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504546
1707504547
美帝国的组成部分可以做这样简短的列举。第一,在2003年,美国在130个国家拥有700多个基地(和234个军用大基地),大量的临时的装置不计算在内。25万多名在海外服役的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在美国控制的广大区域工作,这些区域就是划分世界的太平洋、南部、中心区域。美国用54艘核潜艇、12艘航空母舰、12艘直升机母舰和一个巨大的保障舰队,控制着海洋指挥权。在太空、空中和陆地上的现代战争中,美国的优越性几乎是无可挑战的。第二,在经济上,美国的财富规模也是令人震惊的。据统计,美国在1999年几乎生产了世界总产值的1/3;[100]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中国的5倍。作为一个大规模的买主和卖主,作为控制世界贸易和金融组织的最有发言权者,作为许多世界大公司的母公司,美国能运用大量的“软实力”。第三,经济的成功和美国式民主的声望及吸引力,已经结合在一起在全世界创造了新的桥头堡的影响。经过与外国的合作和友谊,美国获得了巨额回报,美国通过教育联系和最富有的定居美国的移民建立了社会网络,给美国势力更广泛和更深入的扩展提供了方便。美帝国(像以前的英国一样)不是官方政府的保护者和各国政策的制定者,所以加速美国扩张的许多能量是非政府的和私人的因素。
1707504548
1707504549
但是,可能关于被高估的帝国资产存在争议会导致逐渐收缩,也容易浪费。一个精明的观察家建议:美国的军事力量,能轻易地控制全球的共同空间。但这种军事力量无法在密集的占领地、庞大的综合性城市或地形不适合使用机械化火力的不规则战争中发挥作用。在这些地区使用大规模的军事力量可能代价更高,自然损失更重。[101]以建立亲善政权和强制镇压为支柱,证明将来未必比在越南更容易。军事失败会降低威望和道德水准,刺激更进一步的反抗。随着东亚和南亚变成世界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美国的经济实力很可能面临同样的消耗。美元的价值已经依靠日本和中国储蓄的流入,只要这些储蓄改变流动方向,美国将经历严重的打击。随着美国商业贸易在世界范围的扩散,它曾经拥有的竞争优势现在被其他经济发达国家广泛地分享。[102]一个强有力的证据表明,美国已不能(即使付出沉重的代价)通过大量的原则、规定、惯例和公约,承担起统治全球事务的重任,因为这需要取得全球的一致同意。在美国的大众文化中,一种驯服的顺从不再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当本地文化的保护者对他们的文化影响感到担忧时,文化抵制可能会更迅速地蔓延,这一点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中尤为突出。随着文化影响的代价上升,美国的利益下降了,美国的纳税人可能会怨恨帝国的负担,并对努力保护美国力量的一枝独秀失去信心。变革的周期会再一次开始。
1707504550
1707504551
在理论上,这样做能纠正单极世界的不平衡,他们确实这样做了,但很难有把握做好。第一,美国的军事力量可能缺少在“竞争激烈的区域”赢得非常规战争的威力,因为往往在那些区域发生的战斗不含高科技军事武器,伤亡特别大。但美国发现有盟国可能愿意(为钱)去打这样“恶劣的战争”而付出代价。第二,美国工业可能失去竞争力,美国的贸易失衡甚至更无法扭转。但美国作为全球经济的金融中心角色,以及美元价值和美国军事势力间的复杂联结,使美国能收取其他国家付出的巨额“租金”,直到将来有一天替代美国的国家出现。第三,文化抵制前景不明朗——除了有限的形式——随着美国媒体产品、教育规定和研究活动对美国文化的大量输出,很多国家将会限制美国“盎格鲁文化”的传播。在21世纪早期,大多数证据却与此相反。第四,虽然世界不同地区政治集团的合作无疑会有些变动,但抵制美国势力很可能会变得日益困难。国家边界(特别是弱国)将变得越来越开放,在跨国公司(不管是商业公司还是非政府组织)内部的跨国利益,从某种意义上看仍在增长。集结“民族主义”力量来反对外来的压迫者可能变得更不容易。其他形式的抵制就像抵制美国自己一样直接抵制它的盟国。没有另一个赞助商承诺国际的支持,因为这样的代价比本地抵抗的高代价还要多。第五,在所有对将要出现的新的对手预测中(中国可能是通常的嫌疑对象),社会政治改革的内在压力将会挫败它们向超级大国地位前进的步伐,这种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最后,国内反感美帝国负担的可能性,主要依赖于美国征税的多少。以上所有的原因都非常难以预知。
1707504552
1707504553
这并不是说美国的霸权会无限地存在下去。而是从任何一个标准来看,今天的美国在势力上超出了我们已经看到的自15世纪早期以来任何帝国的限度。那些把美国的霸权地位比作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英国的作家,暴露出对两国历史的令人震惊的忽视。美国霸权会使世界更安全呢,还是通过不良管理的干预激化了世界的冲突?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没有哪一种预言是可靠的。正如所有前人一样,我们面临的未来,没有猜测,只有制订我们的计划。经济一体化的狂乱步伐(我们称为“全球化”)会大幅度地放慢,还是反转?先前的评论将会失去它的大多数效力,我们对将来的看法,也和对过去一样,将会不断地改变。
1707504554
1707504555
[1]这种迷惑引起了切斯瓦夫·米沃什(Czeslaw Milosz)的关注,详情参见他的著作The Captive Mind (1953;pbk edn Harmondsworth,1980),pp.26–27。
1707504556
1707504557
[2]L.Barnes (Harmondsworth,1944).
