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588570
中国野生动物消费市场的规模相当可观,根据1999年对16个中国城市市民的一份调查,有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都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吃过野生动物。据报道,有相当数量的餐馆也都在经营各种野生动物制作的菜肴。有些动物的肢体在进入中国之前就已经被拆解了,例如熊掌;另一些野生动物则在被捕获后送到城市里的市场,再由餐馆老板们挑选新鲜的食材。在市场里,有很多蛇在篮子里扭动着,还有穿山甲,以及最近的果子狸。[27]
1707588571
1707588572
果子狸原产于华南和西南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用作菜肴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果子狸栖息地附近的村民或专业捕猎者在捉到它们后,便将其送到市场上出售,华南地区的一些供应商甚至开办了果子狸养殖场——不仅用作食物,还从果子狸身上提取麝囊,以制作包括香奈儿5号在内的香水。但2002年底,一位餐馆的食客突然生病并死于一种神秘的新型传染病——后来很快被命名为“非典”(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进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恐慌,因为它从华南地区的第一个案例极其迅速地传播到了中国的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从疑似感染地区出发,甚至仅仅是经过疑似感染地区而飞往国外的航班,在到达目的地后都要接受隔离检查。科学家怀疑并在后来证实,“非典”病毒是经由果子狸传染给人类的,于是从市场和餐馆查找、检验和杀死果子狸。随着“非典”与果子狸之间的关系被证实和公开报道,到2006年,有报告称,吃果子狸的人数下降了大约30%,但并未完全消失,这表明这些动物仍在被捕捉、饲养和出售给餐馆。[28]
1707588573
1707588574
近年来的另一项传染病禽流感(H5N1),则是经由野生迁徙水禽传染给家禽,然后再传染给人类的。从2004年到2009年,在中国和泰国已经发生了好几起人类感染禽流感的病例,有数以百万计的鸟类因预防疾病传播而被杀死。虽然H5N1病毒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传染病专家担心这种病毒有可能会发生变异,并最终具有人际传播能力,进而掀起全球的大流感。
1707588575
1707588576
“非典”和禽流感表明,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并未被全部摧毁,无论是果子狸和野生水禽,都可以在中国找到继续生存的地方。但它们也表明,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与中国的各种野生动物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正是通过人类的消费、市场和流行病而实现的。
1707588577
1707588578
野生动物和野生动物器官的交易不仅是为了炫耀性的消费和享用,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药材的需求,这些药用物质会危及某些物种,特别是老虎、犀牛和大象。为了限制这些非法的国际贸易,中药从业者们明确表示他们的药物不需要老虎的器官或犀牛角并已经停止对它们的使用。但中国对野生动物器官的需求仍然增加,就像黑熊被活体提取胆汁一样,老虎也被养殖起来以获取身体器官,特别是用来酿酒的虎骨和制作地毯或壁挂的虎皮。
1707588579
1707588580
尽管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宣布在国际贩卖濒危动植物(无论是死的还是活的)为非法行为,但将它们像牛和猪那样进行养殖却并未被视为非法,虽然这种情况可能正在发生变化。在中国有数以千计的老虎被养殖和杀死,以满足对老虎身体器官的需求。这种“合法”的老虎养殖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它推动了人们在其他地方猎杀野生虎并将其器官走私到中国的行为,因为野生虎在这里的市场价格高于人工养殖的老虎。野生虎在中国境内已经基本绝迹,因而也不会被这种器官市场所威胁,但这种市场却确实威胁到了印度的野生虎。随着中国消费者所拥有财富的不断增长,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对野生动物的非法需求使得老虎器官的价格飞涨,令看好这一市场的富有投资者们获利更丰,从而加速了濒危物种特别是老虎的灭绝进程。[29]
1707588581
1707588582
[1]中国最重要的森林保护区大多是南方的佛教寺院,北方地区的森林到宋代就已经遭到严重的砍伐,唐代修建的佛教寺院实际正是当地砍伐森林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南方的寺院虽然始建于7世纪,但都位于深山之中,其中的好几个寺院还将它们数千公顷的森林一直保护到了20世纪。当然,并不是说这些寺院和它们的森林一直没有遭受过冲击,在19世纪中叶,太平天国的军队就因为“偶像崇拜”而袭击并烧毁了广州附近的佛教寺院;“文化大革命”期间,大部分寺院也都被关闭了,随着寺院的废弃,它们的森林也遭到了砍伐或烧毁。一个有趣的例外是广东北部的南华寺,这里是唐代早期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弘法的道场,由于某些原因,周恩来总理通过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亲自干预并保护了南华寺及其土地。南华寺和其他通过各种办法保留下来的森林,也为中国的植物学家重建原始森林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树种的宝库。参见Marks,Tigers(1998)。
1707588583
1707588584
[2]Harkness,“Recent Trends in Forestry 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918.
