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03671
阿提拉(Attila):匈人首领(公元440年前后—453年在任)。从叔叔卢阿那里继承权力,最初同兄弟布勒达一同统领匈人及其臣服部落。阿提拉调整匈人策略,大举进攻罗马帝国,于公元441—442年及公元447年大规模入侵东罗马,公元451年及公元452年袭击西罗马。公元445年,阿提拉杀害自己的兄弟。公元448—449年,他接见包括史学家普里斯库斯在内的东罗马使团。阿提拉死后,匈人帝国瓦解(参见丹克兹克)。
1707403672
1707403673
奥古斯都(Augustus):罗马帝国的开国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年在位),尤里乌斯·恺撒的继承人。公元前44年,尤里乌斯·恺撒被刺后,奥古斯都迅速将权力揽在手中。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尊号。人们在指代公元前44—前27年间的他时,通常用他的本名屋大维。
1707403674
1707403675
奥索尼乌斯(Ausonius):波尔多大学教授雄辩术。公元4世纪60年代,奥索尼乌斯成为年轻皇帝格拉提安的老师,自公元375年格拉提安上台后,在宫廷获得显赫的政治地位。奥索尼乌斯与叙马库斯通信,并创作了《摩泽尔河》。公元369—370年,后者在莱茵河边境逗留,态度倨傲。《摩泽尔河》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此做出的一个回击。
1707403676
1707403677
比格里斯(Bigelis):匈人帝国前臣服部落的哥特首领。公元5世纪60年代中期,匈人帝国灭亡,比格里斯袭扰东罗马的巴尔干半岛。
1707403678
1707403679
布勒达(Bleda):参见阿提拉。
1707403680
1707403681
伯尼菲斯(Boniface):盖萨里克入侵北非时统领罗马军队的主帅。较晚时期的史料错误地认为汪达尔人离开西班牙,横渡地中海是受伯尼菲斯之邀。公元425年之后,伯尼菲斯同埃提乌斯争夺对年幼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的控制权。公元433年,伯尼菲斯在对抗埃提乌斯的战争中被杀。
1707403682
1707403683
勃艮第人(Burgundians):公元4世纪时居住在阿勒曼尼人东部的日耳曼语族部落。公元406年入侵莱茵河后,勃艮第人向西迁徙,到公元411年,控制了莱茵河沿岸的美因茨、施派尔和沃尔姆斯。公元5世纪30年代中期,埃提乌斯指使匈人发动袭击,勃艮第人遭到重创,随后被重新安置在日内瓦湖附近。埃提乌斯死后,勃艮第人将其势力向南延伸到罗讷河河谷,建立一个新王国。相对西哥特人、法兰克人和东哥特人而言,勃艮第人属于二流势力。
1707403684
1707403685
卡尔皮人(Carpi):公元3世纪生活在喀尔巴阡山附近的达契亚语族部落,不受罗马的控制。公元3世纪晚期和4世纪早期,随着哥特人的崛起,一些部落迁入罗马帝国境内,还有一些则被哥特人征服。
1707403686
1707403687
卡西奥多罗斯(Cassiodorus):罗马元老院元老,公元522—523年及公元540年,意大利东哥特国王的高级幕僚。卡西奥多罗斯著述了一部《哥特史》,是我们间接研究匈人帝国瓦解的重要史料(参见约达尼斯)。
1707403688
1707403689
凯尔特人(Celti, Celts):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控制意大利北部、高卢、不列颠诸岛,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和欧洲中部,语言相近的一些部落的统称。许多部落被纳入不断扩张的罗马帝国治下,尤其是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部落,可以用臣服换得合理回报。
1707403690
1707403691
希尔德里克(Childeric):西罗马濒临灭亡之时撒利族法兰克人的首领,辖治莱茵河以西,以及河东一直属于法兰克人的领地。在公元482年去世之前,希尔德里克控制了以图尔奈为中心的罗马旧省第二贝尔迦。希尔德里克可能比其他法兰克首领拥有更高的权力,但真正实现法兰克联盟的是他的儿子(参见克洛维)。
1707403692
1707403693
切诺多玛(Chnodomarius):公元4世纪50年代,阿勒曼尼人的至高首领,拥有无上权力,扈从战士300名。公元357年,切诺多玛在对抗尤里安皇帝的斯特拉斯堡战役中失利,丧失权力。
1707403694
1707403695
克洛维(Clovis):撒利族法兰克人的国王(公元482—511年在位),罗马灭亡后,建立法兰克王国。克洛维死时,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包括现今法国除地中海海岸的所有国土,以及比利时和莱茵河以东大片领地。克洛维取得一系列胜利,击败莱茵河的罗马余部、布列塔尼人、阿勒曼尼人、图林根人和西哥特人。他逐步消灭其他法兰克军团首领,吸纳其追随者,将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建立新王国。
