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57525e+09
1707557525
1707557526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1707557527
1707557528 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
1707557529
1707557530 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
1707557531
1707557532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
1707557533
1707557534 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
1707557535
1707557536 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1707557537
1707557538 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
1707557539
1707557540 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
1707557541
1707557542 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
1707557543
1707557544 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
1707557545
1707557546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
1707557547
1707557548 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1707557549
1707557550 龙应台和罗大佑理解和同情台湾本省人在两蒋统治时期所受到的压力,写出了许多人都感同身受的那种无助感和无力感,这都是历史事实,但是若要说国民党自台湾光复就蓄意打击台人,则与事实不符。国民党治下的中国和日本不在同一社会发展的水平上,1945年抗战胜利时,国民党不是没有装束整齐、兵员素质较高的精锐部队,只是他们远在印缅战区;国民党也不是不重视收复台湾的准备工作,他们在重庆早就设有专门机构谋划此事,只是国民党不是共产党—1935年初,红军长征进入贵州遵义城,为使该城百姓对红军留下好印象,上级命令红军一律着鞋。国民党办事大而化之,太不认真,更不重视办事的落实,这是它的一贯风格。国民党军队和陈仪的长官公署对在日人长期统治下台湾民众的心理,没有兴趣去深入研究,更不会有的放矢去做收买人心的工作,加上不少官员有贪污行为,态度又很骄横,在推行“国语”运动时过快过急,让百姓无所适从等等,于是长官公署和“祖国军”在台湾人心目中的地位就一落千丈了。“二二八事件”在客观上强化了国民党的权威,使台省同胞对国家的感情产生严重的疏离,但那时蒋介石并没料想两年后他会丢掉大陆,退守到台岛。事件后蒋改派文人魏道明做省主席,任命台籍人士丘念台为民政厅长,林献堂、杜聪明等为省府委员,其着眼点都是安抚人心,客观地说,“二二八事件”中蒋介石派兵去台湾镇压,不是他为退守台湾预做准备,而是国民党当局在整体中国的框架下的一次伴有大量滥杀行为的反共治安整肃行动。
1707557551
1707557552 省籍问题以后越演越烈的全部症结乃是“反攻大陆”不成,由统治合法性危机而造成,中央级“民意代表”为外省人占据,以后成为“万年国代”确是事实,但又事出有因。设想若无于右任、吴稚晖、王世杰、王云五、胡秋原等等充任“立法委员”或“国大代表”,其“法统”又如何体现?蒋氏父子一方面堵住台籍人士参与高层政治的轨道,严密监视他们任何形式的结社活动,逼使他们走上经营私人经济的道路;另一方面,为了笼络人心,也给了少数本省籍人士省、县“参议会议员”等位子,二十年后,终于开花结果。随着台湾经济起飞,台湾出现了大批本省籍的企业家和专业人士,到了70年代初,更有蒋经国“崔苔菁”,大量提拔台籍精英参与政治,台湾的政治生态终于发生重大的变化。
1707557553
1707557554 七、新价值从失败而来吗?
1707557555
1707557556 从“丢失江山”的角度讲,国民党、国民政府是“失败者”,这是无可更改的事实。熊式辉说,想起在大陆的失败,“切肤痛心,不敢回顾”。陈诚痛切反省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从他参与并领导的江西剿共战争一路反思,他声称:未能在1934年10月消灭朱毛红军,致使功亏一篑,遗恨千古。国民党高官的这些反省和反思,都是从丢掉大陆江山的角度出发的。
1707557557
1707557558 如今龙应台从民间的角度提出“向失败者致敬”,并坦陈:以身为“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但是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台湾是不是失败者?齐邦媛教授就不同意这个命题,她认为台湾百姓不是“失败者”,她说,如此看问题,是因为各人的“价值观”不同。
1707557559
1707557560 第二,龙应台在《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书中没有展开论述她的一个隐匿的命题,而在她的其他文章里都有所涉及,这就是1949年国民党的失败与台湾以后开出的自由民主新价值的关系。
1707557561
1707557562 可是人们也会提出疑问,难道没有1949年国民党的失败,自由民主的新价值就开不出来?证诸大陆时代,虽经战乱摧残,不是也有新价值和民间社会的存在吗?只是这些新价值最终挡不住左倾思潮的冲击而凋零。
1707557563
1707557564 当然,如果只是“思潮”,是冲不垮手上握有数百万大军的国民党政权的,关键是在左翼思潮背后有高度组织化的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并得到广大农民及苏联的帮助和支持,而国民党与社会底层,特别是广大农民极为隔膜,又被普遍认为是贪污腐败,这就使得左翼的解释直逼人心,为共产党争取到越来越多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国民党也因军事失败造成全局崩溃,最后被迫退守台湾。
1707557565
1707557566 龙应台在书中没有专门讨论国民党大陆失败的“因”,但是她实际上已相当程度地涉及这个关键的问题:书中引用一位被俘的国民党军军长对淮海战役的一段回忆说,国民党军队打仗,老百姓“快闪”,“粮食也都被藏了起来”,而“共军和老百姓在一起,像一家人那样亲切”,“除了所穿的衣服,便衣和军服不同外,简直分不出军与民的界线”(185页)。
1707557567
1707557568 常言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位被解放军俘虏的国民党军长或许只能按照共产党军队的口径如此这般说,可是逃到台湾的前国民党连长林精武也是这么说,那就说明他们所言都是事实了。在淮海战役中负伤逃亡的路上,林精武看到老百姓推着几百辆独轮车,“碰到河沟或结冰的路面,深陷的泥潭,二话不说就把推车扛在肩膀上,继续往前走,走到前线去给共军补给。老老少少成群的妇女碾面、纺纱、织布,蹲下来就为解放军的伤兵上药,包扎”(185—186页)。
1707557569
1707557570 国民党失去了民众的支持,使自己犹如空中楼阁般的脆弱,最终难逃覆亡的命运。1949年初陈诚奉蒋介石命接掌台省主席一职后,痛定思痛,宣称以“人民至上,民生第一”为治台之理念,从“三七五减租”着手,将社会基础夯实,开始新的出发。显然,台湾以后取得的成就和进步是与其失败相联系的,龙应台不会为国民党1949年的大流亡而骄傲,她是为台湾人从失败后站起来又开出新价值而自豪。
1707557571
1707557572 龙应台非常动情地描绘了以下几个镜头:
1707557573
1707557574 为躲避解放区土改和清算斗争冲击的豫衡联中五千名流亡学生,和同样原因逃离家乡的山东联中八千名学生一样,一边读书,一边南下流亡,到了宿营地,“背包一放下,学生们就开始升旗、唱国歌、读书、听课”。一位返乡不愿南下的同学留下的《古文观止》,“变成颠沛流离中的珍贵教材”。豫衡联中的流亡学生,带着这本《古文观止》,一路艰难跋涉,在广西和黄杰率领的国民党军队第一兵团下的九十七军二四六团会合,在他们的保护下,于1949年12月13日,和黄杰部属一起退入法国统治下的越南,原来的五千多学生此时不到三百人,随后他们又和国民党官兵被法国人迁往富国岛,在一场大火中,张子静校长抢救出的唯一物品就是这本《古文观止》,1953年,豫衡联中最后到达台湾的学生只有208人(106页)。
[ 上一页 ]  [ :1.70755752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