1707588585
1707588586
[3]“Nature Reserves,”http://english.gov.cn/2006-02/08/content_182512.htm.
1707588587
1707588588
[4]Chris Coggins,TheTigerandthePangolin:Nature,Culture,andConservationinChina(Honolulu,HI: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03).
1707588589
1707588590
[5]特别参见乔治·夏勒(George Schaller)的两本著作,TheGreatPandasof Wolong(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5)and TheLastPanda(Chicago,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3)。
1707588591
1707588592
[6]E.Eleana Songster,PandaNation:Nature,Science,andNationalismin 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ch.1,56-57.
1707588593
1707588594
[7]然而奇怪的是,竹林会周期性地开花然后枯死,科学家观测到的1975年和1983年大面积箭竹开花直接导致了大熊猫陆续被饿死。由于与中国现代国家形象之间构建起了重要联系,大熊猫和它们的栖息地得到了中央政府的特别关注,但别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就没那么幸运了。关于竹子的死亡,参见Songster,ch.5。
1707588595
1707588596
[8]转引自Shapiro,Mao’sWaragainstNature,109。
1707588597
1707588598
[9]根据近期对云南西部老君山国家公园的一次实地考察报告,当地几乎没有专业的护林员,生活在这里的8 000名居民也不知道自己是居住在国家公园里,参见Mike Ives,“Scoping Out New Playgrounds,”LosAngelesTimes,January 9,2011,L1,L5。
1707588599
1707588600
[10]Harkness,“Recent Trends in Forestry 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919.
1707588601
1707588602
[11]Ibid.,920.
1707588603
1707588604
[12]Harkness,“Recent Trends in Forestry and Biodiversity in China,”922.
1707588605
1707588606
[13]Ibid.,923.
1707588607
1707588608
[14]George B.Schaller and Gu Binyuan,“Ungulates in Northwest Tibet,”NationalGeographicResearch&Exploration 10,no.3(1994):267,268,285,274.
1707588609
1707588610
[15]Emily T.Yeh,“The Politics of Conservation in Contemporary Rural China,”TheJournalofPeasantStudies 40,no.6(2013):1165-1188.亦可参阅China Dialogue上的文章节选:https://www.chinadialogue.net/article/show/single/en/6696-Do-China-s-nature-reserves-only-exist-on-paper-.Accessed August 14,2016。
1707588611
1707588612
[16]由政府主持的造林工程并不是新中国才有的,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并在复辟帝制中遭遇失败的袁世凯,就曾在1914年颁布过中国的第一部森林法——《中华民国森林法》,而政府植树造林计划与实际结果相脱节的情况同样也由来已久,参见E.Elena Songster,“Cultivating the Nation in Fujian’s Forests:Forest Policies and Afforestation Efforts in China,1911-1937,”EnvironmentalHistory 8(July 2003):454,468。
1707588613
1707588614
[17]Edmonds,PatternsofChina’sLostHarmony,51-57.
1707588615
1707588616
[18]Ibid.,55-56.
1707588617
1707588618
[19]Liu,“Reforestation after Deforestation,”95-96.
1707588619
[
上一页 ]
[ :1.70758857e+09 ]
[
下一页 ]