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44514e+09
1707344514
1707344515 赫尔接收日本方案时的冷淡态度让野村和来栖很沮丧。赫尔宣称,美国公众认为日本和纳粹德国是瓜分世界的伙伴,三国轴心增强了美国公众的这个意识。私下里,赫尔对目前的日本方案持完全否定态度。他把乙案看作是最后通牒,后来评论说,这里的“条件如此荒谬绝伦,任何一个美国官员做梦都不会接受他们”。110 
1707344516
1707344517 不管赫尔私下的观点如何,他并没有马上拒绝乙案。其实美国在 11 月 25 日的正式答复语气上缓和得令人吃惊。111 这份回应充分考虑了一周之前罗斯福给赫尔手写的一张纸条上的建议——双方进入 6 个月的休战期。罗斯福从 11 月初开始就用“权宜之计”这个词来形容这个方案。按照总统的解释,日本应当停止部队调动,即便在美国在欧洲参战的情况下,也不引用《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对美国宣战。作为回报,美国重新恢复和日本的经济联系,并居中调停,促进中日就结束战争开始谈判。112 总统的建议得到军方最高层的支持,军方急于赢得加强菲律宾防务的时间。此时看上去在日本的乙案和总统提出并被国务院采纳的临时妥协方案之间,似乎能够找到某些共同点。113 但是当天夜间,赫尔已经放弃了这个可能性。中国政府强烈反对向日本做出任何让步。而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政府也对此反应冷淡。114 无论如何,国务卿不愿意向日本做出任何让步、只能接受不变的美国条件的立场一直都没有任何松动。实际上,由于截获了 11 月 22 日东京给野村大使的电报,赫尔的立场反而更坚定了。东京来电把谈判的最后期限从 11 月 25 日放宽到 29 日,但是强调,“这个最后期限再也不能变更。此后事态将自动向前发展”。这封电报引起的愤怒驱散了国务院里残存的最后一丝寻找妥协方案的希望。115 
1707344518
1707344519 但是真正最后改变了赫尔主意的,还是蒋介石对所谓“权宜之计”的断然反对态度。国民政府害怕美国会以牺牲中国的利益为代价执行绥靖主义政策。116 丘吉尔给罗斯福的信也支持蒋介石的立场,并表达了英国对中国崩溃的忧虑,这加强了赫尔拒绝妥协方案的决心。117 赫尔总结道:“日本答应妥协方案的这一点点好处比不上这个方案带来的风险,尤其是中国抗战失败甚至被肢解的风险。”118 但是第二天 11 月 26 日上午,罗斯福似乎还在暗示妥协方案有希望,而他能够安抚中国人。可是总统当天接到报告说,在台湾以南洋面发现了日军装载 5 万人的运输舰队,他的情绪明显低落了很多。罗斯福没有正面评价日本这种两面三刀的欺骗行径,只说“这改变了整个形势”。赫尔很快赶到白宫,建议美国放弃妥协方案,转而向日本提出新的“广泛而基本的达成全面和平的建议”。罗斯福同意了。119 
1707344520
1707344521 赫尔没有和军方或者英国及其他非正式盟国代表商量,就径直起草了这份建议,并在当天下午晚些时候交给野村和来栖。它的十项条款基本上毫不妥协地重申以前各次谈判中美国的基本原则。它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语气比以前美国的各次建议都强硬很多。120 总体来说,它要求日本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撤军,放弃 20 世纪初义和拳运动以来日本在海外获得的所有领土和租界,只承认中国的蒋介石政府,并在实际上放弃三国轴心同盟。而作为交换条件,美国可以解冻日本资产,和日本重新签订贸易协定,重建经济联系。赫尔说,这份建议将打开太平洋地区长治久安之路。他心里明知这次谈判已经走进了死胡同,所以这肯定是口不对心之言。121 他告诉沮丧的日本代表团:“这是我们的底线。”因为日本人知道东京肯定会轻蔑地拒绝这份建议,所以他们请求跟赫尔私下非正式地商量能不能降低一些要求再发回东京。122 赫尔后来承认:“我们根本没有真觉得日本会接受我们的建议。”123 
1707344522
