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02175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君士坦丁堡的政权几经更替,但东罗马的官员们都没有打算和阿拉里克和谈。批准哥特人可能接受的条件在政治上无异于自取灭亡。公元400年,君士坦丁堡发生针对盖纳斯(Gainas)的政变。哥特人出身的盖纳斯是罗马的指挥官。尤特罗庇乌斯倒台后,他也参与了权力的角逐。帝国后期军事重组后,盖纳斯和其他蛮族出身的指挥官地位渐高,声望日隆。在帝国初期,只有罗马公民能在军团服役。与之不同的是,到了帝国后期,任何人都可以在政治意义重大的野战军中服役。没有什么能阻挡能力出众的蛮族人在野战军中升官晋爵,获得政治地位和声望。因此,自公元4世纪中叶以来,一系列蛮族出身的指挥官出现在宫廷的政治斗争中。这些人偶尔还会图谋篡位,或者涉嫌图谋篡位。法兰克人出身的西尔瓦努斯(Silvanus)便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史学家阿米安·马塞林还参与了铲除他的谋杀行动。然而,“蛮族”长官更多的是和文官政客较量,对皇帝施加影响。但不管史学家对他们的态度如何,我们都没有看到任何记载证明这些蛮族长官对帝国怀有二心。这些被视为“蛮族人”的将官中有些是接受过传统精英教育的第二代移民,也就是说,他们和其他官员一样,是完完全全的罗马人。
1707402176
1707402177
盖纳斯在公元399年秋天还是君士坦丁堡的风云人物,权倾一国。到第二年年初,他便被昔日的同党取代。他可能是第一代哥特移民。因此很容易就成为反蛮族宣传的攻击对象,尤其是这一时期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正在巴尔干半岛为所欲为。但并没有证据表明盖纳斯有意与这帮哥特人为伍。在这场推翻他统治的暴力政变中,盖纳斯设法逃出君士坦丁堡,但几千哥特人,包括跟随东罗马军中的哥特官兵生活在城里的妇孺,都惨遭杀害。此后,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同东罗马军队没有进行正面交锋。但现在,他们被排除在君士坦丁堡政治之外,很快争取新协议的希望也完全破灭。为了打破僵局,阿拉里克率领手下于公元401年秋天来到意大利。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他们试图同西罗马帝国的实际掌权人斯提利科达成协议。同样,阿拉里克试图使用武力迫使斯提利科就范。但斯提利科和东罗马尤特罗庇乌斯的继任者一样,也不愿意批准他们的条款。由于巴尔干半岛的给养来源被切断,这帮哥特人无法无限期地停留在意大利。50公元402年秋天至403年年初,进行过两次不分胜负的战斗后,他们越过狄那里克阿尔卑斯山,退到老巢达契亚和马其顿。
1707402178
1707402179
阿拉里克别无选择,现在他不得不设法让东西罗马帝国中的一方重新回到谈判桌上。哥特人回到他们在公元397年至401年间占领的巴尔干地区,重新确立统治,可能是重启曾供养他们的给养来源。他们在这里一待就是三年。深处政治荒原,他们发现自己无论是从字面意义,还是从比喻意义上讲,都被夹在东西罗马帝国之间,等待其中一方向他们招手示好。公元406年末,意大利的斯提利科终于表示要和谈。我猜想阿拉里克一定大吃一惊。仅在四年以前,这位西罗马帝国的摄政者还竭尽全力要和阿拉里克及其率领的哥特人保持距离。而现在他却来拉拢他们,要和他们结盟。更奇怪的是,斯提利科是在打败拉达盖苏斯之后向阿拉里克示好的。如前文所述,罗马打败拉达盖苏斯之时,即将波及罗马境内的动荡局势已在莱茵河边境初现端倪。
1707402180
1707402181
但斯提利科提出要和阿拉里克联盟,一同对付君士坦丁堡,而不是去处理莱茵河防线的问题。要了解斯提利科看似蹊跷的行为及其意外结果是如何导致罗马遭劫的,我们需要仔细探讨一下这位西罗马的最高统帅以及他在整串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
