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42291e+09
1707542291 在营造日常生活氛围上,女性在每个社会中都起着重要作用。但今天我们已经很难详细了解她们曾产生的影响,因为史学家和其他记录者大多是男性,他们往往更关注发生在男人间的大事。
1707542292
1707542293 各个国家几乎无一例外由男性主宰,设定了各种条条框框。在条条框框之内,生活的走向可以由风俗、传统、生物本能等自发的力量决定。然而自上而下的制度条框毕竟不容忽视,也无法摆脱。其中,国家对日常生活干预最直接的方面有征税、军队、公共工程等。征税影响生活,在于人人都要向国家纳税;军队影响生活,在于领袖总要开拓更多疆土,从而扩大征税范围,而在争夺国土的战争中,如果只是袖手旁观恐怕会在战乱中丧命,所以有抱负的人会选择参军打仗,打了胜仗还能分到战利品;公共工程影响生活,在于举国家之力建设大型工程时,诸如修建碑石、陵寝、宫殿、公路桥梁、沟渠水坝等,总有一些人能从中牟利,而另一些人被强征徭役,两者的人生都会因此被彻底改变。
1707542294
1707542295 注释:
1707542296
1707542297 [1] 居鲁士在征服吕底亚王国后有一项不凡的举动,他没有像其他征服者那样杀掉亡国之君,而是让克里萨斯做了他在吕底亚的谋士。
1707542298
1707542299 [2] 孔雀王朝的第三任国王阿育王(Ashoka)在一次异常残酷的战争之后突然皈依佛教,并鼓励治下民众信奉佛教。臣民仍然可以有自己的信仰崇拜,但国家支持佛教法师弘法,在全国开凿石壁、雕制石柱以刊刻佛经。阿育王本人也戒掉了打猎,转而修习冥想,还发展了自己的一套佛法理论,主张通过修行达成生命的圆满。因其弘扬佛法的功德,阿育王至今仍被人们尊为佛教大德。
1707542300
1707542301
1707542302
1707542303
1707542304 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 [:1707541446]
1707542305 人类文明史:什么撬动了世界的沙盘 8.文明的中间地带
1707542306
1707542307 公元前200年—公元700年
1707542308
1707542309 每个国家都有国界,每个文明也都有边界区。但边境毕竟不是铜墙铁壁,同理,边界区也是一片模糊的区域,一个文明的主体叙事在此消解,另一个文明的势力从此渗入。纵观历史,人们从一个文明迁移到另一个文明,总要经过中间地带。商人、旅人、匪帮、军队、移民、逃犯等群体在各地间流动时会带来各类货物、游戏、笑话、菜谱、谜语、歌谣、故事、是非、流言、观点,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器物、思想、冲动、习惯等等。人类虽属不同的文化星群,但彼此之间总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1707542310
1707542311 在不断密切交往的过程中,生活在不同文明之间的人们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并不是靠哪个具体的人从一地到另一地,而是只要这两地之间有人生活就够了。左邻会影响右舍,右舍又会影响周边,这种影响在社会领域像涟漪般散播开去,就像其实每个水分子只是上下振动,并没有远离本来的位置而海浪翻涌。文化涟漪的传播甚至不用要求邻居间相安无事,因为即使是在交战状态,双方也会有物质和思想的交换——当然,也少不了基因的交换。
1707542312
1707542313 汉朝统治中国四百多年(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与其北方的邻居——欧亚大草原上的游牧部族几乎战火不断,汉朝人称他们为匈奴。中国距罗马万里之遥,但两地之间散布着很多游牧部族,部族之间有自己的交往网络。匈奴后裔(连同其他部族)在匈奴王阿提拉的率领下席卷了欧洲,一举攻下了罗马,这些游牧侵略者被欧洲人称作“匈人”[1] (Huns)。在东方,他们曾入主中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在西方,他们也给欧洲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这些游牧部族不是其他民族历史的点缀,他们的社会星群同样形成了浩瀚的星系,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完整故事。
1707542314
1707542315 丝绸之路
1707542316
1707542317 从古代中国的视角看,匈奴是自古就侵扰、掠夺中原村庄的滋事者。他们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与汉语毫无关联,生活方式也与古代中国的道路交通、成文律法、邮驿体系等极不相称。正是为了防范他们,古时中原的诸侯才纷纷在北部边境修筑边墙,秦始皇才不惜牺牲百万人连接边墙筑成长城。没错,秦始皇当年防御的正是匈奴。在群雄并起的战国时代,诸侯争霸不过像兄弟间争夺家产,“家”是各诸侯国都有归属感的中华帝国。但汉人与匈奴的战斗可不是兄弟之间,而全然是与外人的斗争。
