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29203
(2)领土争端。我们已经说过,无政府状态是战争的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是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我们知道,1814—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不顾民族感情划定了几乎必然引起纠纷的疆界。结果是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不得不用武力来争取自由。这些国家得到解放之后,留下许多“痛处”或争执地区,依然危及着和平。例如,意大利仍想得到被奥地利所占有的某些地方。法国渴望重新征服阿尔萨斯—洛林。在巴尔干半岛和东欧其他部分,还有其他“痛处”。
1707329204
1707329205
如果所有的国家都承认民族自决权,允许任何有争执的行省的人民进行公民投票,领土争端也许并不危及和平。公民投票就是让有争执地区的人民决定他们愿意属于哪个国家。在 19 世纪中叶有过几次公民投票的事例,但是 1871 年后就没有再举行过了。
1707329206
1707329207
(3)新重商主义。另一个战争的原因是 19 世纪旧的重商主义思想的复活,特别是那种认为一个国家的政府应当保护和促进它的公民在国内和国外经商的思想。这是发生关税保护和帝国主义的原因。如果说所有近代战争都是因为那些自私和有影响的商人抱着得利的希望而引起的,也并非言过其实。有些战争,例如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就是为了商业的原因而打起来的。
1707329208
1707329209
这个新的重商主义被称为“新重商主义”。
1707329210
1707329211
(4)民族荣誉。“民族荣誉”这个近代观念使得维持和平发生困难。在 19 世纪变得流行的一种理论是,每个民族国家必须拥有绝对的主权,应当不受任何形式的外来控制。报纸鼓吹每个爱国者的责任是为他的祖国的“民族荣誉”而战,不管他的国家对不对。“对也好不对也好,总是我的国家”,这是极端爱国者的格言。
1707329212
1707329213
(5)战争的“科学”辩护。近代国家的好战精神也被一种教导所加强,即认为战争是件好事情,因为它意味着强大和进步的国家战胜了弱小和落后的国家。这个信念是出于错误理解了关于植物和动物进化的科学理论—达尔文学说。虽则把这个理论应用到战争是一个错误,很多人却相信它。
1707329214
1707329215
(6)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即维持大量军队准备战争,是战争的一个有力原因。普鲁士扩充军队,并于 1866 年和奥地利作战,1870 年又和法国作战。普鲁士在战争上的胜利导致奥地利、法国、日本、俄国和意大利都采用了普遍军事训练的体制。每个国家都认为它自己的军队是用以自卫的—它的邻国的军队是用以进攻的。这意味着每个国家对它的邻国都抱着恐惧和怀疑。
1707329216
1707329217
(7)海军主义。“海军主义”是军国主义的孪生兄弟。当一个强国扩充它的海军时,其他列强就惊慌起来,也扩充自己的海军。在 1898—1914 年这个时期,当德国开始建造一支强大的舰队时,英国就把德国看成是一个可能的敌人,是对英国海上霸权的威胁。可是,英国依然拥有相当于任何其他两国海军力量总和的一支海军。
1707329218
1707329219
(8)秘密外交。最后,战争的原因里要加上秘密外交这一项。不同国家的公使们和大使们常常秘密订立协定,拒绝公布这些协定和结盟的条款。普通人民从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召集去扛上枪支。
1707329220
1707329221
战争的机会倍增是由于一个国家常常不仅为了它自己的纠纷而不得不作战,而且也因为它的盟国的纠纷而卷入战争。
1707329222
1707329223
44.2 秘密外交和危机
1707329224
1707329225
为了解秘密外交怎样导致全部历史中那次最大的战争,必须回溯到 1870—1871 年的普法战争。
1707329226
1707329227
俾斯麦的外交 当俾斯麦在 1871 年从法国夺得阿尔萨斯—洛林时,他使法国成了德国的死敌。不过,只要俾斯麦是德意志帝国的宰相,法国敢于寻找报复机会的危险是很少的。德国的陆军是世界上最强大的。
1707329228
1707329229
三国同盟 此外,德国有强大的盟国,而法国最初却是孤立的。1882 年俾斯麦同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一个防御同盟。这个著名的三国同盟一直维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也被俾斯麦说服,和德国订立了一个秘密的防御同盟。
1707329230
1707329231
法俄同盟 年轻的德皇威廉二世在 1890 年罢免了俾斯麦之后,未能续订俾斯麦同沙皇签订的条约,俄国在 1892 年变成了法国的盟国。如果法国受到德国的攻击,俄国将援助法国;同样,如果俄国受到攻击,法国也要出兵援助它。
1707329232
1707329233
英法协约 法国其次向英国寻求友谊,虽然如我们已经见到的,它近来在非洲已成了英国激烈的竞争者。1904 年,法国和英国签署了一个协定,承认英国对埃及的控制,同时英国承诺不反对法国在摩洛哥的要求。这是“亲切的协约”的开始或英法之间亲切谅解的开始。
1707329234
1707329235
英俄协约 1907 年英国和法国的盟国——俄国缔结了一个同样的协约。英国和俄国在亚洲,特别在波斯,曾是互相妒忌的敌手,但是现在消除了它们的分歧。英国就这样用协约的方式同法国和俄国联合起来,而法国和俄国则由坚固的盟约联合在一起。这个由英、法、俄三强组成的集团通常称为三国协约。
1707329236
1707329237
日本的地位 三国协约还能依靠日本方面额外的协助。英国和日本在 1902 年成立了一个防御同盟。1904—1905 年日俄战争后,这个同盟加强了,日本和俄国及法国也缔结了协定。
1707329238
1707329239
1707329240
1707329241
1707329242
图 44-1 1912 年的巴尔干危机中,保加利亚军队在追击撤退中的土耳其军队
1707329243
1707329244
意大利的地位 意大利和三国协约也有秘密谅解。虽然它依旧是三国同盟的成员,却和法国有秘密协定,前者要征服的黎波里,后者要取得摩洛哥。如果德法之间发生战争,意大利将保持中立。
1707329245
1707329246
列强的均势 在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之间似乎是一个相当平衡的“均势”。每当一方的一个成员增加它的军队,或有一条新的战舰下水,另一方就会紧张起来,感觉到它的安全受到威胁。在 1904 年到 1914 年之间,双方的陆军和海军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直到这些竞争的国家都在巨大的负担下摇晃起来。
1707329247
1707329248
国际危机 “均势”最坏的特征是它的不牢靠。每隔一年左右就会有一次“危机”,这两个同盟似乎已到了临战状态。1905 年、1908 年和 1911 年,如我们已经见到的,在摩洛哥和巴尔干半岛的危险行动都几乎引起国际战争的爆发。更使欧洲接近战争的是 1912—1913 年的巴尔干危机,当时塞尔维亚、门的内哥罗、保加利亚和希腊进攻并击败了土耳其。全欧战云密布。幸亏英国外相爱德华·格雷爵士聚合列强,及时地取得了和解。
1707329249
1707329250
愤怒和“备战” 但是德国和奥地利对于这个结局很不满意。首先,土耳其是德国和奥地利的友邦,它由于战败和失去许多领土而大大削弱了。其次,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王国—奥地利身旁的一根刺——几乎把领土扩大了一倍。1913 年夏季,奥地利秘密地向它的盟国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塞尔维亚。可是,德国和意大利拒绝采取行动。和平是维持住了,但是维持在危险点上。没有人知道下一次危机什么时候会发生。同时,欧洲大陆上所有的列强都在狂热地增强它们的军队。
1707329251
1707329252
44.3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怎样开始的
[
上一页 ]
[ :1.7073292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