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57464e+09
1707357464
1707357465 [90]Meijer,Arthur Vandenberg, p.218.
1707357466
1707357467 [91]This according to Faubion Bowers, an interpreter and loyal aide—de—camp, in “The Late General MacArthur,” in Leary, ed.,MacArthur and the American Century, p.254.
1707357468
1707357469 [92]“Eichelberger Dictations,” November 12, 1953, in Luvaas, ed.,Dear Miss Em, p.77.
1707357470
1707357471 [93]Arthur Vandenberg, “Why I Am for MacArthur,”Collier’s Weekly, February 12, 1944, p.14.
1707357472
1707357473 [94]James,The Years of MacArthur, Vol.2, p.423.
1707357474
1707357475 [95]克拉珀于1944年1月向前白宫海军助理约翰·L.麦克雷上校描述了这次谈话。见McCrea,Captain McCrea’s War, p.210。次月,克拉珀在报道登陆马绍尔群岛的“燧发枪”行动时,因其乘坐的海军轰炸机与另一架美国飞机相撞而遇难。
1707357476
1707357477 [96]John McCarten, “General MacArthur: Fact and Legend,”American Mercury, Vol.58, No.241,January 1944.
1707357478
1707357479 [97]Ibid.
1707357480
1707357481 [98]MacArthur to Marshall, cable in the clear, March 11, 1944, RG—4, MacArthur correspondence files, MacArthur Memorial Archives.
1707357482
1707357483 [99]Robert L.Eichelberger to Emma Eichelberger, January 28, 1944, in Luvaas, ed.,Dear Miss Em, p.90.
1707357484
1707357485 [100]James,The Years of MacArthur, Vol.2, p.435.
1707357486
1707357487 [101]Ibid., p.436.
1707357488
1707357489 [102]MacArthur,Reminiscences, p.185.
1707357490
1707357491 [103]Press release, SWPA headquarters, Statement of Douglas MacArthur, April 30, 1944, RG—4 ,Reel 611, MacArthur Memorial Archives.
1707357492
1707357493 [104]“Dewey Refuses to Say Directly That Roosevelt Withheld Pacific Supplies,”Courier—Journal(Louisville, KY), September 15, 1944, p.6.
1707357494
1707357495
1707357496
1707357497
1707357498 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1707356940]
1707357499 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第一章
1707357500
1707357501 1944年7月13日日落后,罗斯福总统及其随从驱车开到了华盛顿第十四大街的地下铁道岔线处,登上了一趟专车——“总统专列”。在车站和特勤局人员的帮助下,罗斯福进入了被称为“普尔曼1号”,也就是专列最后一节车厢里的一间豪华包房。夫人埃莉诺·罗斯福走进了同一节车厢的另一间豪华包房。白宫参谋长兼罗斯福的老友,海军上将威廉·D.莱希走进了第三间包房。列车向北穿过马里兰州的麦田,一行人在微微摇晃的卧铺上酣然入睡。
1707357502
