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57912
1707457913
[41] 参见迭斯(A. Dies),《在柏拉图周围》(Autour de Platon ),Paris,1927,第156页及以下。
1707457914
1707457915
[42] 这对迈尔的《苏格拉底》(第264页)而言尤其真实。伯内特和泰勒拒绝诸如此类否定苏格拉底的逻辑学的尝试,在这一点上,他们被证明是正确的,但他们在另一方向上走的太远了,而且,通过将柏拉图关于苏格拉底说的一切都归为“真实的”的苏格拉底,他们将这个问题过于简单化了。
1707457916
1707457917
[43] 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4.6.1。
1707457918
1707457919
[44] 参见雷德尔、维拉莫维茨、波伦茨等人的著作。
1707457920
1707457921
[45] 例如,里特尔说,他不能理解一个人怎么可能在柏拉图那里找到像亚里士多德对作为独立的本质的“型”的陈述这样的东西(《柏拉图》,第一卷,第577页)。斯滕泽尔已经对这一困难进行了最终说明,参见本卷此处,注释[1] 。
1707457922
1707457923
[46]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A 6.987a32及以下。
1707457924
1707457925
[47] 参见本书第三卷,此处 、此处 。
1707457926
1707457927
[48] 《王制》2.537c:真正的辩证法家是纵观全局者(the synoptic),他能将一切事物统一起来看。《斐德若》265d中有同样的描述。
1707457928
1707457929
1707457930
1707457931
[49] 对“eidos[相]”和“idea[型]”这两个词在柏拉图那里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没有一种可能是完全彻底的,除非这种研究将诸如 [当某物存在/是时]、 [存在/是自身]等等“多”中的“一”(One in Many)都搞清楚。
1707457932
1707457933
[50]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卷和N卷。
1707457934
1707457935
[51] 《游叙弗伦》6e。参见他运用eidos[型]和idea[型]的例子,收录于里特尔,《柏拉图新研究》(Neue Untersuchungen uber Platon ),Munich,1910,第228—326页。
1707457936
1707457937
[52]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施莱尔马赫的柏拉图阐释,尽管有许多后继者提出各种意见,但迄今仍然真实有效的原因。肖里(Paul Shorey)的《柏拉图思想的统一性》(The Unity of Palto’s Thought ,Chicago,1904)坚定地坚持这一观点,即使这个观点已经不再流行;他指出“统一并不排除发展”(第88页)。
1707457938
1707457939
1707457940
1707457941
1707457943
教化:古希腊文化的理想 第五章 《普罗泰戈拉》:智术师的教育,还是苏格拉底的教育?
1707457944
1707457945
[107]在《普罗泰戈拉》中,柏拉图第一次揭开了长期笼罩在其早期对话之上的面纱。对于柏拉图曾经讨论过的诸问题,《普罗泰戈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为自由的审视。那些没有观察到早期对话背后的统一性的读者现在看到了它,因为它们都被集中到了同一个核心问题之上。从《申辩》开始,我们就知道苏格拉底是一名教育者。苏格拉底毕生孜孜以求的问题,即德性和知识的关系问题,在小苏格拉底对话中,是作为几个独立的问题来处理的。[1] 现在,在一部篇幅更大、范围更广的著作中,柏拉图将我们引向一种广阔的教育讨论之中——苏格拉底和智术师的时代充斥了这种教育讨论。在《普罗泰戈拉》中,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试图洞穿智术师喋喋不休的话语,牢牢抓住智术师为其教育制定的基本主张,并用他自己的学说、他自己的教育方针针锋相对地进行反击。