1707402182
1707402183
斯提利科与阿拉里克
1707402184
1707402185
在古代和现代,人们都对弗拉维斯·斯提利科看法不一。他是帝国后期像盖纳斯这类蛮族军人通过晋升逐步获得政治地位和声望的成功案例。斯提利科的父亲是具有汪达尔人血统的罗马骑兵军官,他的母亲是罗马人。他本人是帝国东部狄奥多西一世麾下的一名杰出军官,在公元4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担任各种要职。公元393年,斯提利科跟随皇帝西征,讨伐篡位者欧根尼乌斯。之后,他被任命为高级指挥官(comes et magister utriusquemilitiae praesentalis,中央野战军两军统帅),统领帝国西部的军队。公元395年初,狄奥多西在米兰意外死亡,享年49岁。显然,此前他任命斯提利科为一同西征的次子霍诺留的监护人。至少,斯提利科声称这是皇帝临终之前对他的嘱托,而且也没有人对此提出异议。狄奥多西一世的长子阿卡狄乌斯则留在君士坦丁堡,统治东罗马。霍诺留生于公元384年9月,在狄奥多西一世病逝时还不满10岁。因此统治权自然而然就落入斯提利科手中。
1707402186
1707402187
此前,斯提利科的重心完全集中在帝国东部。但现在,他发现自己成为西部无可争辩的统治者。斯提利科开始小心谨慎地拉拢罗马元老院,这一点清楚地表明他有在西部权势中建立人脉的必要。公元395年5月,他通过一项法令,为曾在篡位者欧根尼乌斯手下任职的官员恢复旧职——建立人脉的重大举措。51公元395年后,我们的老朋友叙马库斯突然发现自己也在斯提利科拉拢的对象之列。52从他的书信判断,叙马库斯当时正在享受一个回暖的冬日。他存留下来的书信中可能有三分之二是写于公元395年至402年间。从这部分书信可以看出,叙马库斯的影响力相当大。一则,他能够将曾在欧根尼乌斯手下担任首都行政长官的女婿尼科马库斯·弗拉维尼鲁斯(Nicomachus Flavianus)解救出来,并为他争取到官复原职,在公元399年至400年间重新成为霍诺留和斯提利科治下的首都行政长官。虽然没有担任正式职位,但叙马库斯还在公共事务中施加影响。我们稍后将看到,公元397年,他在发动元老院宣布背叛斯提利科、投靠君士坦丁堡的北非指挥官吉尔多(Gildo)为“国家公敌”的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1707402188
1707402189
由于他小心拉拢权要,斯提利科稳坐权力宝座十多年。鉴于他命运坎坷,稳坐权力宝座十余年也绝非易事。其中有些变故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狄奥多西一世临终遗愿的真相我们无从得知。但他病逝后不久,斯提利科就声称皇帝临终时将两个儿子托付给自己。53斯提利科在罗马的特聘御用演说家、诗人克劳狄安(Claudian)对元老院说道:“总之,罗马的权力就托付给您,斯提利科;治理帝国的权力就交付在您手上。两位皇子统治的东西罗马帝国及其军队都由您负责。”54一切迹象都表明这是个谎言,至少就阿卡狄乌斯而言是这样,意在授权才到帝国西部就已经掌权的斯提利科在原居住地东罗马帝国争夺权力。斯提利科接着就依照这一宣言行事。他在公元395年和397年两次干预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在东罗马帝国领土上的叛乱问题,根本目的是为了树立自己东部拯救者,因而自然也是统治者的形象。斯提利科的行为遭到君士坦丁堡同僚的强烈抵制。如前文所述,这些人正忙于争权夺利,操纵不问国事的阿卡狄乌斯。他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斯提利科出现在地平线上,骑着马儿来解救他们。可以想见,他们对他百般阻挠,严加防范。
1707402190
1707402191
