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59815e+09
1707359815
1707359816 先前和后来都是航母特混大队司令的“乔克”克拉克此时正在华盛顿宪法街的海军部里。走进金上将的办公室,他发现这位海军作战部长正在大发雷霆。金“像老虎一样”在地板上踱步,咒骂哈尔西把圣贝纳迪诺海峡丢下不管。“我这一辈子从来没见过他发那么大的脾气,”克拉克回忆道,“我见他发过很多次脾气,也见过他发大脾气,但这回却是能写进故事书里的。他走过来走过去,极尽恶语骂着哈尔西,连空气都凝固了。”[75]
1707359817
1707359818 同时,在夏威夷的太平洋舰队司令部里,尼米兹也在他的办公室里踱步。据他的参谋长助理伯纳德·奥斯汀说,这很稀奇,因为“尼米兹将军不是那种喜欢踱步的人。他会冷静地面对许多问题,对于头脑里正在据实应对的困难不动声色。但是这一次,他也走过来走过去。因此我意识到这意味着这位五星上将正处于最严重的忧虑之中”。[76]
1707359819
1707359820 尼米兹后来说,这段时间里他大多待在马卡拉帕山上居所后面的马蹄铁赛场[77]里。“我如坐针毡,却不能表现出来。于是我回到宿舍去拿马蹄铁,告诉我的幕僚,‘如果有消息,就送到那里给我’。这场日本舰队彻底覆灭之战中的大部分电报,我都是在马蹄铁赛场里收到的。”[78]这毫无疑问是可信的,但根据几位尼米兹幕僚的说法,在哈尔西北上恩加诺角的关键的几个小时里,尼米兹都待在司令部里。他不停地按铃把奥斯汀叫到办公室,每次都问他有没有电报能够显示哈尔西是否留下重型战舰守卫圣贝纳迪诺海峡。奥斯汀梳理了所有电文,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他建议尼米兹将军干脆向哈尔西求证海峡是否有人防守。但尼米兹没有这么做,他说“他不想发出任何可能直接或间接影响战场负责人对其部队战术运用的电文”。[79]
1707359821
1707359822 这段时间里,尼米兹办公室的里里外外还有其他一些高级幕僚,包括福里斯特·谢尔曼和杜鲁门·赫丁。当金凯德报告说“塔菲3”编队遭到攻击时,他们再度提出了这个问题。尼米兹是否应该询问第34特混舰队的位置?
1707359823
1707359824 这是个敏感的问题。开战三年来,尼米兹从来没有通过索要信息或者催促舰队司令采取行动而插手过某一场战役。他常常很想去这么做,或者被幕僚们怂恿这么做——包括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1942年下半年瓜岛周围的几次海战,最近一次是在当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但尼米兹每次都忍住没有干扰他的舰队司令,他选择相信他们的战术判断。
1707359825
1707359826 珍珠港方面没有收到哈尔西发给金凯德的关于战列舰已随同第3舰队北上的电报。因此这个问题被谢尔曼、赫丁和奥斯汀第三次提给总司令。何不干脆向哈尔西询问第34特混舰队的位置?最后尼米兹终于同意了。
1707359827
1707359828 这份简短的电文由谢尔曼或者奥斯汀编写——说法不一——经由尼米兹批准发出:“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80]金和金凯德也作为“告知”收件人一并发送。
1707359829
1707359830 这份电文嗖的一声通过气压输送管送到了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地下室里的编码室,密码无线电通信史上最著名的乌龙事件便拉开了序幕。给外发电文加密时的标准做法是在正文的首尾添加几个无意义的词句。这些废话被称为“填凑部分”(padding),目的是迷惑敌人的密码破译人员。“填凑部分”和正文之间会插进两个无意义的字母,接收方的通信官要先把这些废话去掉再交给接收人。由于认为短电文更易于破解,因此人们也常重复正文中的一部分文字,仅仅是为了让电文更长些。于是,此番发出的电文便成了这样:
1707359831
1707359832 火鸡跃入水中GG发件人CINCPAC[尼米兹]主送第3舰队司令[哈尔西]告知COMINCH[金]第7舰队司令[金凯德]X第三十四特混舰队现在何处重复现在何处RR全世界都想知道。[81]
1707359833
1707359834 在太平洋的另一边,“新泽西号”高大的无线电塔收到了电文的一笔一画。在下方的解码室里,一名电报打字员在一小截纸带上打出了解码后的电文。一般情况下通信人员会把正文抄下来,作为正式电文。但是当电报很急时,就像这次一样,他们也会直接把填凑部分撕下来,把解码后的纸带原样送到指挥室。通信官查尔斯·福克斯上尉看出来前一段填凑部分是废话,便撕掉了它,但最后几个字却让他犯了难。虽然它们与前文之间隔了两个看似无意义的字母,但谁也不敢保证这“RR”不会是某一段电文错乱的遗留。在情况难以判定或模棱两可时,若无法确定一段语词到底是填凑部分还是电报正文,那么标准的做法就是把它留在纸带上,交给接收人自己去判断。[82]
1707359835
1707359836 福克斯把解码纸带交给一名下级,后者把它放进文件盒,塞进气压输送管,它又一次嗖的一声被送到了三层甲板上的指挥室里。一名通信官把它从管道里取出来,看这是尼米兹发的,便直接交给了哈尔西,他扫了一眼,读出了一股挖苦的味道:“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重复,现在何处。全世界都想知道?”
