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402195e+09
1707402195 当然,斯提利科可能只是判断失误,一方面他执迷于夺取东罗马帝国的统治大权,另一方面又低估了北部危机的严重程度。但我认为,即便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北部危机会迅速发展成一场灾难,他也不会被野心完全冲昏头脑。而且这也不是我的一己之见。关键问题在于斯提利科已不再试图在君士坦丁堡夺权。他的目标缩小,只是要收回伊利里亚行省东部的达契亚和马其顿。这一变化表明其中涉及更具体的问题,而非仅仅是虚荣心在作祟。伊利里亚东部的山区和丘陵盆地一直以来是罗马军队招募新兵的理想之地(类似于苏格兰高地是英国军队招募新兵的理想之地)。因此,有学者提出斯提利科在公元406年年末收回伊利里亚东部的想法与莱茵河地区日益蔓延的危机有关。他亟须增加兵力,因此收回伊利里亚东部可能是他争取重要征兵基地的妙计。但要将新兵训练成善战的士兵还需要时间。而显然,斯提利科最缺的就是时间。然而,在伊利里亚东部就有一支现成的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甚至是久经沙场)的军队——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
1707402196
1707402197 为什么说斯提利科同君士坦丁堡争夺伊利里亚东部地区可能和他争取阿拉里克的支持一同对抗北部更大的威胁有关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还需要考虑哥特人的规划。自公元395年以来,阿拉里克一再表明,他完全愿意同罗马帝国结成军事联盟,但条件必须合适,而且必须修订公元382年和约中的问题。我们知道,这意味着罗马充分肯定他们的至高首领,并指定一片能够创造税收的地区依法供养他们。尤特罗庇乌斯在公元397年满足了他们的这些要求,在随后的公元5世纪初他们希望这些要求能继续得到满足。斯提利科和阿拉里克之间的唯一问题是决定安顿哥特人的具体地点。除了公元406年短暂进攻意大利之外,哥特人自公元397年以来,一直占据达契亚和马其顿两地。但传统上属于帝国西部的伊利里亚东部现在已经归东罗马帝国管辖。因此,斯提利科陷入两难境地。他可以让哥特人离开他们占据近十年的地区,迁到他管辖的领土上。这样,他就有权批准他们要求的合法居住地。但这势必会在哥特人中引起骚乱。也许对斯提利科而言更重要的是,这也会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哥特人可能定居地区的罗马地主阶层中引起骚乱。或者,他可以授权哥特人统治他们已经占据的地区。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威逼君士坦丁堡将伊利里亚东部归还给他。他最终选择了后者。细想之下,后者是争取哥特人支持的最简单的手段。这样看来,斯提利科的政策就没有那么疯狂了。
1707402198
1707402199 与阿拉里克的超级军团结盟将为斯提利科提供他在应对北部即将出现的骚乱时所需要的兵力,而且在西罗马帝国境内也不会引起什么骚乱。如果这一切需要他和君士坦丁堡开战的话,那就只能这样了。55
1707402200
1707402201 斯提利科倒台
1707402202
1707402203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斯提利科和阿拉里克约定,在进攻东罗马帝国时,意大利会派遣大队人马增援哥特人。我猜想斯提利科以为他不用按常规进攻君士坦丁堡,只需要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就足以让东罗马交还有争议的教区。于是,阿拉里克把军队调遣到仍处于西罗马境内的伊利里亚西部的伊庇鲁斯,等待斯提利科的部队穿过亚得里亚海来和他会合。由于在巴尔干半岛冬天无法发动大规模战争,因此这次袭击可能是计划在公元407年夏天进行。然而,巴尔干半岛和高卢地区事态的迅速演变,将所有计划都全盘打乱。到公元407年5月至6月,他们正考虑在巴尔干半岛发动一场重大战役时,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已经渡过莱茵河,入侵高卢。更糟的是,君士坦丁三世已经穿越多佛尔海峡,赢得高卢多数军队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意大利不可能调遣大批军队穿越亚得里亚海。因此,斯提利科并没有派兵增援伊庇鲁斯的阿拉里克。他在公元407年采取的唯一行动就是派遣哥特人出身的指挥官萨鲁斯(Sarus)前往高卢,试图扼杀君士坦丁三世篡权的势头。但行动失败了。
1707402204
1707402205 到公元408年初,斯提利科的地位岌岌可危。君士坦丁三世和蛮族人在高卢不同地区展开行动,整个高卢行省和不列颠都脱离中央的控制。北非和西班牙仍然支持西罗马,但伊庇鲁斯的阿拉里克开始变得焦躁不安。他率领的哥特人已经在那里滞留了一年,等候罗马军队的到来。但高卢的形势仍十分危急,罗马不敢轻举妄动。此外,还有一个因素在起作用。阿拉里克对哥特人的统治也绝不是坚不可摧的,他还得让普通士兵满意。斯提利科真的会信守承诺吗?
