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402625e+09
1707402625
1707402626 公元433年,埃提乌斯终于掌握西罗马帝国的统治大权。此时政权中心近十年的政治无能在帝国各地都显现出后果。西罗马帝国境内所有尚未臣服的蛮族移民都借机巩固了自身地位,境外的蛮族也同样强大起来。同时,同莱茵河入侵事件的余波一样,移民带来的问题再次引起地方篡夺皇权。在高卢北部,尤其是布列塔尼周边地区,所谓的巴高达(Bagaudae)运动在高卢建立政权。佐西姆斯提到,在公元407年至408年,曾有人自称巴高达,出没于西阿尔卑斯山麓。据伊达提乌的《编年史》记载,巴高达在公元5世纪40年代初出现在西班牙。53史学家们一直在激烈争论这些人的确切身份。这个称呼产生于公元3世纪。当时这帮人被称为“乡民和土匪”。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认为,这些人就是社会的革命大军,只要核心政权不稳就会出现,不时激起人们反抗罗马帝国不公的热情。每当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因蛮族入侵而中断的时候,巴高达的确总会出现。但从他们的社会构成来看,他们并不总是革命者。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用“革命者”这个词来指代所有从事反抗活动的人。但有时那些打着巴高达旗号的人只是一些土匪。例如,公元407年至408年阿尔卑斯山的那伙人曾要挟一名在逃的罗马指挥官,索要钱财。但在政府鞭长莫及的地区出现了一些群体,希望通过斗争维护当地的社会秩序,这些人似乎也被称为“巴高达”。公元5世纪10年代,阿莫利卡地区在一次镇压骚乱时获得独立。后来类似事件又在西班牙上演了。54
1707402627
1707402628 不论怎样称呼,巴高达和蛮族人加在一起就是麻烦的代名词。公元432年夏天时,无处不在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高卢西北有巴高达,西南有西哥特人,莱茵河边界及阿尔卑斯山麓有法兰克人、勃艮第人和阿勒曼尼人,西班牙西北有苏维汇人,北非有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实际上,自公元5世纪10年代以来,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已不再受中央政权的控制。鉴于不列颠已经脱离西罗马的统治,现在帝国境内像样的地盘只剩下意大利、西西里和高卢东南部。
1707402629
1707402630 编年史通常只用两三行文字描述一年的事件。我们从中找到一些零星记载,有助于我们了解埃提乌斯在公元5世纪30年代处理这一团乱麻时的战绩有多么伟大。但我们还有一个抄本:《新约抄本908》(Codex Sangallensis 908)。这部抄本相当残破,保存在瑞士圣加伦[St. Gall,位于康斯坦茨湖(Lake Constanz)南岸]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抄本于公元800年前后成书,里面有一个很大的拉丁文词汇表——就是卡洛林王朝的标准修道院里供僧侣们学习古典拉丁语所用的那种。但有些词汇是写在用过的纸张上的。仔细查看后(1823年)发现,这些重复使用的纸张里包含8页公元5世纪或6世纪一个名叫莫罗保蒂斯(Merobaudes)的拉丁语雄辩家的手稿。他出生于西班牙南部,是一位具有法兰克血统的罗马指挥官的后代。这位指挥官生活在公元5世纪80年代,也叫同样的名字。他的作品除了一首简短的宗教诗外,只有这几页手稿存留下来。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卡洛林王朝那名办事不力的僧侣没能彻底销毁莫罗保蒂斯的所有作品。但遗憾的是,为了使这几页的大小适合他们的新书,僧侣们把纸张从原来的260毫米×160毫米裁剪成200毫米×135毫米。现在的学者们只能从中辨认出四首短诗和两首较长但不完整的赞美诗。其中一首大约有100行,另一首有200行。(同时代的类似作品通常有600行左右。)
