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03238
匈人帝国瓦解后,接下来使出浑身解数争权夺势、争抢奖赏的是勃艮第人和汪达尔人。公元5世纪30年代中期,埃提乌斯将勃艮第人安置在日内瓦湖附近。20年后,他们利用西罗马新的权力平衡又获得罗讷河河谷一些罗马城市及其税收:贝桑松(Besançon)、瓦莱州(le Valais)、格勒诺布尔(Grenoble)、欧坦(Autun)、索恩河河畔的沙隆(Saône)和里昂。56如前文所述,公元455年,汪达尔-阿兰联盟洗劫罗马,暴露了他们参与帝国政治的野心。据维塔的维克多记载57,瓦伦提尼安三世死后,盖萨里克也扩大了他的权力基础,夺取的黎波里塔尼亚、努米底亚、毛里塔尼亚,以及西西里、科西嘉和巴利阿里群岛。只是允许几支蛮族力量参与帝国政治就已经使西罗马的政治变得错综复杂,而且数量越多就越难找到足够的奖赏,维持长期的联盟关系。
1707403239
1707403240
西多尼乌斯这一时期存留下来的第二首诗表明,他强烈地意识到从根本上动摇阿维图斯政权的潜在矛盾。公元456年1月1日,这位皇帝回到罗马担任执政官。他自始至终都忠心耿耿的女婿被要求代表他发表演说。不出所料,演说开始是确立阿维图斯担任皇帝的合理性。为了证明这一点,西多尼乌斯借机做了几个针对性的对比。例如,他认为瓦伦提尼安三世是一个“疯狂的宦官”(semivir amens),并把他的领导风格同阿维图斯的军事、政治技巧进行对比。谈到阿维图斯和西哥特国王的关系这个关键问题时,西多尼乌斯对待这个潜在的爆炸性话题十分谨慎,但他的意图明确无误。首先,他力争阿维图斯并没有讨好西哥特人的宫廷。众所周知,公元5世纪20年代,作为一个年轻人,他已经身处西哥特人的宫廷,当时“[西哥特王]极其希望您[阿维图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但您对成为他们的同伙不屑一顾,宁愿做一个罗马人”58。接下来,西多尼乌斯重点讲述了公元5世纪30年代的一段小插曲。一个四处劫掠的西哥特人曾伤害阿维图斯的一个仆人,阿维图斯进行了可怕的报复:
1707403241
1707403242
一开始,他们走上前来,面对面站着,一个[阿维图斯]因愤怒而颤抖,另一个[哥特人]则因恐惧而战栗不已……但一个回合,两个回合,三个回合,四个回合之后,看那!高举的标枪刺入那个人的血肉之躯。他的胸膛被刺穿,盔甲裂开,甚至连后背处都开裂了。鲜血从两处伤口涌出,夺走他的性命。这两处伤口中的任何一处都可能结果他的性命。
1707403243
1707403244
把这段话翻译成英语(甚至是拉丁语),西多尼乌斯的意思就是阿维图斯找到伤害自己仆人的那个西哥特混蛋,用标枪狠狠地刺穿他的身体,一直穿透了。再翻译成政治辞令,这段话传递的信息就是阿维图斯不是亲西哥特人的叛国者,而是一个真正的罗马人,已经狠狠地教训了蛮族人,甚至比最凶猛的雄鹰还凶狠。
1707403245
1707403246
所有这些都是针对西多尼乌斯在意大利的听众——罗马元老院元老和指挥官——的疑虑,他对新皇帝上台的描述也同样如此。听闻埃提乌斯和瓦伦提尼安三世的死讯,西哥特人已经开始筹划自己的征服战。59然后,阿维图斯来到西哥特人的营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仅仅是他的出现就让西哥特人惊慌失措。而且西哥特人如此惧怕他,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想要讨好他,同他达成军事联盟。但称帝与否是阿维图斯个人的决定。至于西哥特国王,西多尼乌斯记录了他下面的言辞:
1707403247
1707403248
我们不强迫您[紫袍加身],但我们请求您这样做。如果您成为首领,我就是罗马的朋友;如果您成为皇帝,我就是她的战士。您并没有从任何人手中窃取君权。没有奥古斯都统治的拉蒂纳(Latian)群山,没有主人的宫殿是属于您的……我要做的就是为您效力。但如果高卢要求您,因为她有权这样做,帝国将会乐意接受您的统领,否则它将灭亡。
1707403249
1707403250