1707402206
1707402207 到公元408年春天,阿拉里克忧心忡忡,要求斯提利科提供保证。他提醒斯提利科他的军队还未收到任何经济支援,更别提军事援助了。这也合情合理。因此他要求斯提利科支付4000磅黄金。他以武力相威胁,率领部下向北、向西挺进,到达阿尔卑斯山麓的罗马行省诺里库姆(现在的奥地利)。如果有必要的话,从这里进攻意大利十分方便。对于所谓的盟友而言,在斯提利科困难的时候这样做虽然有失偏颇,但阿拉里克也需要满足自己部下的需求。而且,别忘了,公元401年至402年斯提利科将哥特人逐出意大利时,他也没有心慈手软。据说,皇帝和元老院的大部分元老都准备和哥特人决一死战。但这就意味着除了莱茵河侵袭者和君士坦丁三世之外,罗马又增加了一个劲敌。因此斯提利科反对同哥特人开战。元老们聚集在罗马,展开一场按既定套路进行的辩论。斯提利科阐述了他的立场。他如愿以偿,元老院同意向阿拉里克支付黄金。然而,反对的声音并没有消失。一个名叫兰帕狄乌斯(Lampadius)的人因为他对此事的评价被载入史册:“这不是和平,而是奴役条约(non est ista pax sed pactio servitutis)。”此时,斯提利科已经差不多花光了他所有的政治资本,但命运和他还没有完事儿。
1707402208
1707402209 公元408年5月1日,西罗马皇帝霍诺留的哥哥、东罗马的皇帝阿卡狄乌斯去世,留下一名7岁的幼子作为继承人,即狄奥多西二世。这次,皇帝和指挥官又产生分歧。斯提利科想前往君士坦丁堡干涉东罗马的事务,霍诺留也有此想法。和向阿拉里克支付黄金的事情一样,斯提利科又如愿以偿。他还提议阿拉里克同时也应该被派往高卢。但皇帝与指挥官之间的裂痕已经显而易见。曾受到斯提利科提携的宫廷高官奥林庇乌斯(Olympius)更是从中挑拨离间。西罗马帝国的所有事务都是按照斯提利科的意愿来处理,但帝国仍境况危急。君士坦丁三世现在已经在高卢南部的阿尔勒安顿下来,正盘踞在通往意大利的各山口上。蛮族人遍布高卢各地,阿拉里克收到黄金后,仍留守在诺里库姆,把守着阿尔卑斯山东部的山口。难怪史料提到斯提利科在公元408年夏天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却又没有采取行动——整个帝国大厦在他身边渐渐倒塌。据佐西姆斯记载,奥林庇乌斯此刻打出一张王牌:“他说,斯提利科正计划着前往东罗马帝国,图谋推翻小狄奥多西,让他自己的儿子优奇里乌斯(Eucherius)继任皇帝。”56
1707402210
1707402211 奥林庇乌斯一有机会就重提此事,而且还刻意把这条消息散布到集结在总部帕维亚(Pavia,提西努姆,Ticinum)的意大利军队中。在军队8月13日出发前去对付君士坦丁三世之前,霍诺留前往帕维亚营区进行检阅。此时,军队发动兵变,斯提利科支持者中的众多高官被杀。听到消息后:
1707402212
1707402213 [斯提利科]召集所有蛮族盟军的首领,商讨该如何采取行动。大家都一致认为,如果皇帝遇害——不过他们还不确定皇帝是否被杀,蛮族盟军都应该立刻攻打罗马士兵,杀鸡儆猴。但如果皇帝平安无事,即便一些官员被害,也只有兵变的主谋应该受到惩罚……然而,当他们发现皇帝安然无恙时,斯提利科决定饶恕那些士兵,回到拉文纳。
1707402214
1707402215 这些蛮族部队主要是哥特首领拉达盖苏斯的手下,约有1.2万人,是在拉达盖苏斯战败后作为一支独立部队被斯提利科纳入意大利军队的。没有史料显示在其他常规军队中还有独立的蛮族部队。斯提利科倒台后,历年来招募的蛮族官兵中仍有许多人继续在军中服役。在拉文纳,斯提利科先是躲避在一座教堂内,但后来又放弃求生,决意一死,还不许他的个人扈从阻拦。8月22日,斯提利科被斩首。
1707402216
