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36442e+09
1707364420
1707364421 凌晨两点,年事已高的首相站起身来,面向他的同僚。“诸君,”他缓慢而庄重地说道,“我们已经详细讨论了几个小时而没有达成决议,而且也看不到形成共识的希望。诸君都很清楚,在这个关键时刻,我们连一分钟都浪费不起。”接着他转向天皇。“因此,我提议,乞陛下圣断,将圣谕作为本次会议的决议。”[64]
1707364422
1707364423 此举既不合宪法,也无先例可循,强硬派对此震惊不已。裕仁极少亲自出手打破其内阁的僵局。他上一次如此违规用权是在1936年2月陆军军官叛乱期间。这个时候阿南一伙人本可以流程不合规为由提出反对,在天皇发声之前强制休会。但是此举会在现人神的天皇面前有忤逆之嫌。这还会致使政府垮台,从而加剧眼前的国家危机。可能此刻他们都惊呆了,说不出话来,也可能正如有些人猜测的那样,强硬派实际上也希望天皇裁决投降,因为他们也知道再无其他可行的选项了,而且他们认为只有天皇的明确圣裁才能让他们那些难以掌控的下级守规矩。
1707364424
1707364425 整理了一下情绪之后,裕仁低声开口了。“我同意外交大臣提出的第一种方案。”他说。他对于陆海军如此众多忠勇将士的牺牲和日本人民在空中轰炸之下遭受的苦难深感痛心。但是若不接受盟国条款,则唯有国家毁灭一途,还将让整个亚洲和世界遭受更多苦难。对于陆军提出的本土决战,天皇则直接说他对他的军队指挥官已丧失信心,因为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计划和实际表现之间总是有天壤之别”。[65]裕仁说,到了这个时候,要“忍所难忍”——1895年“三国干涉还辽”时明治天皇的裁决中也有此语,当时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修改第一次中日战争[66]后的和平协定。他祖父此语恰合此刻日本的痛苦境地。日本不得不再一次为了国家生存而忍受颜面扫地之耻。
1707364426
1707364427 随后铃木说:“圣裁已下,这就是本次会议的结论。”[67]裕仁起身离开了会议室。无人反对。最高战争指导会议的所有人都在“单条件”文书上签了字,包括阿南、梅津和丰田。随后铃木召集全体内阁举行另一场紧急会议,大臣们一致正式批准了这一决议。东乡的外务省开始起草正式的乞降照会,并准备经由欧洲中立国首都伯尔尼和斯德哥尔摩转交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尔纳斯。东京时间早上7点,这份文件被发了出去。照会中写道,日本将接受《波茨坦公告》,“附以一项谅解,上项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日本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68]
1707364428
1707364429 一整晚没睡的阿南惟几将军回到了位于市谷的具有装饰派艺术风格的陆军部大厦。他命令各处室主任和幕僚上午9点前来听取指示。会上,他以低沉、严肃的声音公布了天皇的决定。讨价还价的文件已经发给了盟国,他说,根据对方的反馈,陆军要么打下去,要么以保存国体为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这一震惊的消息引来了一片怒斥。一名年轻军官跳着脚问:“陆军大臣真的想过要投降吗?”阿南用他的短柄手杖敲着桌子答道,在这样的危机下,陆军必须保持团结和守纪,“事实就是和平之事已决,我无话可说。但你们这帮家伙要是心存不满,想要推翻此决定,那就踩着我的尸体过去”。[69]最后这句话阿南绝不只是口头说说,屋里的每个人都看懂了这一点。
1707364430
1707364431 收到《波茨坦公告》之时,裕仁就盘算着他必须牺牲掉陆军和海军以保住其国体的核心(以天皇为核心的政治架构)。在未来的战后世界中,这一国体将被剥夺其传统的军队“外壳”。留下来的将是一个更纯粹的以神道教国家和天皇万世一系为基础的宗教政权模式。在战后的叙述中,天皇解释说他曾经担心伊势和热田两座神宫的安全。如果有进攻部队在伊势湾登陆并占领了这两处圣地,敌人就将控制天皇的神权之柄——存放在神宫内的三件神器——若如此,“就很难继续保留国家政体”。[70]或许正是这一宗教信仰令裕仁和其他皇族要人警醒起来。如果只有牺牲军队才能保护自古以来的神道教传统,那也只能如此了。按照天皇的“圣裁”,陆军和海军不仅将被解除武装,遣散回家,还将被连根拔除。其领导人将被押上国际军事法庭接受审判,可能将被关押或绞死。
