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17895
新政府由五名督政官执掌。督政府的政策是保持国内稳定,打赢对外战争。在拿破仑·波拿巴等年轻有为的将领的辅助下,督政府在执政初期取得不小成绩。1796年至1797年,拿破仑(1769年—1821年)率褴褛之师进入意大利,大败奥地利军队。普鲁士和奥地利相继向法国求和,各自签订条约。借条约之力,法国革命军在短短几年里,就实现了路易十四将法国领土扩张到莱茵河畔的雄心壮志。此外,法国还在荷兰和意大利北部建立了巴达维亚共和国和奇萨尔皮尼共和国两个傀儡国,将影响力和革命原则远播欧洲。虽然重组德国的计划还没有清晰界定,但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都急于扭转1648年以来德国百千诸侯国林立局面。
1707317896
1707317897
大不列颠仍然是一个大问题。英国海军严防英格兰海岸。法国虽然称雄陆上,却无法强迫英国政府求和,让英国人承认法国革命军所获领土。1798年,拿破仑提请攻打埃及,目的是对印度造成威胁,向英国施压,使其与法国和平共处。害怕拿破仑得势的督政官希望他远离国土,便迫不及待同意了拿破仑的计划。
1707317898
1707317899
此后不久,英国施展外交手段,发放财政拨款,组建抗法联盟。俄罗斯、奥地利和普鲁士加入联盟,派军攻打驻守意大利和荷兰的法军。法国人被逐出意大利,俄罗斯人乘胜翻越阿尔卑斯山,但因补给匮乏未能侵入法国。拿破仑在埃及初战告捷,广受国人赞誉。虽然此后也吃了败仗,但在法军兵败意大利消息前没有引起太大注意。因此,1799年11月拿破仑突然回到法国时,法国人把他当作救星看待。拿破仑没费多大气力,就成功发动政变,自立为第一执政官,成为法国实际统治者。
1707317900
1707317901
民族主义者对法国统治的反抗
1707317902
1707317903
但拿破仑坐的位子上有一道道很深的裂缝。英国海军仍未被打败,英国人仍然有钱出资鼓动欧洲大陆任何一个地方对抗法国。拿破仑的海上雄心只培育了不长时间,《亚眠和约》就告中止。1803年,他把刚从西班牙手中买到的路易斯安那州欣然卖给美国。在欧洲本土,法国人激起了西班牙民众的反抗。没过多久,英国远征军为西班牙游击队战斗增加了权重。在德国和意大利,很多人发问,为什么法国如此强大,自己的国家如此弱小?换言之,民族主义情绪开始将矛头指向法国,形成了一股气势威猛、不可逆转的反拿破仑潮流。
1707317904
1707317905
爆发点出现在1812年。当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与拿破仑发生争执,倒向英国。拿破仑组建大军入侵俄罗斯,直逼莫斯科。但寒冬临近,俄罗斯仍没有停止反抗。不可一世的法军不得不撤退,沿途饥寒交加,损失惨重。拿破仑战败的消息传遍德国。普鲁士向拿破仑开战,奥地利紧跟其后。1813年莱比锡大战中,同盟军获胜,拿破仑折戟。
1707317906
1707317907
虽然同盟军内部多有争执,但仍合力抗击,于1814年迫使拿破仑投降。胜者将拿破仑流放到意大利海岸一个名叫厄尔巴的小岛,开始为和平做准备。此时,战争风云已笼罩欧洲23年。战胜国在维也纳召开和会,但发生激烈争执。拿破仑趁局势之便,秘密动身回到法国。法国人民和军队再次团结在他的旗帜下,同盟军重又聚合。英国和普鲁士迅速召集军队,在距离法国边境不远的比利时滑铁卢与法军短兵相接。1815年,法军战败。拿破仑再度投降,被遣送到大西洋南部的圣赫勒拿,于1821年罹患癌症死亡。
1707317908
1707317909
维也纳会议
1707317910
1707317911
维也纳会议重新担负起恢复欧洲权力平衡的任务。路易十六之弟路易十八代表波旁家族恢复了法国的君主制(按王制,路易十六之子虽从未行使统治权,仍应被称为路易十七)。恢复王制的路易十八颁发了宪制法令,规定人民选举产生的议会行使立法权。总体而言,他并没有做出多少逆历史潮流的举动。人民和政府能够、也应该团结协作的基本革命思想已深入人心。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加投票选举。只有受到良好教育的富人才会受邀担当此任。虽然民主原则受限,宪制法令仍然让光复后的波旁政府隐约带有“自由”的意味。
1707317912
1707317913
在德国和意大利,拿破仑改革已将旧边界破除,也不可能回到旧制度。奥地利从法国手中接过了监管意大利的任务,而普鲁士负责看护莱茵河边境。借此机会,普鲁士将波兰领土送给俄罗斯,并以此为交换条件,吞并了莱茵兰地区的广阔疆土。
1707317914
1707317915
通过这些领土安排,以及其他许多复杂交易,欧洲大国达成了微妙权力平衡。在这种局面下,没有哪个国家能主导全局,但法国和俄罗斯仍然是两大威胁,至少在奥地利王子梅特涅和英国外务大臣卡斯尔雷子爵看来是这样。这两位政治家夹在法俄中间做了不少妥协。沙皇亚历山大一心认为自己是欧洲救星,曾多次筹划建立新秩序,还提出过要用人民意志统一德国和意大利的想法。身为一国之君,他让波兰走向复苏,也动过十字军东征打败土耳其人的念头。但他还是把希望寄托在神圣同盟上,盼望基督教君主融洽合作,相互磋商,终结给欧洲造成如此浩劫的漫长战争。
1707317916
1707317917
法国海外革命
1707317918
1707317919
法国大革命在法国和西班牙海外殖民地引发动荡。1791年,法属加勒比海殖民地中人数最多的海地黑奴宣布自己与白人和穆拉托人一样享有自由平等权利。国民公会最终接纳了这些反叛者的逻辑,在法兰西帝国全境取缔奴隶制。但拿破仑对此持反对态度,因此法国到1815年才永久取缔这一制度。
1707317920
1707317921
拿破仑出兵海地,以重树法国权威,初战告捷。黑奴领导人杜桑·卢维杜尔投降。但此后不久,海地黄热病肆虐,法军士兵遭受重创。1804年,拿破仑撤兵。海地爆发种族战争,白人几近消亡,黑人上台执政,海地获得独立。