1707402631
1707402632 从作品的艺术水平来看55,莫罗保蒂斯接受过完整的拉丁语教育,然后就进入西罗马拉文纳的宫廷任职。另一史料也使我们对他有了更多了解。莫罗保蒂斯不仅是一名学者,还和他的同名祖先一样是一名战士。他成为埃提乌斯的心腹,追随他四处征战,战后还在公众演讲时为他歌功颂德。他的付出得到了回报。公元435年7月30日,在罗马的图拉真广场竖起了他的青铜像。56同年他因为早期为埃提乌斯写过一首赞美诗(这一首没能保留下来)进入元老院,并在阿尔卑斯战役中表现突出。他随后获得“贵族”头衔,最后成为高级军队指挥官(magister militum,主帅),统率在西班牙的罗马野战军。莫罗保蒂斯的例子不仅说明罗马精神仍然能够激励个别蛮族人拜倒在拉丁语的文学光环之下,他和埃提乌斯的亲近关系也使我们有幸了解后者希望人们如何看待他的成就。57
1707402633
1707402634 残存作品中最早的是第一首100多行的赞美诗,可能写于公元439年夏天。由于大部分内容没有存留下来,我们无法详细了解诗歌的主题,但其对埃提乌斯的描写不言自明:58
1707402635
1707402636 您的床是光秃的岩石或地上的薄毯。您彻夜警醒,白日辛劳。您勇敢地面对困难。您胸前的铠甲已不是战衣,而只是平常的穿戴……不是辉煌的展示,而是生活的方式……战事间歇中,您巡视城市要塞,或山口要道,或广阔田野,或河边渡口,或大道远处,然后您判断哪里更适合步兵和骑兵,哪里适合攻击,哪里适合撤退,哪里资源丰富,适合建造营地。这样,即便是战争间歇也是有益于战争的。
1707402637
1707402638 说埃提乌斯把铠甲当日常穿着为他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描述他利用战争间歇进一步从战略战术上把握战场也起到同样的作用。但这些不是编造的故事,是事实。公元5世纪30年代,埃提乌斯发动一场接一场的战役,大部分都获得胜利。所有战役都是为了重振西罗马帝国的雄风,就像君士坦提乌斯20年前所做的那样。
1707402639
1707402640 这些战役大都在编年史中有简要介绍。公元443年,莫罗保蒂斯为纪念埃提乌斯第二次出任执政官写下第二首赞美诗。诗里按时间顺序列出所有战役。从公元432年埃提乌斯掌权一直记录到30年代末,可谓战果辉煌。实际上,早在费利克斯和伯尼菲斯被除掉之前,埃提乌斯就已经获得多次胜利。这也是埃提乌斯成功掌权的一个决定因素。从公元425年到429年,他担任高卢罗马野战军的指挥官。在公元425年或426年和西哥特人打过几场胜仗,把他们赶出阿尔勒。在公元427年从法兰克人手中夺回莱茵河河畔的一些土地。公元430年和431年,他继费利克斯之后出任意大利的指挥官,打败阿勒曼尼人的分支朱顿基人,平息诺里库姆的叛乱59,并全歼阿尔勒附近一帮西哥特人。公元432年他再次打败法兰克人。
1707402641
1707402642 自公元433年起,埃提乌斯的政治统治趋于稳固。他打算采取更全面的措施稳定帝国。理智告诉他尽管西罗马的军队依然强大,但不足以同时应对所有问题。而现在他正面临两处同时上演的冲突:一方面要应对高卢境内和边境上的各蛮族部落,另一方面是在北非的盖萨里克和汪达尔-阿兰盟军。他没有分兵两路——这样做往往风险较大,而且胜算很小,而是向君士坦丁堡请求援兵。他得到的援军是指挥官阿斯帕率领的强大部队(阿斯帕曾在公元425年参与领兵扶植瓦伦提尼安登上西罗马的皇位)。埃提乌斯从君士坦提乌斯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他没有任何自己称帝的举动,也就没有招致王朝观念很重的东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二世的不满。