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18468
阅读普及的结果是,实用书籍、宗教论著、爱情故事、探险小说、儿童文学和其他通俗读物如洪流一般滚滚而来。靠写作小说、剧本、诗歌能够衣食无忧。著名作家尽人皆知,少数作家甚至成为民族政治英雄。比如,法国诗人、小说家维克多·雨果(1802年—1885年)。小说家将人类创造力发挥到极致。当时,小说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文学形式,致力于细致入微地探索人类境况复杂性。这个时代的小说巨匠有英格兰的查尔斯·狄更斯(1812年—1870年)、法国的居斯塔夫·福楼拜(1821年—1880年)和维克多·雨果,俄罗斯的伊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费奥多尔·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881年)和列夫·托尔斯泰(1828年—1910年)。这些作家使用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语言,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但作家也会朝相反方向追寻独创性。19世纪末,一群法国诗人,即象征主义者,将日常语法措辞用到极限,与同时期力破常规的巴黎画家如出一辙。
1707318469
1707318470
和伟大小说家一样,新闻记者也力求简洁明了。19世纪,报纸发行量剧增,周刊、季刊互为补充,政治、学术和文学问题得到广泛讨论,新闻记者作用日显。这些出版物塑造了公众舆论,并从1853年至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起开始左右政府政策和外交局势。19世纪末,欧洲政府和新闻记者互相施加影响,手段不外乎以下几种:透露小道消息、秘密赞助、以法律诉讼相威胁。除此之外,各大报纸为赢得发行量之争,采编低级趣味、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专以揭露名人桃色事件和贪腐勾当为乐,并随意将公共事务诠释为个人和国家竞赛。
1707318471
1707318472
体育和大众娱乐
1707318473
1707318474
1850年后,体育赛事引起新闻记者关注。报纸发布比赛结果,公众对几项新运动产生兴趣。19世纪70年代,足球比赛规则确定,英格兰成立了全国性组织,自此风靡世界。足球有如此大热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设备简单,推广成本几乎为零。19世纪70年代,英格兰发明网球。最初,网球运动和同时期发明的美国大学足球一样,参与者以中产阶级和社会上层为主。19世纪60年代,自行车赛车风靡法国,流行程度和棒球在美国内战后的地位相当。借新闻报道之力,赛马、拳击、保龄球、板球等古老运动也壮大了观众队伍。1896年,奥林匹克运动复苏。各国以业余爱好、个人参与这一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开展体育竞技。
1707318475
1707318476
其他大众娱乐形式也在欧洲工业城市繁荣发展。歌舞杂耍表演在各省巡回上演,为乏味单调的小城镇带去了一丝繁华都市气息。神父牧师和奋兴派人士往返各地布道,激烈声讨现代社会种种腐坏堕落之处,捍卫基督教真理。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还有许多合唱团、文学俱乐部、慈善组织和互助性教育联合会,给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1707318477
1707318478
1850年后,西欧传统乡村文化全线撤退。义务教育实施,农家子弟和城里孩子一起学习城市标准的语言和行为。有人倡议回归乡村旧俗,得到部分响应。比如,少数苏格兰人开始在庆典场合穿着褶裥短裙。但这是人为刻意举止。只有经济发展落后的东欧和南欧才将乡村生活范式完整传承到20世纪。
1707318479
1707318480
1707318481
1707318482
1707318483
我们要去哪?为什么去? 一战前夜,艺术家偶尔会表达日常生活表层下隐藏的紧迫和恐惧。而当时,欧洲正处在权力巅峰,不可一世。上图是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的《呐喊》,创作时间是1895年。下图是意大利画家、雕塑家翁贝托·薄邱尼的《空间中连续性的唯一形体》,成于1913年。前者描画了噩梦般的恐惧感;后者表现了一个人以机械僵硬体态,奔向没有人性、不可预知的未来。1914年前十年,焦虑情绪日益侵袭欧洲学者和文化巨擘。19世纪70—80年代,欧洲人深信进步不可逆转。而在此时,这种信心开始衰减。
1707318484
1707318485
1707318486
1707318487
1707318488
翁贝托·薄邱尼:空间中连续性的唯一形体(1913年) 1913年青铜铸造。 尺寸:43 7\8×347\8 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莉莉·P·布里斯遗赠。
1707318489
1707318490
结论
1707318491
1707318492
本章给读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应该是:丰富、多元和困惑。欧洲艺术家和思想家志在高远。虽然他们未能如愿,但在这一失败的探寻中,极大扩展了人类成就和知识的边界。但他们取得的成就也成了我们今天仍力争破解的问题。因为,真善美容易在太多的真、太多的美、善恶驳杂中迷失。历史学家的使命是找出一个问题,引起众人关注。但在嘈杂喧哗的声音、磅礴复杂的理想中,我们应该聆听、寻求哪一个?这一个能否与其他所有相契合?这一切寻求是否有意义?1914年前,问题的答案隐而不见。此后发生的一切非但没有澄清答案,反而加深迷惑。在这一迷惑中,西方人、人类找到了自己。
1707318493
1707318494
但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以及回首历史的我们来说,知识、力量和敏锐洞察力对人类大有裨益,值得不懈探索。在人类历史上,19世纪是进步的时代。这个时代要将我们引向何方,尚有待观察。但在1850年至1914年间,欧洲文明最终开出花朵。这一阶段过后,欧洲文明和世界其他文明一样,汇入勃兴于20世纪的世界主义汪洋大海。
1707318495
1707318496
与其他文明相比,欧洲坚守传统、捍卫崇高自信的时间要长一些。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矛盾命题:欧洲既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又落在其后。“领先”是因为世界其他地区不得不根据欧洲行为思想调整步伐。“落后”是因为1914年前,欧洲一直自鸣得意,在自有文明的宽广边界内沾沾自喜,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做事方法只是众多方法中的一种,不总是、也不尽然是最佳路径、最优选择。而在此时,其他民族已经被迫意识到这一点。
1707318497
1707318498
1707318499
1707318500
1707318502
5000年文明启示录 第二十二章 世界对欧洲成就的反应
1707318503
1707318504
1707318505
1707318506
1707318507
1707318508
1707318509
1707318510
欧洲帝国主义者 这张照片显示了19世纪末欧洲人在非洲人眼中的咄咄逼人之态。
1707318511
1707318512
1850年至1914年间,三大发展改变了几乎所有人的生活。第一,交通和沟通条件大为改善;第二,人口迅速增长;第三,欧洲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占据优势,导致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不平衡。
1707318513
1707318514
交通和沟通
1707318515
1707318516
1850年前,在世界几乎所有内陆地区,人们都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30~80千米半径之外的消息偶尔才会传过来。长途运输货物困难重重,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品都得在同一半径内获取。多数人靠种田为生。地里能长出什么就吃什么。余粮通常就近出售。因交通不便、旅费高昂,哪里能找到食物,人们就生活在哪里。很少想过要把别处的食物运到居处。
1707318517
[
上一页 ]
[ :1.70731846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