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59115
1707359116
[49]Auer,ed., From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p.236.
1707359117
1707359118
[50]“Digest of Japanese Broadcasts, October 6, 1944,” p.2.
1707359119
1707359120
[51]Goro Sugimoto, quoted in Victoria,Zen at War, p.123.
1707359121
1707359122
[52]Dr.Reiho Masunaga inChugai Nippon, May—June 1945, quoted in Victoria,Zen at War, p.139.
1707359123
1707359124
[53]Thirty—Six Strategiescited in Cleary,The Japanese Art of War, p.91.
1707359125
1707359126
[54]Inoguchi et al.,The Divine Wind, p.61.
1707359127
1707359128
[55]USSBS,Interrogations of Japanese Officials, Nav No.12, USSBS No.62, Captain Rikibei Inoguchi.
1707359129
1707359130
[56]Auer,ed., From Marco Polo Bridge to Pearl Harbor, p.165.
1707359131
1707359132
[57]Inoguchi et al.,The Divine Wind, p.7.
1707359133
1707359134
[58]USSBS,Interrogations of Japanese Officials, Nav No.12, USSBS No.62, Captain Rikibei Inoguchi.
1707359135
1707359136
[59]Hastings,Retribution, pp.166—67.
1707359137
1707359138
[60]Inoguchi et al.,The Divine Wind, p.11.
1707359139
1707359140
[61]英语中的“神风”一词“kamikaze”最初可能是盟军翻译错了。但无论如何,在战争的最后一年里盟军始终笼罩于“kamikaze”的阴影之下,这个词后来也就被广为接受,包括日本。见Sheftall,Blossoms in the Wind, pp.59–60, footnote。——作者注
1707359141
1707359142
[62]Ibid., p.27.
1707359143
1707359144
[63]1944年10月15日下午4时30分东京广播电台的讲话,见“Digest of Japanese Broadcasts,”October 15, 1944, p.3。
1707359145
1707359146
[64]USSBS,Interrogations of Japanese Officials, Nav No.98, Lieutenant General Torashirō Kawabe, November 30, 1945.
1707359147
1707359148
[65]Matome Ugaki diary, October 21, 1944, Ugaki,Fading Victory, p.485.
1707359149
1707359150
1707359151
1707359152
1707359154
诸神的黄昏:1944-1945,从莱特湾战役到日本投降 第五章
1707359155
1707359156
莱特岛登陆的规模不如四个月前的诺曼底登陆,但舰队需要跨越的洋面却辽阔得多。从麦克阿瑟在新几内亚北部的主要登船港口荷兰迪亚到莱特湾的登陆滩头,距离足足有1 300英里。而且,登陆舰队拥有超过700艘舰船,荷兰迪亚容纳不了这么多——因此很大一部分部队是从阿德默勒尔蒂群岛中的马努斯岛出发的,那里还要再往东500英里。这支庞大舰队的各个部分将在航渡途中会合,此时这对他们而言已经是驾轻就熟的了。舰队中的数百艘登陆艇是从太平洋舰队借来的,这是另一个司空见惯的事情——自从1943年起,两个战区就一直在共用这些专用舰艇及其人员。在进行了超过两年的两栖作战之后,美军已是轻车熟路。赤道南北大大小小差不多30次登陆战的磨炼已经让他们的两栖作战技艺炉火纯青。部队在最后一刻匆忙做好战斗准备,分发主要作战计划,并匆忙加油和补给,各个部门疯狂忙碌,以保障舰队按时出海——所有这一切,对于成千上万名参加过这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战争的老兵来说,也都习以为常了。
1707359157
1707359158
1707359159
一名驾机在上空巡逻的“甘比尔湾号”航母飞行员称此为“我见过的最庞大的大军。舰船一直延伸到海平线上”。[1]各个半自主行动的特混舰队组成轮形阵航行,航速不超过9节或10节,这样即使是最慢的舰船也能跟上——突击运输舰、普通运输船、登陆舰、巡逻艇、扫雷舰、弹药船、油轮,以及各种其他勤务船只,组成了巴洛克式的宏伟队形。运输船上运载了17.4万部队。每一型登陆舰艇都有一个以字母“L”[意即“登陆”(Landing)]开头的缩写代号——LST(坦克登陆舰)、LSD(登陆艇母舰)、LCI(步兵登陆艇)、LCT(坦克登陆艇)等等,还有其他五六种。驱逐舰在队形中穿行,如同灵般优雅,又如同牧羊犬般机警。当日军在1942年占领菲律宾时,这些舰艇十中有九还没有造出来。实际上,其中许多都是刚刚来到太平洋,舰员也都刚刚完成训练,还没打过仗。
1707359160
1707359161
战后,有记者问第7舰队司令托马斯·金凯德中将他是怎样协调这数百艘舰船行动的。“我基本上不是靠自己的手指头来指挥的,”他答道,“这是个组织问题,仅此而已。”[2]宏大复杂的时间表是通过每一艘船需要在莱特湾出现的时间倒推确定的。最慢的船只要最先出发,有些早在10月4日就出海了,此时连行动计划都没有制订完成。随后,众多舰艇从其原先所在的相隔数百乃至数千英里的港口渐次启程。由于航行距离遥远,舰队要在航行途中加油,舰队油轮将在事先确定的时间和地点等着它们。
1707359162
1707359163
麦克阿瑟喜欢开玩笑说“我有三张‘老K’”——他的陆海空三大指挥官,其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恰巧都是K。金凯德(Kinkaid)率领常被俗称为“麦克阿瑟海军”的第7舰队。陆军航空队乔治·C.肯尼(Kenney)中将从1942年7月起就一直担任西南太平洋战区航空兵司令。参加莱特岛作战的主要地面部队,第6集团军,由陆军中将沃尔特·克鲁格(Krueger)指挥。登陆第一阶段的空中掩护支援由第3舰队负责。哈尔西(斯普鲁恩斯也是一样)虽然要优先执行联合作战任务,但他仍归属尼米兹的指挥系统。参联会没有尝试就统一指挥问题做出决定,而仅仅是要求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安排进行互相支援和协同作战”。[3]
1707359164
[
上一页 ]
[ :1.7073591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