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17795e+09
1707317795
1707317796 很多英格兰人赞同殖民者的观点。争论先是引发公共暴力事件,后来引爆战争。但议会中仍有一派议员抨击国王,公开同情殖民者的反叛论调。不过,在英属北美殖民地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公然反叛国王不合情理。双方展开激烈争论。战争打响后,殖民者的爱国主义论调更趋激进。他们认为,反对英国政府不仅是“英国人的权利”,还应该是“人的权利”。1776年,殖民者发表《独立宣言》,正式阐明政府权力来自被管理者。自由和平等成为爱国组织的座右铭。当然,他们中很少有人认为要实现自由和平等,必须废除奴隶制,实现财产均等。也就是说,他们眼中的自由和平等具备以下政治含义:有健全心智和中等财富的普通男性有权选举代表,参加立法会议,制订政府政策。
1707317797
1707317798 法国支持北美殖民地独立革命
1707317799
1707317800 法国人对美洲叛乱很感兴趣。很多法国人对本国君主的一手遮天很是不满,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权利理论让他们满心振奋。对法国政府来说,扶持殖民者能扭转七年战争的颓势。就算不能争回殖民地,也可以通过扶持北美殖民地独立的办法达到削弱英国海外地位的目的。
1707317801
1707317802 法国最初以非官方名义支持北美殖民地,但最终于1778年走上战场。法军和乔治·华盛顿手下衣衫褴褛的美军并肩作战。1781年,英军在约克镇投降,见证胜利的法国人比北美殖民者还要多。除此之外,法国军舰巡游海上,给英军带来极大不便。法国还通过外交手段鼓动西班牙和荷兰与英王乔治兵戎相见。与此同时,俄罗斯人也加入波罗的海各国,对英国展开外交攻势。大不列颠孤立无援。1783年,英王乔治不得不向各方求和,承认北美殖民地独立,将佛罗里达州退还给西班牙。
1707317803
1707317804 美国宪政
1707317805
1707317806 胜利之后,摆在殖民者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有效实施自我管理。战争期间,各殖民地已于1777年签订《邦联和永久联合条例/邦联条例》,同意成立永久联邦,并称其为美利坚合众国。但各殖民地或各州仍自主征税,导致中央政权收入不足。1785年,各州同意将西部土地控制权转让给联邦政府。1787年,在弗吉尼亚州提议和美国国会支持下,新一届制宪会议召开。经四个月讨论之后,与会代表同意制订一部宪法,赋予联邦政府更大权力。经三分之二的州批准后,新政府体制于1789年5月正式启动实施。
1707317807
1707317808 在当时很多欧洲人眼中,这种全体人民选举代表、讨论磋商设立新政府的理性方式充分彰显了政治智慧。个性粗野、头脑简单的美洲人有能力根据理性原则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政府。当然,仍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认定美国宪法中体现的制度安排会分崩离析。欧洲贵族很难相信,仅凭普通老百姓一腔热情就能打乱政府秩序。毕竟,几个世纪以来的政治经验似乎都表明,共和政府只能在小型城邦运转成功,而要把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治理起来非得君主制不可。
1707317809
1707317810 美国革命的影响
1707317811
1707317812 然而不论是同情美国的理性自治实验,还是坐观美国自取失败,凡是对政治问题感兴趣的欧洲人都不可能对美国革命漠不关心。人权和公民权理论已经在法国人客厅里被热议了几十年,这也是欧洲全境的热门话题。如今美国人勇敢尝试,让理论变成现实。美国人越成功,欧洲人越对自己无权选任统治权威、对该权威没有法定控制权感到躁动不安。换言之,美利坚合众国变成了一座闪光的灯塔,向那些对人民自治有信心的人做出了证明:理性公民不需要听从国王、贵族和牧师的吩咐也能够实现自我管理。
1707317813
1707317814 今天,政府由人创设、经人为选择而改变的事实已被普遍认同。所以我们很难想象这样的思想放在1789年是多么新颖,多么激动人心。欧洲各国当时皆受国王和皇帝统治。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上帝,得到贵族和官员的辅佐。从“法不同施”这个角度来讲,贵族和官僚相对于普通老百姓是特权阶层。除此之外,他们的服饰穿着和言谈举止也跟社会其他阶层不同。他们希望别人把自己当作人上人对待。
1707317815
1707317816 中产阶层不再相信这种陈旧的观念,即社会是一大有机体,劳心者制人,劳力者制于人,生活状态出生时即已设定。在中产阶层看来,比他们社会地位高的人很多都是庸俗无能的。而且,很多人已经改变了社会地位。理论和现实的落差非常大。美国人践行的简单真理值得自由理性的人追求。得不到被管理者认可的政府无权继续存在,应被取而代之。这种观念尤为法国少数派推崇。他们满怀热忱向公众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他们这样做可谓乘势而为。因为当时的情况是,法国王室政府虽然在1783年占据英国上风,但僵化之势显露无遗。
1707317817