1707457946
1707457947
《普罗泰戈拉》不像柏拉图的早期对话,[2] 它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上展开,比历史上的苏格拉底对话有更多的人物围绕。柏拉图让他的导师在大庭广众之下,与那个时代智识上最伟大的雄狮即智术师普罗泰戈拉、普罗狄科、希庇阿斯短兵相接。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雅典首富卡利阿斯(Callias)的家中,访问雅典的才智之士常常驻足于此,而每一位对社会和智识问题有兴趣的雅典人也都云集于此,对智术师们的讲演悉心聆听,仰慕赞叹。我们不必问在苏格拉底有生之年的某个时段是否真的发生过这一幕;柏拉图选择这样一些名闻遐迩的演员所要显示的目的是清楚的。他不仅仅将苏格拉底看作雅典的一个离奇古怪之人;鉴于所有苏格拉底与他的城邦之间的密切联系,尽管有那些使人们不能认识苏格拉底真正价值的讽刺性自贬,但苏格拉底思想的原创性和穿透力仍远超他那个时代所有备受瞩目的思想家。《普罗泰戈拉》将苏格拉底与智术师的教育的竞争描述为他那个时代的决定性战役之一,[108]描述为两个对立的世界在教育上的主导地位的斗争。对话发生在高堂广厦之中、大批观众之前;大智术师们都是些显赫一时、甚至令人望而生畏的人物,成群结队的学生和崇拜者簇拥着他们;所有这些细节描述都增加了这一场合的隆重和意义。尽管如此,整部对话洋溢着青春的欢乐,闪耀着幽默的火花,与各种异想天开的机智一同跌宕起伏,胜过柏拉图的任何其他作品。柏拉图的其他作品,有些语言更为宏富,有些更深地触动我们的情感、激发我们的思想;但是,在人物刻画的清晰度和入木三分上,在结构的整齐和灵活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出其右。
1707457948
1707457949
遗憾的是,我们在此几乎不可能更多地谈论对话的生动生活和精致技艺。这意味着我们不能显示柏拉图怎样通过表达智术师教育的特征,又怎样将其与苏格拉底的教育相对比,在字里行间诉诸我们的情感。一名历史学家不能与艺术家较量技艺,或者试图重现艺术家的艺术效果。即使是妙趣横生的、最忠实的复述也与柏拉图不可企及的创造天才相去甚远。因此,我们必须满足于在少量明暗对比中对《普罗泰戈拉》的概括性论述。
1707457950
1707457951
一天早晨,拂晓之前,一位苏格拉底的青年学生和朋友用手杖猛敲房门,进来看苏格拉底。他告诉苏格拉底,前天晚上回到雅典时,听说普罗泰戈拉也到了雅典,他为这一重大“事件”而兴奋莫名,并决心成为普罗泰戈拉的学生,与许多出身良好的雅典青年一样,支付高额学费。现在,他想请苏格拉底把自己介绍给这位大师。[3]
1707457952
1707457953
这时出现了对话主体部分的一段序曲。天还没亮,他们两个在院子里悠闲溜达,等待天亮。这里出现了一段真正苏格拉底式的对话。苏格拉底考察年轻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矢志向学的坚定决心,并让他清楚地理解他即将冒险从事的事业。[4] 苏格拉底如此谦逊地与希波克拉底交谈,将自己完全置于与希波克拉底同等水平之上,以至于希波克拉底完全没有意识到真正的大师一直与他并肩而行。(另外,在这篇对话中,苏格拉底被认为正当盛年,与年高德劭的普罗泰戈拉形成对比。)希波克拉底仅仅将苏格拉底看作一个建议者和朋友,这个朋友可以为他提供一张赴会的入场券,他对这位伟大的外乡人钦佩之至,完全不加鉴别。[109]然而,苏格拉底以几个目标精准的问题使他明白了自己既不了解普罗泰戈拉,也不明白一个智术师的真正之所是,不知道他将要得到的是何种类型的教导。这带出了问题的要点,这个要点在之后的苏格拉底与普罗泰戈拉的对话中将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年轻人想要被培养成一名医生,那么他应该在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医生——即与他同名的希波克拉底(Hipocrates of Cos)——门下学习;如果他想要成为一名雕刻家,他应该在波利克里托斯(Polyclitus)和菲狄亚斯(Phidias)门下学习。因此,如果他投在普罗泰戈拉门下,追随普罗泰戈拉,那么他似乎是想要成为一个智术师。希波克拉底坚决拒绝了这一想法。[5] 现在,一个本质性的区别在智术师的教育和技艺的教育之间出现了。智术师普罗泰戈拉的学生中,只有一些特定的学生为了成为与智术师们一样而学习他的技艺;[6] 而许多教养良好的雅典青年之所以簇拥在普罗泰戈拉周围,聆听他的讲演,乃是“由于文化之故”,一个并非某个方面的专家的自由人该当这么做。不过,年轻的希波克拉底并不确切地知道这个“文化(paideia)”究竟是什么,我们觉得希波克拉底是所有那些热衷于此的年轻人的一个典型。