1707504558
1707504559
[3]这是W.K.汉考克(W.K.Hancock)提出来的,参见他的著作Argument of Empire,published as a paperback in both Britain and America in 1942.For the wider scene,Suke Wolton,Lord Hailey,the Colonial Office and the Politics of Race and Empire in the Second World War:The Loss of White Prestige (London,2000)。
1707504560
1707504561
[4]参见 O.A Westad,Cold War and Revolution:Soviet-American Rivalry and the Origins of the Chinese Civil War (New York,1933),pp.177–178。
1707504562
1707504563
[5]参见D.C.Engerman,Modernization from the Other Shore (Cambridge,Mass.,2003),pp.262–269。
1707504564
1707504565
[6]参见H.W.van den Doel,Het Rijk van Insulinde (Amsterdam,1996),pp.284,286。
1707504566
1707504567
[7]引自Wm Roger Louis and Ronald Robinson,‘The Imperialism of Decolonisation’,Journal of Imperial and Commonwealth History 22,3 (1994),p.468。
1707504568
1707504569
[8]一份印度官方备忘录的题目:英国忧虑现代亚洲帝国——中国的前景,详情参见Lanxin Xiang,Recasting the Imperial Far East:Britain and America in China 1945–1950 (Armonk,NY,1995),p.32。
1707504570
1707504571
[9]Westad,Cold War and Revolution,pp.173–174.
1707504572
1707504573
[10]对这一问题最好的讨论参见Hans van der Ven,War and Nationalism in China 1925–1945 (London,2003),ch.7。
1707504574
1707504575
[11]在1946年“五月四日指示”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详情参见Selected Military Writings of Mao Tse-Tung (Peking,1963),pp.322–324。
1707504576
1707504577
[12]C.Howe,The Origins of Japanese Trade Supremacy (London,1996),p.403.
1707504578
1707504579
[13]D.Norman (ed.),Nehru:The First Sixty Years (2 vols.,London,1965),vol.2,p.452.
1707504580
1707504581
[14]Westad,Cold War and Revolution,p.167.
1707504582
1707504583
[15]“瓦斯克·达·伽马时代”的提法是潘尼卡(K.M.Pannikar)首创,详情参见他的著作Asia and Western Dominance (London,1953),pp.13–17。
1707504584
1707504585
[16]参见R.Foot and J.Brown (eds.),Hong Kong’s Transitions (London,1997)。
1707504586
1707504587
[17]关于全部目录,见Keesing’s Contemporary Archives,1955,p.14181。
1707504588
1707504589
[18]关于这些讲演的文本,见Keesing’s Contemporary Archives 1955,nesia,April 1955 (Ithaca,NY,1956)。
1707504590
1707504591
[19]Chalmers Johnson的有影响力的文章,见Peasant Nationalism and Communist Power (Stanford,1962)。
1707504592
1707504593
[20]参见S.Pepper,‘The Political Odyssey of an Intellectual Construct
:Reasant Nationalism and the Study of China’s Revolutionary History – a Review Essay’,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63,1 (2004),pp.105–125。
1707504594
1707504595
[21]O.A.Westad,Decisive Encounters: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6–1950 (Stanford,2003),p.323.
[
上一页 ]
[ :1.70750454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