埃提乌斯并不注重名分,只是满足于掌握实权,于是一直受到君士坦丁堡的青睐和支援。后来发生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阿斯帕驻扎在迦太基后,对汪达尔人和阿兰人发动包围战,成功迫使盖萨里克进行和谈。两军于公元435年2月11日宣布达成和约。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获得毛里塔尼亚和努米底亚的部分地区,包括卡拉马(Calama)和斯提非斯(Sitifis)(地图9);而阿斯帕借和约得以保全努米底亚大部分地区和北非最富饶的两个行省:阿非利加和拜扎卡纳。60
1707402643
1707402644 埃提乌斯一侧战场有阿斯帕照应,就腾出手来解决高卢问题。但问题过于严重,他需要更多援助。君士坦提乌斯曾借助西哥特人将其他入侵者重新纳入其统治之下。但现在西哥特人已经变得贪得无厌,而且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整个问题的一部分。罗马的土地上有太多武装的蛮族部队。埃提乌斯需要外部的军事支援,至少要先把西哥特人收拾了。由于东罗马帝国已经派兵支援北非,因此不能再向君士坦丁堡求援。他唯一的依靠就是匈人。换了君士坦提乌斯可能也会这样做。匈人在埃提乌斯的政治生涯中已经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公元425年他成功劝服他们从意大利撤军,使他免于因支持篡位者约翰而招致必死的命运。他被伯尼菲斯打败后,一支匈人军队还曾在公元432年帮助他重新掌权。因此,莫罗保蒂斯第二首赞美诗现存章节的开头几行告诉我们,埃提乌斯的第一步行动就是再次和匈人做了笔交易:“[埃提乌斯]回来后,多瑙河平静了,塔内斯[顿河]不再愤怒。他命令被上空阵阵黑烟烧得发烫的土地摆脱已经习以为常的战争。高加索收起战剑,残暴的国王放弃战斗。”
1707402645
1707402646 当然,埃提乌斯的力量并没有莫罗保蒂斯说的那么强大。他这里是想让人知道,埃提乌斯在斯基泰、多瑙河以北和日耳曼尼亚以东一带建立了秩序。如本书第五章所述,这片地区最晚在公元420年前后就被匈人统治。莫罗保蒂斯没有告诉我们的是,匈人要求埃提乌斯为他们的出兵支援付出巨大代价。他们之前曾为钱财支援罗马。而这一次,可能西罗马已经捉襟见肘,连年的战争耗资不菲,很多原有的领地也不再上缴税收。或者可能是匈人这次另有所图。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埃提乌斯都被迫将潘诺尼亚萨瓦河(River Save)沿岸的土地割让给匈人。莫罗保蒂斯对此只字未提,但所有听他赞美诗的人一定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处理尴尬事件的最佳策略通常就是对它缄口不提。但不管怎样,作为割让土地的回报,埃提乌斯得到匈人的持续军事支援。这让他在高卢解决不少问题。61
1707402647
1707402648 据莫罗保蒂斯描述,高卢边境地区受到的威胁得以平息:“莱茵河带来了契约,使这片寒冷地区成为罗马的仆人,对西罗马的统治心满意足,欢声笑语在台伯河两岸此起彼伏。”
1707402649
1707402650 有一次,埃提乌斯采取了果断行动。公元436年,他厌倦勃艮第人对比利时的侵略,再次和匈人协商求援。第二年,勃艮第王国遭受一系列毁灭性袭击(据伊达提乌记载,有2万名勃艮第人丧生)。残余的勃艮第人变乖了,成为罗马的盟友。埃提乌斯把他们重新安置在日内瓦湖附近。边境安定后,他把目光转向高卢境内。公元435年阿莫利卡的巴高达在蒂巴托(Tibatto)的率领下发生叛乱,罗马军队和阿兰盟军采取了类似行动。于是到公元437年,罗马的统治在整个西北部得到全面恢复。莫罗保蒂斯评价说:“走在阿莫利卡荒原上的仍然是当地人,但已变得更加温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曾借助树林的掩护大肆劫掠财产,现在已改头换面,开始学着把谷物种植在未经耕耘的田地上。”埃提乌斯还采取措施保障这里的长治久安,将阿兰人安置在奥尔良到塞纳河盆地的沿线。