其中最危险的一次发生在公元397年的秋天,上文提到的阿非利加指挥官吉尔多受到诱惑,意欲投靠君士坦丁堡。这对斯提利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威胁。因为罗马的粮食供给来自阿非利加。只要给养中断,他的政治地位就会立刻动摇。结果,斯提利科出色地解决了危机,将吉尔多的弟弟马西泽尔(Mascezel)派往北非。吉尔多曾杀害过他的孩子,因此马西泽尔还有仇未报。此次叛乱在公元398年7月被平定。阿非利加在粮食开始收获之前又回到西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公元401年至402年,斯提利科还经受了阿拉里克对意大利的侵袭。虽然君士坦丁堡当局可能没有像一些学者认为的那样,授意阿拉里克入侵意大利,但他们显然也没有阻止阿拉里克这样做。接着,仅仅三年之后,拉达盖苏斯率领一帮哥特人来袭。但斯提利科最后又再次轻松地解决了问题。在这一系列事件中,他的权力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中央和地方军事机构、罗马元老院及中央官僚机构等。但最关键的是他和狄奥多西一世之子霍诺留的关系。随着霍诺留逐渐长大成人,为了牢牢控制这位皇帝,斯提利科在公元398年将自己的女儿玛利亚(Maria)许配给他。这给斯提利科的地位增加了一些额外的保障,但随着霍诺留逐渐成年,他与这位皇帝的关系注定需要采用一些手腕。
1707402192
1707402193
直到公元406年8月,斯提利科都谨小慎微,没有出现什么闪失。他虽然没能统一东西罗马,但霍诺留在他的牢牢掌控之中。阿非利加的叛乱被平定,哥特人对意大利的两次进攻也被成功击退。接着,在战胜拉达盖苏斯之后,斯提利科迈出他一生中最不可思议的一步。这时候,北部局势已经恶化。不列颠的一系列篡权行动中第一位篡位者已经上位;莱茵河以东硝烟迷漫,而且一切迹象都表明战火将蔓延到罗马境内(但没有任何蛮族人即将横渡莱茵河以及以何种方式入侵的迹象)。然而,如前文所述,斯提利科并没有召集训练有素的士兵北上,而是同君士坦丁堡的对手展开新一轮的争斗。与公元395年至396年的对峙相比,他在公元406年年末重开战事想要获取的领土范围缩小了。斯提利科要求君士坦丁堡归还达契亚和马其顿教区(这两个教区位于伊利里亚省的东半部,在狄奥多西一世执政期间被转交给君士坦丁堡管理)。然后,他提出同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结盟,用战争来要挟东罗马帝国。
1707402194
1707402195
当然,斯提利科可能只是判断失误,一方面他执迷于夺取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大权,另一方面又低估了北部危机的严重程度。但我认为,即便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北部危机会迅速发展成一场灾难,他也不会被野心完全冲昏头脑。而且这也不是我的一己之见。关键问题在于斯提利科已不再试图在君士坦丁堡夺权。他的目标缩小,只是要收回伊利里亚行省东部的达契亚和马其顿。这一变化表明其中涉及更具体的问题,而非仅仅是虚荣心在作祟。伊利里亚东部的山区和丘陵盆地一直以来是罗马军队招募新兵的理想之地(类似于苏格兰高地是英国军队招募新兵的理想之地)。因此,有学者提出斯提利科在公元406年年末收回伊利里亚东部的想法与莱茵河地区日益蔓延的危机有关。他亟须增加兵力,因此收回伊利里亚东部可能是他争取重要征兵基地的妙计。但要将新兵训练成善战的士兵还需要时间。而显然,斯提利科最缺的就是时间。然而,在伊利里亚东部就有一支现成的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甚至是久经沙场)的军队——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
1707402196
1707402197