1707359837
1707359838 哈尔西爆发了。好几个人都说他脸色涨成了紫红色,把帽子摔在甲板上,把电文揉成一团,扔在地下还踩了一脚。还有人说他眼中噙满了泪水,哀伤地抱怨着,快要哭出了声。“我震惊了,如同脸上挨了一记耳光。”他后来写道。[83]他咆哮道:“切斯特怎么能给我发出这种浑蛋电报?”[84]
1707359839
1707359840 这位四星上将在第3舰队司令部众目睽睽之下崩溃的场面令“米克”卡尼警觉了起来,他迅速来到哈尔西面前:“别这样!你在搞什么鬼东西?振作起来!”[85]
1707359841
1707359842 哈尔西冲出了舰桥,回到他的卧室里,卡尼也紧跟其后钻了进去。两人关了门,在里面单独交流了近一个小时。在这一段时间里,第3舰队仍在继续高速北上,向着小泽已遭重创的舰队开去,却离萨马岛外急如星火的战场越来越远。
1707359843
1707359844 据查尔斯·福克斯说,这份电报被反复解译了好几次,那句似是而非的“全世界都想知道”很快被纠正了。[86]考虑到这句话的重要性,这个乌龙和纠正的结果要立刻让哈尔西知道。于是在他最初的震惊后不久,哈尔西就知道自己误解了电文的那最后一句——此时他不是还和卡尼待在舱内,就是刚刚回到指挥室。哈尔西和卡尼都没有告诉任何人他们那一个小时的促膝长谈谈了些什么,但是作为老海军,他们应当能够理解“现在何处,重复,现在何处”这句只是个编码习惯,并非想要在电报中表达什么强硬口气。哈尔西很熟悉尼米兹,知道这位太平洋舰队司令不会恶语伤人,这次当然也不会。“我被这封看起来很无礼的电文激怒了,”他后来如此告诉一位历史学家,“当怒气平息下来之后,我便开始思考,我意识到是哪里搞错了。我还意识到尼米兹将军不可能给我发这样一封电报。”[87]因此可以想见,最初的误解没有持续太久。[88]
1707359845
1707359846 还有一点因常被忽视而值得重点说明。即便不考虑那条不恰当的填凑部分,无论这条电文如何平淡无奇,尼米兹的询问也会令哈尔西老脸丢尽,颜面扫地。这位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此前从未在战役过程中插过手。即便把“第34特混舰队现在何处?”理解为一个简单的询问而不是一种催促,这也暗含着责备哈尔西没能清晰无误地上报自己动向的意味。如果尼米兹都没能理解哈尔西先前的电报,那么又怎么能指望金凯德做得到呢?实际上,尼米兹肯定是在责怪哈尔西放任日军溜进来袭击了第7舰队。把这封电报同时发给了金和金凯德,更是加重了这种指责的分量。
1707359847
1707359848 在这种环境下,尼米兹的电报根本就不是询问。那是命令,只是礼貌地用询问的语气说了出来。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不再怀疑第34特混舰队的位置,他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它和第3舰队其余兵力一同北上了。哈尔西的旗舰“新泽西号”本身就是第34特混舰队的一员。换言之,哈尔西在哪里,第34特混舰队就在哪里——这位将军在发给金凯德的几封电报中用的都是第一人称,比如“我正带三支大队向北行进”,还有“我正与敌航母部队交战”。哈尔西不会把他的战列舰丢在没有空中掩护的地方,但他也说得很明白,所有三支航母大队都北上了,因此,战列舰肯定也跟着去了。更直接地说,大家都知道栗田已经溜过圣贝纳迪诺海峡,深入了足以炮击第7舰队的地方。既然第34特混舰队没有留在那里拦截栗田,那也就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了,它肯定是到北边去了。战争结束许多年后,尼米兹告诉自己的传记作家:“我很清楚第34特混舰队在哪里。”[89]
1707359849
1707359850 上午11点前,哈尔西和卡尼带着坚毅的表情回到了指挥室。卡尼开始起草命令。第34特混舰队将要掉转航向,以最高速度南下救援第7舰队。一支航母大队,博根的第2大队,将一同南下,其余两支航母大队将留下来消灭日军北路舰队。当这些巨舰开始转向时,他们距离最近的小泽舰队残舰只有42海里,几乎就要在海平线上看到它们了。这真是太扫兴了。哈尔西后来写道:“我向我自从军校学员时代起就梦寐以求的机会挥手道别。”[90]但尼米兹要求他必须如此。他告诉金凯德:“我正带领第38.2特混大队和6艘快速战列舰开往莱特湾。”[91]但他也补充道,自己预计无法在次日上午8点前到达。