1707402651
1707402652 现在轮到让西哥特人就范了。公元436年,埃提乌斯与勃艮第人交战时,西哥特人爆发第二次叛乱。与公元5世纪20年代中期进攻阿尔勒的那次相比,这一次更加危急。他们依然是向南进发,但这次包围了纳博讷。埃提乌斯又一次接受挑战。他招募更多匈人辅助部队,发动大规模反击,迫使西哥特人退到波尔多。公元439年,战争结束。罗马伤亡惨重,但双方重新签订了公元418年的和约条款。写于公元443年的第二首赞美诗中与这件事相关的部分遗失。但公元439年莫罗保蒂斯发表第一首赞美诗的时候,西哥特人显然才刚刚战败不久。诗歌残存的部分详细描述了埃提乌斯在蛇山(Snake Mountain)战败西哥特人(“古代人似乎有预见性地称它为蛇山,因为帝国的毒瘤就是在这里被铲除。”),西哥特国王看到“他战死的追随者们的尸体被践踏”而“大惊失色”。62这支蛮族部落没有灭亡,但受到了遏制。经历了十多年的冲突之后,埃提乌斯借助匈人的帮助,奇迹般恢复了这片地区的秩序。
1707402653
1707402654 类似的情形在西班牙上演着。随着汪达尔人和阿兰人的离开,局势已大为好转,只剩下苏维汇人在西北地区肆意掠杀。据莫罗保蒂斯描述,在此之前,“那里已不受我们的控制……好战的复仇者[埃提乌斯]打通了敌人占领的道路,赶走掠夺者”——实际上,他们是自行离开去阿非利加的——“并夺回受阻的大道,让弃城而逃的居民重返家园”。有些当地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编年史作者兼主教伊达提乌——希望埃提乌斯带兵翻越比利牛斯山,但得到的援助可能主要是外交施压。很快,苏维汇人和加利西亚当地人达成政治和解,盖萨里克丢下的行省恢复了一定秩序。
1707402655
1707402656 总之,埃提乌斯在公元5世纪30年代取得令人瞩目的功绩。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被赶回莱茵河对岸,勃艮第人和巴高达被彻底制伏,西哥特人的嚣张气焰受到遏制,西班牙的大部分地区重新纳入帝国的统治。君士坦丁堡的史学家把埃提乌斯称作最后一个真正的罗马人也不无道理。63
1707402657
1707402658 但是,正当莫罗保蒂斯为他最新写给埃提乌斯的赞美诗画上句号,埃提乌斯也在考虑把铠甲脱下清理之时,战争再次爆发。公元439年10月,经历四年半的和平之后,盖萨里克的军队冲出毛里塔尼亚,雷霆般攻向北非更为富庶的行省。但他们也不是一路畅通无阻,而是一路打向迦太基。事后的一篇布道词这样描述:
1707402659
1707402660 曾是世人眼中乐园的阿非利加到哪里去了?……当其他行省认错改正的时候,我们的城市[迦太基]拒绝接受教训,不是已经受到严厉惩罚了吗?……没有人埋葬死者,但可怕的死亡污染了所有的街道和建筑,以及整个城市。想想我们在谈论的罪恶吧!家中的母亲被拖走成为俘虏,怀孕的妇女被屠杀……保姆怀里的婴儿被抢走,扔到大街上自生自灭……邪恶的蛮族人甚至命令曾经侍者成群的贵妇人成为他们的下贱奴仆……我们每天听到的,就是人们哀叹他们在这场袭击中失去丈夫或父亲。64
1707402661
1707402662 尽管这只是说教的言辞,不是直接描写,但这段文字仍然证实了其他罗马史料描绘的屠城场面。没有任何一次独立的战事能够对帝国造成如此打击。盖萨里克一举从埃提乌斯手中夺下西罗马最富庶的几个行省。结果财政危机逐渐逼近。为什么帝国会允许这种事情发生?也许,在经过四年半的相对和平之后,人们以为盖萨里克会一直遵守公元435年2月签订的和约,所以麻痹大意了。我认为,这只是因为帝国在其他地区有太多的不稳定因素,无暇为了以防“万一”就在迦太基屯兵驻守。尤其是在盖萨里克采取行动前刚刚结束的与西哥特人的交战已消耗几乎所有的兵力。于是在迦太基驻军兵力最弱的时候,狡猾的汪达尔人趁机发动袭击。
