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454022e+09
1707454022
[40] 在荷马那里(《奥德赛》I,37),赫尔墨斯已经预先警告埃癸斯托斯,他将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受到惩罚,遭遇 [应得的命运]。
1707454023
1707454024
1707454025
[41] 梭伦残篇1。参见林福斯,《雅典人梭伦》,第104页及以下、第227页及以下;莱因哈特(Karl Reinhardt)的《梭伦的哀歌“你自己”(Solons Elegie )》(载《莱茵古典语文学杂志》,N.F.LXXI,1916,第128页及以下)一文对这首诗的正确解释做出了重大贡献。维拉莫维茨曾经在其《萨福和西蒙尼德斯》(第257页及以下)中评论过此诗。
1707454026
1707454027
1707454028
1707454029
1707454030
1707454031
[42] 参见残篇1,7及以下。 [我渴望拥有财富,但不义之财非我所愿,那样做,惩罚必将到来]。类似地,泰奥格尼斯残篇第145行及以下也如此,而品达,《奥林匹亚颂歌》II,第53行: [财富因德性而得美化]则是品达的理想;另可参见《尼米亚颂歌》IX,第45行: [辉煌的光荣……伴着许多财产],或者《皮托颂歌》III,第110行。
1707454032
1707454033
[43] 残篇1,17—32。
1707454034
1707454035
1707454036
1707454037
1707454038
1707454039
1707454040
1707454041
1707454042
1707454043
1707454044
1707454045
1707454046
1707454047
1707454048
1707454049
1707454050
1707454051
1707454052
1707454053
1707454054
[44] 残篇1,33,这里标志着诗歌从第一部分转向第二部分。梭伦在诗歌的前面部分只谈及了坏人的不义行为所招来的阿忒,但从第34行起,他淡化了好人与坏人的区别,开始讨论二者共同具有的阿忒。第34行开头的词语“ ”是讹误(所以在文本中我只做了大致的意译),要想把这一行令人信服地补充完整,现在似乎还没可能。莱因哈特将其写作“ [急于得到那个]”,他的尝试不能令人满意。布赫雷尔(Buecheler)的“ [做得好]”在古文书学上非常有吸引力,狄尔在其《希腊抒情诗集》(Anthologia Lyrica )中采用了这种意见;但这几乎不可能是梭伦用他的希腊语想要表达的东西。其他人的一些猜测在我看来更加难以接受。因此,我们还远没有解决问题,尽管想要找到这个词应该不难,因为就抄写员而言,这种错讹无非只是一种机械的抄写错误。如莱因哈特所见,它有一部分必定是发音混淆(Itacism)而造成的,因为在保存下来的无意义的字母复合中(complex of letters)有好几个etas: ΕΝΔΗΝΗΝ 。如果莱因哈特想的是对的,即最后一个音节必定是与“ [每一个都认为自己应该得到]”这个现在时主动不定式相联系的关系代词“ [那个]”——那么,“ ”必定被隐藏在了ΕΝΔΗΝ 中间。它不可能是“ [急于得到]”,我认为毋宁是“ [做]”(参见梭伦残篇15和12—14):那期望“ [做得好]”的人希望落空,而“ [做得糟糕]”的人出乎意料地成功。“期望”是由第33行的“ [想要]”一词来表达的,“ [想要]”与第36行的“ [希望]”和第42行的“ [获得、拥有]…… [幻想、希望]”同义。在“ [认为自己应该得到]”中,关系从句是状语从句,相当于“ [每一个都希望这样]”(= [希望这样]);而“ ”的意思是“成功”、“做得好”(参见梭伦残篇15和12—14)。
1707454055
1707454056
[45] 残篇1,63。
1707454057
1707454058
[46] 残篇1,67—70。
1707454059
1707454060
[47] 残篇1,71及以下。
1707454061
1707454062
1707454063
1707454064
1707454065
1707454066
1707454067
1707454068
1707454069
1707454070
[48] 残篇1,75,哀歌结尾处的话: 肯定是“当宙斯派送由于过多的财富而招致的阿忒女神时,此时此人有了它(阿忒),彼时那人有了它”的意思。梭伦似乎与埃斯库罗斯在《普罗米修斯》第276行( [苦难飘来飘去,会轮流落到大家身上])一样,引用了阿基罗库斯残篇7,7: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有各自的不幸],以及这个时代的其他一些诗人。参见泰奥格尼斯351。不过,随着阿忒女神根据实际情况(ipso facto)的变化,财富反复易手。梭伦在这首诗里没有公开说出这一点,但这是他这首诗最后一句话的必然逻辑内涵;实际上,在残篇4,11—12中,他宣布只有德性才有恒久的价值,金钱和财富( )总是转瞬即逝,反复易手( )。几乎相同的措辞表明,这二者——阿忒和多变的命运——在梭伦的意识中紧密相连。从穷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他的穷困很快就会去敲响他人之门,正如泰奥格尼斯在上述引文中所表明的那样。梭伦在此提到的阿基罗库斯的 [节律]既有它好的一面,也有它不好的一面。
1707454071
[
上一页
] [ :1.70745402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