1707359851
1707359852 “尾追难追”,这是老海军们的格言——这天上午在萨马岛外的追击战正是如此。栗田中路舰队的战列舰和巡洋舰比“塔菲3”编队的那些护航航母大约快10节,但斯普拉格灵活地指挥舰队机动,改变航向,将追击者置于尾后,并完美利用了烟幕和多雨的天气。他让他的6艘“婴儿平顶”在暴雨中躲了20分钟,其间他转向南,继而转向西南。日军根本无法像斯普拉格最害怕的那样抄他的近道截杀他,只能跟在他后面转弯,追击距离拉长了许多。栗田松散的梯队队形也不断被空袭阻碍,这些飞机有些来自“塔菲3”编队自己,有些则来自南方相邻的其他“塔菲”编队。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塔菲3”编队中护航的小“铁皮罐头”们——几艘驱逐舰和驱护舰——打了一场激烈而拼命的后卫作战,迫使日舰反复躲避鱼雷,为航母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1707359853
1707359854 早晨7时50分,“霍埃尔号”、“赫尔曼号”和“雷蒙德号”以最大航速向右急转,向敌人冲锋。驱逐舰开到了30节航速,螺旋桨拍击着海水,舰尾下沉,舰首上扬,直冲敌人的核心力量战列舰而去。遭到重创的“约翰斯顿号”靠着应急操舵,也努力跟在进攻的驱逐舰后面,用它的5英寸主炮向最近的日本巡洋舰开火。日军也开到了近30节航速,因此双方的距离迅速缩短。当打头阵的驱逐舰“霍埃尔号”与敌人距离接近到1.8万码以内时,舰上的鱼雷兵们做好了发射的准备。他们把鱼雷调到中等速度。一半鱼雷管对准了迎面开来的战列舰,另一半则瞄准了右舷的巡洋舰。“霍埃尔号”在9 000码距离上射出了鱼雷,随后向右急转脱离。[92]
1707359855
1707359856 日军让这些勇敢的小驱逐舰付出了代价。当“霍埃尔号”的侧舷暴露在敌人面前时,一阵弹雨砸进了它的左侧,炸毁了舰桥。舵手和几名军官被当场炸死,所有的语音无线电通信也都中断了。它的后部锅炉舱和后轮机被直接命中,左侧发动机被炸毁。一枚命中舰尾的炮弹导致船舵卡住,使得“霍埃尔号”只能原地转圈。舰员们迅速转为应急人工操舵,才保持住了航向,脱离敌人。[93]
1707359857
1707359858 与此同时,“霍埃尔号”的鱼雷呈扇面向北扑去。7时54分,“大和号”上的瞭望哨指着左前方袭来的鱼雷航迹大叫了起来,这艘巨大的战列舰随即向左急转以躲避危险。但这么一来,它便转向了北方,离自己的敌人越来越远。4枚鱼雷航迹在它右舷,航向大致平行,左舷还有2枚。“大和号”的航速是26节,和鱼雷差不多,于是它被鱼雷夹在了这一航向上,直到它们耗尽燃料沉入海底。宇垣将军记录道,“大和号”被迫向北航行了大约10分钟,“但我感觉这简直就是一个月。等到航迹消失后,我们才最终得以向右转弯,然后开足马力继续追击”。[94]
1707359859
1707359860 “霍埃尔号”的鱼雷管里还有几枚待发的鱼雷,但是鱼雷兵们却在弹雨中死伤惨重。于是一名前部鱼雷管的军官跑到后面,接管起那里的鱼雷管,用目视瞄准,向从左后方6 000码外靠过来的日军重巡洋舰纵队射出了5枚鱼雷。“打完10枚鱼雷,我们认定,现在是时候离开这个鬼地方了。”一名“霍埃尔号”的幸存舰员说。[95]但是由于一台发动机被毁,它的航速下降到了17节。现在,敌人战列舰从右后方驶来,巡洋舰则从左后方步步紧逼,“霍埃尔号”已经无可选择。它左右摇摆着“追逐弹着点”,但是猛烈的炮火先是落在它的左右两侧前方,接着便砸在两旁。“霍埃尔号”很快便浑身中弹,千疮百孔。鱼雷舱、信号舰桥、救护所和两门20mm高射炮都被炸掉了。其左舷水线上下多处中弹,致使下部舱室很快被水淹没,舰体严重左倾,大火失去了控制。舰桥上传来弃舰的命令,传令兵们被派往舰体下部各处,把弃舰令传达给战位上的水兵们。人们于是咳嗽着爬上了梯子,眼睛被烟熏得睁不开。他们从尸体和濒死的战友身上跌跌撞撞地走过,然后跳进海里。即便舰尾已经没入水中,“霍埃尔号”的前部炮塔仍在勇敢地开火射击,于是一名传令兵被派过去告诉炮手们停止射击,到安全的地方去。[96]8时55分,“霍埃尔号”翻倒在水面上,舰尾朝下。它的舰首高高抬起,之后带着300名舰员中的253人渐渐沉入大海。
1707359861
1707359862
1707359863
1707359864
[ 上一页 ]  [ :1.7073598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