为什么说斯提利科同君士坦丁堡争夺伊利里亚东部地区可能和他争取阿拉里克的支持一同对抗北部更大的威胁有关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还需要考虑哥特人的规划。自公元395年以来,阿拉里克一再表明,他完全愿意同罗马帝国结成军事联盟,但条件必须合适,而且必须修订公元382年和约中的问题。我们知道,这意味着罗马充分肯定他们的至高首领,并指定一片能够创造税收的地区依法供养他们。尤特罗庇乌斯在公元397年满足了他们的这些要求,在随后的公元5世纪初他们希望这些要求能继续得到满足。斯提利科和阿拉里克之间的唯一问题是决定安顿哥特人的具体地点。除了公元406年短暂进攻意大利之外,哥特人自公元397年以来,一直占据达契亚和马其顿两地。但传统上属于帝国西部的伊利里亚东部现在已经归东罗马帝国管辖。因此,斯提利科陷入两难境地。他可以让哥特人离开他们占据近十年的地区,迁到他管辖的领土上。这样,他就有权批准他们要求的合法居住地。但这势必会在哥特人中引起骚乱。也许对斯提利科而言更重要的是,这也会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哥特人可能定居地区的罗马地主阶层中引起骚乱。或者,他可以授权哥特人统治他们已经占据的地区。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威逼君士坦丁堡将伊利里亚东部归还给他。他最终选择了后者。细想之下,后者是争取哥特人支持的最简单的手段。这样看来,斯提利科的政策就没有那么疯狂了。
1707402198
1707402199
与阿拉里克的超级军团结盟将为斯提利科提供他在应对北部即将出现的骚乱时所需要的兵力,而且在西罗马帝国境内也不会引起什么骚乱。如果这一切需要他和君士坦丁堡开战的话,那就只能这样了。55
1707402200
1707402201
斯提利科倒台
1707402202
1707402203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斯提利科和阿拉里克约定,在进攻东罗马帝国时,意大利会派遣大队人马增援哥特人。我猜想斯提利科以为他不用按常规进攻君士坦丁堡,只需要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就足以让东罗马交还有争议的教区。于是,阿拉里克把军队调遣到仍处于西罗马境内的伊利里亚西部的伊庇鲁斯,等待斯提利科的部队穿过亚得里亚海来和他会合。由于在巴尔干半岛冬天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争,因此这次袭击可能是计划在公元407年夏天进行。然而,巴尔干半岛和高卢地区事态的迅速演变,将所有计划都全盘打乱。到公元407年5月至6月,他们正考虑在巴尔干半岛发动一场重大战役时,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已经渡过莱茵河,入侵高卢。更糟的是,君士坦丁三世已经穿越多佛尔海峡,赢得高卢多数军队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不可能调遣大批军队穿越亚得里亚海。因此,斯提利科并没有派兵增援伊庇鲁斯的阿拉里克。他在公元407年采取的唯一行动就是派遣哥特人出身的指挥官萨鲁斯(Sarus)前往高卢,试图扼杀君士坦丁三世篡权的势头。但行动失败了。
1707402204
1707402205
到公元408年初,斯提利科的地位岌岌可危。君士坦丁三世和蛮族人在高卢不同地区展开行动,整个高卢行省和不列颠都脱离中央的控制。北非和西班牙仍然支持西罗马,但伊庇鲁斯的阿拉里克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率领的哥特人已经在那里滞留了一年,等候罗马军队的到来。但高卢的形势仍十分危急,罗马不敢轻举妄动。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在起作用。阿拉里克对哥特人的统治也绝不是坚不可摧的,他还得让普通士兵满意。斯提利科真的会信守承诺吗?