1707403696
1707403697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罗马皇帝(公元306—337年在位)。四帝共治(参见戴克里先)结束后,君士坦丁在内战中连连获胜,自公元324年起,获得整个帝国的统治权,同他的几个儿子一起分权而治。君士坦丁平息莱茵河及多瑙河边境,对瑟文吉(参见阿塔纳里克)等部落施加相当程度的罗马统治。他实现诸多军事、行政改革,使帝国得以应对迅速成为超级强国的波斯,并开启了基督教成为后期罗马世界重要文化构成的进程。
1707403698
1707403699
君士坦丁三世(Constantine III):篡位者(公元406—411年在位)。君士坦丁三世迅速将势力从不列颠扩张到高卢,甚至西班牙和意大利边缘。他通过持续抗击公元406年莱茵河入侵部落获得支持,甚至有取代霍诺留皇帝之势。在弗拉维乌斯·君士坦提乌斯协助下,皇帝的形势好转,君士坦丁三世被杀。
1707403700
1707403701
紫衣贵族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e VII Porphyryogenitus):拜占庭皇帝(公元911—957年在位)。君士坦丁七世不问国事,利用闲暇摘录古代作者的著作,分门别类,编成五十多卷作品,以保存拜占庭经典。只有极少内容留存至今,《出使篇》摘录了普里斯库斯的历史。这些内容是我们研究阿提拉和匈人的关键。
1707403702
1707403703
君士坦提乌斯二世(Constantius II):罗马皇帝(公元337—361年在位)。阿米安·马塞林认为他是皇帝出席仪式的典范。君士坦提乌斯二世竭力分权共治,其统治表明一位皇帝无法独自统治莱茵河到美索不达米亚的大片疆土。他实质性地推动了基督教化的进程。
1707403704
1707403705
君士坦提乌斯,弗拉维乌斯(Constantius, Flavius):西罗马指挥官。公元405—408年危机后,君士坦提乌斯在混乱局势下重建西罗马帝国,分别于公元411年和413年击败篡位者,到公元416年降伏西哥特人。公元416—418年,君士坦提乌斯在西班牙同西哥特人联合作战,有效对抗莱茵河入侵部落。他在宫廷掌控大权,迎娶霍诺留皇帝的妹妹加拉·普拉西提阿。公元421年,君士坦提乌斯担任皇帝,历时短暂,同年死去,未获得君士坦丁堡承认。
1707403706
1707403707
丹克兹克(Dengizich):阿提拉之子。自公元453年起,丹克兹克成为部分匈人的首领,公元469年被杀。在父亲的帝国倾倒、臣服部落纷纷摆脱匈人统治之时,丹克兹克成为首领,试图在多瑙河南部东罗马领土上开辟自己的飞地,后战败被杀。
1707403708
1707403709
戴克里先(Diocletian):罗马皇帝(公元285—307年在位)。戴克里先发起多项改革,尤其是财政改革,使帝国能够维持一支较大的军队,与萨珊波斯抗衡。他尝试了两位正帝同两位副帝分权而治——四帝共治——的模式。该模式在其有生之年运作良好,但之后引发了近二十年内战。
1707403710
1707403711
埃德科(Edeco):阿提拉的心腹。阿提拉死后,斯基利人重获独立,埃德科摇身一变,成为斯基利人的国王。他有图林根或匈人血统(也可能两种血统都有),通过联姻成为国王。公元5世纪60年代,东哥特人击败斯基利人,埃德科被杀。之前,他出使君士坦丁堡,东罗马曾试图收买他刺杀阿提拉。随普里斯库斯返回匈人领地时,普里斯库斯并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1707403712
1707403713
埃拉克(Ellac):阿提拉之子。公元453年父亲死后,埃拉克成为部分匈人的首领,内达奥河战役(公元454年?)中被杀。内达奥河战役之后,其父亲的臣服部落——主要是日耳曼部落——纷纷独立。
1707403714
1707403715
尤多西亚(Eudocia):瓦伦提尼安三世的长女。依照公元442年汪达尔首领盖萨里克同埃提乌斯达成的协议,尤多西亚被许配给盖萨里克的长子胡内里克。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洗劫罗马,尤多西亚被掳,带往迦太基,同胡内里克完婚。
1707403716
1707403717
尤纳皮乌斯(Eunapius):公元4世纪至5世纪初罗马后期史学家。他的著述一部分篇章残存至今,一部分通过公元6世纪史学家佐西姆斯保存下来。
1707403718
1707403719
尤里克(Euric):西哥特国王(公元466—484年在位)。尤里克杀害哥哥狄奥多里克二世,夺得权力,采取全新策略,寻求建立一个完全独立于西罗马帝国残存势力的西哥特王国。公元468年汪达尔远征失败后,他发动一系列战役,到公元476年,已将疆域扩展到高卢的卢瓦尔河和阿尔勒,以及伊比利亚半岛南部海岸。
1707403720
[
上一页 ]
[ :1.7074036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