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20587e+09
1707320587 1193年底,英格兰支付了商定好的第一批赎金,“狮心王”理查德最终于1194年2月初摆脱了束缚。我们可以确认的是,他当时肯定小心谨慎地穿过欧洲大陆,避开他在法国的属地,于3月16日再次现身伦敦。尽管伦敦市民们已经一贫如洗,但仍然为理查德的盛名而骄傲,看到他的回归仍然欣喜若狂。此时,约翰再次公开反叛,在法国支持下招募军队、夺取城堡。新任政法官和新组建的政务会早已想出对付这位叛乱王子的办法,理查德也用自己强壮的右臂和无比的威望帮助镇压了这次叛乱。约翰只得再次逃往法国。理查德国王在伦敦再次登基,加冕仪式组织得甚至比先前更精心。鉴于已经与菲力·奥古斯都国王处于一目了然的战争状态,理查德国王首要的,也是唯一和最终的治国手段就是筹集资金、招募骑士。待这一切走上轨道后,他渡过海峡前往法国,保卫自己在那里的领地。自这之后,他的双脚再也未能踏上英格兰的土地。但不列颠岛上的民众对他并没有怨恨,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和应该的。
1707320588
1707320589 这位强大的武士只需在法国露面就足以安定自己领地的边疆了,菲力国王及其军队立即转入凄惨的防御状态。约翰向他的国王哥哥恳求宽恕。他曾那么卑鄙地对待自己的哥哥,但哥哥却没有让他的恳求落空。尽管很清楚如果约翰当初的诡计得逞,自己可能至今仍被关押在德意志的城堡里忍受屈辱,甚至可能一命归西;很清楚约翰隐藏在心里的背信弃义和怨恨,“狮心王”理查德还是决定原谅自己的兄弟,并用兄长之爱拥抱他,把部分领地还给了他。当然,出于明显的谨慎之心,国王扣留了兄弟的几处城堡。尽管基督教社会中的教俗两界并不认为理查德的举动是明智的,但无不为他的高尚行为而赞叹。
1707320590
1707320591 理查德把剩下的五年统治时间都用于保卫他在法国的领地,并为此向英格兰筹集资金。英格兰再一次被置于代理人统治之下,这一次是休伯特·沃尔特。此人曾在亨利二世宫中受过传统教育,是雷纳夫·格兰维尔18的左右手。他是一位职业管理者,受过良好教育且经验丰富,不是那些业余的封建官僚可比的。当时,休伯特·沃尔特是坎特伯雷大主教,也是理查德的政治官,后来又成为约翰国王的国务大臣,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牢牢地把持着首席大臣的位置。沃尔特曾尽心辅佐理查德国王参加十字军东征,在筹集赎金的过程中也发挥了相当突出的作用。他以过人的决心、渊博的学识和巧妙的手段发展了亨利二世创立的强力中央集权制度,被公认为中世纪最伟大的管理人才之一。当时,国王的权威已经通达英格兰北部地区,一些调查委员会建立起来,专门处理一些迟迟未能完成的司法和财政工作;另外还有一些委员会在当地陪审团协助下,对国王的权利以及司法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调查。一种维护社会平稳的新机制出现了,成为后来治安法官制度的前身;法医也在这个时期首次出现。由于财政部长、鲁昂大主教瓦尔特·德库坦斯尝试改革税收制度和现行的军事制度,英格兰开始重新丈量土地并统一度量衡,同时严厉打击或制止织匠和商贩的欺诈行为。伦敦和其他主要城市得到了包括宝贵的地方自治权在内的新特许权,行政机器开始在英格兰大地上轻松而无声地运转起来,即使有人对税收心怀不满也不敢大声说出来。有个被称为“大胡子威廉”的煽动者激动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样的做法在现代政治家中很常见,但在当时却把他送上了绞刑架。
1707320592