1707402206
1707402207
到公元408年春天,阿拉里克忧心忡忡,要求斯提利科提供保证。他提醒斯提利科他的军队还未收到任何经济支援,更别提军事援助了。这也合情合理。因此他要求斯提利科支付4000磅黄金。他以武力相威胁,率领部下向北、向西挺进,到达阿尔卑斯山麓的罗马行省诺里库姆(现在的奥地利)。如果有必要的话,从这里进攻意大利十分方便。对于所谓的盟友而言,在斯提利科困难的时候这样做虽然有失偏颇,但阿拉里克也需要满足自己部下的需求。而且,别忘了,公元401年至402年斯提利科将哥特人逐出意大利时,他也没有心慈手软。据说,皇帝和元老院的大部分元老都准备和哥特人决一死战。但这就意味着除了莱茵河侵袭者和君士坦丁三世之外,罗马又增加了一个劲敌。因此斯提利科反对同哥特人开战。元老们聚集在罗马,展开一场按既定套路进行的辩论。斯提利科阐述了他的立场。他如愿以偿,元老院同意向阿拉里克支付黄金。然而,反对的声音并没有消失。一个名叫兰帕狄乌斯(Lampadius)的人因为他对此事的评价被载入史册:“这不是和平,而是奴役条约(non est ista pax sed pactio servitutis)。”此时,斯提利科已经差不多花光了他所有的政治资本,但命运和他还没有完事儿。
1707402208
1707402209
公元408年5月1日,西罗马皇帝霍诺留的哥哥、东罗马的皇帝阿卡狄乌斯去世,留下一名7岁的幼子作为继承人,即狄奥多西二世。这次,皇帝和指挥官又产生分歧。斯提利科想前往君士坦丁堡干涉东罗马的事务,霍诺留也有此想法。和向阿拉里克支付黄金的事情一样,斯提利科又如愿以偿。他还提议阿拉里克同时也应该被派往高卢。但皇帝与指挥官之间的裂痕已经显而易见。曾受到斯提利科提携的宫廷高官奥林庇乌斯(Olympius)更是从中挑拨离间。西罗马帝国的所有事务都是按照斯提利科的意愿来处理,但帝国仍境况危急。君士坦丁三世现在已经在高卢南部的阿尔勒安顿下来,正盘踞在通往意大利的各山口上。蛮族人遍布高卢各地,阿拉里克收到黄金后,仍留守在诺里库姆,把守着阿尔卑斯山东部的山口。难怪史料提到斯提利科在公元408年夏天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却又没有采取行动——整个帝国大厦在他身边渐渐倒塌。据佐西姆斯记载,奥林庇乌斯此刻打出一张王牌:“他说,斯提利科正计划着前往东罗马帝国,图谋推翻小狄奥多西,让他自己的儿子优奇里乌斯(Eucherius)继任皇帝。”56
1707402210
1707402211
奥林庇乌斯一有机会就重提此事,而且还刻意把这条消息散布到集结在总部帕维亚(Pavia,提西努姆,Ticinum)的意大利军队中。在军队8月13日出发前去对付君士坦丁三世之前,霍诺留前往帕维亚营区进行检阅。此时,军队发动兵变,斯提利科支持者中的众多高官被杀。听到消息后:
1707402212
1707402213
[斯提利科]召集所有蛮族盟军的首领,商讨该如何采取行动。大家都一致认为,如果皇帝遇害——不过他们还不确定皇帝是否被杀,蛮族盟军都应该立刻攻打罗马士兵,杀鸡儆猴。但如果皇帝平安无事,即便一些官员被害,也只有兵变的主谋应该受到惩罚……然而,当他们发现皇帝安然无恙时,斯提利科决定饶恕那些士兵,回到拉文纳。
1707402214
1707402215
这些蛮族部队主要是哥特首领拉达盖苏斯的手下,约有1.2万人,是在拉达盖苏斯战败后作为一支独立部队被斯提利科纳入意大利军队的。没有史料显示在其他常规军队中还有独立的蛮族部队。斯提利科倒台后,历年来招募的蛮族官兵中仍有许多人继续在军中服役。在拉文纳,斯提利科先是躲避在一座教堂内,但后来又放弃求生,决意一死,还不许他的个人扈从阻拦。8月22日,斯提利科被斩首。
1707402216
1707402217