1707344523 实际上,当美方的建议在 11 月 27 日发回东京的时候,日本政府将它视为侮辱,认为它是美国政府的最后通牒124 ,在日本领导人中引起震惊和愤怒。最令日本人火冒三丈的是从全中国撤军的要求。他们认为这个要求包括中国东北,而从中国东北撤军的确意味着回到 1931 年以前的状况,会对日本经济构成重大打击。赫尔其实倒没有这个意思,他从未把中国东北视为眼前需要考虑的问题。125 因为文件起草得匆忙,这算是一个误解。不过这个误解很可能不会对日本人答复产生什么可见的影响。
1707344524
1707344525 那些主张继续谈判希望避免战争的日本领导人感觉被釜底抽薪了。而陆海军统帅部里的鹰派把“赫尔建议”(他们后来这样称呼美国方案)看作是天赐良机,尤其是陆军曾担心日本的乙案可能会为和平铺平道路。他们曾要在日本的要求里面加上有关石油供应的苛刻条款,让美国人无法接受这份方案。126 现在参谋本部放心了,甚至是兴高采烈,有人大叫:“这是上天的恩赐,帝国可以义无反顾地决心开战了。这太棒了,实在是太棒了!”127 
1707344526
1707344527 日本的资深政治家中的一些人担心战争的后果,想要为继续谈判做最后的呼吁,哪怕和谈意味着日本长期的艰苦和贫困。由前首相们组成的“重臣会议”就是如此。他们在 11 月 29 日上午会见东条英机和四位内阁大臣。可是到这时,即便东乡茂德外相也承认谈判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东条英机现在强烈支持开战。128 无论他们有什么疑问,都没有提出根本的反对。东条英机战后回忆起这次会议上的论调:“如果为了生存而战,那么我们必须准备开战,即使预见到最后的粉身碎骨也义无反顾。”129 
1707344528
1707344529 天皇仍有疑虑。他的弟弟高松宫宣仁亲王 11 月 30 日进宫,想说服他不要让帝国投入战争。可是裕仁当天下午宣召海军首脑进宫,询问备战事宜的时候,海相岛田繁太郎表示确有胜算。永野修身上奏道,包括 6 艘航空母舰在内的庞大打击舰队已经出海,正在向珍珠港进发。根据事先密封的作战命令,日军进击舰队已经于 11 月 26 日早晨 6 点从遥远荒凉的南库页岛单冠湾启航,此刻已经横渡半个太平洋,位于距离夏威夷 1800 海里的地方。130 永野在前一天晚上的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上已经不太情愿地压低声音告诉大家:“进攻时间定在 12 月 8 日。”即便首相本人也是现在才知道。奇袭至关重要。谈判必须继续进行,但仅仅是作为掩盖打击的烟幕。131 
1707344530
1707344531 现在只需要天皇御准开战了。木户告诉裕仁:“这次的决定至关重要。一旦你加了御笔朱批,就再无回头之路。如果你还有哪怕是一丁点疑虑,也要再三确认,然后再决定。”132 
1707344532
1707344533 12 月 1 日召开了御前会议。19 名政府和军队首脑聚集在皇宫,按部就班在房间一头的黄金屏风前的榻榻米上坐好。133 东条和东乡先后进行长篇发言,陈述了和美国谈判破裂的过程。其他大臣们陈述各自主管部门的备战状况。最重要的陈词来自永野修身,他代表陆海两军的统帅部发言。他说,军事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我们现在一接到开战的皇命,就可以按照预先制订的计划开始行动”。134 原嘉道按照惯例代替天皇发问,首先他说,虽然他们正在处理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但是“已经采取了一切可以采取的步骤”,因此他“没有更多的可以说了”。135 在他发言的结尾替天皇说道,日本不能容忍美国“完全不真诚、傲慢和侮辱性”的态度:
1707344534
1707344535 如果我们屈服,我们就会一次性地丧失甲午中日战争、日俄战争,甚至“满洲事变”以来的所有收获。我们不能忍受。我们不能逼迫日本人民在“支那事变”开始以来的 4 年所忍受的艰辛之外,再忍受额外的痛苦。但是现在,国家的生存受到威胁,明治大帝的武功可能会归为泡影,我们别无选择。我相信,如果和美国的谈判毫无指望,那么按照上次御前会议的决定开战是不可避免的。