1707402663
1707402664 但公元439年秋天,人们无暇追究战争责任,甚至也来不及追究原因。最紧迫的是要采取果断行动,收回迦太基和各行省。大约在这个时候,莫罗保蒂斯为埃提乌斯的儿子高登提乌斯的一岁生日写了一首短诗,评价这名罗马的“勇敢首领……应该荣归故里了”,有一天也许会把权杖传给高登提乌斯。65但现在还不是时候——埃提乌斯又一次勇敢受命。罗马帝国后勤的局限性使得埃提乌斯无法立刻发动反攻,而且现在盖萨里克占据优势。公元440年春以瓦伦提尼安三世之名发布的一系列法令证明当时的危机一触即发。3月3日,东罗马的商人获得特殊执照,以确保罗马城的食物供应——阿非利加向首都粮食供应的缩减是埃提乌斯担心的大事之一。同一法令还提出措施,修补罗马的防御漏洞,确保所有人都知道他们守卫罗马城的职责分配。3月20日,另一条法令召集新兵入伍,同时威胁要严惩窝藏逃兵的行为。666月24日发布第三条法令,号召人们重新拿起武器,“因为从夏季航行的情况来看,不确定敌船会驶向哪处海岸”。
1707402665
1707402666 然而这些只是零散的防御措施。汪达尔人的进攻在航季开始之后如期而至。盖萨里克对西西里发动一连串的攻击,包括围困巴勒莫(Panormus)的主要海军基地近一个夏天。但是,埃提乌斯早已做了长远规划。6月24日颁布的法令体现了他恢复局势的计划:尽管困难迫在眉睫,人们仍相信“我们的君主,不可战胜的[东]罗马帝国皇帝狄奥多西即将派兵……我们相信,至高无上的贵族埃提乌斯很快就会率领大军前来”67。埃提乌斯之前离开意大利去尽力召集兵力。但鉴于自公元406年以来,西罗马的兵力就一直不足,埃提乌斯和君士坦丁堡协商,请求援助。这再次体现出埃提乌斯不夺取皇位是多么明智。
1707402667
1707402668 公元440年末,恶劣天气迫使汪达尔人退回迦太基。随后,东西罗马的军队开始在西西里集结。共有1100艘战船可供运输士兵、战马和军需物资。埃提乌斯的“大军”渡海来到岛上,和东罗马庞大的远征军会合。没有史料明确给出罗马军队的人数,但船只的数量足以装载几万人。东罗马的军队规模从指挥官数量可见一斑。共同领军的一共有五位指挥官:阿雷奥宾德斯(Areobindus)、安西拉斯(Ansilas)、因诺宾德斯(Inobindus)、阿林提乌斯(Arintheus)和格曼努斯(Germanus)。君士坦丁堡官吏潘塔迪乌斯(Pentadius)有幸负责后勤。后来他因为承担调遣远征军这一艰巨任务被提拔。68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发动反攻,夺回迦太基。3月底,通常在冬季断航的北非航线恢复通航,埃提乌斯有史以来最大的胜利也近在眼前。但舰队一直没有出发,东西罗马的军队返回基地,一切行政努力化为乌有。
1707402669
1707402670 因与果
1707402671
1707402672 为什么联合远征军没有出兵?莫罗保蒂斯为公元443年埃提乌斯第二次出任执政官写的赞美诗的残存章节里给我们提供了一些线索。莫罗保蒂斯首先列举埃提乌斯在5世纪30年代的种种功绩,然后讨论他在和平时期的领袖才能,之后莫罗保蒂斯突然转变语气,他以罗马女战神贝娄娜(Bellona)的口吻谴责埃提乌斯带来的和平富饶时代:
1707402673
1707402674 我受到轻视,人们对我的王国不再尊敬,这都是因为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埃提乌斯的胜利和汪达尔人的和平]。我被放逐,无法统治大地。69
[ 上一页 ]  [ :1.7074026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