这位西罗马的最高统帅在掌权13年后就这样身首异处。他提携的高官中有许多已经在帕维亚兵变中丧生,剩下的现在也被追捕、杀害。他的儿子优奇里乌斯被捕后被处死。霍诺留还和他的女儿离了婚。罗马的政权更替和许多政客一样,卑劣、残酷、彻底。奥林庇乌斯给予前恩主的最后一击是在公元408年9月至11月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没收斯提利科的所有财产,并惩治所有试图保留这个“国家强盗”物品的人。57在我看来,就像考特爵士(Thane of Cawdor)一样,斯提利科的死最能体现他无愧于罗马最高统帅的身份。他宁死也不愿罗马继续深陷内战,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德高望重、赤胆忠心的帝国公仆的形象。奥林匹奥多罗斯等史学家对他都深表同情。虽然反蛮族的希腊史学家尤纳皮乌斯指责他自公元4世纪90年代初起和阿拉里克勾结,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汪达尔人之子的出身妨碍他成为一名忠心耿耿的罗马军官。斯提利科只是生不逢时,恰巧在匈人打破帝国长久以来所处的权力平衡之际掌权。纵观历史,没有几个人能同时成功地应对心怀不满的皇帝,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大规模篡权行动以及哥特人的超级军团。58
1707402218
1707402219
斯提利科死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表明他政策的英明之处。奥林庇乌斯任命自己为执事官——高级文官,责任范围广泛,相当于首相职位。以他为首的新政权完全推翻了斯提利科的政策。与哥特人的和平破灭,硝烟弥漫。阿拉里克用人质换取赔款和从意大利外围撤军的提议也被断然拒绝。
1707402220
1707402221
现在,哥特人又回到政治荒原,在有些方面连公元406年的境况还不如。至少当时他们还有成熟的基地。而现在,他们身处陌生环境,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往来。但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在一个重要方面很快就会有所好转。斯提利科被处死后不久,意大利军中的罗马人便采取一系列行动对付他招募的蛮族官兵的家人和财产,其中很多人曾是拉达盖苏斯的手下。他们被安置在意大利各城市的家人被屠杀。这些蛮族兵一怒之下投靠阿拉里克,使他的战斗人数可能增加到约3万人。兵力的增加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409年,哥特人在罗马城外扎营时,大批奴隶也加入他们的队伍。阿拉里克军队中的战斗人员总数增加到4万人。我猜想,这些奴隶中大部分都曾是拉达盖苏斯的手下,而非罗马原有的奴隶。仅仅在他们被卖为奴三年之后,阿拉里克为他们提供了结束受罗马人奴役的途径。59
1707402222
1707402223
阿拉里克所统率的已经是到目前为止兵力最强大的哥特部落。公元408年秋天,他采取了大胆行动。阿拉里克召集所有部下,包括同他的姻亲阿萨尔夫(Athaulf)一起驻扎在潘诺尼亚的手下,越过阿尔卑斯山,向意大利挺进。他们沿途一路破坏,直奔罗马。11月,阿拉里克一行人抵达罗马城外,很快便将罗马城包围,以防止有人向城内输送粮食。然而,阿拉里克无意攻城。这一点很快就显露无遗。很明显,他想要的是战利品。到年底的时候,阿拉里克得逞了。罗马元老院同意付给他5000磅黄金、3万磅白银,以及大量丝绸、兽皮和香料,正好用来笼络他刚招募的军队。但同他自公元395年以来的一贯诉求一样,这个哥特人还想要同罗马政府达成妥协。他希望元老院能帮他实现自己政治生涯中的这个终极目标。元老院派使团来到拉文纳同霍诺留斡旋,敦促皇帝交换人质,并与阿拉里克达成军事联盟。皇帝表示愿意接受这些条件。因而,哥特人放弃围城,向北退到托斯卡纳(Tuscany)。
1707402224
[
上一页 ]
[ :1.70740217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