1707317922
1707317923
墨西哥和南美的西班牙帝国也积极响应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1808年,拿破仑推翻西班牙国王。叛乱兴起,宣布为独立而战。拿破仑将哥哥约瑟夫·波拿巴推上西班牙王位。地方叛军以此为由,宣称仅效忠于王位合法继承人——费尔南多七世。但费尔南多于1813年重获西班牙王位后,转而反对自由原则,希望恢复王制。因此,除阿根廷独立外,所有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
1707317924
1707317925
但费尔南多很快引火烧身。西班牙殖民地白人已经习惯参与公共政策制订。因此,当西班牙派来的新官员舍弃此道后,叛乱再次爆发,并取得胜利。1825年,西属南美殖民地全部宣告独立。西蒙·玻利瓦尔、何塞·德·圣马丁等人在其中发挥领导作用,功不可没。
1707317926
1707317927
墨西哥的独立路线与之迥然不同。1810年,叛乱开始,很多梅斯蒂索混血儿参与其中。但当贫苦的梅斯蒂索人开始认真吸纳自由平等思想时,白人地主和墨西哥上层惊慌失措。1815年后,自由平等运动失败。地主和社会上层不无欢欣。1820年,西班牙再次爆发自由革命,抵制费尔南多反动政府。墨西哥精英统治阶层为保住自己的社会地位,于1821年宣布独立。
1707317928
1707317929
自治理念也吸引了巴西人的注意。1822年,巴西效仿西班牙殖民地,脱离葡萄牙独立。但巴西仍实施君主制度,受葡萄牙国王之子佩德罗一世统治。佩德罗热爱巴西,反对父亲向巴西施权。
1707317930
1707317931
古巴和波多黎各仍然是西班牙殖民地,直到1898年才获得独立。而加勒比海的大多数岛屿在20世纪末以前一直受欧洲统治。原因之一是经济困难。1815年后,欧洲各国在国内种植甜菜,实现了糖料自给,不再依赖进口。
1707317932
1707317933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南美大陆人口增长,新土地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进步,城市生活继续扩展。虽然发展速度赶不上美国,但也依然很快。美洲印第安人在政治上仍处于被动状态,许多人住在偏远乡村,与外界几无联系。因此,新成立的拉丁美洲政府管理的是一个分裂的社会。社会上层的白人和部分梅斯蒂索人参与政治商业事务。下层是印第安农民,仅能维持温饱,有时还要向白人地主交租子、服劳役,但在别的方面与群落外联系甚少。
1707317934
1707317935
革命与欧洲反应
1707317936
1707317937
在厌战情绪高涨的欧洲,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设想的神圣同盟最终变成了一纸协议。最初,几国同意不时碰面,遇有危机联合行动。1822年,同盟会议召开。但英国于会后退出,整个体系轰然坍塌。梅特涅说动亚历山大一世,让对方深信欧洲有人阴谋发动“革命”。因此,沙皇对自由思想不再感兴趣,转而全力反对革命。东欧三个君主制国家——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坚定捍卫现状。相比之下,英法两国同情革命,不认同以镇压自由运动为目的实施国际干预。这一立场在英国拒绝三国提议镇压拉美革命运动时清晰显现。1823年,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宣言,认为欧洲对新世界的干预是一种不友好行为。英国对此持善意态度。1821年,希腊爆发叛乱,反对土耳其人,得到法国和英格兰的广泛声援。1825年,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俄罗斯也加入声援行列。1830年在国际社会支持下,希腊获得独立。
1707317938
1707317939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将“公民国王”路易·腓力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分布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在法英两国,自由主义者得以巩固地位,中产阶级稳掌政治领导权。在德国和意大利,自由主义原则和保守主义原则相互碰撞,难分高下。再往东去,奥地利和俄罗斯仍对政府应为人民负责的理念嗤之以鼻。
1707317940
1707317941
1848年,新一轮革命从法国肇始,传遍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大部分地区,梅特涅下台。但革命者在国家统一方面达不成一致意见,德国和意大利未能建立代议制政府。1850年,频频遭受失败打击的德国人和意大利人不再秉持法国大革命精神,转而向社会主义抒发革命热情。法国大革命时代终结。
1707317942
1707317943
但从1789年开始,欧洲发生深刻变化。在西欧各地,政府和人民结成了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中产阶层积极参与政治。大众舆论前所未有受到重视。政权更迭决于民意。而得到人民热情支持的政府能够触及社会深层,在战争与和平两个时期焕发更大能量,这是旧制度政府所做不到的。公众主要通过报纸发出声音,政府由此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总而言之,欧洲人以非凡精力投入到各种形式的公私事业中去。
1707317944
[
上一页 ]
[ :1.7073178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