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53917
梭伦对日常生活问题的态度,与对政治问题的态度一样,是由此种相同的新感觉所决定的,即一切事物都服从于其固有的内在法则。梭伦用了一个简洁明了的希腊谚语来表达自己。自然事物,当人们认识了它们之后,常常是简单的;“世上最难的是看清什么是认识事物的隐秘尺度,只有它掌握着一切事物的界限。”梭伦的这些话[68] 似乎是为了给我们一个借此可以衡量其伟大的正确标准。尺度和界限的观念——一个在希腊的道德哲学中具有根本重要性的观念——提示了一个梭伦及其同时代人具有核心兴趣的问题:即如何凭借我们内在的理解能力获得一种新的生活规则。此种新规则的本质不可能得到逻辑的定义:它只能经由我们对梭伦的话语、品格和生平的同情研究,而获得一种领会。[149]对大多数人来说,遵从这种为他们制定的法则就足够了。不过,对制定这些法则的人而言,却需要一种更高的标准,这种标准是未经写出的。梭伦把借此他可以找到这种更高标准的稀有品质,叫作gnomosyné,即“决断”,因为它总是启发gnomé(见识)——它既是真正的洞见,又是将其付诸实施的意志。[69]
1707453918
1707453919
这是理解梭伦精神世界之统一性的线索。世界并没有为他提供这种现成的统一性:他只能创造它。我们发现,正义和法律统治的观念——这是梭伦政治思想和宗教思想的核心要点——早已盛行于伊奥尼亚:不过,在那里,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它似乎没有在诗歌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伊奥尼亚思想的另一个方面——伊奥尼亚诗人以格外的热情表达了这个方面——是一种精明的实践智慧和一种及时行乐的个人主义。梭伦对这一方面也抱有深刻的同情。梭伦思想中的创新之处在于,他将伊奥尼亚哲学的两个极端带入到一种统一之中,这种统一在梭伦的诗歌中得到了清晰而完美的体现。他的诗歌反映出其人生和品格的罕见的彻底与和谐。他将个人主义弃置一旁,但又认可个体人格的权利主张:更有甚者,他是第一个赋予这种主张以一种道德基础的人。因为他使城邦和精神、共同体和个人融为一体,所以他是第一个名副其实的雅典人。由于他创造了这种统一,所以成功地创制出了一种原型,一种他的所有同胞都应遵照的原型。
1707453920
1707453921
[1] 参见拙文《梭伦的〈欧诺弥亚〉》,载《柏林科学院会议报告》,1926,第69—71页;该文为本章提出的观点提供了一个基础。
1707453922
1707453923
1707453924
1707453925
[2] 维拉莫维茨-莫伦多夫(U. v. Wilamowitz-Moellendorff)的《亚里士多德和雅典》(Aristotles und Athen ,Berlin,1893,II,304)曾经根据这种精神来阐释梭伦的诗歌;亚里士多德本人在《雅典政制》( )中,将梭伦的诗歌作为雅典政制之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的原始文献,作为那个时代的领导人物的个人表达来探讨。另可参见林福斯(I. Linforth),《雅典人梭伦》(Solon the Athenian ),Berkeley,1919。
1707453926
1707453927
[3]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53928
1707453929
[4] 参见本卷此处 及以下。
1707453930
1707453931
1707453932
[5] 追溯希腊的历史发展,尤其是导致这种综合的阿提卡精神的历史发展,是本著的首要关切之一。就对政治生活现实的关切而言,这种发展在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伯利克里“国葬演说”达到顶峰。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柏拉图“在理论中( ,in theory)”建立一个理想城邦的哲学尝试,追溯这种历史发展——这种尝试将一种理想的秩序,与个体的高水平的精神自由结合在一起。
1707453933
1707453934
[6] 参见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Ath. Const. )c. VI,XIII;普鲁塔克,《梭伦传》(Solon )c.XV。
1707453935
1707453936
[7] 参见本卷此处 及以下。
1707453937
1707453938
[8] 参见本书第三卷,此处 及以下。
1707453939
1707453940
[9] 参见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c. IV;普鲁塔克,《梭伦传》XVII。
1707453941
1707453942
[10] 柏拉图,《法义》706bff.。
1707453943
1707453944
[11] 参见本卷此处 及以下;第三卷,此处 及以下。
1707453945
1707453946
[12] 梭伦残篇24(狄尔编)。
1707453947
1707453948
[13] 普鲁塔克,《梭伦传》c.XXI。
1707453949
1707453950
[14]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6。
1707453951
1707453952
[15] 梭伦残篇22;亦可参见回忆弥涅墨斯的残篇20。
1707453953
1707453954
[16] 关于梭伦与荷马、赫西俄德和肃剧之关系,以及梭伦政治诗的一种解释,参见拙文《梭伦的〈欧诺弥亚〉》,载《柏林科学院会议报告》,1926,第71页及以下。
1707453955
1707453956
[17] 普鲁塔克,《梭伦传》c. VIII。
1707453957
1707453958
[18] 参见本卷此处 ;《劳作与时日》,第213行及以下,尤其是第225行及以下关于正义城市的描述,以及第238行及以下关于不义城市的描述。
1707453959
1707453960
1707453961
1707453962
1707453963
1707453964
1707453965
1707453966
[
上一页 ]
[ :1.70745391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