从这段诡辩和对意大利权力真空的影射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多尼乌斯的听众所敏感的政治问题具体是什么。对意大利人——西多尼乌斯的演说所针对的听众——而言,阿维图斯可能只是西哥特人的一个傀儡,就像阿拉里克和阿萨尔夫手中的普里斯库斯·阿塔卢斯一样。演说对此做出回应,坚称阿维图斯不听命于任何人。只需要看看他四处打击西哥特人的记录就足以证明这一点。他紫袍加身,即便是勉为其难,也是因为他是唯一能够让西哥特人顺从的人。在这种艰难时期,蛮族的军事力量对帝国的安全而言必不可少,但阿维图斯仍旧是一个真正的罗马人。
1707403251
1707403252
演说本身已属不错,打破了西多尼乌斯缺乏思想的恶名。但他的意大利听众,尤其是其中的军官们并不买账。如前文所述,史料坚持认为意大利的罗马军队容忍阿维图斯只是因为他有西哥特人的军队撑腰。公元456年,西哥特人忙于劫掠西班牙,无暇进一步干预意大利的事务,罗马军队的两个主要指挥官墨乔里安和里西梅尔反叛。同年10月17日,他们同阿维图斯凑出来的少量兵力在意大利北部的皮亚琴察(Placentia)城外交战。阿维图斯战败,被迫成为该城的主教,不久后神秘死去。60
1707403253
1707403254
我们从中可以看到西罗马所面临的问题的缩影。支持阿维图斯的有西哥特人,还有至少一部分高卢元老和高卢罗马军队。但面对意大利元老,尤其是意大利野战军指挥官的反对,联盟毫无希望。到公元5世纪60年代初,阿提拉帝国的瓦解在西罗马催生危机的影响已经清晰可见。一方面利益集团过多,另一方面又没有足够的财富可奖赏大家。但君士坦丁堡已经决意做最后一搏。
1707403255
1707403256
1707403257
1707403258
1707403260
罗马帝国的陨落:一部新的历史 第九章 帝国的终结
1707403261
1707403262
有史学家谴责君士坦丁堡在公元5世纪未能尽全力拯救深陷战乱的西罗马。从《罗马帝国百官志》(参见本书第五章)可以得知,到公元4世纪末,东罗马的军队从哈德良堡战役中恢复元气,成为一共由131个团组成的野战军团,分布于四个军事辖区:一个在波斯前线,一个在色雷斯,还有两个在中部——“中央野战军”(拉丁语意为“御前”)。因此机动部队人数在6.5万到10万之间。1此外,东罗马还可以支配无数驻扎在边境的常驻部队。过去20年的实地考古调查进一步证实,东罗马的主要行省——小亚细亚、中东和埃及——在公元4世纪时繁荣的农业到了公元5世纪并没有衰退的迹象。有人因此认为,东罗马帝国有实力有效干预西罗马的战事,但故意没有这样做。更有激进言论甚至认为,君士坦丁堡很乐意看到蛮族人占领西罗马的领土,因为这样一来,西罗马的军队就失去战斗力,就算其皇帝觊觎东罗马的皇位,也不可能夺取君权,统一帝国。这种情况在公元4世纪时有发生,当时君士坦丁一世和尤里安两位皇帝从原先的西部权力中心接管整个帝国。2但实际上,如果我们考虑东罗马当时边境也有战事,就能够充分理解君士坦丁堡在公元5世纪为什么只能为西罗马提供有限援助。
1707403263
1707403264
君士坦丁堡和西罗马
1707403265
1707403266
东罗马帝国兵力充足,但大量军队一直都投入到东部战线的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处主战场,因为罗马在这里和波斯交战。如果随便问一个公元4世纪的罗马人,帝国安全受到的主要威胁是什么,他一定会说是波斯萨珊王朝。自公元3世纪起,萨珊王朝的革命有如神助,波斯真正成为古代世界的第二超级大国。如前文所述,萨珊王朝造成新的军事威胁使罗马帝国深陷持续近50年的军事和财政危机。到公元3世纪80年代的戴克里先时代,帝国已经动用所有必要的财力和人力,但是想要与东部近邻无可争议的国力相抗衡,罗马的这条道路走得漫长而辛苦。波斯的崛起也多少使得罗马不得不在东部保留一个常驻君主,于是分权共治就成为罗马后期的一个皇权特征。由于这些转变,罗马开始再次坚守阵地,没有在公元4世纪重演3世纪波斯洗劫安条克的惨剧。
1707403267
1707403268