1707320593 虽然理查德经常远离英格兰王宫,而且他的性格和所追求的事业不仅会令臣民失望,而且会耗尽他们的财富,但他的王国遭受的苦难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英格兰政府的统治强势而不掺杂私情,所秉承的原则拥有牢固的基础。亨利二世创立的统治制度,即我们所称的“行政管理”,经受住了考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丝毫未受王室的干扰,对社会大众来说这无疑是件好事。这意味着受到所有人拥戴的国王不再是法律和秩序的唯一保证,英格兰民族有了可以依赖的新保障。
1707320594
1707320595 在法国,理查德与菲力的战争进行得很奇怪。他们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谈判,每年都会达成一次停火,每年又都会在天气和条件许可的条件下重新开战。在研究了诺曼底的防御态势后,理查德发现塞纳河在昂德里斯附近的转弯处有一座高耸的峭壁,扼守着通往鲁昂的咽喉要道。于是,英格兰国王不顾停战协议该处不设防的规定,也没有理当地主教的抗议,于1196年开始在峭壁上构筑堡垒。这是一座理查德国王能够想象并设计出来的最完美的城堡,被他视为“漂亮的城堡”和“我可爱的孩子”。这座号称“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拥有厚重的三重石头城墙,内含外围工事、桥梁和护城河,至今仍怒视着昂德里斯城中的屋顶。法王菲力愤怒地说:“即使它的墙是铁筑成的,我也要占领它!”理查德回应道:“即使它的墙是黄油修筑起来的,我也能守住!”这次,好运向菲力关上了门。
1707320596
1707320597 1197年,停停打打已成习惯的局面被一场严重事件打破。双方打了一场大仗,结果法王大败,理查德沿着吉索尔城的街道对溃逃的菲力及其士兵穷追猛打。此时,距英法两国国王联手进行第三次十字军东征才过去了仅仅十年时间。
1707320598
1707320599 1199年,正当理查德国王愁闷怎么才能为无休无止的战争筹到更多的款项时,一个好消息传到他耳朵里。据说在查卢茨城堡附近挖出了一件精美的宝物。那是一件皇帝、皇妃、皇子和公主的金像,围坐在同样是金子做成的桌子旁。查卢茨城堡建在理查德一名臣属的领地内,所以国王以最高领主的身份索要这件宝物,但对方拒绝了国王的要求。理查德于是率兵围困了那座弱小的城堡。在围困的第三天,他骑马靠近城墙,自认好运将一直相伴,结果却被弩箭射中。这支从十字弓射出的箭正中国王的左肩颈处。为挖出箭头,本已很深的伤口被弄得更严重了,而且还染上了坏疽。“狮心王”知道终将走向一名战士的宿命,遂镇静而坚强地等待死神的降临,并开始安排后事,将个人财产分给朋友或赠送给慈善机构。他派人把等在附近的母亲、令人敬畏的埃莉诺请来,宣布约翰将继承自己的王位,并要所有在场的人向他宣誓效忠。随后,他命人把射出那致命一箭的弩箭手从监狱中带到自己面前,赦免了他并赏了他一些钱。由于担心被教会逼迫与菲力和解,理查德已经七年没有做忏悔了,但现在却接受了教会的帮助,其态度之真诚催人泪下。1199年4月6日,42岁的理查德国王死去了。所有人都认为,他可以和亚瑟王、罗兰以及其他军事传奇的英雄人物并肩坐在“永恒的圆桌”前。我们相信,造物主是不会忘记摆上这张圆桌的。
1707320600
1707320601 那名弓箭手最终被活剥了皮。
1707320602
1707320603
1707320604
1707320605
1707320606 不列颠的诞生 [:1707319398]
1707320607 不列颠的诞生 第十五章 大宪章
1707320608
1707320609 约翰王子的性格早已人尽皆知。他现在继承了英格兰的王位,同时还是诺曼底、安茹、都兰和曼恩的领主,他可以继承埃诺莉太后的阿基坦,对布列塔尼也是觊觎已久。人们把理查德的个性比做雄狮,但却很难在自然界中找出一种合适的动物来形容约翰的矛盾性格。他集冷酷武士的残忍与马基雅维里主义者的阴险狡黠于一体。虽然他时常暴躁如雷,“眼冒怒火,脸色发青,”但却从未因此丧失条理,总是能以非人的冷静策划一系列野蛮行为。僧侣们修史时曾以浓墨重彩记录他的暴力、贪婪、怨恨、背叛和淫欲,但也有史书称他明智而能干,有时甚至慷慨大度。他有一个善于独创和探究的大脑,一生都视书籍为珍宝。在他身上,金雀花家族不知疲倦的活力达到了不安分的极致。一位法国作家曾经以令人忧郁的疯狂症解释约翰的道德扭曲行为,但对他的行为进行研究后就会发现,这位英格兰国王一向精明睿智、隐忍而手段高超,心志轻易不会动摇。这些特性足以保证他在有生之年稳稳地坐在王位上。他也曾面临许多困难,但最终大多都被克服,这也值得冷静认真地加以研究。我们研究得越多就越会发现,对英格兰民族和英语世界来说,约翰的恶习要比那些仁义之君的操劳贡献更大,因为通过各种反约翰势力的大联合,我们建立起了最著名的权利与自由的里程碑。