1707364432
1707364433 但这还不是最糟的。最令陆军领导人愤怒的是,天皇直白地说他不再相信他们的承诺了。梅津将军绝望地对河边虎四郎将军说:“很久以前,天皇就对军队的作战结果彻底失望了。他完全失去了对军队的信任。”[71]河边在一篇很长的日记中表示,这一奇耻大辱令他深感痛心,他却也承认天皇的批评是“真实写照”。日本陆军确实毫无希望击退即将到来的对本土的进攻,而陆军的将军们却拒绝面对日本的绝望处境。河边写道:“我被这样的感觉所包围:‘我不愿意投降,不愿意承认我失败了,哪怕是面对死亡。’我正是带着这种感觉指导了这场战争中最后的作战。”[72]
1707364434
1707364435 备感内疚的河边虎四郎保证,将尽其所能说服日本陆军上上下下接受天皇的决定。但谁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守住纪律。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五天里,东京的政治局势一直处于爆炸的边缘。陆军甚至海军的中级军官们跳起来想要阻挠和谈,为他们的全军造反和叛乱创造基础。鹰鸽两派争相通过国内甚至是国际新闻媒体发布观点。外务省官方安排同盟社的无线电台播发一次国际广播声明(英语),题为“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73]暴怒的陆军军官们随后就想要夺占同盟社的短波广播设备。8月10日晚,陆军省以阿南的名义发出了鼓舞士气的布告,号召部队“毅然决然将扩持神州之圣战战斗到底。纵食草啖泥,潜伏野处,断然作战,深信死中有生”。[74]私下里,阿南告诉海外各地的陆军司令部,和平谈判已在进行,但是在结果出来之前,部队必须“即便可能全军覆没”也要坚持战斗。[75]
1707364436
1707364437 密谋者们开列了一份名单。凡是公认支持议和派的内阁官员都要抓捕或刺杀。投降实在是个刀头舔血的事情。有人讨论要占领皇宫,宣布戒严,甚至可能会对天皇进行“保护性监管”。外交大臣东乡的官邸大门前被人扔了一枚炸弹。但议和派显然知道结束战争是要冒生命危险的。迫水久常准备了一份天皇诏书的文稿,呈给天皇盖印,木户则在安排一场史无前例的广播,由天皇宣布终战。然而,直到8月11日日终时,盟国政府方面还是杳无音信。如果这唯一的条件被盟国拒绝,那么日本就要打到自己彻底毁灭为止。对于神经紧绷的那几天,外交官加濑俊一后来写道:“连秒针的嘀嗒声都像是在讲述这个行将毁灭的帝国悬而未定的命运。”[76]
1707364438
1707364439 日本的照会通过多条途径被送到了华盛顿。首先,美国的密码破译人员截获并破译了东京和伯尔尼之间的电报,然后沿着指挥体系送交了上去。日本外务省在同盟社安排发送的短波无线电消息在8月10日凌晨被传递到华盛顿。(这一消息成了美国和整个世界的头版头条,抵消了阿南发给陆军的好战声明传达出的恶劣印象。)当天下午稍晚时候,美国国务院通过驻瑞士大使馆收到了正式的消息。
1707364440
1707364441 这个时候,史汀生部长正在驱车前往机场,他马上要登上飞机,飞往纽约郊外的阿迪朗达克湖区,去享受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夏日休假。当消息传来,汽车赶紧掉头把他送回了战争部。史汀生回忆道,当他读到日本请求保证天皇地位的词句时,“很奇怪,这正是我担心可能会带来麻烦的一点”。[77]他在日记里写道,美国国内要求惩罚天皇的政治呼声此时已经危及不流血战胜日本的希望了。居明显多数的美国人想要裕仁为他在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负责。根据盖洛普在1945年5月进行的一项调研,33%的美国人想要处死天皇,11%的人说应该把他关起来,还有9%的人说应该把他流放出境。史汀生说,这样的观点在更高层级的政府圈子里也有市场,“这些人对日本的了解大多仅限于吉尔伯特和沙利文的歌剧《日本天皇》”。[78]
1707364442
1707364443 杜鲁门把他的各军种总司令、国务卿、战争部长和海军部长召集到了白宫。9点,所有人都赶到了椭圆形办公室。各方的观点基本上还是三个星期前在波茨坦争论时的翻版。国务卿贝尔纳斯担心接受这份声明意味着放弃“无条件投降”的最终目标:“我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愿意比在波茨坦时做更多让步,那时候我们还没有原子弹,苏联也没有参战。”他向杜鲁门警告了此事的政治后果。他说,接受日本的条件将意味着“把总统架在火上烤”。[79]