1707402217 这位西罗马的最高统帅在掌权13年后就这样身首异处。他提携的高官中有许多已经在帕维亚兵变中丧生,剩下的现在也被追捕、杀害。他的儿子优奇里乌斯被捕后被处死。霍诺留还和他的女儿离了婚。罗马的政权更替和许多政客一样,卑劣、残酷、彻底。奥林庇乌斯给予前恩主的最后一击是在公元408年9月至11月颁布的一系列法令,没收斯提利科的所有财产,并惩治所有试图保留这个“国家强盗”物品的人。57在我看来,就像考特爵士(Thane of Cawdor)一样,斯提利科的死最能体现他无愧于罗马最高统帅的身份。他宁死也不愿罗马继续深陷内战,给人留下的是一个德高望重、赤胆忠心的帝国公仆的形象。奥林匹奥多罗斯等史学家对他都深表同情。虽然反蛮族的希腊史学家尤纳皮乌斯指责他自公元4世纪90年代初起和阿拉里克勾结,但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汪达尔人之子的出身妨碍他成为一名忠心耿耿的罗马军官。斯提利科只是生不逢时,恰巧在匈人打破帝国长久以来所处的权力平衡之际掌权。纵观历史,没有几个人能同时成功地应对心怀不满的皇帝,汪达尔人、阿兰人和苏维汇人,大规模篡权行动以及哥特人的超级军团。58
1707402218
1707402219 斯提利科死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表明他政策的英明之处。奥林庇乌斯任命自己为执事官——高级文官,责任范围广泛,相当于首相职位。以他为首的新政权完全推翻了斯提利科的政策。与哥特人的和平破灭,硝烟弥漫。阿拉里克用人质换取赔款和从意大利外围撤军的提议也被断然拒绝。
1707402220
1707402221 现在,哥特人又回到政治荒原,在有些方面连公元406年的境况还不如。至少当时他们还有成熟的基地。而现在,他们身处陌生环境,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往来。但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在一个重要方面很快就会有所好转。斯提利科被处死后不久,意大利军中的罗马人便采取一系列行动对付他招募的蛮族官兵的家人和财产,其中很多人曾是拉达盖苏斯的手下。他们被安置在意大利各城市的家人被屠杀。这些蛮族兵一怒之下投靠阿拉里克,使他的战斗人数可能增加到约3万人。兵力的增加并没有就此结束。公元409年,哥特人在罗马城外扎营时,大批奴隶也加入他们的队伍。阿拉里克军队中的战斗人员总数增加到4万人。我猜想,这些奴隶中大部分都曾是拉达盖苏斯的手下,而非罗马原有的奴隶。仅仅在他们被卖为奴三年之后,阿拉里克为他们提供了结束受罗马人奴役的途径。59
1707402222
1707402223 阿拉里克所统率的已经是到目前为止兵力最强大的哥特部落。公元408年秋天,他采取了大胆行动。阿拉里克召集所有部下,包括同他的姻亲阿萨尔夫(Athaulf)一起驻扎在潘诺尼亚的手下,越过阿尔卑斯山,向意大利挺进。他们沿途一路破坏,直奔罗马。11月,阿拉里克一行人抵达罗马城外,很快便将罗马城包围,以防止有人向城内输送粮食。然而,阿拉里克无意攻城。这一点很快就显露无遗。很明显,他想要的是战利品。到年底的时候,阿拉里克得逞了。罗马元老院同意付给他5000磅黄金、3万磅白银,以及大量丝绸、兽皮和香料,正好用来笼络他刚招募的军队。但同他自公元395年以来的一贯诉求一样,这个哥特人还想要同罗马政府达成妥协。他希望元老院能帮他实现自己政治生涯中的这个终极目标。元老院派使团来到拉文纳同霍诺留斡旋,敦促皇帝交换人质,并与阿拉里克达成军事联盟。皇帝表示愿意接受这些条件。因而,哥特人放弃围城,向北退到托斯卡纳(Tuscany)。
1707402224
