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7585159e+09
1707585159 如果确如许倬云所主张,汉代的农人认为收成的好坏与他们的努力而非天气更相关,那么当时的大众就会相信,他们对自然能够有所控制,这种信念在统治阶层中更会得到强化。自商朝以来,统治者一直拥有皇家猎苑,不仅是为王室成员丰富餐桌,同时也是为了训练军队和将领,并越来越多地作为狩猎仪式的展示地,显示人类(或至少是帝王)对自然的统治:“周朝强调狩猎是一种实际的操练,也是一种保障祭牲数量的切实有效的方法;但汉朝的官方狩猎行为却是一场显示皇权无所不达的盛会,而皇权的范围也包括了各种野兽和植物。”[42]
1707585160
1707585161 秦始皇在渭河北岸的都城咸阳旁边有一个极大的皇家猎苑,而汉武帝则在渭河对岸与长安城相连的地方修建了范围更大的上林苑。鲁威仪(Mark Lewis)将汉朝的皇家猎苑称为“自然保护区”,在那里,皇帝“主持宗教仪式,举办皇家宴会,接待外国客人,举行大型的祭祀狩猎,甚至还有农耕和放牧等世俗行为。里面有山有水,有野生动物、各种珍稀植物,以及无数宫殿”[43]。一篇纪念上林苑的赋中提到这里有野猪、野驴、骆驼、中亚野驴、母马、公马、驴和骡。[44]
1707585162
1707585163 在一年一度的冬季狩猎中,皇帝通过大规模的屠杀野兽来显示他们对自然的统治和帝国无所不至的实力。按照鲁威仪的观点,这也显示了他们在人类世界中面对其他族群拥有同样的威慑力:“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暴力力量对比业已成为汉朝统治者展示他们生杀大权的基本方法之一。”[45]于是,战争也通过“自然”得以体现。当然,将人类社会的暴力与自然等同起来有它的风险,因为这样会对汉统治者认为他们同样拥有的“文明使命”形成一种质疑。汉朝统治者认为,他们有责任给自然和非汉族群带去普遍的文明,这才是大汉王朝的权威和荣耀,所以中国人从此都自称为“汉”人。
1707585164
1707585165 本节小结
1707585166
1707585167 早期帝国对于之后的两千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指导中国人与环境之间互动的模式在这一时期确定了下来。正如最近布赖恩·兰德尔(Brian Lan-der)所阐述的观点:“秦的统治方式……在整个(东亚)的自然生态系统被人为生态系统取代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6]中国人建造长城来阻止游牧民族的入侵,由此也确定了中国式农业文明的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内,秦和汉的技师与工匠们建造了通行全国的高速路网,将帝国的都城与东部、南部、西部和西南部连接在了一起,官员、指令、士兵和邮件可以从帝国的一端迅速送到其他地方,而数百万吨的粮食也可经由路网运往都城和其他城市。在大多数情况下,农人根据市场和价格的走向来自行决定种植何种作物。对于数量达到数百万的农户来说,要支撑起一个有效的中央政府,每户只需承担很轻的税赋即可。财富的集中和向土地投资,虽然造成了一些农户因豪门富户的兼并而失去土地所有权,但他们仍可以佃农的身份留在原来的土地上耕作,并向地主交租。我们即将看到,中央集权政府所创造出的动态变化,组建军队对抗游牧民族入侵,以独立小型农户为基础的农业与大地主之间的关系,这些共同影响了随后两千年大部分的中国历史。
1707585168
1707585169 中国历史的发展曾经有可能会与实际情况截然不同。因为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与后来的秦是很不相同的,在当时,商业和城市财富的重要性要突出很多。关于秦为什么以及如何决定要结束这种列国系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议题,我们无法在此展开详论,在这里只需要知道的是,当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的大部分谋士都建议他重建一个类似周那样的封建体制,但其中一位却坚决主张创造一个新的更强有力的体制——中央集权的帝国——并借此“传诸万代”。[47]
1707585170
1707585171 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它们也是秦汉早期帝国的统治者共同决定的。首先,以农业立国,抑制私有商业和制造业,这样个人财富和权力只能从农业当中获取。其次,农业的基础是建立在各个独立的小农户之上,而不是倚靠那些拥有大规模庄园、强迫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为其劳动的地主。庄园制经济或许也有所发展,并在后来的某段历史中得以强化,但中国农业的生态和技术继续倾向于自由生产的小型农户耕作的小块土地。事实上,这些农户可能会失去他们的土地成为佃户,但他们仍然是为自己的利益而耕作。我们将会看到,只要有帝国的支持,这个系统几乎可以永不休止地在各地铺展开来,而这种政府与农户的组合在改造环境、使之变得更为“中国”方面也发挥出了强大的力量。
1707585172
1707585173 [1]秦征服四川在统一中国过程中所起的核心作用,参见Sage,AncientSichuan andtheUnificationofChina。
1707585174
1707585175 [2]马忠良、宋朝枢、张清华编著:《中国森林的变迁》,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第15页。
1707585176
1707585177 [3]Di Cosmo,AncientChinaandItsEnemies,174-186.中译本见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第205-216页。详见Chun-shu Chang,TheRiseoftheChinese Empire,vol.1,Nation,State,andImperialisminEarlyChina,ca.1600B.C.-A. D.8(Ann Arbor,MI: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7),193-201。
1707585178
1707585179 [4]Chang,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1,158.
1707585180
1707585181 [5]Di Cosmo,AncientChinaandItsEnemies,190-196.中译本见狄宇宙:《古代中国与其强邻》,第220-223页。
1707585182
1707585183 [6]Chang,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1,155.
1707585184
1707585185 [7]Ho,TheCradleoftheEast,91-120.
1707585186
1707585187 [8]Chang,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1,151,159,table 6,164-173.我们不知道这些教授如何饲养马匹和训练骑兵的人从何而来,但很可能来自具有这些技术的人们——也就是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
1707585188
1707585189 [9]详见Chang,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1,chapters 4-5 and Chunshu Chang,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2,Frontier,Immigration,and EmpireinHanChina,130B.C.-A.D.157(Ann Arbor,MI: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7)。
1707585190
1707585191 [10]汉朝拓殖机制的前身很有可能是秦在征服四川盆地蜀国之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行动。虽然我们不知道具体的细节,不过秦的官员确实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不仅把土地分给了本地的农民,还有数万甚至十万从秦国迁来的移民也得到了土地。“大量从秦和中原来的移民填充了这里的人口,通过这种方法,蜀才被彻底重塑成为秦的模样。”参见Sage,AncientSichuanandtheUnificationofChina,132-134,196。
1707585192
1707585193 [11]Chang,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Empire, vol.1, 211-212.
1707585194
1707585195 [12]Ibid.,ch.5.
1707585196
1707585197 [13]Chang,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1,212.
1707585198
1707585199 [14]Ibid.,237.
1707585200
1707585201 [15]参见张春树书中的照片,TheRiseoftheChineseEmpire,vol.2,插图3。
1707585202
1707585203 [16]对两个不同尘暴的有趣的探讨,参见William Cronon,“A Place for Stories:Nature,History,and Narrative,”TheJournalofAmericanHistory 78,no.2(Mar 1992):1347-1376。
1707585204
1707585205 [17]转引自Needham,CivilEngineeringandNautics,7。译者注:《汉书·贾山传》。
1707585206
1707585207 [18]Ibid,16,19-21.中译本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4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3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第13、16-18页。
1707585208
[ 上一页 ]  [ :1.70758515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