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03025
[撒克逊人]……要求获取给养,谎称自己作为士兵已经准备好替他们卓越的雇主承受巨大危险。获得给养后,他们很长一段时间“堵上了狗嘴”。后来,他们又抱怨每月的津贴不足……并赌咒若无法得到更慷慨的报酬,他们将撕毁协议,劫掠全岛。他们毫不迟疑,将威胁付诸行动。
1707403026
1707403027
1707403028
1707403029
1707403030
结果:
1707403031
1707403032
所有主要城镇向敌人反复猛击的攻城槌低下了头。所有居民——教会领袖、牧师等——也低下了头,剑光和火焰遍布四周……广场的中央,高墙和塔楼的基石被掀翻,神圣的祭坛,布满结了紫色血痂的尸体残肢,看上去好像是在可怕的压榨机里搅拌过。
1707403033
1707403034
吉尔达斯没有记录暴乱的日期——实际上他没有明确的记录任何一个日期。但在两本成书于高卢的编年史中收录了有关海峡两岸继续往来的记录。这种往来关系在《圣格曼努斯生平记》(Life of St. Germanus)中也有体现。该记录指出,在公元440年前后,罗马不列颠的事态变得十分艰难。面对不断恶化的局势,不列颠的罗马人正式写信给埃提乌斯,发出最后请愿,希望重回帝国的羽翼之下。这封信的日期仍有争议,但吉尔达斯提到埃提乌斯“三度出任执政官”。埃提乌斯第三次成为执政官是在公元446年。所以如果吉尔达斯的描述是准确的,这封请愿信抵达时,埃提乌斯正在急切地巡视多瑙河地区,寻找正在酝酿中的匈人骚乱的先兆。然而,即便吉尔达斯是错的,事情大体上也仍然成立。埃提乌斯面对各地太多的威胁,无暇回应罗马不列颠最后绝望的呼唤。71
1707403035
1707403036
景况暗淡。截至公元452年,西罗马帝国已经丧失大部分的疆域(地图14):不列颠全境、西班牙大部分地区、北非最富饶的行省、割让给西哥特人的高卢西南部,以及割让给勃艮第人的高卢东南部。此外,余下的很多地方在过去的十来年中也经历了严重的战事,来自这些地区的税收肯定也会大幅缩减。72资金缩水已经成为普遍问题。在这个资金缩水的过程中,匈人最初驱使大量武装流民跨越边界间接带来的恶劣影响,远大于阿提拉直接造成的破坏。
1707403037
1707403038
[1]也有史料称是挂在维吉拉斯脖子上。——译者注
1707403039
1707403040
1707403041
1707403042
1707403044
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 第三部分 帝国的陨落
1707403045
1707403047
第八章 匈人帝国的灭亡
1707403048
1707403049
阿提拉帝国的灭亡本身就是一个非比寻常的故事。直到公元350年前后,匈人在欧洲历史上还闻所未闻。在公元350年至410年间,大多数罗马人遭遇到的也只是一些突袭劫掠的匈人而已。十年之后,大量匈人在喀尔巴阡山以西的匈牙利大平原上立足。但他们仍主要是罗马帝国的盟友,不时提供军事援助。公元441年,阿提拉和布勒达首次进犯罗马。此时,这个盟友才显露出自己的新面目。在40年时间里,匈人部落从一个无足轻重的部落一跃成为欧洲的超级强国。无论以何种标准来衡量,这都令人瞩目。但阿提拉帝国瓦解的速度则更是惊人。到公元469年,阿提拉暴毙仅16年后,匈人的残余人员已经在东罗马帝国境内寻求庇护。他们的灭亡将给西罗马带来深远影响。
1707403050
1707403051
消亡之路
1707403052
1707403053
重构匈人在欧洲中部统治的瓦解过程是一个棘手的命题。尽管我们的老朋友普里斯库斯记录了一些相关细节,但由于匈人帝国的衰亡很少涉及外交事务,这些记录被收入君士坦丁七世《出使篇》的寥寥无几(参见本书第七章)。多数时候,我们只能依靠古典时期后期存留下来的一部历史作品——约达尼斯的《哥特史》。我们在前面几章中已经接触过这部作品。在这部作品的通用版中约有10页内容(其中一半是注释)讲述了阿提拉帝国的衰亡。这是相关内容仅存的连贯记载。1