1707320610
1707320611 虽然理查德宣布约翰继任英格兰国王,但在继承权问题上仍有两种看法。约翰的哥哥杰弗里身后留下了一个儿子,即布列塔尼王子亚瑟。当时可能已经有这样一种观点,即亨利二世之后的长系血脉在王位继承方面比约翰更有优先权,此即为现在的长子继承权。威廉·马歇尔向坎特伯雷大主教提起了这个问题,但二人最终还是决定继承权归约翰。埃莉诺太后也支持儿子,不同意孙子继承王位。而且,她从来没喜欢过这个孙子的母亲。于是,约翰毫无争议地被英格兰接受为王。然而在法国的那些省份,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占了上风。布列塔尼当然坚定地支持亚瑟。法国国王和所有的亲法势力则认为,英格兰和王位纷争以及争取幼王登基对他们是最有利的。那些曾支持理查德反对父亲亨利二世,紧接着又扶持约翰反对理查德的人发现,他们现在应该顺理成章地支持亚瑟反对约翰。此外,约翰在重要的国事场合举止无礼,令教会觉得受到了冒犯。其实他的轻浮从继承王位那天就表现出来。在鲁昂,当象征诺曼底爵位的标枪递到他手里时,他竟然回身与随行的朝臣开了个玩笑,结果导致标枪掉在地上。
1707320612
1707320613 随着约翰的继位,法国北部各省之间以及与法兰西王国之间出了明显的趋同感;同时,海峡另一侧的英格兰贵族越来越倾向于褊狭的、民族主义的观念。随着盎格鲁-诺曼底各大家族的分支不停地瓜分英格兰和诺曼底的爵位与封地,英格兰与欧洲大陆的联系也渐渐减弱了。更主要的是,十二世纪末法国王朝和王室权力的不断膨胀就像一块有力的磁石,把欧洲人的忠诚都吸引到巴黎来。约翰国王发现,如果要保护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领地,就不得不付出比前几代国王更多的代价,要想为此在英格兰征税也变得越来越困难。传言称,大主教在加冕仪式上布道时曾称,英格兰国王实际上是推举出来而不是世袭的。纵观自征服者威廉之后各代盎格鲁-撒克逊国王的香火延续,以这样的原则选出来的国王不在少数,其中就包括阿尔弗雷德大帝。大主教这样说无疑得到了约翰的全力支持。无论怎样,国王可以在王室成员中挑选的说法大大削弱了支持亚瑟继位的地区的气势。
1707320614
1707320615 约翰从一开始就害怕亚瑟。理查德的死讯传来时,他正在布列塔尼的亚瑟王宫。那个富丽堂皇的地方瞬间就变成了极度危险的所在,约翰不得不仓皇出逃。亚瑟得到了勒芒的热情支持,同时又因安茹、曼恩和都兰三地与法王菲力交好。而约翰的势力只局限在阿基坦和诺曼底。于是,双方的战争与和谈就像先王统治时期那样断断续续,只是英格兰的新国王缺乏“狮心王”那样的威望。由于约翰在法兰西拥有一些土地,于是法王菲力于1202年以领主的名义向他发出传唤,要求他来到法国王廷前回应普瓦提埃贵族的指控。约翰答复称,自己不会接受这样的传票,并称英格兰国王不能接受这样的审问。菲力回应他,向他发出传唤是因为他拥有普瓦提埃伯爵头衔,法国国王决不会因为自己的属臣另有高就便放松对他的管理权。双方用尽各种法律手段后,约翰仍没有得到安全返回的承诺,因此拒绝出庭,于是被判剥夺在法国拥有的领地,理由是“不能履行领主赋予的职位”。这样,菲力就打着被当时的法学家认同的旗号,于1202年夏入侵诺曼底,一路攻城略地基本上没有遇到抵抗。随后,菲力授予亚瑟骑士称号,把除诺曼底和基恩之外所有从约翰手中夺取的封地都赐给他,并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亚瑟时年16岁。
1707320616