1707344536
1707344537
1707344538
1707344539 他的最后一段话告诫政府,应尽量早日结束可能会拖延日久的战争,并尽力防止国内动荡。136 东条英机承诺一定要做到,并以向天皇效忠的誓言结束了御前会议。杉山元注意到:“陛下在宣读声明的时候频频点头,没有表现出紧张不安。他看上去情绪饱满,我们全都充满了敬畏。”137 当天皇面无表情地静默退出时,所有与会者向天皇鞠躬。开战的奏章经全体与会者联署,稍后递交给裕仁。天皇稍微思考了一下决定的严重性,并评论说接受赫尔的要求是丧权辱国的,然后在奏章上盖下了御印。天皇御准开战。138 
1707344540
1707344541
1707344542
1707344543
1707344544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1707341991]
1707344545 命运攸关的抉择:1940-1941年间改变世界的十个决策 7
1707344546
1707344547 第二天,杉山元和永野修身两位总长向天皇奏报全盘作战计划。他们解释了定于日本时间 12 月 8 日(夏威夷时间 12 月 7 日)的袭击珍珠港的详细方案。永野解释说,那天是星期日,美国战舰都锚泊在港内,是理想的攻击发起日。他请求天皇批准,天皇马上就准奏了。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立即得到通知,他在当天下午 5 点半向进击舰队发电:“开战日定在 12 月 8 日,照原定计划发起进攻。”139 
1707344548
1707344549 为了保证军事上的奇袭,日本要假装一直进行外交谈判直到最后一刻,这需要非常精确地拿捏时间。日本政府起草了一份冗长的包括十四个要点的文件。在文件最后声称,与美国合作的希望已经彻底丧失,即便继续谈判也无望达成任何共识。140 这份文件本应在华盛顿时间下午 1 点,即夏威夷时间早晨 7 点半,也就是袭击珍珠港之前半个小时递交给美国政府。141 这需要非常精准,实际上过于精准了。日本驻华盛顿使馆工作人员非常无能,耽误了这份重要文件的解码工作。东京故意把第十四点耽误到最后一刻才发出来。这部分电文到中午 12 点半才完成解码,文件全文的打印稿到下午 1 点 50 分才完成。142 
1707344550
1707344551 美国政府当然能够截获日本密电。罗斯福在 12 月 6 日晚上 9 点半收到了文稿的前十三点内容,他评论道:“这意味着战争。”143 (总统在当天晚上早些时候给裕仁天皇发过一封私人电报,敦促日本从中南半岛撤军,维持这个地区的和平。但是他很清楚这个尝试是徒劳的。总统的电报被东条英机轻蔑地丢到一边,甚至没有向天皇汇报。后来,据说天皇对此非常生气。144 )赫尔、史汀生和诺克斯在一个小时之前就看过破译的电文。他们约好第二天早晨开会,不认为有必要更早开会。他们早先已经向整个太平洋地区包括夏威夷和菲律宾的美军指挥官发过的战争警告,现在也没想到要再发一个战争迫在眉睫的警告。145 美国预料,日本可能会在任何一天发动进攻,不过没人想到日本会进攻珍珠港。146 华盛顿时间 12 月 5 日,美军侦察发现,在印度支那半岛尖端外海有三支日本护航舰队正开往暹罗湾。这预示日本即将发动进攻,进攻地点是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某个地方,如马来亚或暹罗,但很少有人想到日本会直接进攻美国领土(刚收到珍珠港被袭击的报告的时候,美国的第一反应是报告错了,遭到攻击的是菲律宾)。147 
1707344552
1707344553 不仅仅日本大使馆有无能低效的情况。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上将在 12 月 7 日华盛顿时间上午 11 点半,即夏威夷时间早晨 6 点就收到了破译的最后一部分日本文件,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那时也收到了破译的电文。他和斯塔克在电话中商讨过两次,他们决定向部队发出警告。警报在华盛顿时间中午时分已经发给旧金山、巴拿马运河和菲律宾的美军指挥官们。但是气候状况使夏威夷没有收到电报。警告没有通过另外的保密电话或者海军无线电通讯站渠道发出去,而居然是通过西联公司的商业电报网发出的,而西联的电报网没有通往檀香山的直线。在日本开始攻击珍珠港的时候,这份警告电报还没有到达夏威夷。148 
