如火如荼。所有这一切意味着,人们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他人的行为和思想有了更透彻的观察。地方宗教形式多元化,许多新思想涌现,教会和基督教面临挑战。面对这种挑战,只做简单的因果推理并不够。神父教士最终成功应对挑战,并在一个多世纪里达至宗教和世俗思想理想的平衡。
1707315918
1707315919 中世纪教会的意义
1707315920
1707315921 要了解中世纪文明,就必须清楚认识教会的定义及其影响普通人生活的方式。中世纪神学家认为,教会是“恩典的渠道”,让人类得到上帝的救赎。恩典是对罪恶的宽恕,只有上帝才能施与,渠道是教会圣事。
1707315922
1707315923 圣事有七种。人一生中只能体验一次的有四种:洗礼,出生后即施行,目的是洗去婴孩的原罪;坚信礼,青年时施与,表明某人自觉认同基督徒身份;婚礼,这一点我们不多做解释;终傅,去世前施行,旨在去掉所有残存的罪恶。
1707315924
1707315925 两种不断重复的圣事为:构成基督徒崇拜中心环节的圣餐或弥撒圣祭;忏悔或告解。后者与前者相辅相成,目的是消除前次告解后犯下的罪恶。最后一种圣事是授圣职,即授予牧师主持其他圣事的权力,使之有别于普通信徒。如果不领受牧师主持的圣事,人类就会在自然冲动驱使下犯下罪恶。而这种罪恶如果没有得到上帝恩典的宽恕,灵魂会被遣入地狱,永遭痛苦。
1707315926
1707315927
1707315928
[ 上一页 ]  [ :1.7073158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