1707457954
1707457955
现在,希波克拉底被迫承认自己的无知,他的朋友苏格拉底给了他一个警告性的劝诫。正如在柏拉图的《申辩》中一样,他坚持认为人必须“关心他们自己的灵魂”,[7] 他提醒希波克拉底他的“灵魂”将要遭遇的危险,因为他要把自己的“灵魂”交托给一个外乡人,但他却无法对自己解释清楚这个外乡人的目的何在。[8] 这首次为我们理解智术师教育的特征提供了一个侧面的线索。透过苏格拉底的眼光来看,这种教育看起来是非常可疑的。普罗泰戈拉从外地来到雅典,提供各类知识的教育服务(收取学费作为报酬);[9] 明智的苏格拉底觉得,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普罗泰戈拉像一个行商和小贩,为了赚钱,兜售贩来的货物。不过,二者之间还是有点差别的,这一差别于智术师很不利。商人叫卖身体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人们可以用自己的容器把它们带回家,在吃喝之前,先行品尝;但年轻的希波克拉底则必须将普罗泰戈拉兜售的灵魂食物“装进自己的灵魂”才能离开,而他却不知道这些学识于自己的灵魂是有害,还是有益。[10] 甚至在主要的对话开始之前,我们现在就能区别这两种类型的教师了:智术师——他不加区别地将各种类型的知识一股脑儿塞进人们的头脑(他不就是迄今为止所有时代的中等教育的典型代表吗?),[110]和苏格拉底——灵魂的治疗者,他坚持认为学识是“灵魂的食物”,[11] 且以问这食物是有益于灵魂,还是有损于灵魂开始。[12] 当然,苏格拉底并不称呼自己为灵魂的医生,但当他说,关于身体的食物的疑问可以由教练或医生来解决时,人们不得不问:谁又是可以解决关于灵魂的食物的疑问的专家呢?如果我们想要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启人深思的比较,就必须确切地描述真正的教师的本质,如苏格拉底心目中的教师所是的那样。
1707457956
1707457957
在前往卡利阿斯家的途中,希波克拉底和苏格拉底都在仔细考虑什么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的问题。白昼已经来临,时候不早了。是时候去拜访智术师们了——他们从早到晚都被来访者所困扰和包围。[13] 卡利阿斯的门人已经烦得不行——可见这两人不是首批来访者。最后,他们设法进了大门,看到普罗泰戈拉正在廊前踱步谈话,旁边跟着一大群仰慕者。普罗泰戈拉的一边是东道主卡利阿斯,以及卡利阿斯的同母异父兄弟,即伯利克里之子帕拉洛斯(Paralus),还有格劳孔的儿子卡尔米德斯;另一边是伯利克里的另一个儿子克珊西普(Xanthippus),斐里庇得斯(Philippides),还有普罗泰戈拉最受器重的学生安提谟鲁斯(Antimoirus of Mende),此人是未来的一名智术师。他们身后跟着一些雅典人,更多的是来自各城邦的外邦人;他们对普罗泰戈拉亦步亦趋,普罗泰戈拉就像俄耳甫斯,用声音迷住了这些人,他们竭尽全力捕捉前排人说的一言一语;他们都小心翼翼,绝不抢在普罗泰戈拉迈步之前挡住他,要是普罗泰戈拉本人折回,他们就跟着沿同路反向折回,以军人的姿势整整齐齐地分列两旁,绕圈转身,重新列队。[14] 对面廊下,希庇阿斯端坐在一把太师椅上,围着他的几条凳子上,坐着其他一些著名的雅典人和外邦人,像是希庇阿斯的学生。希庇阿斯正在向他们解释天象学问题。[15] 第三个风度翩翩的人是开俄斯人普罗狄科,他在一个房间里,这个房间是卡利阿斯急急忙忙清理出来,装修成客房供外邦人寄宿的。普罗狄科这会儿还躺在床上,身上层层叠叠地裹着羊皮和毯子以及好多东西。还有许多杰出的来访者坐在四周的沙发上。至于他在说些什么,外面的人很难听到,因为他嗓音低沉,屋子里响着一阵嗡嗡嗡的回声。[16]
1707457958
1707457959
苏格拉底现在将自己的年轻朋友介绍给普罗泰戈拉,跟普罗泰戈拉说他想成为他的学生。苏格拉底说希波克拉底有志于政治,他希望得到普罗泰戈拉的帮助。苏格拉底附带补充说,[111]希波克拉底是大户人家的贵族子弟,雄心勃勃又富有才华。普罗泰戈拉也相应地解释了他的教导的性质。
1707457960
1707457961
[
上一页 ]
[ :1.70745791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