1707344554
1707344555 在夏威夷时间早晨 7 点 50 分,华盛顿时间下午 1 点 20 分,日军第一波俯冲轰炸机从朗朗晴空中突然出现,开始轰炸锚泊在珍珠港的美军舰队。149 当轰炸在 9 点 45 分结束,巨大的海军基地上空笼罩的浓烟散去之时,强大的战列舰“亚利桑那”号、“俄克拉荷马”号和“加利福尼亚”号已经沉没,“西弗吉尼亚”号正在烈火中下沉,“内华达号”搁浅,另外 3 艘战列舰受伤。总计有 18 艘战舰受损或沉没,188 架飞机被击毁,另外 159 架受伤。美军官兵有 2403 人阵亡,1178 人受伤。150 但关键的航空母舰正在海上。潜艇补给码头也躲过了轰炸。实际上,大部分受伤的舰船后来都能修复,并回来参战了。因此,偷袭珍珠港对美国战争机器来说是一记重拳打击,但并非一击出局。
1707344556
1707344557 而珍珠港之后,日军也没有继之以更多的对美国本土的攻击。这显示,日本想要决定性地打败美国,但是它战略武库当中的武器和手段还很贫乏。其实,山本在 1940 年 1 月写的一封私人信件中早就预见到了这种致命的不足。他讽刺地写道:“如果日美开战,我们仅仅占领关岛和菲律宾是不够的,就算占领了夏威夷甚至旧金山都不够,我们得向华盛顿进军,在白宫签署和平条约(将各种条款强加给美国)。”151 
1707344558
1707344559 可是珍珠港事件对美国人是个巨大的震动。152 日军随后开始全面进攻。因为时间协调方面的失误,对马来半岛的进攻在珍珠港空袭之前就已经开始,日军开始在马来半岛和菲律宾登陆。新加坡很快遭受空袭,香港稍后也不能幸免。12 月 8 日清晨,在东京广播了日本军事行动获得初期成功的消息时,街上的行人拍手称快。153 但日本在理论上仍未宣战。当天上午 11 点,袭击珍珠港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皇宫 7 个半小时之后,裕仁天皇在宣战诏书上盖下了玉玺。据说当天他情绪高昂。154 
1707344560
1707344561 在华盛顿,科德尔·赫尔在 2 点钟左右从总统那里听到珍珠港的消息。他正要去接见野村和来栖。一刻钟之后,日本使团走进大厅,国务卿拒绝和日本使节握手,让他们站着。他看了一眼日本的最后声明,严肃地说:“在我 50 年的公职生涯中,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一份文件,充斥着这么多无耻的谎言和对真相的歪曲——直到今天读到这份文件,我才第一次相信,这个星球上会有一个政府能够说出如此无耻荒唐的谎言。”他向门口的方向扬了扬下巴,蛮横地送走了野村和来栖。155 
1707344562
1707344563 第二天下午 1 点,罗斯福总统向国会发表讲话。他告诉众议院议员:“昨天,1941 年 12 月 7 日——一个将在历史上留下耻辱印记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受到日本帝国海军和空军突然和故意的袭击。”他的讲演被掌声多次打断。在演讲的结尾,他要求国会宣布,“自 1941 年 12 月 7 日星期日,日本对珍珠港发动蓄意的进攻之日起,美利坚合众国和日本帝国处于战争状态”。全场发出赞同的欢呼。正式投票的结果显示,只有一位众议院议员——蒙大拿州的简内特·兰金投票反对宣战;她在 1917 年宣战的时候也投了反对票。其他所有 388 名众议员和全体参议员投票赞成。156 日本袭击珍珠港使美国空前团结。如果没有日本的进攻,很难说罗斯福能不能让国会同意在太平洋战场宣战。珍珠港事件使政府不必再为此费神了。总统在下午 4 点 10 分签署了宣战书。英国和英联邦各自治领政府也立即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157 
[ 上一页 ]  [ :1.70734451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