1707357503 “普尔曼1号”的陈设精致而奢华,墙上是橡木壁板,地上铺着绿色长毛绒地毯,还有桃花心木的家具和又软又厚的椅子。然而,它还是一艘车轮上的战列舰。车厢的底盘装有12英寸厚的装甲钢板,足以抵御埋在铁路路基下的大型炸弹。树脂玻璃车窗厚达3英寸,足以挡住直接命中的.50口径[1]子弹。车体侧面装甲则能够承受中口径炮弹的打击。“普尔曼1号”重达142吨,几乎是普通车厢重量的2倍,但设计师并不希望它特别引人注目,因此其外观和普通的普尔曼式专车别无二致。
1707357504
1707357505 这趟旅程中,总统将乘坐专列经过芝加哥和圣迭戈,然后乘船前往夏威夷、阿拉斯加、皮吉特湾,最后再次乘坐火车横穿美洲大陆返回。全程将为期35天,是罗斯福总统生涯中最漫长的行程之一。其中的高潮部分将是总统对夏威夷瓦胡岛为期4天的视察,其间罗斯福将视察各军事设施,并和他在太平洋战场的主要将领——陆军上将麦克阿瑟和海军上将尼米兹会面,商讨下一步对日作战行动。
1707357506
1707357507 就在两天前,罗斯福毫不意外地发布了公众期待已久的声明,宣布自己将史无前例地竞选第四个总统任期。他对媒体说,自己别无选择,因为“如果人民希望我继续作为总统领导这场战争,我就无权退缩,就像前线的战士无权丢弃阵地一样”。[2]总统的列车将在芝加哥短暂停留,那里正在举行民主党全国大会。同样是在芝加哥,共和党两周前刚刚举行过同样的大会,提名杜威州长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由于选情,总统的这次旅行难免被其政治对手指为给竞选造势之举。
1707357508
1707357509 在和平时期,总统专列会搭乘最多四十名媒体记者随行。但这次则只有三位记者,分别代表三家重要通讯社获准同行——他们的报道只有在获得白宫授权之后才能发出,这通常要耽搁一个星期时间。战时安全需求使得这样的措施具有了合法性,但是媒体对于无法了解总统的行踪十分恼火,尤其是当他在数万人前出现而媒体却一无所知时。对于媒体的抱怨,罗斯福总统不为所动,甚至看起来还很乐意以此为借口让媒体离自己远远的。“坦率地说,”他对史蒂夫·厄尔利说,“我觉得新闻自由是世界上最无足轻重的问题之一。”[3]当白宫记者要求了解他的行程安排时,罗斯福通过厄尔利挖苦道:“你们想干什么?想偷看我洗澡还是跟我上厕所?”[4]
1707357510
1707357511 从1944年春开始,罗斯福和他的团队有了个无法抗拒的理由来对付媒体。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了,华盛顿谣言满天飞,说他已无力继续执政了。他的面色变得灰白,眼睛显得凹陷和无神,声音也已沙哑而无力。他还开始严重地咳嗽,嘴唇和指甲出现了一抹不祥的蓝色。被问及感觉如何时,总统回答道:“太痛苦了”或者是“完了”。[5]1944年3月,海军心脏病专家霍华德·布鲁恩医生发现他的血压严重升高,并精确地诊断出总统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20世纪40年代的治疗手段,病人再活过四年总统任期的概率并不太大。患有此病者确诊后存活时间的中位数不足两年。布鲁恩后来说,如果他的病人不是国家的战时总司令,他一定会坚持要求病人离任,立即入院治疗。但是有权向公众介绍总统健康状况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私人医生——海军军医处处长罗斯·T.麦金太尔中将,他告诉媒体,罗斯福的“健康状况比他1933年入主白宫以来的任何时候都要好”。[6]麦金太尔看似轻松的保证,实际上是一种掩饰,这种掩饰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年总统去世之后。
1707357512
1707357513 布鲁恩后来承认,他和他的同伴们已经将医生的道德规范让位于更高的国家利益了。罗斯福总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没有之一。他在引领全球盟军协同作战方面扮演的角色是无可替代的。他是计划、商谈建立稳定战后世界秩序的关键人物。轴心国的宣传机构将强健的体魄塑造为力量的象征,并把坐在轮椅上的罗斯福视为西方制度衰落的标志。他国内的政治对手们也四处散布流言,说罗斯福的健康状况很糟,并四处寻找能证明这些流言的证据。这样,布鲁恩医生的诊断书就成了国家机密,记者和摄影师也难以获准见到罗斯福总统。在总统专列上,那三个大通讯社的记者(总统毫不客气地把他们骂作“杀人凶手”“趁火打劫者”“食尸鬼”)不允许进入距离“普尔曼1号”三节车厢以内的地方。于是人们总是会看见这几位在俱乐部车厢的酒吧和牌桌旁消磨时间。
[ 上一页 ]  [ :1.70735746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