1707542318
1707542319 公元前2世纪,汉朝皇帝和朝官们想出了一个钳制匈奴的法子,开始主动接近生活在匈奴西南边的另一个草原游牧部落联盟——月氏。大概因为对草场的争夺,月氏与匈奴之间一直摩擦不断,汉朝的谋士们遂决定拉拢月氏结成军事同盟,为己所用。
1707542320
1707542321 公元前176年,匈奴看清了形势,先发制人,攻打月氏。月氏调遣十万士兵迎战,匈奴则派三十万大军压境,杀人如麻。月氏遭受重创,从此出逃远走,销声匿迹。
1707542322
1707542323 月氏究竟逃往了哪里?在这次大劫过去三十八年后,汉朝派远征队前去寻找。因知此行凶多吉少,朝廷不愿牺牲大员,只派了一个名叫张骞的小官。可怜的张骞还没走出多远就被匈奴俘虏,被困十年。但他倒没有沦为阶下囚,而是与一个匈奴少女通婚,还生养了孩子,游历各部落,逐渐被同化。终于有一天,张骞瞅准一个机会顺势出逃,可是逃跑方向反了,不是回大汉王朝,而是进入了游牧草原荒远未知的地带,迈进了在他心中文明人从未踏足的土地。
1707542324
1707542325 在汉室天下最遥远的边缘之外,张骞会有什么异国奇遇呢?那里有人面蝙蝠吗?火龙?食人族?都没有。他反倒发现当地诸国之文明有序且毫不逊色于大汉,城市繁荣,马路宽阔,公共建筑林立,有雕塑、庙宇、书宬、学堂,市场上有来自各遥远国度的商贩叫卖,好不热闹。
1707542326
1707542327 在历尽十年艰险才到达的这些远离汉朝的城市里,张骞竟然在巴扎集市上见到了四川出产的织物和竹筒,四川可是深处中国内陆的省份,连近邻匈奴都闻所未闻,但其物产却能越过长城,穿过匈奴草原,到达这些异邦。而在那个时候,真正走过迢迢远路亲临此地的人,张骞恐怕是第一个。
1707542328
1707542329 货物能通达的地方,思想也一定会有交流。因为贸易需要买卖双方的对话和计算,需要币值明确的多种货币作为媒介,还需要协商、契约的理念和长期的生意关系。很多思想观念也借此一并传播,例如对神明、宇宙、命理、行为规范等的认识,甚至是具体的处事礼仪,如能不能跟陌生人狎昵、孩子要怎么跟长辈讲话等等。
1707542330
1707542331 张骞偶然闯入的这个国度叫大夏,它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这片土地之后,由希腊军队的统帅建立的国家。到了张骞的时代,希腊人正向西回迁,而推动西迁的是来自中国汉朝的力量。这又要从何说起呢?话说月氏在汉朝的撺掇之下卷入了灭顶之战,兵败后沿着印度河一路逃亡,沿途重新结成新的部族。组成月氏的五个支系,相继放弃了游牧生活,转事农耕与贸易。其中一支逐渐统领了其他四支,建立贵霜帝国,国都在今天白沙瓦和喀布尔,并向北、西、东三面开拓疆土。只用了几代人的时间,贵霜人就不再是兵败的丧家之犬,而一举翻身创造了强悍的城市文明,拥有了装备精良、组织有序的军队。
1707542332
1707542333 大约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贵霜完全无意再与汉朝结盟。而且此时贵霜已与匈奴发展了良好的贸易关系,不愿再有变化。其实,早前生活在草原上的月氏虽然跟匈奴在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但两者间依然维持着贸易。有意思的是,匈奴从月氏处大量购买的不是别的,正是丝绸,而丝绸是月氏跟汉朝贸易获得的。所以,匈奴虽然与汉朝激烈交战,生活中却对产自敌国的丝绸爱不释手。
1707542334
1707542335 汉朝盛产丝绸,连农民也能穿上丝绸。但在匈奴部落,丝绸可是稀罕之物,只有名门贵族才穿得起。匈奴贵族以自家女眷能穿上丝绸来显摆地位,还会大摆宴席,用汉人精雕细琢的铜器盛食物宴饮宾客(有时也会将月氏人的头盖骨剥皮抛光做成酒杯)。
1707542336
1707542337 不过,汉人与匈奴的战争从未停止。匈奴靠着战马在战场上取得巨大优势,而汉朝的中原地区不适合养马,又急需战马对战匈奴骑兵。到哪里能弄来马呢?当然可以从匈奴那里弄到——用对方渴求的丝绸、玉石、铜器来交换。就这样,汉人利用强大的生产和商业能力从匈奴手中换来战马,再骑着战马迎战匈奴。世界还真是奇妙。
1707542338
1707542339 中国人当初修建长城本是为了防御匈奴入侵,但随着历史发展,长城竟成了汉匈互市之地。不过也别把这看得太理想化——劫掠与反击从未消停过,宿敌双方也没有握手言和。只是互市一直在发展,因为汉人发现,能从匈奴那里得到的不止马匹。由于匈奴的疆域与地中海类似,与周边多种环境相接,四处为家的游牧部落能从周边广大地区把各类商品带到汉朝的长城边:有来自北方森林的蜂蜜、蜡脂、皮毛、香木;也有来自西域的珍奇、水果和葡萄酒,汉人从来喝的都是粮食酒,所以稀罕的葡萄酒备受青睐;还有主要产于印度的棉花——虽然丝绸做衣服很好,棉花也不赖。
1707542340
[ 上一页 ]  [ :1.7075422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