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463669
[87]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63670
1707463671
[88] 《论财产交换》187及以下。
1707463672
1707463673
[89] 《论财产交换》194。摘引的这一段是《驳智术师》14—18。在《论财产交换》195中,伊索克拉底强调了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观点的一致性。译注:所谓的“相对保守的观点”,即认为主要靠天赋,但后天的教育是可能的,而且绝非无足轻重,所以伊索克拉底接下来就“转而抨击那些藐视教育的人”。
1707463674
1707463675
[90] 《论财产交换》196及以下。
1707463676
1707463677
[91] 《论财产交换》197。
1707463678
1707463679
[92] 《论财产交换》198。
1707463680
1707463681
[93] 柏拉图,《普罗泰戈拉》320c及以下。
1707463682
1707463683
[94] 参见本书第一卷,此处 。
1707463684
1707463685
[95] 《论财产交换》209—214。
1707463686
1707463687
[96] 《论财产交换》199—201。
1707463688
1707463689
[97] 《论财产交换》201—204。
1707463690
1707463691
[98] 《论财产交换》205—206。
1707463692
1707463693
1707463694
[99] 他从《论财产交换》215开始驳斥第二类人的指控;这类指控认为,用修辞学[雄辩术](= [哲学])来教育年轻人是可能的,但也是危险的。关于教师的动机,参见《论财产交换》217及以下。
1707463695
1707463696
[100] 《论财产交换》220。
1707463697
1707463698
[101] 《论财产交换》221—222。
1707463699
1707463700
[102] 《论财产交换》223—224。
1707463701
1707463702
[103] 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63703
1707463704
[104] 《论财产交换》224—226。
1707463705
1707463706
[105] 《论财产交换》230—236。
1707463707
1707463708
[106] 参见本书第二卷,此处 及以下,此处 。
1707463709
1707463710
[107] 《论财产交换》251—252。
1707463711
1707463712
[108] 《论财产交换》253—257。这里对言辞(演说)的赞颂,是从《尼科克勒斯》5—9中照搬过来的,参见本卷此处 。
1707463713
1707463714
[109] 《论财产交换》258。
1707463715
1707463716
[110] 《论财产交换》259。
1707463717
1707463718
[
上一页 ]
[ :1.70746366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