1707320617 对金雀花王朝的国王们来说,他们在法国拥有的省份与英格兰同等重要。很明显,再有涵养的人也会被法王和亚瑟的所作所为及其后果激怒,约翰当然也不例外。他压抑已久的情绪猛然释放出来,迸发出敌人们从未料到的力量。
1707320618
1707320619 听说祖母埃莉诺只带着很少的卫兵住在普瓦提埃的米尔波城堡后,亚瑟就带兵包围了那里,猛攻那里的外围工事,准备把身贵位重且心怀敌意的老太后扣为人质。紧要关头,埃莉诺设法将口信传递给正在勒芒的约翰。她的儿子率大军在四十八小时内奔袭八十英里,于黎明时分打了亚瑟和围困城堡的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并像他宣称的那样,“在上帝保佑下”好运爆棚,一举擒获亚瑟及其所有的支持者,其中包括休·卢西格南、一些叛乱的贵族以及两百多位骑士,埃莉诺老太后得以摆脱险境。
1707320620
1707320621 被俘后的亚瑟先是关在法莱斯,后又转移到鲁昂,没人会怀疑他的生命正面临着被毁灭的危险,即使那些仍然忠诚于约翰的布列塔尼贵族也在要求释放亚瑟王子。要求被拒绝后,贵族们遂发动了叛乱。约翰认为,只要亚瑟活着,自己就不会有安稳之日。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法王曾利用亚瑟为棋子在约翰的法兰西各省挑拨离间。如果放在比约翰更有头脑的人身上,也许会考虑杀死亚瑟会引起一场浩劫的可能性。但对约翰来说,亚瑟毕竟是一名俘虏,而且是在围困自己祖母时被擒获的,那位在国务问题上哪怕受到一点点挑衅都会暴起杀人的国王是不会在乎杀死他的,更何况他还犯下了如此大逆不道的罪行。事实上,没人知道亚瑟的下场究竟如何。发生在鲁昂的这场悲剧一直笼罩着一层看不透的面纱。负责守卫鲁昂要塞的军官休伯特·德·伯格(此人详情留待后谈)透露说,根据国王的命令,他已经于1203年复活节把亚瑟交到国王派来的官员手里。后者准备对他实施阉割时,他竟被吓死了。这个说法当然无法安抚布列塔尼及其他地方人们的不满情绪。休伯特于是又宣称,亚瑟仍然活着,约翰也称很高兴看到自己的命令没有被执行。不管他们说的是真是假,反正后来谁也没见过亚瑟。约翰命人杀害了他,这个说法不管当时还是后来都没有争议,有争议的是临死前他的身体是否遭到残害,或他的眼睛是否被弄瞎。
1707320622
1707320623 在那个时代,上至豪门贵族下至平头百姓都常常会因个人恩怨或国家政策被随意处死。但作为国王竟然处死了一个与自己地位相同的人,这让全世界更加深了对约翰已有的坏印象。更糟糕的是,这场令人憎恨的罪行不仅没能阻止,反而加速了诺曼底的易手。
1707320624
1707320625 亚瑟的消失并没能给约翰带来意想中的好处。对法王菲力·奥古斯都来说,亚瑟只是一件工具,工具的消失不会影响其预定目标。先王理查德曾唤起并利用过民众的忠诚让法王的主意落空,但显然新国王约翰无法做到这一点。很快,叛乱就在布列塔尼和安吉文帝国的中部省份发生,菲力国王刻意交好这几个省份,并于1203年复活节沿卢瓦尔河而顺流而下来到索米尔。此前,约翰在欧洲大陆上的南北领地之间已经被深深地钉入子一根楔子。包围诺曼底这座安吉文王朝的堡垒后,菲力国王准备一举攻而占之。意识到危险的约翰倾尽财力加强防务,从军事角度来说事情还未发展到山穷水尽的地步。然而到1203年底,约翰却在发动了一系列残酷而收效甚微的出击后主动地撤出诺曼底,当菲力国王在诺曼底中部攻下一座座堡垒要塞后,约翰的神经崩溃了。如果约翰选择不撤离,而是再从英格兰征调一些给养,也许就会永久性地保住这块公爵领地。当时的诺曼底人很愿意找些理由投降,于是英格兰人对他们的漠不关心就成了个合适的借口。1204年3月,理查德国王“可爱的孩子”、令人生畏的白色坚固城堡陷落,通往鲁昂的大门被打开了。三个月后,都城被攻占的诺曼底最终落入法国人手里。
1707320626
1707320627 即使最鼎盛时期,安吉文王朝也没有实现过真正的统一,而且法国人还占据着天时地利的优势,因此英格兰完全不必为诺曼底的丢失而流泪。事实上,这块领地的丢失对英国人来说还是一件幸事。因为不列颠岛自此摆脱了一个危险而沉重的负担和纠葛,而且英格兰的外族统治阶层自此再没有来自英格兰之外的利益牵挂,可以心无旁骛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岛内事务上。然而,约翰时代的人并没有想通这些。他们的眼里只看到了令人羞耻的灾难性溃败,早已不被民众信任且与贵族不和的国王因此饱受指责。