1707402225 但霍诺留要么是在争取时间,要么是他不知道该如何应对。奥林庇乌斯的影响力仍十分强大,他对皇帝施加影响,阻止他批准和议。因此阿拉里克万分恼火,尤其是他的一支部队在比萨(Pisa)附近还遭到伏击。他回到罗马,要让霍诺留充分认识到他要求赔偿和联盟的决心。迫于哥特人的压力,元老院再次派使团向北前往帝国的政治中心、霍诺留的基地拉文纳,只不过这次是在哥特人的陪同下前往的。他们宣布是时候谈判了。这次皇帝对奥林庇乌斯彻底失去信任。他根本不可能调遣意大利的军队去攻打哥特人。因为双方势均力敌,他无法稳操胜券。而且罗马和哥特人正面交锋将会让君士坦丁三世有机可乘,越过阿尔卑斯山。唯一的选择就是和谈。到公元409年4月,在皇帝面前最有影响力的是曾支持斯提利科的意大利禁卫军长官约维乌斯(Jovius)。这个约维乌斯在斯提利科同哥特人联合攻打东罗马帝国前,曾被派去同等候在伊庇鲁斯的哥特人联络。阿拉里克同约维乌斯在里米尼(Rimini)展开和谈。因为罗马方面没有什么筹码,和谈看上去进展得不错。君士坦丁三世仍在阿尔勒忙于将自己的几个儿子都推上皇位——给帝国带来改朝换代的直接威胁(如果还有朝代的话)。实际上,霍诺留现在对君士坦丁三世已经惶恐不安。他在公元409年初派人给君士坦丁三世送去一件紫袍,正式承认他为皇帝。霍诺留的一些军官试图让6000名驻军潜入罗马,结果伤亡惨重,只有100人潜进城里。与此同时,拉文纳的部队开始不安起来。因此,对霍诺留而言,战争并不可取。阿拉里克最初提出的要求说明他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据佐西姆斯记载:“阿拉里克向罗马要求一定数额的黄金和一定重量的谷物作为岁贡,还要求批准他和手下在诺里库姆和达尔马提亚(Dalmatia)定居。”60约维乌斯默许了阿拉里克的要求,并请求霍诺留正式任命阿拉里克为帝国高级军队指挥官(magister utriusque militiae,两军统帅)。霍诺留的批准将给哥特人带来大量财富,使他们的首领成为宫中举足轻重的人物,还会让哥特军队离拉文纳近在咫尺,占据东部通往意大利的主要山口。
1707402226
1707402227 和谈出现僵局。霍诺留愿意批准阿拉里克对谷物和黄金的要求,但拒绝任命他为高级军队指挥官。皇帝的回信出言不逊,在和谈时被大声宣读出来。阿拉里克愤然离去。但有趣的是,他后来又改变主意。这次,他召集一些罗马主教作为他的使节,传达了以下信息:
1707402228
1707402229 现在,阿拉里克既不想要官职或荣誉,也不想在之前指定的行省定居。他只要能继续侵犯遥远的多瑙河河畔的诺里库姆,并且该地免缴税款。此外,皇帝每年只要给他足够的谷物就可以了,不用支付黄金……阿拉里克提出这些合理、谨慎的提议后,所有人都对他的节制表示惊讶。
1707402230
1707402231 不用指定给哥特人领地,也不用支付给他们黄金。哥特人将默默地生活在远离拉文纳的边境行省。阿拉里克的节制可能出人意料,但表明他能顾全大局。目前,他有实力随心所欲,但他愿意以此换取同罗马帝国的持久和平。阿拉里克肯定强烈地意识到帝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潜在力量,觉得有必要采取保守做法。
1707402232
1707402233 然而,霍诺留的宫廷内仍一片骚乱。史学家奥林匹奥多罗斯认为阿拉里克重新提出的条件节制合理,但仍遭到霍诺留的拒绝。因此阿拉里克再次回到罗马围城,打算加大赌注。公元409年年底,他说服元老院选举普里斯库斯·阿塔卢斯(Priscus Attalus)为皇帝。这样,西罗马帝国曾一度同时有三位皇帝执政:霍诺留、君士坦丁三世以及普里斯库斯·阿塔卢斯。阿塔卢斯出身于显赫的元老院家庭,在公共部门担任要职10多年。元老院派遣使团来到霍诺留面前,以身体伤害和驱逐出境相要挟。阿拉里克被任命为阿塔卢斯的最高指挥官,着手征服意大利北部大多数城市,并围攻拉文纳。其余军队则被派往仍效忠霍诺留的北非。霍诺留一度准备逃离拉文纳。