在评估公元5世纪东罗马帝国对西罗马提供的军事援助时,我们必须了解尽管波斯造成的新威胁自约公元300年起已经很大程度受到遏制,但这种威胁从未消失过。即便战事减少了——仅剩的战争主要是令人厌倦的围攻和有限的胜利,萨珊王朝也一直是东罗马政客和军队指挥官战略构想的一个影响因素。由于尤里安在公元363年远征波斯失败,再加上公元4世纪70年代中期匈人在多瑙河一带引起的骚乱影响深远,罗马的皇帝们被迫两次与萨珊王朝的统治者签订和约,这是萨珊王朝一直梦寐以求的。尤里安失败之后,约维安皇帝屈辱地割让美索不达米亚的领土和军事基地。瓦伦斯皇帝对于收复失地做过一些准备,甚至还有所行动,但当他死于哈德良堡战役后,狄奥多西一世不但代表罗马认可这些领土损失,而且还用另一块军事必争之地亚美尼亚做了一笔交易——结果让波斯又大捞一笔(地图3)。3
1707403269
1707403270
这些让步迎来了罗马-波斯关系的相对和平时期,因为萨珊王朝的胃口暂时得到极大满足。另外,波斯也有自己的麻烦要处理,两处北部边境的游牧民族在捣乱:一处是靠东边的特兰索克萨尼亚[Transoxania,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另一处是高加索地区,这里也是君士坦丁堡的觊觎之地。如果沿高加索的道路向右拐,就进入罗马境内;如果一直走,就进入波斯。匈人沿着这两个方向都发动了进攻。公元395年的匈人大突袭不仅劫掠了罗马在黑海以南的各行省,同样也蹂躏了波斯帝国的大片地区。因此在这个新的妥协时期,两大帝国都在考虑如何对付匈人,于是他们达成史无前例的共同防御协议。波斯负责加固和把守穿越高加索的要道达留尔山口(Darial Pass),而罗马负责所需的费用。事实上,罗马和波斯的关系此时太过平和,甚至有传言说波斯国王应已故东罗马皇帝阿卡狄乌斯的要求,收养他的儿子狄奥多西二世,以便这个孩子能平稳地登上皇位(他父亲死时他只有6岁)。
1707403271
1707403272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君士坦丁堡可以放松戒备。公元5世纪时,军队数量也许有所减少,防御工事的开销也降低了,但大部队仍然需要驻扎在东部边境。《罗马帝国百官志》——关于东罗马的记载始于公元395年前后,在亚美尼亚协定签署之后——记载了东罗马由31个团组成的野战军团,大约是总兵力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156支边境常驻部队驻扎在亚美尼亚和美索不达米亚前线的各行省,而东罗马帝国的常驻部队一共有305支,而且这还是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罗马偶尔和波斯有些争端,有时还会发展成冲突,比如像公元421年和441年那样。公元5世纪40年代,波斯没有在君士坦丁堡和匈人交战时趁火打劫,唯一的原因可能是他们自己和游牧民族之间的问题。4
1707403273
1707403274
正如波斯是罗马的大对头,罗马也同样是波斯的宿敌,两国都以战胜对方为荣。我们在前文提到过,从埃及到小亚细亚以西的各行省是东罗马帝国的主要税收来源,没有任何一位皇帝敢拿这一地区的安全冒险。因此,君士坦丁堡不得不在临近波斯的边境派驻超过40%的兵力,另外再派92支常驻部队保卫埃及和利比亚。东罗马政权敢于派往西罗马的军队,只有驻扎在巴尔干半岛常驻部队的六分之一、色雷斯召集的野战军团的四分之三,以及两支中央野战军。5
1707403275
1707403276
直到公元450年之前,君士坦丁堡能够援助西罗马的能力有限,也因为其深受匈人兵力的牵制。早在公元408年(参见本书第五章),乌尔丁就曾短期占领东罗马在滨河达契亚的要塞马尔蒂斯堡。到公元413年,东罗马政权感到深受威胁,于是加强多瑙河沿岸的防御6,并围绕君士坦丁堡修建了三层陆墙(参见本书第五章)。仅几年之后,东罗马的军队已直接参与限制匈人势力的增长。大约在公元421年,东罗马派出大规模远征军,进入当时已经暂时被匈人占领的潘诺尼亚,并从匈人兵力中分离出大批哥特人,重新安置在东罗马的领地色雷斯。接下来的20年里,东罗马一直在对抗野心勃勃的阿提拉和他的叔叔,甚至在阿提拉死后,收拾匈人帝国瓦解后烂摊子的大部分责任也落到东罗马政权的肩上。如本书第八章所述,公元5世纪60年代后期,阿提拉剩下的几个儿子选择入侵的是东罗马帝国。60年代早些时候,东罗马的军队还应对了阿提拉强大战争机器的残余武装,当时领兵的是霍米达克和比格里斯。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公元460年,潘诺尼亚的阿马尔家族率领哥特人侵犯东罗马帝国,获得300磅黄金(参见本书第八章)。7
