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59695e+09
1707359695 起先,受损的“那智号”、“最上号”和“时雨号”还能维持足够的速度让奥尔登多夫追不上。但是到了卡尼瀚岛附近,一群讨厌的PT鱼雷艇拖慢了它们的速度。仍然带着火而且几乎无法转向的“最上号”和这些小家伙打了起来。它的8英寸炮弹落在鱼雷艇周围,将它们赶走,甚至还直接命中PT-194号艇一弹,炸毁了艇上的三台发动机,炸死一名40mm炮手。奥尔登多夫的巡洋舰在清晨5时29分看见了远处的“最上号”,并在远距离上开火,命中大约10弹。“哥伦比亚号”舰长用望远镜观察目标,报告说它“完全烧起来了,比珍珠港时候的‘亚利桑那号’烧得还厉害”。[31]志摩将军硬下心来决定继续前进,把“最上号”丢在后面以吸引追兵。“那智号”、“时雨号”和第二游击部队的其余各舰则溜走了,绕过帕纳翁岛转弯逃离。
1707359696
1707359697 然而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即便身陷绝境,“最上号”还是不肯认命。舰上勇猛的工程人员居然让它恢复了12节航速,它也逃进了棉兰老海。
1707359698
1707359699 留在苏里高海峡中的最后一艘日舰是遭到重创的驱逐舰“朝云号”,它先前被科沃德的鱼雷炸掉了舰首。它瘫在水面上,前甲板已经沉入水下。舰上仅剩的一座能用的炮塔还在勇敢地向涌过来想要用鱼雷击沉它的鱼雷艇还击。早晨7点之前,舰长便已下令弃舰,舰员正在爬上救生艇,这时追杀而来的美舰进入了射程。7时4分,“朝云号”遭到了炮击,起先是一艘驱逐舰,几分钟后便是一大群巡洋舰和驱逐舰:总共有10艘美舰参加了对这艘垂死驱逐舰的最后行刑。它的水线被炸开,火焰从每一处舱口冒了出来。“朝云号”翻倒下来,舰首朝下沉入海里。舰桥上还有人向丰田和栗田二位将军发出了诀别电:“我舰遭袭沉没。”[32]
1707359700
1707359701 有人说它唯一可用的炮塔即便在军舰沉没时还在开火。“拜尼恩号”的枪炮官詹姆斯·L.霍洛威三世看到了这个勇敢小斗士的落幕场景:“当我们接近到大约2 000码时,这艘日军驱逐舰已经沉到了波浪起伏的灰色海面之下,舰首朝下,我们从它近旁驶过时,它的螺旋桨还在缓慢地转动。”[33]逃脱的日军各舰还将遭到美军舰载机的追杀,那艘有九条命的“最上号”最终也在当天傍晚没能扛过空袭的打击。西村南路舰队中唯一幸存的“时雨号”将在10月27日抵达文莱。美军的空中追杀和清剿作战还会再持续一天,最终把志摩一路追进了马尼拉湾。11月5日,他的旗舰“那智号”就在此地被空袭击沉。
1707359702
1707359703 但奥尔登多夫的这部分战斗结束了。10月24日早晨7时25分,他收到了第一封命令他北上的急电,这样的急电随后还有多次。位于莱特湾以北的第7舰队护航航母,遭到了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强大日军水面舰队的攻击。
1707359704
1707359705 圣贝纳迪诺海峡是一条狭窄而危险的航道,栗田的中路舰队不得不排成单纵队队形穿过这里。由于担心再像在巴拉望水道时那样遭到灾难性的潜艇攻击,这支长达13英里的纵队不得不冒死以20节的速度匆匆开过。这里的水流速度高达8节,搁浅的危险很大。但是这天晚上天气晴朗,能见度良好——而且正如哈尔西的夜间侦察机早先注意到的那样,海峡中的浮标和灯塔都已点亮。午夜过后半小时,舰队完好无损地驶入了菲律宾海。他们比预定的时间落后了6个小时,而且对西村的命运仍一无所知。
1707359706
1707359707 栗田和他的军官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好运气,他们一直觉得自己会被雷达、夜间侦察机和海峡沿岸的菲律宾瞭望员一路追踪,结果却什么都没有发生。也没有敌人潜艇来打扰他们。他们预计自己会遭遇封锁海峡出口的美军战列舰队的密集炮火——正是这样的T字横头伏击刚刚在南方300英里外痛揍了西村。作战参谋大谷藤之助后来说,如此将会令中路舰队“步履维艰”,如此前景也令“大和号”舰桥上的人们对此“严重关切”。[34]但是现在,他们安全穿越了海峡,没有任何人挡在他们面前。
1707359708