1707320628
1707320629 亨利二世在重建秩序和建立有效的中央行政系统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他的后人留下了新的难题。他建立的强势机构需要后人慎之又慎地加以管理;他重建的秩序是以削弱特权为代价;他采取的财政措施虽然很有创新,但却过分激烈。总之,他的所作所为在许多方面都侵犯了封建社会的习俗。不过,亨利二世的这些举措确实为人们所接受,原因之一是他手段高明,另一个原因是社会在无政府状态之后的自然反应。理查德一世虽然也放任行政官对英格兰进行治理,其严格的管理和独出心裁的财政措施让很多人愤恨不已,但最终的报复之火只落到行政官头上,与国王无关。因为他们的国王被十字军战士的圣光所笼罩,而且很幸运地常年远离王位。到了约翰这一代,是应该做好直面冲击的准备了。
1707320630
1707320631 像威廉·卢弗斯一样,约翰并没有对父亲留下来的制度善加利用。尽管理查德统治时期所征收的免除兵役税尚有许多未收上来的欠款,但与法王菲力·奥古斯都开战需要更多的钱。而此时,约翰手下的贵族之间出现了分歧。与那些诺曼底封臣不同,英格兰贵族中很少有家族在海峡两岸都拥有领地,因此他们很不愿意出国作战,理查德国王在位时就碰到不少这种情况。这样一来,在交纳更多免除兵役税和海外作战问题上的争议,就直接导致了贵族们的躁动不安。与此同时,约翰经常滥用自己的封建特权,也招致了贵族们的激烈反抗。随着英格兰社会的不断发展,阶级利益已经得到了清晰的界定。许多贵族不再把事君尽礼看作臣属应尽的义务,而是当成向国王和国家施加影响的机会。教会自成一体的感觉逐渐在教士们中间增加着,这种整体感同样也出现在自治市身上。约翰的新中央政府需要所有这些阶层的支持,但他却宁愿施展王权中更冷血的一面。
1707320632
1707320633 危机在1205年时到来了。诺曼底丢失后,约翰赖以在欧洲大陆维持地位的母后埃莉诺也去世了。紧接着死去的是掌控国家治理机器长达十年之久的休伯特·沃尔特。他的谏言曾倍受约翰重视,他也曾受命治理国家。但现在却再也没有这样一个人了。核心人物的连续辞世也让另一个棘手问题抬头,即谁有权选择坎特伯雷大主教。
1707320634
1707320635 此时,在罗马教皇宝座上坐着的是英诺森三世。他是中世纪最伟大的教皇之一,颇具政治才能和外交手段,雄心勃勃地想把教会在世俗世界的权力推向最高点。约翰与坎特伯雷的教士们在大主教人选问题上的争执让英诺森看到了久久等候的机会。他准备藉此在英格兰行使教皇的权威。1206年12月,英诺森否决了国王和坎特伯雷教士提出的大主教人选,转而在罗马庄严隆重地推出斯蒂芬·兰顿。约翰国王本以为自己对罗马教廷拥有足够的影响力,足以保证自己提出的候选人被任命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因而轻率地提前承认了教皇决定的有效性。当他得知英诺森居然狡猾地推出了第三人选并扶其上位后,心中燃起的熊熊怒火不难想象,但此时已覆水难收。斯蒂芬·兰顿是一位品格高尚的英格兰红衣主教,还是一位毕业于巴黎学校的著名博士。盛怒之下,约翰国王没有衡量对手的力量就向教会发动了不流血的战争。英诺森三世和斯蒂芬·兰顿都未在威逼恫吓下屈服。在那个崇尚信仰的年代,二人掌握着比世俗社会的君主更有威力的武器。当约翰开始迫害教士并抢夺教会土地时,教皇便停止英格兰一切宗教活动以示报复。整整六年时间,教堂里的钟一直保持着沉默,教堂的大门也对虔诚的信徒们紧闭。死去的人无法葬在神圣的墓地里,也无法举行最后的弥撒。不少约翰的子民认为,光凭这点,他们以及他们的亲属死后都会被打入地狱。
1707320636
[ 上一页 ]  [ :1.7073205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