1707364444
1707364445 莱希和史汀生一看到日本的条件就准备要接受了。莱希说,保留天皇只是为了迅速结束战争而付出的一个小代价。“我不是同情小裕仁,但是我确信有必要利用他来保证日本真正投降。”[80]史汀生对此表示同意,他还说时间对盟国不利,因为苏联在亚洲的地盘每一小时都在扩大。史汀生说,红军的进攻决定了美国人在这最后一轮博弈中要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因为“赶在苏联人有资格提出关于占领和托管日本本土的任何实质性声索之前,确保日本本土在我们手里,是十分重要的”。[81]苏联人在中国北部边境占领的地盘越大,他们对后续亚洲事务的影响力就会越大。苏联人对朝鲜的关注也愈加令人担忧,甚至有人开始谈论要派遣一支美军两栖部队在仁川登陆。苏联已经公开要求在对日占领中分一杯羹,可能会采用多国分区占领的方式,就像在德国那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亚洲的未来就取决于东京和华盛顿化解僵局的最快速度。
1707364446
1707364447 吉姆·福莱斯特突然想到的办法解决了问题。盟国完全不必明确接受或拒绝日本的条件,他说,盟国可以直接给个“确认声明”,展示他们视天皇为从属地位的姿态即可。这样一份声明可以对日本的条件不作答,但含蓄地向日本人保证把裕仁留在皇位上。[82]这一建议被采纳了。贝尔纳斯的答复文件里有这么一段关键的话:“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最高统帅将采取其认为适当之权力,实施投降条款。”至于未来日本政府的组织形式,它将“依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来组建。[83]“最高统帅”一词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强调执行对日占领的将是一名军官,而非同盟国的联合组织。就在当天,杜鲁门总统确认了那个所有人都期盼了数月的决定: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担任日本占领军的盟军最高指挥官(SCAP)。
1707364448
1707364449 史汀生和福莱斯特建议在和谈期间暂停轰炸。史汀生说美国民众对原子弹的“忧虑和误解与日俱增”。杜鲁门同意下令暂停原子弹轰炸——反正第三枚核武器也要等到这个月下旬才能准备好——但是他决定让常规轰炸作战“以现有的频度”继续实施,直到日本最终投降。[84]
1707364450
1707364451 由于东京鸽派安排的短波无线电广播,全世界现在都知道日本已经求和了。当内阁和各军种司令簇拥在总统周围时,白宫大门外挤满了人,宾夕法尼亚大街上传来了一片欢呼声和汽车喇叭声。广播新闻中都在报道全美各个城市举行的群众庆祝活动。在整个太平洋上,军人们拿起武器朝天开枪。盟军军舰拉响了汽笛,打出信号弹、照明弹、曳光弹和高射炮弹。在冲绳岛旁的渡知具锚地,庆贺时打到天上的高射炮弹太多了,甚至有几名水兵因此丧命。[85]陆战队飞行员萨姆·海因斯还记得那是个“歇斯底里、令人惊恐的夜晚,战争的情绪被荡涤一空”。[86]岸上的人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纷纷躲进了散兵坑或者战壕。当地海军基地指挥官向舰队发出指令:“收到此电文后,所有出于庆贺目的发射对空武器的行为应予停止。”[87]
1707364452
1707364453 第3舰队此时正位于日本北部外海,攻击这整个区域的各处目标。在“约克城号”上,舰长通过大喇叭宣读了这一消息,“黑暗的飞行甲板上传来一阵欢呼,那里满是正在排布飞机的舰员”。[88]在“密苏里号”上,哈尔西和他的幕僚们正在观看花样游泳明星埃斯特·威廉姆斯主演的彩色音乐剧。一名通信官从后面走过来,在卡尼和哈尔西的耳边轻声说出了这一消息。哈尔西挥手要他退下,说:“我们先看电影。”[89]由于没有收到停止攻击作战的命令,这支强大的舰队继续向南开往东京,8月12日他们将按计划在那里再次发动大规模空袭。
1707364454
