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60815
1707460816
1707460817
[460] 《王制》514a。“比作”,即“ ”这个词(另可参见洞穴意象结尾517a8的“ [意象、图像]”一词),将整个洞穴比喻与柏拉图使用的其他“意象( )”——太阳意象和数学比例的意象——置于同等的地位。即使是后者,即分割的线段,也是一个规则的 [图像]。
1707460818
1707460819
[461] 《王制》515c。
1707460820
1707460821
1707460822
1707460823
1707460824
[462] 《王制》516c9。很明显,柏拉图是在将作为理解了型的政治与仅仅只是经验的政治作比较。柏拉图用“习惯于(即 )”(516d)这个词来表达传统的非苏格拉底类型的政治家的特征,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所有只根据经验作出的判断都不可能比通常情况下发生的感知更好。 [了解]和 [一起生活的习惯]的方法是医学中经验方法的特征,参见拙著《卡里斯托斯的狄奥克勒斯》,第31页;关于这种方法在政治学中的运用,参见拙文《伊索克拉底〈战神山议事会辞〉的写作年代和雅典人的反对意见》(The Date of Isocrates’Aeropagiticus and the Athenian Opposition),载《雅典研究:献给W.S.弗格森》(Athenian Studies presented to W.S. Ferguson ),Cambridge,1940,第432页。译注:《献给W.S.弗格森的雅典研究》是《哈佛古典学研究》其中一期。
1707460825
1707460826
[463] 《王制》517b:
1707460827
1707460828
[464] 《王制》517b6。
1707460829
1707460830
1707460831
[465] 参见《王制》331a年老的克法洛斯在关于死后生活的反思中所使用的“ [愿望]”一词,以及《王制》496e柏拉图关于“度过了哲人的一生的人”最后怀抱“美好愿望”心满意足地离世中的用词。
1707460832
1707460833
[466] 《王制》517c。
1707460834
1707460835
[467] 《王制》517d。
1707460836
1707460837
[468] 《王制》504e;505a。
1707460838
1707460839
1707460840
[469] 《王制》514a: [关于教育和缺乏教育,请把我们的本性与这种情形作对比]。
1707460841
1707460842
[470]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60843
1707460844
[471] 《王制》518b6及以下。
1707460845
1707460846
[472] 《王制》518c。
1707460847
1707460848
1707460849
1707460850
1707460851
1707460852
[473] 《王制》518c—d。柏拉图在这一段落中使用的词是“ [转动(脖子)]”,但是他的用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会使用“ [转向]”这个词,还有“ [转圈]”和“ [转身]”这两个词。这些词都试图传达同一个视觉形象,即将头和眼睛转向神圣的“善”。参见诺克(A.D. Nock),《皈依》(Conversion ),Oxford,1933。他通过古典希腊追溯基督教皈依现象的原型,并提到了柏拉图的这段话。如果我们不是从宗教的皈依现象 的角度,而是从基督教的皈依观念 的角度来处理这个问题,那么就必须承认,柏拉图是皈依概念的创始人。在早期基督教柏拉图主义的圈子中,这个词被转用于基督教的皈依体验上。
1707460853
1707460854
[474] 《书信》7.344a;341c—e。
1707460855
1707460856
[475] 《王制》500d,《斐多》82b。
1707460857
1707460858
[476] 《王制》518d。
1707460859
1707460860
[477] 《王制》518e。
1707460861
1707460862
[478] 《王制》511b;508e。换句话说,根据柏拉图所言,在人的灵魂和神之间存在着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完善过程。没有完美,德性就是不可能的。柏拉图在灵魂和神之间建立的桥梁就是教育。教育是一种朝着真正的存在的成长。
1707460863
1707460864
[
上一页 ]
[ :1.70746081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