1707403054
1707403055
约达尼斯是公元550年前后生活在君士坦丁堡的哥特后裔。因此,他的写作时间距离我们探讨的事件大约一个世纪。虽然他在著书时已是僧侣身份,但他之前曾担任过多瑙河防线罗马指挥官的秘书官,因此也不是没有什么相关经验。他在《哥特史》的序言中说明他所叙述的哥特历史大体上摘自一位名为卡西奥多罗斯(Cassiodorus)的意大利罗马人的失传作品。卡西奥多罗斯是公元6世纪20年代意大利东哥特王国的国王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幕僚。约达尼斯称他在撰写《哥特史》时,接触卡西奥多罗斯史料的时间有限,仅三天。因此,借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虽不能一字不落地记住原文,但我想我还是能保留它的大体意思和事迹。”有人提出质疑,认为约达尼斯实际上有更多机会接触他的史料范本。也有人认为他和卡西奥多罗斯毫无瓜葛,只是想借卡西奥多罗斯之名达到一定目的。然而,这些人并没有想出可信的理由来解释约达尼斯撒谎的原因。这些假设也就难以成立了。2我相信,约达尼斯在声称自己的叙述是严格取材于卡西奥多罗斯的史料时,他基本上是在说实话。《哥特史》的内容和我们对卡西奥多罗斯史料的其他了解出入不大。3
1707403056
1707403057
但即便约达尼斯的序言没有掩盖什么弥天大谎,这也并不意味着《哥特史》具有可信性。卡西奥多罗斯撰写哥特历史的对象是东哥特王国的国王狄奥多里克大帝的宫廷。这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通过《哥特史》流传下来的有关匈人帝国衰亡的叙述。最重要的是,叙事完全以哥特人为中心——这一点也可以想见。在这几页纸中唯一详细讲述的内容就是哥特人如何脱离匈人的霸权统治。而且甚至连匈人也只是偶尔被提到而已。确切而言,卡西奥多罗斯需要按照特定哥特国王的意愿来讲述哥特人历史。因此,他的著作有两处歪曲了历史。
1707403058
1707403059
其一,卡西奥多罗斯称公元376年,除一部分哥特人逃离匈人的袭击,迁入罗马帝国境内外,其他哥特人很快都落入匈人手中。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实际上,我们已经知道除公元376年向瓦伦斯皇帝请求庇护的格鲁森尼人和瑟文吉之外,还有七支哥特部落(而且,我们也没有理由认为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哥特部落了):
1707403060
1707403061
1.阿马尔家族率领的哥特人——阿提拉时代受匈人控制,但随后由狄奥多里克统治。
1707403062
1707403063
2.拉达盖苏斯率领的哥特人——公元405年至406年入侵意大利,最终并入阿拉里克的西哥特部落(参见本书第五章)。
1707403064
1707403065
3.潘诺尼亚的哥特人——公元5世纪20年代,因罗马的军事行动脱离匈人霸权统治,被罗马重新安置在色雷斯,很可能是下文提到的第六支哥特部落的先祖。
1707403066
1707403067
4.比格里斯率领的哥特人——公元466年至471年间曾入侵东罗马帝国,但战败。
1707403068
1707403069
5.阿提拉之子丹克兹克(Dengizich)率领的哥特人——公元5世纪60年代后期入侵东罗马。
1707403070
1707403071
6.色雷斯的大批哥特人——公元470年前后就已经作为罗马的盟友定居在色雷斯。
1707403072
1707403073
7.黑海附近飞地上的两支哥特小部落——西米里博斯普鲁斯王国(Cimmerian Bosporus)的特塔拉克西泰人(Tetraxitae)和克里米亚西南部多里(Dory)的哥特人。4
1707403074
[
上一页 ]
[ :1.7074030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