1707403277
1707403278
从以上的战略背景来看,波斯前线的兵力不能减少,而由于匈人的袭击,多瑙河边境的兵力还要增加,因此君士坦丁堡在公元5世纪不能给西罗马提供足够的军事援助完全情有可原。但在奋力抵抗乌尔丁的同时,君士坦丁堡的确在公元410年阿拉里克占领罗马并威胁北非之际分兵援助霍诺留。当时一共派出6支部队,总共4000人,在关键时刻加入霍诺留的部队,而当时情况十分危急,逃走或与篡位者共治似乎已成定局。这支军队足以保住拉文纳,稳定当时即将叛乱的驻地部队,为救出皇帝争取了时间。8同样,在公元425年,君士坦丁堡又派出大批中央野战军帮助瓦伦提尼安三世登上皇位。公元5世纪30年代,指挥官阿斯帕在北非的行动大力推动盖萨里克签署双方的第一个和约——公元435年的和约,阻止他占领迦太基和当地最富庶的行省。公元440年至441年,东罗马再次派出驻守多瑙河的大批部队和中央野战军,参与东西罗马对阿非利加的联合远征,负责此事的官员还受到提名表扬,而阿提拉和布勒达则借着这次不容错过的机会对罗马出动军队。
1707403279
1707403280
如本书第七章所述,尽管阿提拉在公元450年和东罗马帝国签署非常慷慨的和约,但东罗马甚至在那时也没有亏待过自己的罗马同胞。东罗马在公元452年给埃提乌斯派出军队——具体人数我们并不清楚,帮助他对抗当时已经横扫北意大利的匈人军队,而东罗马的部队还成功袭击匈人腹地。9这说明,东罗马绝不是无意维系西罗马。也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君士坦丁堡愿意有蛮族人侵占西罗马领土,从而减弱西罗马皇帝的势力——甚至也不像过去认为的那样,怂恿阿拉里克在公元408年率领哥特人从巴尔干半岛向意大利推进。如爱德华·汤普森所说,东罗马在公元451年至452年不惜代价投入战斗,而不是拿着阿提拉的慷慨和约溜之大吉,这才真正显示了君士坦丁堡的尽职尽责。10
1707403281
1707403282
当然,君士坦丁堡的皇帝和宫廷幕僚——尤其是宫廷幕僚——更替变换,对西罗马的政策也时常变化。如前文所述,狄奥多西二世在公元450年7月去世之前,东罗马尽心尽力援助西罗马,部分原因是东西罗马的皇帝都同属狄奥多西家族。因此,狄奥多西二世帮助堂弟瓦伦提尼安三世,同时也就强调了自己家族的统治地位。当时东罗马一次性派出的最大规模远征军是公元425年派往西罗马的军队,参与扶植瓦伦提尼安三世登上皇位的内战。但东罗马对西罗马的援助并不只是局限于王朝的自身利益。狄奥多西二世死后,东罗马仍然不断支援西罗马,尤其是阿提拉在公元452年袭击意大利之时。同样重要的是,这些援助的记载来源混杂,因此可能还有遗漏。我猜想,这些年间,东罗马除了定期的军事援助,可能还一直给西罗马提供经济支援。因此,公元5世纪60年代,君士坦丁堡政权决定向西罗马发出救援大军,并没有偏离他们的一贯做法。
1707403283
1707403284
政权更替,安提莫斯和北非
1707403285
1707403286
公元460年前后西罗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皇位继任危机。公元453年阿提拉死后,罗马皇权不断更替。埃提乌斯的贴身侍卫受到佩特罗尼乌斯·马克西姆斯的怂恿,刺死瓦伦提尼安三世,马克西姆斯自己夺取了皇位,但不久就被罗马暴民杀死。很快阿维图斯和西哥特人、高卢的罗马地主阶层以及军队勾结,自己称帝。公元456年,意大利野战军指挥官里西梅尔和墨乔里安又把他赶下台。这支部队是西罗马最强大的一支军事、政治力量,两位指挥官将在拥立皇帝方面起到核心作用。
1707403287
[
上一页 ]
[ :1.70740323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