1707317818 法国大革命
1707317819
1707317820 1774年至1792年路易十六统治期间,法国陷入经济困境。公众普遍对政治体制不满。1778年至1783年对英战争耗资巨大,而法国税收有限,政府面临破产。从理论上来说,路易十六是极权君主,只要发一道诏令就能合法征税。但在实际上,本应顺从国王的官僚体制有了自己的主张,许多官职公开拍卖,购得官职的人自然觉得买到手的东西就是自己的财产,除非有利可图,绝不会对现状做出改变。在法国,国王法令是由高等法院“表述”的。法院的职责是确保新法令不与其他法律相冲突。如有冲突,则提请国王注意。视国王意愿,新法律既可载入成文法,也可进行修改,以避免不必要的冲突。然而当国王提出新的税收法令后,却遭到了巴黎高等法院的拒绝,法官因此成了人民英雄。国王手下的大臣不能再冒着被高院反对的危险征收新税。
1707317821
1707317822 1787年,王室政府召集贵族参会,希望王公贵胄认同新税法。但贵族怎么可能同意多交税?遭到拒绝后,国王决意恢复中世纪的三级会议制度。这一组织和英国议会很相像。其成员代表着中世纪政治理论的三个等级:神职人员是第一等级,贵族构成第二等级,除此之外的所有普通老百姓组成第三等级。三级会议第一次召开时间是在1302年。当时,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生争执,希望寻求支持。最后一次召集是在1614年,路易十三上台执政不久。
1707317823
1707317824 三级会议
1707317825
1707317826 三级会议曾经是来自法兰西王国各地的代表们参加的会议。但是到了1789年,代表的选择问题出现了很大不确定性。更严峻的问题是投票问题。如果采用各级代表分别开会、分别投票的办法,那么三级会议势必会被保守神职人员和贵族控制。但如果三个等级的人聚在一起的话,贵族和很多神职人员会跟改革人士打成一片。这些人的改革目的是确保国王和大臣能经常与国家代表磋商国事。
1707317827
1707317828 这些不确定性在法国引发了一场政治辩论,出现在无数本小册子里。每一个选区都授意代表撰写观点。最终,各种意见和改革项目都呈现于纸面,使得那些原来对社会现状比较满意的人也开始意识到政治不公的严峻性。所以,在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时,很多人渴望法国来一场根本性改革。
1707317829
1707317830 第三等级的反叛
1707317831
1707317832 路易十六和大臣同意到一定时间后推行改革。实施新税无疑很有必要,但路易十六从不认为除了收税之外还有别的改革项目。国王本意不坏,但意志不坚。到了1789年春天,路易十六还没有制订出召集会议和举行投票办法。庆典会议召开后,他仍犹豫不决。1789年6月,路易十六决定让每一等级分别开会、分别投票。但就在他向各级代表宣布这一决定时,有人把第三等级开会的房间门给锁上了。代表们就此认定,有人早有预谋,要解散会议。1789年6月20日,他们移至附近的网球场。群情激奋,庄重宣誓,称如果不制订法国宪法,他们就永不解散。
1707317833
1707317834 这种举动带有革命性质。第三等级代表宣布他们要限制绝对王权。路易十六对此不愠不火。他坚持要求代表按等级分别开会、分别投票,但遭到第三等级拒绝。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越来越多的神职人员和贵族参加第三等级会议。一星期后,国王让步,下令三个等级所有代表一起参会、分别投票。自此,三级会议变成国民会议。会议目的是制订出和美国一样的成文宪法。
1707317835
1707317836 国民会议
1707317837
1707317838 法国全国上下一片欢腾。路易十六完全信不过国民会议,一些人还劝他召集军队,动用武力解散这些惹是生非的代表。军队行动激怒了巴黎人民,他们自发组织的革命权威巴黎公社控制了整座城市。1789年7月14日,一大群人攻陷了巴黎的王室要塞——巴士底狱。后世将这一事件发生的日子定为法国大革命诞生日。在这一事件中,巴黎人民成为革命新元素。此后数年里,他们采取极端措施,在多个关键场合压制反对声音。
1707317839
1707317840 巴黎事件极具感染力。激进改革者占领了其他城市。农民也开始攻击地主房舍,烧毁契约,以为把文件烧毁后,地主就不会收租子,强迫他们服劳役。
1707317841
1707317842 紧张忙碌一夜后,1789年8月4日至5日,国民会议宣布“废除封建制度”,三级代表轮流发言,谴责特权。从那时起,所有法国人都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权利,至少在理论上是这样。所有法国人都是公民,都对国家负有同等义务和责任,享受同等权利,受国家保护。废除法定阶层、等级和特权团体。自由平等的黎明从此降临。此后不久,革命纲领中又加入了第三条标语:兄弟情谊,意为自由平等公民之间应该亲如兄弟。这三条理想不仅在法国激荡热情,也在欧洲其他地方震动人心。英国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写道:“在这样的黎明,活着是多么幸福。”在英格兰、德国、意大利,年轻的男男女女感受到了同样的情愫。
1707317843
1707317844 财政问题
[ 上一页 ]  [ :1.7073177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