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373976
听着美国人说话,英国人有时候不免觉得他们似乎打算把时间倒转至1914年8月,以紧密队伍持着上了刺刀的步枪朝着敌军进攻。波拉德只能摇头。美国人终将会学到教训,但届时他们付出的代价将会是鲜血。
1707373977
1707373978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件事。波拉德内心热爱狂欢的一面,使他对美军的禁酒令以及因此造成的虚伪现象深感恼火。私底下,几乎每个美国军官都会毫不迟疑地拿出自己藏在装备里的酒来喝。不过,今天晚上——看在老天份儿上,今晚可是新年夜哪——营里的十九个美国人却全部拒绝了这个欢庆的机会,而在十点就上床就寝。波拉德认为这些无动于衷的美国人比较像是银行职员,而不是真正的军人。
1707373979
1707373980
现在,他身在勒图凯,与各个不同国籍的军官一同学习操作路易斯轻机枪。波拉德今年夏天过得很平静,秋天也是。他陆续担任了几项前线后方的职务。除了其他任务之外,他所属的营主要负责守卫位于蒙特勒伊的远征军总部,也曾在9月参与镇压今年英军爆发的唯一一场小型暴动[49],这可是革命层出不穷的一年。不过,波拉德的心情颇为矛盾。一方面,缺乏作战的生活已开始令他感到躁动不安又烦闷无聊。另一方面,他过去对于别人常说的这句话——“那些在家乡有女孩想念着他们的人,比较不像了无牵挂的人那么勇于冒险”——总是不屑一顾,但现在终于体认到这句话确实有其道理。他可以忍受前线后方的这些职务。只要能够在战争结束的时候在场,他就满足了。
1707373981
1707373982
他们一行四个英国人蹑手蹑脚地走到最近的床前,两人一床。
1707373983
1707373984
一声令下,他们随即抬起身前的床铺,把裹得有如厚茧一般熟睡的军官倒在地上,接着随即冲到下一张床,重复同样的动作……然后又是下一张床……然后又是下一张床。室内响起了被棉被捂住的尖叫声以及响亮的咒骂声。有些惊醒过来的美国人开始挥拳乱打,打到的却是与他们同样受害的战友,而那些战友自然也立刻反击。一场混战因此在黑暗中展开。还没有人来得及开灯,波拉德和他的同伴就已开开心心地溜出营房,消失于夜色之中。
1707373985
1707373986
1918年来临了。
1707373987
1707373988
1707373989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1]另一份目击记录称是一棵罗望子树。
1707373990
1707373991
[2]贝特曼—霍尔维格的提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未能被把握的机会之一。他之所以提出和平倡议,部分原因是他体认到,在德国打败罗马尼亚且英国的索姆河攻势也宣告失败之后,德国的地位虽然在表面上看似比先前更稳固,但德国取得无条件胜利的机会已然降低。这项提议其实也是个迫切的举动,目的在于抗拒德国鹰派与军国主义者最喜爱的念头——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德国首相和他的许多支持者都担心发动无限制潜艇战将会激使美国参战,结果事实也证明他们的担忧确实没错。尽管如此,他的提议却缺乏具体内容:他没有规划任何条件,也没有给出任何承诺,更遑论应允让比利时从这场战争中安然脱身。这不是德国第一次的和平提议:德国也曾在1915年试图向俄国递出橄榄枝,但由于巴黎与伦敦提供的条件更丰厚(例如君士坦丁堡),因此彼得格勒当局对德国的提议也就置之不理。
1707373992
1707373993
[3]即使在德国,也有高调而且颇具影响力的舆论反对任何形态的妥协,并且认为比利时在某种意义上理所当然属于德国。持这种意见的人同样也认定德国的殖民地扩张必不可免。
1707373994
1707373995
[4]卡夫卡文学遗产中一大部分的短篇小说,就是写作于战事方酣、严酷冷冽的1916年至1917年的冬天(他在术士巷22号进行密集、近乎疯狂的写作)。这个月初,他所写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获《布拉格日报》刊登,该报是各个家庭获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途径。
1707373996
1707373997