但东罗马派遣的4000人部队及时赶到,确保拉文纳的安全。北非也送来足够的钱款,确保意大利军队继续效忠霍诺留。阿塔卢斯即便没有尽全力,也对北非发动了两次进攻。但他拒绝调用阿拉里克的人马。这位哥特首领已经忍无可忍。他的初衷也许是安排一位傀儡皇帝,亦或是任命阿塔卢斯为皇帝一直都只是他谈判的筹码。不管怎样,公元410年7月,阿拉里克废黜阿塔卢斯,重新和霍诺留和谈。由于东罗马军队的救援和北非资金的援助,霍诺留已经恢复信心。两人安排会晤。阿拉里克转移到距离拉文纳不到60视距(约12公里)的地方。与此同时,霍诺留军中的不安分子仍反对和谈。阿拉里克在等待霍诺留时被萨鲁斯率领的一支罗马军队袭击。后来,在公元5世纪10年代中期,萨鲁斯的兄弟西格里克(Sergeric)在阿拉里克的哥特部落中地位显赫,曾一度成为部落首领。再加上史料对萨鲁斯同阿拉里克及其姻亲阿萨尔夫宿怨的记载,我猜想萨鲁斯曾在公元4世纪90年代争夺首领头衔时败在阿拉里克手下。61
1707402234
1707402235 阿拉里克怒不可遏,一方面是因为罗马军队的袭击,另一方面——如果我没猜错的话——也是因为他发现了突袭者的真实身份。哥特人放弃同拉文纳和谈的想法,再次返回罗马。他们在那里展开第三次围攻。毫无疑问,这次罗马的郊区对他们敞开了大门。他们被暂时挡在城墙外,但随后萨拉门打开了。62
1707402236
1707402237 罗马遭劫
1707402238
1707402239 人们都说哥特人随后对罗马的洗劫是有史以来最文明的洗劫行为之一。阿拉里克率领的哥特人都是基督徒,他们对罗马教堂的态度毕恭毕敬。圣彼得大教堂(St. Peter)和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是指定的庇护所。人们躲进这两座教堂就可以免遭危害。逃到阿非利加的难民后来在讲述哥特人的洗劫行为时还惊叹不已,他们提到哥特人在有条不紊地洗劫一些女信徒——例如一个名叫马塞拉(Marcella)的信徒——的家之前甚至还陪同她们前往这两座教堂。不是所有人,甚至也不是城里所有的修女,都受到这样的待遇。但这些哥特基督徒确实牢记自己的宗教信仰。君士坦丁三世赠送的、存放在拉特兰宫(Lateran Palace)重达2025磅的银质圣礼容器被抬走,但圣彼得大教堂里用于礼拜仪式的容器则原封不动地放在原处。建筑的损毁也主要集中在萨拉门一带和元老院议事厅。总而言之,虽然哥特人在城里烧杀劫掠了三天,罗马的纪念碑上和建筑物里可搬动的值钱物品都被洗劫一空,但这些纪念碑和建筑物大部分也都没有遭到损毁。
1707402240
1707402241 罗马上一次遭劫是在公元前390年。当时洗劫罗马城的是一些凯尔特部落。两次劫城形成鲜明对比。据李维(Livy)记载,当时罗马的主力部队正忙于围攻伊特鲁里亚的维爱(Veii,现在的伊索拉法尔内塞,Isola Farnese)。因此一伙凯尔特人没有遇到多少抵抗就直接进入罗马。凯尔特人的突袭惊扰了一群鹅,暴露了他们的行动。少数留在城里的青壮年男子奋力守卫卡匹托尔山(Capitol),但城里的其他地方没人把守。年长的贵族们拒绝逃离,他们穿戴整齐坐在自家门口。起先,凯尔特人小心翼翼地接近这些“人……他们面目庄严,神情严肃,看上去和神灵一般”。然后
1707402242
1707402243 一个凯尔特人轻抚其中一个名叫马尔库斯·帕皮里乌斯(Marcus Papirius)贵族的胡子。这个贵族蓄着当时人们都留的长胡子。就在这时,他用自己的象牙权杖敲打那个凯尔特人的脑袋。凯尔特人被惹恼了,一剑将他刺死。然后,他们把其他坐在门外的贵族也都杀死……毫不留情。他们将屋里的财物洗劫一空后,纵火烧毁这些宅邸。
1707402244
[ 上一页 ]  [ :1.70740219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