1707359709 在两个小时里,栗田舰队一路向东奔向开阔海面。原来的单路纵队转换成夜间搜索阵形,六路纵队如耙犁一般覆盖了宽近20英里的洋面。日本人并不知道哈尔西去哪儿了,他们仅仅是根据前一天下午美军舰载机飞走的方向猜测在哪里可以找到他。凌晨3点,“大和号”用灯光信号发出指令:航向转为东南,开往莱特湾。在接下来的三小时里,舰队向南一路冲刺,把萨马岛的群山远远留在自己的右手边。[35]
1707359710
1707359711 5时30分,“大和号”收到了志摩将军的报告,“山城号”和“扶桑号”完了,“最上号”起火,所有幸存日军部队正在撤离苏里高海峡。这个坏消息并不太出人意料,却确凿无疑地告诉他们,期待中的钳形攻击泡汤了。即便中路舰队成功前进到莱特湾,它也只能孤军奋战。早晨6时14分,美丽的热带日出送来了新的一天。此时东北风轻拂,海面平静,但是灰色的散碎积云悬在空中,阴沉的暴雨从低空扫过海面。
1707359712
1707359713 此时挡在栗田和他目标海域之间的是美第7舰队各护航航母战斗群。这支舰队拥有16艘小型航母和22艘为其护航的驱逐舰和驱护舰。它们被统一编为第77.4特混大队,由托马斯·L.斯普拉格少将指挥。这支大队又进一步分为三支特混编队,“塔菲1”、“塔菲2”和“塔菲3”。其中最北方的编队,“塔菲3”,由绰号“拐子”的克利夫顿·A.F.斯普拉格少将率领。
1707359714
1707359715 两位斯普拉格并非亲属。这对海军学院的同学(都是1917届)有着相同的少见姓氏,又一同在第7舰队的同一支小分队里当少将,这真是个罕见的巧合。
1707359716
1707359717 护航航母,“CVE”,是一种小型的辅助舰艇,有时也被戏称为“吉普航母”或者“婴儿平顶”。和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相比,它们的长度只有其一半,吨位只有三分之一。它们长500英尺,排水量约1万吨,只能搭载25 ~ 30架飞机。从海军的观点来看,它们最大的好处是能够快速而且廉价地建造下水。它们能够执行的任务有限:为商船队和运输队提供空中掩护,支援两栖登陆,以及运送补充飞机越过太平洋。它们太慢:大部分舰只的航速不超过18节,无法伴随第38特混舰队那些大型战斗航母。人们认为这种舰过于脆弱,无法承受航空兵和潜艇的集中攻击,因为它们钢板太薄,极易被炸弹或鱼雷击穿。舰员们戏称“CVE”三个字母指代的是“易燃、易受攻击、可牺牲”(combustible, vulnerable, and expendable),这三条还真的一点都没错。
1707359718
1707359719 最初的护航航母就是直接在货船或者油轮的船体上放一块飞行甲板而已,但后来的就是亨利·凯泽在他的华盛顿州温哥华船厂专门建造的了。凯泽建造的各舰(总共104艘护航航母中的55艘)被蔑称为“凯泽的棺材”。第77.4特混大队的16艘护航航母中,13艘都是凯泽造的。
1707359720
1707359721 到目前为止,对“塔菲”各编队而言,莱特岛作战波澜不兴。各舰在萨马岛和莱特岛外的阵位已经待了近一个星期。航空大队一直不停地在运输船队上空巡逻,在菲律宾中部进行空中侦察,并攻击海滩上的地面目标。但舰员们却根本见不到敌机。周围有一些潜艇威胁,但没有日本军舰的影子。驱逐舰忠实地执行着护航的任务,在舰队周围猎杀来袭的潜艇,救援被击落的飞行员。“塔菲”编队完全没有打算参加在南边、东边,可能还有北边爆发的海战。因此,这天早上7点前不久,当栗田那些巨型战列舰和巡洋舰宝塔式的桅楼从西北方海平线上探出头来时,他们大惊失色。
1707359722
1707359723 敌舰来袭的第一个迹象出现在半个小时前,当时“塔菲3”编队的反潜巡逻机刚刚从飞行甲板上弹射起飞。这时一个短距离低功率无线电频道中传来了日本人的声音。不过大家都认为最近的敌舰还在超过150英里之外,这个电波可能来自附近的菲律宾岛屿。还有一条无法确证的SG雷达回波似乎显示有些东西正从北边过来,但是这些回波信号还不像是一支舰队。它可能是哈尔西舰队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团云。早晨6时46分,“塔菲3”的瞭望哨看见西北方海平线上远远地出现了一些高炮烟团。这就很奇怪了,“拐子”斯普拉格正准备要他的巡逻机飞行员前去侦察,一名飞行员就在无线电里喊道:“敌水面舰队……距你们特混大队西北20英里,以20节航速接近。”
1707359724
1707359725 由于觉得这可能是“某些毛躁的年轻飞行员”把第3舰队的一部分舰艇错当成了敌人,斯普拉格将军火了。他抬高了嗓门吼道:“空情室,让他去复核他的消息。”
1707359726