[5]多亏这栋房子非常小(十五平方米),仅由一个房间所组成,要让房间保持温暖并非难事。根据卡夫卡的说法,只需几根薪柴、一些废弃的草稿纸,就能使房间保持温暖。
1707373998
1707373999
[6]在库特阿马拉投降之后被俘的低阶人员约有70%未能存活下来。这样的死亡率和纳粹以及苏维埃最严苛的劳改营不相上下。
1707374000
1707374001
[7]一个历史花絮:这些被弃用的88毫米口径机炮,在岸上却成了非常有效的防空炮。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令人畏惧的一种火炮,即德军的88毫米口径大炮,也是从这种机炮发展而来。
1707374002
1707374003
[8]这起谋杀案本身虽然没有改变任何事,但原本针对这位深受沙皇皇后宠幸的古怪人物的厌恶与批评,却因此转向了皇室家族。
1707374004
1707374005
[9]抗议活动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广泛的不满情绪,但这些活动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爆发,至少有一部分是因为天气。一段极度寒冷的天气在3月8日左右缓和下来,气温大幅上升,于是也就有更多人加入示威活动。
1707374006
1707374007
[10]奥兰多·费吉斯已证明指出,把1917年3月的革命视为一场和平运动其实是种迷思。实际上,在这些动乱中丧生的人数远多于布尔什维克在同年10月发动的那场更为知名也更加重要的政变。
1707374008
1707374009
[11]当时一项估计指出,1个月40支补给队足以供应1个1.6万人的步兵师,但是为同样数目的骑兵供应所需,却需要多达4倍的补给队。另一个缺点,则是又宽又长的骑兵队伍极易挡住重要通道。
1707374010
1707374011
[12]兴登堡防线是介于阿拉斯与兰斯之间的一条壁垒严密而且准备完善的防线。构筑这条防线的目的在于将德军前线缩短五十公里,以便腾出十个师左右的兵力。德军在1917年3月发动战略性撤退,撤至这条防线后方。
1707374012
1707374013
[13]这型飞机极为耐用,在若干国家的空军当中扮演各种不同角色,许多战区里都使用过——从西部与东部战线乃至巴尔干半岛、意大利与美索不达米亚。根据肯尼思·芒森的说法,这种飞机之所以取了“1½斯塔特式”这个古怪名称,原因是其“内翼支柱长度颇短,从机身上侧向外倾斜,并且呈对角线交叉”。这是第一架能够穿越螺旋桨进行射击的英国飞机,原因是其制造商意外获得了一架在浓雾中迷失方向而降落于英军区域中的德军战机,于是仿造了那架战机上的同步机制。1½斯塔特式双翼机是协约国在1916年夏季取得制空优势的决定性因素。
1707374014
1707374015
[14]庞大的伤亡以及缺乏成果所带来的失望,不久之后即在法军当中引起了一波士兵哗变潮。不过,就当下而言,这两场战役正处于停顿喘息的状态,也就是这类战役经常可见的典型现象。进攻方正在补充弹药与物资,并以生力军接替疲累而且损失了不少兵员的部队。防守方当然也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因此这种消耗战不久之后就会再度从头来过。这种模式经常会一再重复,令人厌倦不已。
1707374016
1707374017
[15]即便在合适的降落伞出现之后,大多数空军也还是禁止使用,原因是他们认为使用降落伞恐怕会鼓励飞行员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弃机逃生。战机上也没有提供救生衣。有些飞行员设法自力救济,将旧车胎的内胎充气,套在腰间充当救生衣。
1707374018
1707374019
[16]英国当时的情势从数字上来看显然相当不错。在双方开始交战之际,英军拥有385架战机,德军只有114架。不过,统计数据并不代表一切。
1707374020
1707374021
[17]“人形四分音符”是一名俘虏的绰号,也许是针对他的相貌而取的。
1707374022
1707374023
[18]当时护航船队制度尚未完全建立。
1707374024
1707374025
[19]在派往东非的2万名南非士兵当中,半数都因重病而被后送回乡。
[
上一页 ]
[ :1.70737397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