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585009
1707585010
[44]Ibid.,258.
1707585011
1707585012
[45]Barbierri-Low,ArtisansinEarlyImperialChina,98-99.
1707585013
1707585014
[46]与Donald B.Wagner的私人信件交流。
1707585015
1707585016
[47]Allan Rickett,Guanzi:Political,Economic,andPhilosophicalEssaysfrom EarlyChina:AStudyandTranslatio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vol.1,228.译者注:《管子·八观》。
1707585017
1707585018
[48]Allan Rickett,Guanzi:Political,Economic,andPhilosophicalEssaysfrom EarlyChina:AStudyandTranslation(Princeton,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5),vol.1,230.译者注:《管子·八观》。
1707585019
1707585020
[49]Ibid.,112,254.
1707585021
1707585022
[50]Ibid.,265-267.译者注:《管子·地员》。
1707585023
1707585024
[51]转引自Chang,FoodinChineseCulture,42。译者注:《礼记·王制》。
1707585025
1707585026
[52]Von Falkenhausen,ChineseSocietyintheAgeofConfucius,258.
1707585027
1707585028
[53]转引自Nicola di Cosmo,“The Northern Frontier in Pre-Imperial China”,in CHAC,949。译者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1707585029
1707585030
[54]Di Cosmo,AncientChinaandItsEnemies,87.中译本见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第94页。
1707585031
1707585032
[55]Ibid.,90.中译本见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第96页。
1707585033
1707585034
[56]转引自Di Cosmo,AncientChinaandItsEnemies,110。译者注:《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1707585035
1707585036
[57]Joseph Needham,ScienceandCivilizationinChina,vol.4,part III,Civil EngineeringandNautics(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1),53.中译本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4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3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汪受琪等译,科学出版社,2008,第58页。
1707585037
1707585038
[58]Di Cosmo,“The Northern Frontier in Pre-Imperial China,”953.
1707585039
1707585040
[59]转引自Needham,CivilEngineeringandNautics,53。译者注:《史记·蒙恬列传》。
1707585041
1707585042
[60]Sechin Jagchid and Van Jay Symons,Peace,WarandTradealongtheGreat Wall(Bloomington,I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9).
1707585043
1707585044
[61]Di Cosmo,AncientChinaandItsEnemies,156-157.中译本见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第183-184页。
1707585045
1707585046
1707585047
1707585048
1707585050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第2版) 第二节 早期帝国的环境变迁,公元前221—公元220年
1707585051
1707585052
“早期帝国”虽然将两个具有显著差异的王朝合并在了一起,但事实上从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到汉是有明显连续性的。最重要的一点是,秦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官僚政体,而汉继承了这一点,并以儒学作为官方的意识形态柔化整个结构。当秦打败所有对手统一全国之后[1],许多向秦王建言的谋士都认为重建一个类似周那样的封建制国家体系是最为合理的。而他们当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个人——李斯却认为秦王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将封建制度和诸侯国扫入历史的垃圾堆,代之以一套新的制度来管理国家,同时秦王也应该使用一个新的头衔——皇帝。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于是任命了一批官员作为他的代表去管理地方事务,如果他们没有充分贯彻那些具体的规章和条令,始皇就会撤换他们。
1707585053
1707585054
秦不仅仅建立了官僚制度,还尝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体化。度量衡、货币以及文字都得到了统一,私人武器被没收,国家还试图控制知识及其传授,并且压制那些对国家无用的思想。当李斯听到某些学者“厚古薄今”的言论时,随即建议集中烧毁那些犯上的书籍,根据后世的传说,还活埋了460名学者。
1707585055
1707585056
秦王朝的短命有很多原因,不过主要是因为秦始皇死于公元前210年而他的诸子治国乏术,国家课税很高,还强征大量劳动力修建始皇的宫殿和陵寝以及加固长城。这些工程都异常浩大,为了供应修建宫殿所需的木材,内蒙古高原和附近山中的森林都遭到了破坏,一段250英里的长城也耗尽了附近所有的森林。[2]因此,当起义在修建长城的农民之中爆发时,几乎没有任何支持秦的声音出现,而对这种变革却颇有赞同者。
1707585057
1707585058
在随后的内战当中,效忠于布衣将领刘邦的军队最终战胜了贵族(项羽)的部队。刘邦建立了汉朝,并沿用了秦新创的头衔,自称为“皇帝”。由于秦的统治被公认为是苛政,刘邦于是恢复了周朝那种松散的控制体系,将大量土地分封给他的家族成员和部下作为诸侯国让他们去统治,但保留了任命地方官员和向他们问责的权力。
[
上一页 ]
[ :1.70758500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