1707364455 贝尔纳斯的答复通过设在旧金山的一个商业广播电台播放给了东京。8月12日拂晓前,东京收到了消息。东乡一大早就赶到他在外务省的办公室,和副手们仔细商议了此事。他们都认为这份答复并不理想,但也不是最差的。天皇将成为占领军的下级伙伴。经过对其中语句颇有些费力的解读,这份文件可以被理解为不会对裕仁及其家族进行逮捕、罢免或其他伤害之举的保证。翻译们还淡化了贝尔纳斯文件中的刺激性语句,将原文中的“须听从”软化成了日语中的“在其制约之下”。
1707364456
1707364457 在东京的各处权力中心——帝国大本营、各省及皇宫——日本领导人仔细研读了这份答复并围绕其含义和好处进行了争论。8月12日是漫长而混乱的一天。有些原本坚定站在议和派阵营的人开始心生疑虑和动摇。被重新起用的前首相平沼骐一郎认为,接受美国的条款将会导致国体丧失。他不喜欢日本政府将由日本人民“自由表示之意愿”来决定这一规定,他认为这是在诱导进行“旨在颠覆君主制政府的破坏性活动”。[90]简言之,在12日上午,东乡在“六巨头”中仅有的可靠盟友,铃木首相和米内海军大臣,都被这些反对意见动摇了。在当天上午的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和随后的内阁全体会议中,熟悉的僵局再次出现。有些大臣想要让美国人“阐明”关于天皇的条款。东乡则反对说任何这样的回应都有导致和谈崩溃的危险,这样日本就完了。他还暗示,他宁愿辞职也不会向华盛顿再发一份拖延时间的说明。
1707364458
1707364459 从8月10日首次求和到8月15日最终投降这段时间里,日本报纸的调门一直摇摆不定。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一事已经用英语播发给了海外听众,但是NHK电台的国内广播上却还没有出现同样的报道。而阿南惟几在求和后仅仅一个小时就通过无线电发出的战斗到底的布告,却成了8月10日至11日日本报纸和广播报道的主角。
1707364460
1707364461 市谷的陆军省成了一座火山。少壮派的军官们已经在公开谈论政变,酝酿造反了。叛乱者们制订了计划,要控制皇宫近卫军,封锁皇宫大院,还要逮捕或刺杀内阁中的鸽派,实行军管,占领外务省,并控制广播电台。与此同时,海外的陆军指挥官也源源不断发来电报,不让投降。中国派遣军司令长官冈村宁次将军说他难以想象他这支没打过败仗的军队竟要向手下败将中国军队投降。[91]陆军中那些头脑发热的人还试图发表一份高级将领们联合签名的声明,要求在所有战线上加强战斗。内阁情报委员会出于对这些阴谋的警惕,拦下了这些文件,没让它们发到媒体上。
1707364462
1707364463 陆军大臣阿南的内弟竹下正彦中佐把叛乱计划抛给了阿南、梅津和河边,以及其他陆军高级将领。这些领导人听完后支吾搪塞,不置可否。这种暧昧的回应令叛乱头子们对于将来得到高层的支持产生了期待,并继续行动下去。阿南紧抓着最后一根稻草,询问外相是否还有希望重新让苏联政府作为中介帮日本和盟国接触。(此时红军发动进攻已经有3天,攻入了中国东北纵深地带。)河边将军对这些密谋者毫无好感,认为“这个时间点上瞎胡闹,坏处比好处多得多”。[92]他明显还在因为知道天皇对陆军失去信任而感到茫然。
1707364464
1707364465 铃木首相对一位下属说,由于苏联红军的快速挺进,他们不能再浪费时间了。“如果我们错过了今天,那么苏联人拿下的就不只是中国东北、朝鲜、库页岛南部,他们还会拿下北海道。这会摧毁日本的基础。我们只要接触上美国,就必须停止战争。”[93]
1707364466
1707364467 陆军参谋总长梅津大将和海军军令部总长丰田大将出人意料地向天皇呈交了一封联名信。他们在信中警告说,接受贝尔纳斯声明中提出的投降条款,“可能会导致局势失控……这么说很不妥,但是这意味着我们的帝国将沦为附庸,这是我们不可接受的”。[94]
1707364468
1707364469 以这种方式直接向天皇进言是一种严重僭越的行为,放在平时,他们的官场生涯就完了。但是早先裕仁为了把他的意愿施加给政府,已经连更重要的礼节都丢掉了。暴怒的米内把丰田拖到自己的办公室,劈头盖脸一顿臭骂。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两位参谋长到底是真的决心阻止投降,抑或仅仅是“做做样子”,就像长谷川毅提出的那样,只是为了“安抚激进派军官的不满”。[95]梅津和丰田的信中明确提出“我们随后将会和政府达成完全一致之意见,再来请求圣裁”。[96]这最后一句话表明他们将会遵守天皇的最后指示,无论内容如何。
[ 上一页 ]  [ :1.7073644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