1707359727 一分钟后,答复来了。“确认是敌舰队,”飞行员说道,“军舰都有宝塔式桅楼。”[36]
1707359728
1707359729 斯普拉格和他的军官们难以置信地扫视着西北方海平线。越来越多的高炮烟团让天空一片斑驳。日舰桅顶的暗影出现在了海平线上。最近的敌人已经到了17英里之外,正在快速冲过来。
1707359730
1707359731 在近旁“塔菲2”编队护航队中的驱逐舰“弗兰克斯号”上,早餐被令人汗毛倒竖的紧急集合令打断。“我们奔向战位,”水兵小迈克尔·巴克回忆道,“我跑到舰桥向外看,见到海平线上冒出来一些像是牙签的东西,就在海平线上——那是许多许多敌舰。”[37]
1707359732
1707359733 虽然情势骤变令人手足无措,但斯普拉格还是迅速做出了反应。他用无线电播发了敌情报告,并呼叫邻近“塔菲”编队的空中支援。他命令他的航母转向东迎风航行,加到最大速度。飞行甲板上的所有飞机立即起飞,即便没有挂装反舰弹药也要飞。驱逐舰被要求在撤退的护航航母后方做之字形航行,用烟囱施放烟幕,越多越好,还用上了通常只用于飞机的化学造雾剂。
1707359734
1707359735 日本人几乎和美国人一样大吃一惊。他们的瞭望哨只比“塔菲3”编队中的同行早几分钟发现对方,发现距离都是地球曲率所允许的极限。即便是在美军施放烟幕之前,能见度也不是十分理想。天空中阴云密布,海上有雾。那些陌生舰船的船体都还藏在东南方海平面以下,起初并不太像是航空母舰。“大和号”舰桥上甚至有些人说那肯定是日本船。他们遇到的是小泽将军的北路舰队吗?很快,第二支护航航母战斗群“塔菲2”的桅杆从南方大海边缘探了出来。随着距离的接近,瞭望哨看见有飞机在起飞,护航航母方方正正的轮廓也露出了海平线。它们是航母,而且不是小泽的。但那是何种航母?日本人并不知道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部署了一大批小型辅助航母。“大和号”舰桥上的军官们认定自己一定是撞上了第38特混舰队的某一部分。
1707359736
1707359737 无论如何,胜利似乎已经在握。“这真是奇迹,”栗田的参谋长小柳富次说,“想想一支水面舰队竟能抓住一支敌人航母部队!天赐良机,不可放过。”[38]他们的首要目标是赶在美军放飞飞机攻击追击者之前打击并摧毁其飞行甲板。这一战场态势需要他们展开全力追击——可能的话还要机动到上风区,这样敌人逃跑时便无法再收放飞机。栗田下令“全军追击”,意即每一艘日舰都要开出最大速度追击敌人,而无须顾虑舰队巡航队形。早晨6时59分,他下令:“准备水面战。”[39]根据日本人的习惯和传统,其他各舰都要等旗舰打响第一炮。于是“大和号”的6英寸副炮率先“发言”,它的两座18英寸前主炮塔紧随其后开了火。
1707359738
1707359739 交战距离遥远,“大和号”巨大主炮长长的炮管伸向前方,抬高到23°仰角。在六大团烟火的推动下,六枚穿甲弹冲出炮口,奔向远方的目标。每一枚炮弹都重达3 200磅。飞行25秒之后,也就是距离撞击还有一半时间时,炮弹到达海面以上2万英尺高处的弹道顶点。之后它们开始以每秒约1 500英尺的终极速度向下俯冲——比炮口初速慢了许多,但仍然远远快于声速。因此从美国人的角度来看,弹群来袭时并没有尖啸声。直到“白平原号”航母右舷外突然炸开六根白色水柱时,他们才知道自己要挨打了。这些水柱每一根都有20层楼高,它们不会轰然落下,而是向下风区慢慢消散成一团水雾,直到炮弹落海半分钟后,六团怪兽般巨大的水汽仍然飘浮在巨弹落水处。
1707359740
1707359741 “塔菲3”编队中没有一艘舰装有5英寸以上口径的武器,因此在这个距离上美军无法反击:他们只能逃命。但他们也跑不了太快,即便把所有锅炉都烧到顶也不行。战斗群中有些护航航母只能开到17节。斯普拉格后来承认:“我想我们撑不过15分钟。”[40]
1707359742
1707359743 首轮齐射后不到一分钟,“大和号”的第二轮齐射便接踵而至,对“白平原号”形成了近距离跨射。巨大的水墙一度吞没了这艘“婴儿平顶”。它继续前进,看似完好无损,但“大和号”近失弹那毁灭性的冲击波还是重重震伤了这艘轻型军舰。它的铆钉被震松,焊缝被扯开,电力中断,舰内灯光熄灭,无线电收发机都坏了,雷达屏幕也灭了,舰桥上有一张桌子震断了一条腿,倒了下来。
1707359744
[ 上一页 ]  [ :1.7073596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